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佳作赏析

人像摄影的艺术境界从低到高,可以概括为赏心悦目、惟妙惟肖、张扬个性、诠释生命四个层次。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摄影佳作,欢迎大家赏阅。

人像摄影佳作欣赏

人像摄影佳作1

人像摄影佳作2

人像摄影佳作3

人像摄影佳作4

人像摄影佳作5

人像摄影佳作6

人像摄影姿蚂佳作7

人像摄影佳作8

人像摄影的艺术境界

一、赏心悦目

赏心悦目是一般大众也包括一般摄影师对人像摄影作品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商业人像、家庭留念照、新闻人像乃至任何一个摄影领域中涉及的人像,无论是被摄者、摄影者和观看者,只要无特殊目的,无不希望看到赏心悦目的人像,而使观众、听众的身心得到愉悦是任何艺术形式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赏心悦目首先成为商业摄影师和顾客共同追求的目标。而现代摄影的发展从技术上以较轻易地解决了很多前辈摄影家很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使实现赏心悦目这一境界变得相对轻松一些,对于商业摄影来说。这一境界的人像摄影作品,除了对摄影师本身的素质提出要求之外,还依赖于一些客观因素,如:优秀的化装师、美丽的服饰、精致的道具,高档的摄影器材、高级的灯光、设备先进的摄影棚,高级的照片后期加工系统、精美的装裱和精心的编辑策划等等。

对于这一境界的人像摄影来说,非摄影本体语言过多的介入和摄影本体语言的淡化是最大的缺陷。所谓摄影本体语言就是摄影技术、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段,包括胶片的运用、曝光的控制、摄影用光和构图的经营等等。而非摄影本体语言主要是指原本对摄影起辅助作用的非摄影表现手段,如化装、服饰、道具等等。

在这些人像摄影中,摄影本体语言一般较为淡化,而在所剩无几的摄影本体语言中,绝大多数已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和套路,甚至还会有所扭曲。比如在用光上说,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更多地采用了正面光和柔光;在曝光上说,为了使肤色显得更白,经常采用曝光过度的方法。

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顾客,这是无可厚非的。赏心悦目就是使顾客和普通大众的身心得到愉悦,所以,这种人像摄影本身就是摄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这种赏心悦目的摄影作品把万千大众吸引到影楼里,而这成为中国摄影艺术尤其是业余摄影艺术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柱。

既然摄影作品具有吸引大众的能力,就说明摄影作品具有引导大众的审美倾向的能力。这种以赏心悦目为代表的商业人像摄影流行十年以来,大众的审美倾向已经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而且,近年来,随着一批极富艺术表现力的青年摄影师对商业摄影的突出贡献,使的目前的人像皮孙摄影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惟妙惟肖

摄影术的出现使得人像再现的“相象”问题变的轻而易举,当代人像摄影的发展又似乎脱离了这一发展方向,尤其是流行的当代商业人像越来越不象本人,而离惟妙惟肖的距离也显得更为遥远。这里的惟妙惟肖当然不仅仅是简单的“相象”,而是在赏心悦目基础上的神形兼似。

这一境界的人像摄影作品,一般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摄影本体语言和非摄影本体语言的正确运用

摄影本体语言的运用不以是否赏心悦目为唯一依据,而迹握埋以能否表现人物的神态特征为主要依据,用光自然考究,曝光准确,体现正常肤色及质感。化装道具不过分张扬和哗众取宠。化装的目的不时掩盖什么,而是要进行衬托,道具只是修饰而不是表现什么。

2:精妙的神态捕捉和眼神塑造

神态的捕捉是摄影师永恒的主体,也是一幅人像摄影作品能否做到惟妙惟肖的关键。,在柔美型的当代人像摄影中,应该说在这一点上做得是很不错的。

在在眼神的塑造上就有所欠缺了。这主要是由于摄影用光的平淡造成的。正面的柔光所营造的高调是很难突出眼神的。所以通过光线的运用来表现人物的眼神是这一境界的人像作品的关键。

三、个性飞扬

人像摄影中个性的张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张扬被摄人物的个性,二是张扬摄影者的个性。

从被摄影者的角度出发,拍摄人像的目的无非是留念、欣赏及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从这一点上说,摄影师就是要帮助被摄者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而从摄影者的角度出发,他作为一个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要通过摄影手段、借助于模特的表现能力来表现自己的摄影创意,来体现自己的摄影风格乃至通过摄影语言来诉说自己对生活的确理解。

