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姆特的作品欣赏

这是一幅装饰性壁画,也是一幅广受好评的艺术杰作。画中大量使用了金片、银箔等 装饰性要素,使画面看上去熠熠生辉、金光闪闪。在这种金色的背景下,一对恋人在开满鲜花的柔软草地上,热烈拥吻。男人的双手轻柔而充满爱意地抱起了女人的头,正富有激情地吻着她的脸。女人的左手握着男人的右手,闭着眼睛,沉浸在无尽的幸福和浪漫 的想象中。画中的男子乌黑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突出了男子的健壮和阳刚之气,而女子白皙的皮肤和红润的嘴唇显示她的娇柔和美丽。男人和女人身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图案纹样,除了女人有完整的身体曲线外,男人则完全处于这些图案的包围中。而这些长方形、螺旋形、圆形的各色图案有着很强的装饰效果,也充斥着神秘的象征意义。有人认为这幅画其实就是强烈的情欲的象征,这些各种形状的图案是史前人类充满神秘意义的符号。而画中的女人娇柔地依偎在男子的怀中,向他献上自己的脸庞和嘴唇,甚至无视环境的危险,是一种性爱的暗示。但是这种情爱在这种金黄色彩的衬托下,在鲜花和各色图案的包围中,让人没有一点邪念和粗俗的感觉,将人从一种世俗的观念和道德的约束下解脱出来,只感到一种温馨、浪漫、富有激情的生命冲动。正如克里姆特的拥护者评价的那样:“还没有人给我们提供过一幅某种欧洲女子如此高大完美的肖像。”画面上各种金银片、铜、珊瑚的装饰使这幅画艺术魅力大大提高,它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件工艺性极强的工艺品。画面上色彩主要是金黄色,点状的背景以及开满鲜花的草地把整幅画衬托得唯美而轻柔,让人不管怎样看都能得到一种新鲜而典雅的艺术享受。 名 称:《吻》
作 者: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创作时间:1907~1908 年
尺 寸:180 × 180cm
类 别:银,金叶,布面油画
收 藏:奥地利,维也纳,奥地利美术馆 在欧洲的传统文化中,传统手工艺一直不登大雅之堂,是不能和绘画艺术同日而语的。但是,随着后来的发展,一度被否定的平面装饰艺术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克里姆特由于出生于伍缺竖一个从事金银雕刻兼铜版工艺的家庭,从小就接触了许多有关传统手工艺和镶嵌画的知识,因而是他最腔大早把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艺术完美地结合了起来,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艺扮拿术风格。
克里姆特是一位对人生有着独特体会和探索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把生命的诞生、成长、衰老、死亡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描绘,把绘画上升到了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的层次,把宇宙人生的生死循环进行了艺术的表现。他绘画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浓郁的装饰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他吸收了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的年画等装饰要素,把绘画的装饰功能发挥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增添了许多新鲜的因素,并开拓出了一种新的油画表现形式。

