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高更和毛姆

月亮与六便士

— 高更纪排传有感

近来,我偶然觅得一本英国小说,见其封面精致,不觉顺手翻阅,不料内容新奇,文笔脱俗,不觉间我竟然坚持一个下午把它看完了。这本书便是著名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月亮与六便士》,毛姆被称为故事圣手,其人在欧美文坛地位甚高,也难怪他敢放出豪言“托斯陀耶夫斯基的文笔不好”云云,有如此豪壮之言论,其文坛巨匠之地位可见一斑!而《月亮与六来自便士》作为他的代表作,带领了反许病读者一览了大师高更最后几年的故事,其人物性格360问答之刻画,可谓传神;而关于人生、宇宙方面的所思所得常显现于字句之间,入木三分,无愧神来之笔这一美誉!

保罗高更月亮与六便士

这本书讲了一个这样子的故事:“我”作为高更短暂而辉煌一生中的挚友,见证了他一生中最为颠沛流离而又极具传奇色彩的最后几年。高更放弃了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舒适生活,抛妻弃子一人跑到了法国巴黎追梦,在那里,他日夜耕耘于花坛而不知疲倦,也正是在巴黎,“我”与高更逐渐相知相识,期间高更甚至饿到只能吃面包屑度日,发高烧却没钱治病,但他仍然不放弃绘画,即使巴黎人斥之为“幼儿园的作品”。那以后,高更辗转马赛,在那里,他仍然食不果腹导认倒只说欢、风餐露宿。然而或许如中国古人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他拖着瘦骨嶙峋的躯壳来到南太平洋的小岛上—他心目中一直向往的场所。在塔希提岛上,命运之神终于眷顾高更,他得到人们的赏识,他的才华甚范喜老至吸引了一名勇敢的女性不顾一育攻真落切嫁给他、照顾他;这位女性为高更提供了温饱,与高更隐居在了丛林中。在森林至眼黄事得度过的三年里,高更没有一天停止他的梦想—绘画,即使在他双目失明,他也仍然用心灵感受绘画人世间绝美之图景,然而天妒英才,他最后死于麻风病,然而他的作品却把天堂的色彩以及他对美的热爱、这个世界的热情传递到全人类。最伟大的作品往往透露着最伟大的人格,我想,高山仰阿川止大概就是让我们来表达审告你对他们这类人的情感吧!

左载娘二案促姆说月亮是我们仰望的,六便士则是我们所拥有的。正如高晓松所谈的“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毛姆抛下了一个问题:月亮与六便士呀,我们究竟会作何选择?答案或许需要每个读者自己去寻找。

写到这里,读者或许会有挺多常杀轮疑惑,例如当有人读到笔者对毛姆地位、文笔的盛赞溢于言表时不免暗自赧然:我怎么没听过毛姆,抑或者,我听说过毛姆,但我怎么从来不晓家提就得毛姆的“文豪”地位?而有些读过这本书的人则可能想这个故事所介绍的主角不是斯特里克兰德么?怎么直接成了高更?再者书中的斯特里克兰德似乎不如我所描述这般形象高大吧?或者还有许许多多问题,笔者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历看官且别着急,容显密甚明百我为你们解释解释,或许解答以后你们能豁然贯通?面对月亮与六便士源何亲构氧员的选择,我的答案是:前文都是我在胡说八道的,其实我所写下的内容确实是不公正的而且漏洞百出,甚至乎书名我都写错了美机并慢特争(其实是月亮和六便士而不是“与”);而毛姆在西方文坛的地位的确不高—他在世之时就被斥为二流的“畅销书作家”;《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我与斯特里克兰德关系并不好,斯特里克兰德也不是拥有我们所谓“伟大人格”的人—他一言不合抛妻弃子,勾引朋友准击等鲁然的妻子而且随后便逼死了她,更有甚者,在友人妻子死去以后,他专门留下女人的裸体图“羞辱”友人,并且设计让友人不仅不敢毁掉,甚至要用画框框起来珍藏,后来诸如欠债不还、忘恩负义、满口粗话等等“光荣事迹”像我们证明了至少在我们的“道德”意义上,他的人格不仅不伟大,还相当低劣。