这一境界的人像摄影作品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独特的摄影本体语言

从摄影语言的运用上说,第一境界人像摄影作品的摄影语言运用一般流于平淡,第二境界人像摄影作品的摄影语言运用趋于自然,第三境界摄影作品的摄影语言运用重在卓然不群。

用光是摄影最独特的本体语言。

如谢墨拍摄的《对影双姝》,巧妙地利用阴影,营造了奇妙的错觉,令人过目难忘 。又如朱恩光的《圣徒》,柯林·托马斯的《一线光明》,萨博·亚历萨顿的《纯》等等。摄影本体语言妙处体现得淋漓尽致。

2:独特的而简练的戏剧性情节

如阿德莱尔·穆萨威拍摄的《生命中的阴影》,画面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摄影者苦心经营的光影效果中诉说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它不是一部电视剧,但却似乎比一部电视剧要说的更多。当然,这幅作品在用光和构图上也都有独到之处。

3:展现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独特理解

纯粹的人像摄影也许是不包括自然的,但在这个特殊的环境危机时代,不少摄影者把镜头对准了自然,对准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或是热情的讴歌,或是尖锐的批评。

不管是卡尔·考雷的《人与太阳》还是易水生的《人与太阳》,都表达了人与自然融合的渴望。

4:强烈的视觉冲击

无论是匠心独具的光影、别出心裁的构图还是创新大胆的镜头运用,其目的都是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张扬被摄人物的个性就是使拍摄出来的人像摄影作品要与众不同而富于戏剧性的。而摄影者个性的张扬要通过自己个性化的摄影本体语言来展现自己对摄影的理解、对被摄人物的理解、对人像摄影的理解,甚至对生活的理解,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摄影作品就是摄影者无声的自白。

四、诠释生命

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刻画了人物的灵魂,是因为它讴歌了生命的伟大,是因为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因为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大悲大喜。

从人的个体来看,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深刻地记录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是悲伤或是喜悦,或是思索或是呐喊。也正是因为它呈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这样的摄影作品才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同时它讴歌了生命的可贵与伟大,面对这样的作品,每一个观众都将为拥有生命而自豪。

从人类社会的总体来看,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记录了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大悲大喜。伟大的人像摄影作品的意义已经完全超出了普通肖像的意义。它是社会的象征,是时代的象征,是历史的象征,从这一意义上说,人像摄影的意义远不止被摄者的留念和摄影者的个性张扬。

伟大的人像摄影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1:强烈的情感冲击

2:反映了生命存在的价值、讴歌了生命的伟大

3: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大喜大悲

4:反映了被摄人物特殊的人格魅力

5:摄影本体语言的淡化

比如解海龙的希望工程系列照片中的《大眼睛的小姑娘》,由于它拍摄出了失学儿童渴望的目光、承载了无数失学儿童的希冀,所以她震撼了无数国人的心灵,同时也使这幅看似普通的人像摄影作品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如倍受布勒松推崇的匈牙利摄影家马丁·芒卡西拍摄的《三个黑人小孩奔向大会》的照片,虽然连三个主人公的脸都没有看到,但却使所有观察者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和伟大。这幅摄影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社会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可能会令观察者终生难忘。

又如哈尔斯曼拍摄的邱吉尔,冷峻的面庞、犀利的目光无不显示了这位铁腕政治家的心灵世界,也是那一难忘时代的精神象征。而他拍摄的爱因斯坦者几乎成了科学的代表符号。据说在拍摄这张照片时爱因斯坦者正陷入对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的沉思,可以看到,在爱因斯坦睿智的目光中,有沉重的悲哀,而这也是这张照片最打动人的地方。当然,这两幅摄影作品的成功与被摄人物的特殊人格魅力不无关系。而这些伟大的摄影作品似乎有一共同的特征,即摄影本体语言又趋于平淡。