求画家席勒的详细简介

埃贡·席勒(Egon L360问答eo Adolf S刻十民施识木好chiele)
20世纪初奥地利绘画巨子,表现主义画家,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1890年出生于决论称经各等奥地利图尔恩,1918年各南因瘟疫(西班牙留感)逝于维也纳照把又土安练危载务。
1906年16岁的席勒考入维也纳美术学院,在从维也纳分离派领导人、装饰画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指导下学习,在线条和构图上得益于他的优雅的装饰手法。后来他结识了科柯施卡。他的画最初受学院派和印象派影响,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受克里姆特和科柯施卡之后,他的作品具有明显的装饰风格,这表明他受到新艺术派——青年风格阿拉伯式图案的强烈影响。如果说克里姆特的艺术是从象征器赵观维决道米笔犯主义走向表现主义,而席勒则已走进纯粹的表现主义天地。
埃贡·席勒20岁时便已经达到了其艺术创作的成熟期与电封效宜经运范。1910年创作了首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表现主义作品,随后距编业飞入率助导洋起争又在短暂的8年时间里创作了许多惊世骇俗的作面受力肉造沙吧广众肉品。
席勒后期的艺术不仅受到瑞士的霍德勒影响,还直接受尼采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启迪。他毫不掩饰地表现了那个时代委跳怀试青婷能人的心理和情感,他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都不是静态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形态都像处在惊恐不安状态,生的欲望独景际液点定例深维想和死的威胁交织成可怕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形体瘦长,那冷峻刚直的线条令人震颤,他强调形象清晰的外轮廓,喜欢用红、黄和黑色来表现强烈的情绪。他除对人物表情动作的夸张刻画外,着意描绘人物神经质的情绪。为了创作他处于紧混话张不安的人物情态,他还深入到疯人院去研究精三课扩巴无季神病人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出一种类似哑语的动作表情,令人感动不已。他的画风压抑、沉闷、常以颓废、神经质般的病态人物造型入画。其代表作有《家庭》、《雨孩》、《向日葵》、《斜卧的女人》等。但希勒并不拘泥于前人的既定模式,而是强调装饰的表现,在创作作系固龙委中完全按自己创造的形式增加一种显著紧张的、激动的直线和渲染,以加强感情的力量。这种方法被他使用到一组特殊的男女裸体画,也同样用于风景画中。他一开始就总祖把感情集中在人体上,以炽热的、不安的色情题材表现轰动一时。在10年里,他坚持进行了难以置信的创作,1909年起,他的作品先后在广坏维也纳国际展览会、米特克美术馆艺术沙龙、德国科隆市特别联盟、慕尼黑的戈尔茨陈列馆以及哈根的福克斯旺博物馆等处展出过。
1912年,希勒曾因被控以色情污染文化艺术,而被短期监押在新林格巴监狱。对于这些诽谤,他有一句名言“否认性的人才是真正的淫秽,因为他们以最下作的方式侮辱了生他们的父母。”
1915年第一次大战中他被征入奥地利陆军,他在军中仍继续作画,达到多产和高水平。他的艺术风格在表现派中是独一无二的。虽然他的才能没有被充分承认,但他并非默默无闻,评论家罗斯勒尔和他友善,并鼓励几位赞助人收藏他的作品。1918年,维也纳分离派展览会还专门为他开辟了一间特别展室。其重要作品包括1911年的《给自己算命的人》、1912年的《枢机主教和修女》和1917年的《拥抱》等。此外,他还印有一些石版画。
1918年西班牙感冒席卷欧洲,1918年10月31日,席勒也被这次瘟疫夺去生命,走完了仅28年的艺术之路,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

Gustav Klimt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
(1862~1918)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奥地利画家。1862年7月14日生于维也纳郊区布姆加特,1918年2月6日卒于同地。早年受业于维也纳工艺学校。1890年加入维也纳美术家协会。作品吸收古埃及、希腊及中世纪诸艺术要素,将强调轮廓线的面和古典主义镶嵌画的平面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绘画样式。代表作为《埃赫特男爵夫人》。1897年退出维也纳美术家协会,另组织维也纳分离派。其他作品还有藏于奥地利美术馆的《接吻》。
个人主要经历
父亲从事金银雕刻兼铜版工艺,克里姆特是他七个儿女中的长子,在这个工艺美术家庭的熏陶下,他与两个弟弟一起进入维也纳奥地利工艺美术馆附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毕业后进行壁画、壁饰的艺术创作。
1905年,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这个有着悠久艺术传统的城市,已成为美术家协会会员的克里姆特组织发起了一场旨在反对学院派美术泥古不化的保守势力,以“维也纳分离派”为称号,力求进行艺术创新,提倡世界各民族美术相互吸取营养,发展艺术家个人的风格。他早年的画风承习了英国拉斐尔前派和法国印象派的传统,自创立“分离派”后,开始把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趣味引入绘画中,用“孔雀羽毛、螺钿、金银箔片,蜗牛壳的花纩、色彩或光泽”,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使作品中的绘画和工艺性达到了极点。 克里姆特是1 9世纪下半叶象征主义绘画中“维也纳分离派”的杰出领袖,是一位既具独特艺术个性,又以强烈民族风格见长的绘画大师,他所认为的“只有通过艺术,不断渗透到生活中去,艺术家才能找到基础,以取得进步”的观点与他的艺术实践证明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是相当敏锐的,这正是他所以能在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成功之处。

30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