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细品表现主义电影

表现主义电影是二十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的将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嫁接到电影创作的流派。表现主义电影常以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一战后德国人民极悉和掘度恐慌和焦躁的精神世界,而银幕上呈现出夸张化、抽象化、主观化的艺术效果触动人心。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是表现主义的开山之作。影片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梦魇般的回忆,叙述了一个身兼心理学博士和杀人狂双重身份的卡里加里的生活。通过变形、夸张、奇特的表现主义艺术语言,向我们展现了恐怖、焦虑的外部世界。

从造型艺术看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美学电影

如果说特立独行是一种艺术感的追求,那么《卡》的人物造型则打造了默片的戏剧化、夸张化的标签。在影片中的人物穿着奇形的服装,走着诡异的步伐,画着骇人的脸谱……似乎每一个造型都让人看不穿,想不明白。可是,当电影结束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它的魅力所在。这种造型如果是在有声片中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在有声片的世界里完全的夸张化只会被当成跳梁小丑看待,幸运的在一场默片的殿堂,它就是瑰宝,令人回味无穷。一场奇幻与梦幻的旅行就这样结束,留给我们的便是那那种“不求复制现实”的艺术感染力。

色调艺术看表现主义。

色调是电影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如《我的父亲母亲》黑白的混合使用区分了时空。可《卡》的色调艺术却是用来渲染氛围,刻画出孤独、扭曲的内心世界。影片有一处极为明显:透过窗户,我们看到卡里加里博士坐在小屋里,整个荧幕布满了蓝绿色,像是一具想要说话却说不出口的骷髅。色调让无声的世界变成了有声的心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观影者都在紧紧盯着卡里加里,生怕错过任何细节,一阵阵寒意滋生蔓延。也许,导演吸收并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我们已然成为了表现主义的实验品,《卡》中浓重的色彩、强烈的明暗对比为我们展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从布景艺术看表现主义。

欧洲是个有美学底蕴的地方,三位美工师都是大价钱请来的狂飙社名家。从整体棚举上看,影片中的建筑都是倾斜的甚至连地面都失去了水平线,完全颠覆了原有的电影布景理论,开创了真正的意义上的表现主义电影的先河。前后景深的层次感,人“藏”在后景会表现出了私密性、悬疑感,将观众推到道德审判的制高点;三角空间的塑造催生了压抑麻木的病态心理,三角形禁锢会打破人景和谐的关系,从而塑造出卡里加里扭曲的人物形象;大环境和个人的对比表现人的无力感,闹市形形色色、屋子破败不堪、人物奇奇怪怪,借用尼采的悲剧美学特点,勾画出了一战后人们虚幻“真实”的生活。

在德国战败后的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艺术家出于对现实的愤然不满,对自身命运的焦灼不安,他们把矛头指向精神世界,于是一切都蒙上了表现主义的面纱。《卡》是表现主义的缩影,借助虚幻怪诞的视觉效果来反映现睁核实的悲惨和命运的无常,真实再现了那个年代德国人民的精神常态。

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属于表现主义美学的电影。()判断对错

B

17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