如何欣赏建筑

一、教材分析
本课需结合统容鲁鲜此学生从各门学科中学来自到的知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建筑艺术的却我培论滑按争多沿各种资料及教师准备的建筑的图片、幻灯片及音像资料等来进行学习,使学生通过欣赏中国古代建筑初步了解建筑艺术、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360问答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拉井振、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把研策快坚解我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2、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使学生对建但屋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难点:
1、使学生了策感答表包四稳解各类建筑的构造特点。
2、通过欣赏中国古代建筑,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审美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建筑艺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情感供再首被
三、教法与学法
(犯热班一)1.情境教学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方备、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每定走协林数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2.引导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效分抗看定的知识。因此,学生欣赏建筑艺术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感价露零受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3.赏析教学法:赏析、品味祖国优秀的建筑艺术,从而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学法: 1.土巴算句茶探究法2.自学尝试3.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 建筑艺术欣赏,收集易于为学生不备点速得叶顾心建都间接受的各类建筑的图片、幻接十想走六掉医灯片或音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把举须打青稳丝请二)、新授?
1、 什么是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欣赏是占据庞大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
2、建筑艺术赏析:
(1)北京故宫建筑群(明、清)
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始建于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设计者蒯样,人称蒯鲁班。明清两代曾对故宫不断修建和扩建。现存大部分建筑为清代所建,但总体布局仍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故宫占地72万余平方米,纵深961米,横宽753米。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屋宇有9000余间.
故宫四周有高达10余米的宫墙,宫墙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 宫殿建筑是皇权的象征。明清故宫的设计思想也是如此.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均体现了封建宗法制度和象征帝王的权威。这一点要比实际使用功能更为重要;为了显示严肃齐整的气氛,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则分布在中辖线的两侧。整个宫城共分外朝、内廷两个部分,即前朝后寝: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是宫城的重心。皇帝在这里主持朝政:在二大殿之中又以举行朝会、大典(如皇帝登基、寿庆、春节、出兵征讨等活动)的大和殿(又称金銮殿)为主要建筑。太和殿前面有
太和门,两侧又文华、武英两组宫殿:内廷以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在明代是帝后居住的地方)。这组宫殿的两侧有东六宫、西六宫、宁寿宫、慈宁宫等,最后是一座御花园。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和奉神的地方。其中宁寿宫建筑群是供清高宗乾隆皇帝年老退位当大上皇专用的宫殿:紫禁城的正门是南端的午门。午门至天安门之间的御路两侧有朝房:朝房之蚌.东为大庙.西为社稷坛。宫城j北门为神武门,门北景山则为附属于宫殿的另一组建筑群:宫城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群的中枢:在它的前面有宽阔的广场,它是耸立在8.13米高分3层的汉白玉台基上高35.05米的故宫建筑群中的最高建筑,重檐庑殿的屋顶以黄色琉璃瓦铺盖,屋顶的庭兽和斗拱出挑数目最多,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与彩画、藻井图案使用龙、风等题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月台上的日规、嘉量、铜龟、铜鹤也只有这里才可陈设。太和殿前面要经过重重的门楼和形状不一的庭院,由大清门(即前门)经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才能到达宫城中台基最高大、建筑最宏伟壮观的太和殿。一切有节奏的空间组合和体量的差异.以及局部的艺术渲染都烘托出这座主殿至高无上的权威感。在重重的门楼中,天安门最为庄重华丽,门前的御街横向展开,构成宽阔的广场,五座石桥横跨全水河上.通过空间的变化和陈列在门前的华表、石狮、石桥,有力地衬托出这座皇城门楼的雄伟庄重:故宫外朝与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雄伟庄严,豪华壮丽;内廷则庭院错杂,自成体系,富于情趣:总之,故宫建筑群体理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殊风格和杰出成就。它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也是世界上量优秀的建筑群之一。教材图片所示是位于故宫中轴线上,从前往后看,依次是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