看完这本书,不同的人诚然有不同的感受,然而大多数人总会回归到整本书的主旨“月亮”与“六便士”,我们应该如何抉择?我们应当追求那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理想(月亮);还是安于现状,满足于口袋中单薄但能糊口的六便士呢?实际上,我认为想这个问题相当不高明—在书中,斯特里克兰德似乎从来没有为此烦恼过,而作者似乎也没有为此议论、思辨过。

我记得前言中,毛姆坦诚:“六便士是当时 英国货币 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所以说,实际上这个书名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用的很不高明—至少完全不切题,似乎也没什么实际意义。

既然如此,你们应该明白“大英帝国故事全集”这个名字,我也是遵循了毛姆大叔他老人家的意志写下来的,它没有什么意义,纯粹是觉得好玩。

其实,笔者认为:月亮和六便士这一称谓与全书之主旨似乎还是有些许关联的。至少它留给了读者关于理想与现实的迷思,而我的大英帝国故事则似乎与《月亮和六便士》完全无关。其实非也,首先毛姆是个英国人,这不就是第一层关系么?其次,在书中曾经介绍过斯特里克兰德夫人常常喜欢在家中邀请社会名流共餐聚会,其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它描绘了这些精英贤达们神气昂扬的姿态“这个女人显出一副精明能干的样子,仿佛整个大英帝国都揣在她口袋里似的”。在书中读到这句的时候,我想读者们与我一样,忍俊不禁。短短的几个字却极尽讽刺意味,辛辣十足。那副趾高气昂的姿态瞬间从“天鹅的典雅”变成了“公鸡的高贵”。

而在笔者心中,《月亮和六便士》的伟大之处正在字里行间不时显现的那一句句调侃,它们看似不经意,却将每一处我们眼中的“常态”批得体无完肤、颜面尽失。

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总是隔几段字,作者便开始嘲讽每一个出场的人物,每一件发生的事物,甚是好笑。例如:

“我”受托于斯特里克兰德夫人的委托前往巴黎去与她丈夫商谈时,脑海中浮现了那个年长自己近20岁的男人粗鲁的指着门打发走“我”的情景。这段描写极为传神,画面感十足。

又如“我”从船长口中打听到斯特里克兰德的事情的时候,当“我”听到“他妈的滚蛋”这样子熟悉的粗口,我就确定船长说的是真话了。这一处作者忍不住拿斯特里克兰德粗鲁无礼开涮—即使寄人篱下、饥寒交迫,他仍然不改变自己热爱讲粗话的“好习惯”。

而当勃朗什悲剧结尾以后,“我”被迫与施特朗待了一段“漫长”而无聊的岁月—这更加增添了自己对于斯特里克兰德的厌恶,然而斯特里克兰德无耻地满面笑容竟然让“我”迷迷糊糊地又和他下了一盘棋。作者甚至连主人公“我”都不放过!

还有许多细节刻画使得人物情节都变得十分滑稽,在这里我也不再赘述,当然其实我也不太记得了。然而我想说说为什么《月亮和六便士》的伟大之处在于其讽刺。

首先我想谈谈:讽刺是为了什么?

这个答案是多样的,有人是为了讽刺而讽刺,例如我就是对这类现象、这类人心存不满,故我要笔下倾吐,有意攻击。这样子的文章并不高明,也不存在什么人文情怀的寄托,纯粹是玩文字游戏以达到泄愤的目的。

而另外一种人是借古讽今,希望劝诫世人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如《过秦论》《阿房宫赋》等等文学作品,文字背后是鲁迅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文关怀。

显然,像《月亮与六便士》如此伟大的作品,定然属于:

前者。

没错,虽然前者并不高明,但我可没说前者不伟大呀!这样的文章其实在我们国家也有,有钱钟书的《围城》方鸿渐等留学生“珠玉在前”,也不乏韩寒《三重门》的林雨翔续借其后。这类文章诚然是不满成分多于教育劝导的成分,可并不妨碍他们在文坛的地位。说到底,讽刺作为一种负面批判,本身就是揭露问题的重要手段,无谓教育与否。