跪求亚当斯摄影作品《月升》照片分析,多角度,不少于1000字。要原创的,十万火急!!请直接 发 给我1749

大凡喜爱风景摄影的人,都知道有个安塞尔·亚当斯。凡是知道安塞尔·亚当斯的人,一定知道安塞尔·亚当斯有一幅摄影作品叫做《月升》。在世界摄影史上,《月升》的经典地位是无可动摇的。
《月升》是安塞尔·亚当斯在一次摄影旅途中偶然拍摄的。那是1941年10月31日,亚当斯带着他8岁的儿子麦克,与好友塞屈克·莱特同行。其时,刚结束了一天的拍摄,亚当斯开着车,从查马谷返回圣大菲城的路上,快要到达新墨西哥州的赫尔南德兹的时候,无意中朝车窗左边一望,就看到了一幕奇景。
安塞尔·亚当斯回忆道:“东方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挂在远方的云层和积雪的山峰上,西边则有傍晚的夕阳,从一片朝南流动的云层上半隐半露地投射出一道闪亮的白光,并映照在教堂墓园的十字架上。我把车停到路边,跳下车来,急忙抓起摄影器材,嘴里还不停地对麦克和塞屈克大喊:‘拿这个!还有那个!快啊,没时间啦!’我一面想像影像的效果,一面以最快的速度把8英寸×10英寸相机架好。我把库克镜头的前后组互相调换,将23英寸的镜片置于前面,并在光圈后面加一个雷登No.15深黄色滤光镜。所有这些行动和对影像的想像都凭直觉顺利完成了。相机架好,取好景,对好焦,却找不到我的韦斯顿测光表。身后的夕阳眼看就要落到云层后面了。这时,我忽然想起月亮的亮度是250烛光/每平方英尺,我就把月亮的亮度值设置在区域VII,加上滤光镜的曝光因数,曝光时间定在1秒,光圈为f/32。……就在拍完的刹那间,太阳已经偏离了墓园的十字架,那神奇的一刻从此一去不返。”
经典作品《月升》就这样产生了。
《月升》这幅作品,特别是安塞尔·亚当斯的拍摄回忆,能给我们喜爱风景摄影的人很多有益的启示。这些启示也许是最简单的,但却是最切实际最管用的。
一是要有高深的艺术修养。美丽的自然风光确实是摆在那里,但并不是摄影师拿着相机咔嚓一声就能拍到一幅好的作品。从发现美到捕捉美定格美,一定要有高深的艺术修养。从查马谷到圣大菲城的路上,快要到达新墨西哥州的赫尔南德兹时,同一段路,同样漂亮的时光,甚至同样是摄影师,肯定不止安塞尔·亚当斯一人经历过,而恰恰就是安塞尔·亚当斯拍出了《月升》这样不朽的经典作品,最根本的安塞尔·亚当斯具有高深的艺术修养。每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后面,其实隐藏着深刻的必然性。那些认为谁拍出了一幅好作品是运气好撞上了好天气的的看法,是非常肤浅的,甚至是十分错误的。机遇时时存在,但机遇只会给有准备之人。对于一个风光摄影师来说,其根本的准备就是艺术修养。
二是要有精湛的摄影技术。自然,光有艺术修养、光能发现美还不行,还必须要有精湛的摄影技术,才能捕捉美、定格美。安塞尔·亚当斯从发现月升景象到迅速架起相机、选定镜头、选定滤色片、取景构图、预测曝光,再到按下快门等一系列的快捷反应,可以看出他运用技术的熟练程度。特别是他找不到测光表时,能迅速确定曝光量(时间1秒,光圈f/32),更能显示其技术之精湛。扪心自问,如果我们没有测光表,又只能拍摄一张,要做到曝光基本准确,只怕比上天还难,除非瞎猫撞上死老鼠。
三是要有精良的摄影设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良的摄影设备,也是拍出优秀风光作品所必需的。安塞尔·亚当斯拍摄《月升》时,135相机已经发明二十余年,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完善,但安塞尔·亚当斯使用的是8英寸×10英寸的大画幅相机,还使用了雷登No.15深黄色滤光镜。进入二十一世纪,相机制造技术飞速发展,数码单反特别是卡片机已经十分普及,手机也能拍照,确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于摄影事业自然是一件极大的好事。摄影界有一句名言:相机不是关键 关键是相机后面的脑袋 。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很多人也因此产生了误解,认为任何一部数码相机甚至手机都能拍出好的风景作品。一提好的摄影器材,便被斥为“器材党”。有些喜爱风景摄影的人,提着个aps画幅的相机,一片滤镜也没有,甚至连三脚架也没有,却想拍出好的风景照片,一般来说,是不太可能的。我想,要想拍出好的风景作品,从器材来说,至少135全画幅相机、三脚架、基本的滤镜是必须的,如能进入哈苏H4D-60、飞思IQ180数码后背等中画幅则更好。这对于许多风景摄影爱好者而言,不是个经济承受能力问题,而是个认识问题。
四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凡绝美的风景,都在人迹罕至之处,最佳的摄影时间,又在清晨和黄昏,因此,一个风光摄影师,披星戴月、忍饥挨饿是常有之事,甚至还有生命的危险。所以,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很难拍出好的风光作品。安塞尔·亚当斯拍摄《月升》前,也是刚刚结束一天的拍摄,“东方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时。安塞尔·亚当斯和其他风光摄影师这样早出晚归的时候实在是太多了,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1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