(2)苏州拙政园
它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的苏州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址原为大宏寺.明代御史王献臣在正德年间(1506–1521年)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成私人园林,取名拙政园。现存抽政园已经过各代的修整和扩建,分为东、西、中三个部分,总面积为62亩,其中水面占3/5。中部占地18.5亩,其中水面占1/3,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中部正中为水池.山石、树木,建筑比较疏朗自然,其中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四周景色呈现窗前。堂前假山略有起伏,北面临水筑月台,池水以土山分隔,形似两座小岛,山上树木葱翠,有雪香云蔚亭和待霜亭。沿池植垂柳,长廊北面有见山楼,楼两层,三面环水,西侧假山一迭,登楼可至道盘山架阁,南轩与香洲隔水相望。此外还有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得真亭等,重廊复廓,小巧精致。远香堂东枇杷园,人洞门为一院落,内为玲珑馆。从洞门南望嘉实亭.北望雪香云蔚亭,都有独到之处。拙政团水池面积很大,但有聚有分,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古木蔽日,富有自然景色 园内布局利用自然,采用分割空间、对比借景的手法,借鉴传统的绘画艺术,因地造景.景随步移,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代表作。
(3) 云南大勐龙曼飞龙塔
云南大勐龙曼飞龙塔位于云南省景洪县大勐龙的曼飞龙村后山上。塔群由大小九塔组成。洁白的塔身,金色的塔尖,宛如玉笋破土而出,因有笋塔之称。塔为砖石结构,建于傣历五六五年(公元1'203年),系小乘佛教建筑。塔群建筑在圆形基座上,基座高3.9米 市 局呈花瓣状。主塔居中,挺立峭拔,通高12.29米;八个小塔分列八角,通高8.3米.座下设佛龛,龛内供佛像。每座塔的塔身均作覆钵式半圆体,建在三层莲花须弥上,塔刹由莲花座托上的相轮、宝瓶组成,金光闪闪。塔尖上有叮当作响的小铜钤。在正南向龛下的原生岩石上,有一躁印迹,传为释迦牟尼的足迹,因而兴建此塔。塔上的各种雕塑、浮肪,彩绘, 造型优美,秀丽和谐。
(4)侗乡风雨桥
侗乡风雨桥是建在侗乡村前寨后的公用桥,又叫花桥。桥长一般50—100米.大青石砌成的桥墩上,铺双层杉木为梁,桥上建不同屋顶的楼阁数座,连接成一座长廊式走道桥身。
整个桥身的檐、柱都有雕饰。有的风雨桥内部还彩绘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壁画.美如画廊。一般风雨桥在长廊两旁设有长凳,供行人避雨或休息。风雨桥是侗族人民独具民族冈采的建筑艺术。
(5)深圳发展中心大厦
深圳发展中心大厦建成于1990年。由施雅锡、锡森集团,香港迪奥设计颐网公司、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公司设计。大厦位于深圳友谊路、人民南路口,总高185米.总建筑面积为75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已建成的高层建筑之一。大厦是中国和世界各国进行技术交流的场所,又是一个完整的商业中心,包括豪华酒店、办公楼、展览厅和会议中心、商场、餐厅、娱乐场等。在大厦的天台设有直升飞机停机坪;地面有6层停车场,室内中庭设有4部观景电梯。大厦主楼外形曲面采用一面整体、四边结构砖玻璃新技术,其独特的外形和银白色的玻璃幕墙,在阳光照耀下产生出一种明快的感染力。
(6)福建长乐县海螺塔
海螺塔位于福建省长乐县下沙海滨渡假村,建筑面积150平方米,高四米,由观景塔、观景厅及眺望平台组成。海螺塔通过象征性联想的方式,与周围大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取海螺、海蚌的自然形态加工变形组合,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建筑形象.又与大海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结构利用了钢筋混凝土的可塑性,使建筑充分表现了自然的主题,又有与大海相配的力度。海螺塔是由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南京巾建筑设汁院齐康、张宏设计的,
建成于1989年:
(7)巴黎歌剧院 加涅
由建筑师加涅(1825—1898)设计,于1861~1874年所建的巴黎歌剧院属折衷主义的建筑。其建筑的语言混杂,古典主义的、哥特式的、巴洛克的等等手法糅杂一建筑物上。但巴黎歌剧院又是富丽堂皇的。它的正立面为长方形,三段式构图,第一层开7个拱门,中层以并列双柱组成高窗.也为7组,并有突出的檐与第三层明显划分。第三层略退后,它的左右两端树立两组雕塑.形体突出。一、二层两侧各以一门的单位向前凸出,第二层两侧檐上.花改成弧形缓拱,整个立面浮雕装饰繁多,但仍秩序井然。歌剧院内厅观众席布列呈马蹄形,座席宽适,周边有4层的包厢,进深大,观众厅外有休息厅廊,舞台设备完善,舞台宽32米,深28.5米,上空高33米。出人口除正门外,左右门设车道,而且还特意为当年拿破仑三世辟专用通道(此处现改为歌剧院图书档案馆)。剧院外,门廊等位置安放着许多以
音乐、舞蹈、戏剧等为题材创作的精美雕塑,其中有浪漫主义雕塑家卡波尔的著名雕塑作品 《舞蹈》。它立于歌剧院前.以轻歌狂舞的青春裸女展示出勃勃生机,为歌剧院增加了欢快的韵律。巴黎歌剧院到处洋溢着富丽、高雅的气氛。其建筑形制及表现手法对欧洲各国折衷主义建筑有很大影 响
(三)、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的旅行即将结束,那么同学们在欣赏了这些建筑以后有什么收获呢?
(四)、我的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建筑,用今天你学到的知识探讨一下它的建筑特点,并介绍给身边的亲朋 教学反思:

德国七种风格的建筑,你最喜欢哪种?