毛姆说在书中袒露写这本书纯粹是自己消遣娱乐的,这句话不假。但是这也不是纯粹的消遣娱乐文学,文字间对世间一切秩序的极力嘲讽本身就是对一切秩序的藐视与批判。

我常想,这很奇怪—斯特里克兰德身上发生的种种怪象仿佛是与生俱来深刻骨髓的基因在作怪,然而他在过去几十年来过着正常人的生活,组建了一个温馨的家庭(至少表面如此),为人木讷、彬彬有礼与后来他动辄嘲讽调侃、“问候家人”的模样判若两人,他那种不屈服的态度—不可能使他在过去几十年里压抑自我获得巨大成就的,因为毛姆笔下的斯特里克兰德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与感受,自然不可能安安心心在金融证券交易所中游刃有余(除非他运气非常好,买股票都是赢的)。

后来我发现两件重要线索:第一,毛姆不仅不认识高更,甚至对他的传闻都不太了解,自然而然,这个斯特里克兰德只是将自己的灵魂“寄托”在高更最后几年的躯壳中。第二,高更并不是书中描述的那般怪胎十足—至少各种证据证明他在生前是期望自己可以卖出作品,一举成名并回家共享天伦的。

所以,斯特里克兰德不是高更,他更不是毛姆。他是毛姆的轻蔑、厌恶和愤怒。他的存在不是为了显示毛姆内心的极致孤独,而是为了毁灭性地打破一切。

他放弃证券交易所的职位,于是乎打破了人们对于地位与名利的期望;他离开了共休憩十七年的家庭,于是乎毁灭了世俗眼中的平凡幸福;他极力嘲讽这些“掌握大英帝国的精英们”,同时又毫不留情面地嘲笑塔希提居民的排斥,于是他蔑视了一切阶级;他借船长的口抱怨“英国太机械”却又让船长热爱祖国,即使船长被祖国驱逐。于是他攻击了世俗的秩序与爱国情感;他让勃朗什抛弃丈夫又愤慨去世,只为了破坏情欲的憧憬;他不顾身体的摧残继续追求描绘出他眼中的美,再用一把火将美摧毁。这一次他不仅抛弃了躯壳的束缚甚至毁灭了人类对美的向往。他描绘一切,但只为了打破一切;他关心这个世界所以愤懑不平,但同时漠然独立、内心孤独到极致。

这样的人真的很奇怪,毛姆大叔到底在想什么?我不懂。

他否定了一切秩序,阻隔了一切交际,答案是什么?

我不知道。但是,你是否也曾经有这样的冲动去毁灭一起、逃离一切呢?

小时候,我的理想是做皇帝—那太棒了,无限的权力,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稍微年长我在《东京梦华录》里惊奇地发现:皇帝出游的时候打听到民间富豪修豪宅终日饮酒作乐竟不觉“慨叹羡之”,我才知道,皇帝没那么舒服。

那我当个富豪吧,多好呀,皇帝都羡慕我。

回头想起沈万三的故事,不禁恐惧—头顶的太阳照耀一切,我安得独享清凉?

唉,真难!难难难!

斯特里克兰德似乎比皇帝富豪还潇洒,他虽受食色之欲之束缚却不为之动弹不得,这与他敢于打破一切岂能无关?

医生觉得很可惜:美丽的伊甸园之图景—世上最美的景色在作者的意志下化为灰烬,那他饱受身残之苦作画是为了什么?

刚开始我也不明白,但是后来我又想:留下来有什么意义?

为了名誉?为了贡献世人?抑或者为家人留下财富?

不,斯特里克兰德都不在意这些!

那为什么他要画下这些作品呢?作者说:为了美。

我猛地发现,斯特里克兰德追求的美,就是他心中的美,而不是我们想要的美。当他画下那些画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美。写到这里我不禁又惊又疑:对呀!美是个人层面的美呀!那为何我们还追求别人认可的美呢?为何我们要为这个世界留下美呢?

容我大胆揣测:焚毁它的原因或许正在于找不到留下它的原因,或者更简单说,没有原因。

1903年高更去世了。

16年后,在天堂,他看到了1919年成书的《月亮和六便士》,他十分生气地咒骂毛姆乱写,并着急地和上帝辩解那不是他。

1919年,斯特里克兰德从第一页活到了最后一页去世。

98年后的今天,当斯特里克兰德在月亮上看到了这篇文章,他忍不住讥笑:“FUCK ,FULL OF SHIT!”

面对开头提到的月亮和六便士,我想我的选择是月亮吧!

毕竟听说嫦娥很漂亮,而且还有变形金刚带我飞呀。

是为全文。

4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