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是什么

艺术流派指在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由若干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创作风格、审美趣味基本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艺术集团或派别。艺术流派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不同艺术流派的出现及相互之间的竞赛和斗争。是推动艺术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

艺术流派的产生是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才出现的现象。形成艺术流派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艺术家队伍和较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段。一种艺术流派的形成与艺术思潮、创作方法、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手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艺术流派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成立组织,发表共同的艺术主张,有自己的刊物,如欧洲现代表现主义绘画中的“青骑士”派;有的只是彼此艺术见解、风格、倾向、爱好等大体相同,并没有什么组织,如西方现代戏剧中的“荒诞派”;有的是在某一著名艺术家周围,有一群艺术家追随他,如中国京剧中的“梅派”;有的是同时或先后成名的一些艺术家,由于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相近,被当时或后人称为一个流派,如19世纪中叶东、北欧的民族乐派等。我们党历来提倡不同艺术流派的自由竞争、互相竞赛、百花齐放、自由发展,共同推动社会主义艺术事业的昌盛繁荣。

例如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一般指创作方法,表达令人难以捉摸的幻觉,其内容则是神秘主义。作家所要阐述的不是现实的客观世界,而是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来自象征一词,它在希腊文中的原义,是"把一块木板分成两半,双方各执其中的一端,以表示衔接"的信物,后来逐渐演变为"以一种形式当作概念的习惯的代表"。象征自古有之,它是联想的一种方式,即把眼前所见的事物,与以往所感受过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新的意境。
作为一种特定的文艺思潮流派来说,象征主义最先出现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法国,主要表现于诗歌创作领域。法国的象征派诗人以马拉尔美(1842–1898)、魏尔估(1844–1896)、韩波(185d–1891)三人为代表。在戏剧方面,以比利时的剧作家梅特林克(1862–1949)为代表。

印象主义
Post-Impressionisme

奥威尔象征主义小说

法国19世纪80~90年代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后印象主义的称谓为英国美术批评家R.弗赖所创。主要代表人物有P.塞尚、V.凡高、P.高更等。他们都曾不同程度地追随过印象主义,后逐渐不满于印象主义的过分强调客观表现滚碧明和新印象主义的片面追求外光及色彩,而主张更强烈地抒发自我感受。其创作特色是重视形和塞尚《奥维尔的曲径》(油画)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以及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只是每人所采用的艺术语言不同。塞尚注重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对立体主义慧乱、构成主义等有较大促进。凡高追求线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以及画面的装饰性,直接启发了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等流派。高更则专注于艺术表现的原始性和象征性,给予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以重要影响。后印象主义完全抛弃了自然主义的态度,动摇了西方绘画中以模仿为职能的根基,将绘画引向一个更新奇、更加渗透着强烈情感的主观世界,为20世纪西方现代诸美术流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印象主义
Impressionism

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美术印象主义作为绘画流派出现于法国。1874年3月25日,C.莫奈、P.-A.雷诺阿、C.毕沙罗、A.西 斯莱、E.德加、P.塞尚、B.莫里索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家,在巴黎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展览会,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大告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的推动下,吸收荷兰、英国、西班牙、日本、中国等国家绘画的营养,同时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由于个人的兴趣不同,印象主义画家又分为重光和色彩与重造型和素描两种类型,前者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后者以德加为代表,毕沙罗则介于两者之间。

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它最初起于诗坛,后来渐及小说、戏剧,主要流行于英国。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唯美主义的真正代表是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他是唯美主义创作的实践者,又是唯美主义理论的鼓吹者。
就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上说,王尔德认为,艺术应该超脱现实,游离人生。"现实的事件都是艺术之敌。一切艺术的坏处都是从实感产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艺术。"一切拙劣的艺术都是从复归自然的描写和客观地描述人生而产生的。因此,认为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艺术都是坏的,艺术越远离现实、超脱现实越妙?唯一美的事物,就是与我们无关的事物"。

系统介绍欧洲文学著作的书?

1、《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欧洲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是古希腊最伟大的作品,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西方学者将其作为史料去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和迈锡尼文明,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也是西方经典文学名著中maigoo小编最推荐的一部。

2、《神曲》

《神曲》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地狱、炼狱、天堂进行了一次游历,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国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3、《浮士德》

《浮士德》是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它是歌德毕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贯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开始创作直到1832年——前后一共64年,书中反映了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三百年的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概括了这一阶段的人类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主人公一生不懈追求,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和宏伟气魄,它诉诸形象阐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矛盾发展的辩证关系,具有深刻的哲学内容,是启蒙主义文学的压卷之作。

4、《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代表作之一,它是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代表着整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同《麦克白》、《李尔王》和《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这也是欧洲文学名著中maiGOO小编最熟悉的一个,它曾多次改编成舞台剧、歌剧、影视等作品。

5、《战争与和平》

在整个俄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中,《战争与和平》是第一部具有全欧洲意义的小说,一方面这是一部由俄国人创作的反映俄国人生活的长篇小说,它刚一面世,便令欧洲和全世界的读者感到新奇、震撼,另一方面这部作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成就之高峰的俄国小说,却又最具有全人类性,《战争与和平》构成了俄国小说乃至整个俄国文学崛起的标杆,也是最值得读的俄国文学名著之一。

6、《唐·吉诃德》

《唐·吉诃德》是欧洲最早的长篇现实主义小说之一,是国际声望最高、影响最大的西班牙文学著作,在各大西方经典文学名著中占有非一般的位置,尽管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有些细节前后矛盾,但不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欧洲在此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学评论家称《唐·吉诃德》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7、《十日谈》

《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世界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为意大利艺术散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问世后很快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德·维加、莎士比亚、莱辛、歌德、普希金、济慈等也都曾从《十日谈》故事中汲取过创作素材,意大利近代评论家桑克提斯曾把《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列,称之为“人曲”。

8、《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讲述的是青年诗人斯蒂芬寻找一个精神上象征性的父亲和布卢姆寻找一个儿子的故事,在“意识流”这个概念出现之前本书就开始使用它了,同时它也是一本相当错综复杂的小说,充满了隐喻、文字游戏、隐晦的玩笑、以及角色们欲说还休的个人沉思,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被誉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首,并被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MAIgoo小编强推这部英文名著。

9、《弗兰肯斯坦》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玛丽·雪莱最为世人熟知的作品,它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小说展现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滥用科学及其后果,更重要的是它借19世纪初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现代”社会语境,揭示了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驱使下,人类无所顾忌、狂妄地自我奋斗的丑态及其对社会构成的巨大危害。根据它改编的舞台剧和电影多达几十个版本,1931年《科学怪人》的续集电影,被视为影史上重要的恐怖电影之一,其中的怪物形象在西方家喻户晓。

10、《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所著的长篇政治小说,与《美丽新世界》、《我们》并称反乌托邦三部曲,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书中刻画了人类在极权社会的生存状态,有如永不褪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62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3000万册,2015年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

11、《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打破了以往古典主义的桎梏,是浪漫主义作品中一座里程碑,它的的文学价值以及社会意义,影响深远,这部书还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俄国时期遭禁,因为雨果思想活跃,既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又同情刚刚兴起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因此保守顽固的沙皇下令在俄国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本书也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音乐剧,像MAIGOO小编一样为了卡西莫多流泪的朋友应该不在少数吧。

12、《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与传统小说不同的长篇小说,被无数次公认为有史以来最长、同时也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整部作品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只有贯穿始终的情结线索,该小说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的长篇巨著,以其出色的心灵追索描写、宏大的结构、细腻的人物刻画以及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并奠定了它在当代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16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