德国国家 旅游 局

德国的建筑史,可以说是缩小版的“欧洲建筑史”,尽管有些建筑是被摧毁后重建的,但是德国人严谨地复原后,让它们重焕光彩,成为建筑史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巴洛克式建筑艺术欣赏

欣赏建筑,就是欣赏一处景点,是件很容易就获得快乐的事情。在诸多美学中,建筑美学带来的视觉冲击是简单而直接的,一种风格有一种风格的特点,在建筑史中独领风骚。

若是只说“建筑”这个干巴巴的词,很多人很快就会无感,若是提到巴洛克宫殿、哥特式城堡、罗马式教堂这些旅途中的大腕NPC,那就会变得有意思多了。

城市与建筑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城市特色,建筑也是其中的一种。由于 历史 、经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德国城市中的建筑也各有差异。如德累斯顿,是由王室打造的巴洛克之城;在吕贝克,富饶的商人们建造了大量的砖砌哥特式建筑;而在梅尔斯堡,人民在古香古色的桁架建筑中安居乐业。

接下来,我先为大家介绍德国这七种风格的特色建筑,满满的灵感送给你。

1 施派尔大教堂 Dom zu Speyer

施派尔大教堂虽然早已不是欧洲最大的教堂,但它仍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罗马教堂。这座三翼拱顶的雄伟大教堂将完美的设计展现在世人面前,此设计后来对 11、12 世纪罗马式建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灶毕罩影响。

错落有致的建筑主体按比例承担起所有重量,四个塔楼对称布局,是其他许多重要教堂建筑的典范。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地下墓室是一处凝聚了时代精神之精髓的名胜古迹,是欧洲最大的罗马式柱廊。

2 沃尔姆斯大教堂 Dom Worms

沃尔姆斯大教堂在结构和建筑装饰风格方面与施派尔大教堂基本一致。主要的不同在于沃尔姆斯教堂在中堂的西端有圣数稿绩堂。沃尔姆斯教堂装饰极少,形象雄浑有力,是德国罗马风格建筑中最为彻底的作品。

作为德国最重要的罗马式教堂之一,大教堂本身就名气十足,不过让其真正享誉全德的是教堂内藏有13世纪德国史诗《尼伯龙根之歌》的古老石刻,这是德语区最古老的故事,曾长期被誉为“德语圣经”。

1 科隆大教堂 Kölner Dom

若说德国乃至世界上哥特式建筑的代表,科隆大教堂总会名列其中。这座科隆的标志性建筑是德国第二,世界第三高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

回看 历史 ,科隆大教堂这种全新的建筑样式源自于法国,很久之后才被人们正式命名为“哥特式”。当时采用这种建筑样式的巴黎圣母院令当时的人们赞叹不已,科隆人不甘示弱,要建造一座比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更美、更大、更高的教堂,这三个标准也让科隆大教堂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建筑。

2 弗莱堡圣母大教堂 Freiburger Münster Unserer Lieben Frau

在弗莱堡明斯特广场市场(Münsterplatz Market)的中心,坐落着弗莱堡圣母大教堂。这座大教堂被世界各地艺术史学家称为哥特式建筑艺术的杰作,和意义非凡的文化纪念碑。116 米高的沙岩塔楼做工精湛,设计迷人,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通常也被称为“基督教界最美的塔楼”(schönster Turm der Christenheit)。

美的不仅是外观,走进内部,看到的是十字穹棱拱顶与光体架构,看上一眼,就能感受到那种超越尘世的美感。还有教堂正面被誉为“无字圣经”的《圣经》人物雕塑及漂亮的彩绘玻璃。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彩绘玻璃上有些特殊的元素,代表着当初某个行业曾出资建造教堂,比如看到有剪刀元素,那就是代表着当年裁缝商会资助过。

1 拜罗伊特边疆伯爵歌剧院 Markgräfliches Opernhaus Bayreuth

拜罗伊特边疆伯爵歌剧院是公认的欧洲最美的巴洛克式歌剧院,1746至1750年,拜罗伊特歌剧院在勃兰登堡隐闹-库尔姆巴赫(Brandenburg-Kulmbach)边疆伯爵夫妇弗里德里希和威廉明妮的主持下修建完成,成为了18世纪巴洛克剧院建筑中的扛鼎之作。

这座歌剧院是德国第37处世界文化遗产,时至今日,歌剧院仍然完好地保存着当年的建筑设施和艺术风格,是德国乃至欧洲保存最为完整的巴洛克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可以真实感受到严肃歌剧这一艺术流派在专制统治时期作为艺术典范被推崇的剧院。

