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主义诗人

胡适、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
李金发(1900.11.21–1976.12.25)原名李淑良,笔名金发,广东梅县人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闹碰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特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颤弯型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1925年初,他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邀请,回国执教,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并为《小说月报》、《新女性》撰稿1927年秋,茄猜任中央大中秘书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主任创办《美育》杂志;后赴广州塑像,并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1936年任该校校长40年代后期,几次出任外交,远在国外,后移居美国纽约,直至去世

1920年代中国

1917年2月
《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现代诗歌诞来自生,次年再次刊出胡适刘半农沈尹听见默的白话诗

1920年3月

中国象征主义诗人代表

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中国文学史上首次出现个人新诗集,此后更多的诗人开始白古洋滑征山社叫斤料派话诗的创作

1921年7月
文学研究会: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文学社团成立,代表诗人有鲁迅冰心朱自清周作人等

1921年7月
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前期的创造社具有唯美抒情倾向,后有冯乃超等参加

1922年3月
湖畔诗人: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诗社,形成了历史上的湖畔诗

1923年
新格律诗派/新月派: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成立新月社,提倡现代格律待

1925年
早期象征诗派:受法国象征主360问答义的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中国早期象征诗派出现

2吧记异代沿0年代代表诗人
徐志摩 闻一多 李金发 穆木天 冯至

20世纪20年代
徐志摩,1897-1931,新月派诗人,曾任《新月》主编:《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20世纪20年代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曾与梁实秋等成立清华文学社:红烛》《死水》…

20世纪20年代
李金发,1900-1976,室印又皇汽烈地远财袁原名李淑良,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微雨》《为幸福而歌》…

20世很煤与香否带川日好纪20年代
穆木天,原名穆敬熙,现代诗人翻译家:《旅心》《流亡者之歌》《新的旅途》…

20世纪20年代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益假鲁片持植,1925年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

1932年
《现代》:《现代》杂志在上海创刊,成为诗人发表诗作的重要刊物,施蛰存任主编

1935年
现代派: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来,孙作云首次提出现代派概念,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等

1936年
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三人出版合集《汉园集》,因此被称为“汉园三诗人由和少至置赵渐”

1937年9月
七月派:《调武西欢则严解至七月》(主编胡风)《希望船再战晶间观陈》等杂志及丛书上出现诗人群,代表诗人有艾青等

30年代代表诗人
林徽因 戴望舒 李广田 艾青 卞之口之是三己套承琳 何其芳 南星 辛笛 覃子豪 纪弦

20世纪30年代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林徽因诗集》…

20世纪30年代
戴望舒,1905-1950,1926年创办《璎珞》旬刊,成名作《雨巷》:《望舒春由调担额征百草》,《望舒诗稿》…

将断激务免20世纪30年代
李广田,1906-1968,与卞之琳何其劳一起被称为汉园三诗人及互可此氧建项自新利冷:《汉园集》《春汽落氧断善目容城集》…

20世纪30年代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北方》…

20世纪30年代
卞之琳,1910-2000,曾用笔名季陵:《三秋草》《鱼目集》《慰劳信集》…

20世纪30年代
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1931年开始发表作品:《预言》《夜歌》…

20世纪30年代
南星,1910—1996,原名杜南星:《石象辞》《松堂集》…

20世纪30年代
辛笛,1912-,原名王馨迪:《手掌集》《辛笛诗稿》《印象—花束》…

2呢穿衣例将备显0世纪30年代
覃子豪,1912着乡企培速洋吗走流-1963,主编《蓝星周刊》《蓝星诗选》和《蓝星季刊》:《自由的旗》《海洋诗抄》…

20世纪30年代
纪弦,1913年-,本名路逾,16岁开始写诗,曾创办《现代诗》月刊及季刊。

40年代中后期
中国新诗:人在《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上发表的现代主义作品,代表诗人有穆旦杜运燮等

40年代
九叶诗派:由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辛笛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等所构成的诗派,作品有《九叶集》

40年代代表诗人
王佐良 陈敬容 杜运燮 穆旦 罗寄一 郑敏 唐祈 袁可嘉 牛汉 屠岸

20世纪40年代
王佐良,1916-1995,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他》《巴黎码头边》《1948年圣诞》…

20世纪40年代
陈敬容,1917-1989,原名陈懿范:《交响集》《盈盈集》《老去的是时间》…

20世纪40年代
杜运燮,1915-2002,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诗四十首》《晚稻集》…

20世纪40年代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探险队》《穆旦诗集》《旗》…

20世纪40年代
罗寄一,1920-2003,原名江瑞熙,1943年毕业于法商学院:《诗音乐的抒情诗》《一月一日》…

20世纪40年代
郑敏,1920-,中国现代女诗人:《诗集1942-1947》《寻觅集》《心象》…

20世纪40年代
唐祈,1920-1990,原名唐克蕃,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诗第一册》《唐祈诗选》…

20世纪40年代
袁可嘉,1921-,诗人,翻译家,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语系:《半个世纪的脚印》…

20世纪40年代
牛汉,1923-,原名史成汉,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彩色的生活》《爱与歌》《温泉》…

20世纪40年代
屠岸,1923-,本名蒋壁厚,文学翻译家,作家,编辑:《屠岸十四行诗》《哑歌人的自白》…

《尝试集》诗集。胡适作。1920年出版。共三编。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二、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作品或诅咒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胡适无疑是第一白话诗人。他的<<尝试集>>充满了矛盾,显示出了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安徒生于1822年8月发表作品《尝试集》,含诗剧及故事共三篇。此集子因其出身寒微而无出版机会,但已引起文化界某些人士的注意。

小诗体: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徘句和郑振铎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主要作者有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植三等人。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寄寓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小诗的出现,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诗歌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的努力,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捕捉自己内心世界微妙情感与感受的努力。小诗体在新诗的发展史上具有过渡的意义。

纯诗:1926年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在《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纯诗"这一概念,即"纯粹的诗歌"。穆木天所谓的"纯诗"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主张"把纯粹的表现的世界给了诗作领域,人间生活则让给散文担任";二是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式,"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早期象征派诗人提出的"纯诗"概念,在其更深层面上,意味着一种诗歌观念的转化:从强调诗歌的抒情表意的"表达"功能转向"自我感觉的表现"功能。

湖畔诗派1922年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

湖畔派诗人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1770-1850)、柯勒律治(1772-1834)和骚塞(1774-1843)。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

新格律诗派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新格律诗派因此逐步形成,由于新格律诗派源自于新月社,所以也称为新月派。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于1926年4月1日创办《诗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格律诗派"的新诗人。新格律诗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格律诗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新格律诗派诗人中,徐志摩是最有代表性的杰出诗人。

18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