2 茨温格宫 Zwinger

茨温格宫是一件举世闻名的巴洛克式建筑艺术作品。建于1709年,是“强者”奥古斯特时代的代表建筑。为装饰这座建筑,雕塑家创作了大量无与伦比的作品,使其至今仍是德累斯顿最重要的名胜。其中的陶瓷收藏馆是全球藏品最多的陶瓷馆之一,兵器珍宝馆和森伯画廊同样值得一游。

茨温格宫最受摄影爱好者青睐的景点是王冠城门(Kronentor),这个城门已成为对外宣传的标志,在其左右,妆点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元素以及意大利巴洛克盛期的标志性元素。当然也别忘记墙亭旁的仙女浴池(Nymphenbad),它是德国最精美的巴洛克式喷泉之一。

1 海伦基姆湖宫 Schloss Herrenchiemsee

说到洛可可式,就不得不提路德维希二世,路德维希二世对“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崇拜狂热至极,以至于他建造的海伦基姆湖宫充满了凡尔赛宫的影子,说是“山寨”了整座宫殿也不为过。

宫殿内部装潢采用奢华的法国洛可可风格,豪华至极的装饰令人头晕目眩,达到极致的当属可与凡尔赛宫最奢华的镜厅相媲美的明镜走廊,全长98米,比镜厅还要大。

2 无忧宫 Schloss Sanssouci

波茨坦众多宫殿中,无忧宫最为著名。1744年腓特烈大帝下令将波茨坦的“沙漠之山”开垦为梯形葡萄山,随后在此建立的无忧宫就是这位伟大君王“在葡萄山上的小屋”。这座“小屋”外观大气,内饰更为瑰丽,尽显洛可可式奢华。

在无忧宫花园里,还有着无数的惊喜:喷泉、水池、雕像,以及各种亭台楼阁……等待着参观者在徜徉其间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声。四季的无忧宫花园,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都令人沉醉其间。

1 柏林大教堂 Berliner Dom

柏林大教堂建于施普雷岛(Spreeinsel)北部,是柏林最大的教堂,每年有成千上万名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教堂参观。这座带有巴洛克和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风格的大教堂是德国最重要的教堂建筑之一。

大教堂里值得参观的有令人难忘的穹顶、洗礼教堂、皇室楼梯间、存放四个世纪以来近百具棺木的霍恩索伦墓室、教堂博物馆以及可以眺望柏林中的穹顶回廊。

2 奥格斯堡市政厅 Augsburger Rathaus

奥格斯堡市政厅是阿尔卑斯山北侧最重要的文艺复兴式世俗建筑之一,不过市政厅最大的亮点是一个装饰富丽堂皇的金色礼堂——奥格斯堡金色大厅(/Goldener Saal)。

金色大厅被认为是德国晚期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14米高的大厅天花板上镶满了金箔。现在这里被用作城市的接待厅和会议室。

1 新博物馆 Neues Museum

新博物馆建成于1855年,建筑师是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斯特勒。在二次大战中博物馆遭到严重损坏,之后在尽量保存原物和原貌的同时加以现代建筑元素进行了全面修复。现在观众参观时仍可以看到原始建筑的残留部分。

作为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范,新博物馆正面是由18根希腊爱奥尼式柱廊组成,非常雄伟,中央大厅是仿罗马万神殿建造。

2 勃兰登堡门 Brandenburger Tor

勃兰登堡门是德国古典主义建筑中最为赏心悦目的典范之一。同时作为德国重新统一的标志和象征,它凝聚着这座城市的当代与 历史 。

勃兰登堡门前后各以六根多立克式立柱为支撑,通道只对行人开放。著名的女神四铜马(Quadriga)雕像于1794年安放在城门上,展现胜利维多利亚(Viktoria)女神驾驶一辆四马两轮战车的英姿。

1 包豪斯博物馆 Bauhaus Museum

去年开幕的德绍包豪斯博物馆是所有包豪斯爱好者的天堂,同时这也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包豪斯建筑。

博物馆内展品丰富多样,包括建筑、家具、灯饰、纺织品、壁纸、字体等等,生动地讲述包豪斯人学习和教学,免费设计和工业原型开发,艺术实验和与市场接触的故事。是看展,了解包豪斯发展最好的去处。

2 谷仓 Kornhaus

谷仓同样位于德绍,是一家位于易北河河畔的餐厅,由设计师Carl Fieger建于1929年。

建筑的名字来自旁边的粮仓,不过在建成后不久粮仓就被拆除了。这座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固砖结构的建筑,正面采用半圆形玻璃幕墙,是典型的包豪斯风格建筑。

七种建筑风格,七种不同的灵感,我在此只是抛砖引玉,曾经去过德国的你,还看到过哪些令人难忘的建筑呢?

28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