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主义的文学特点有哪些?
启蒙主义在文学上的表现.我们如果把它和新古典主义作一个对比的话,大概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最鲜明地、毫不掩饰地、尖锐地、彻底地批判封建政治势力和教会。我们讲新古典主义的时候说,它虽然对封建势力和宗教教会的腐朽和黑暗有所揭露、批判和嘲讽,但是它有个前提是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那些激进的启蒙主义者(特别是在新古典主义盛行的法国)不仅尖锐地揭露封建王朝和教会的腐朽、黑暗,而且明确地提出推翻封建王朝的历史性号召。
第二个特点地强调理性,但是这个理性和新古典主义所讲的理性是不同的,新古典主义时代提倡的理性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而启蒙主义明确提出了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纲领,即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想。它严正地要求把所有世间存在的事物都提到资产阶级理性的审判台上,来判别它们是否有存在的理由,对于和资产阶级理性相对应带拆的情感,不是束缚而是解放,即解放个人的情感。它尊重个人自由、个人尊严。
第三个特点,启蒙主义文学,它的主人公,和新古典主义文学的不同。新古典主义文学的主人公大半是贵族,或者是皇帝,或者是宫廷里的大臣;但是启蒙主义文学的主人公大半变成了资产阶级,变成了平民。有一些启蒙主义学者,虽然本身是属于资产阶级这个范畴,绝蚂但是他们能够突破自身的这个拘囿,表现出对贫苦的城市平民和农民的深切的同情。
第四个特点,启蒙主义文学在形式上和新古典主义不太相同。有一些启蒙主义学者依然遵守新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则,但是相当多的启蒙主义学者突破了这些法则,在艺术形式、语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创造。比如说启蒙主义文学有新古典主义文学所不允许或不曾有过的一些形式,像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哲理小说等等。他们在语言方面的创造也是很丰富的。
从启蒙主义文学的几个比较主要的特点看,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从英国开始的,各位知道17世纪中叶,英国就发生了所谓的“光荣革命”。这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带有很大的妥协性,没有完成推翻封建政权的任务。英国的启蒙文学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是在18世纪英国工业蠢宏枣革命的强力推动下兴起并继续执行批判封建主义的任务,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各种各样黑暗的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了批评。但是正像这个国家的革命一样,它的启蒙文学带有太多的柔和的玫瑰色。我们首先应该提到的就是《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产生于18世纪初,它的作者叫笛福。写的是一个到海上冒险的故事,但是很不同于我们在讲古希腊时提到的那个伊阿宋跨海去夺取金羊毛,也不同于但丁《神曲》中的奥德修航海去了解太阳落下的地方,当然也不同于哥伦布去发现新大陆。鲁滨逊出航的目的很简单:他要买回一些奴隶来,安置在自己在巴西的种植园里,发展自己的产业。很不幸的是他在海上遇到了风暴,漂流到一个根本没有人的小孤岛上。鲁滨逊在这个孤岛上的生活没有任何传奇性:他一上岸,就捡点自己的货物,看见货物都还很完整,包括整整一袋钱,都很完整,他很高兴。尽管这些钱在荒岛上没有任何用处,但是他依然很重视,把它们安置在一个很妥当的地方。他在这个小岛上,每天除了念《圣经》,祈求上帝帮助他,解脱他目前的困境以外,其他的时间都用来开垦荒地,经营那些对维持生存所必要的事情。在一次战争中他俘虏了一个人,给他取名叫礼拜五,实际上他就是鲁滨逊的一个奴隶。后来鲁滨逊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听说自己的种植园不仅没有受到伤害,而且有很大的发展,他已成为一个富翁,乐得差点昏死过去。对于鲁滨逊来说,生活里没有什么传奇,没有那些爱情的浪漫故事。他也娶妻,他也生了三个孩子。但这对他来讲,都是很平常的事。他也要念《圣经》,他也向上帝祈祷,主要是希望上帝来帮助他,使他发财致富。在他的生命中,用最少的劳动来获取最大的财富,通过合理的经营、通过自己的勤劳使自己致富,这就是他的最主要的愿望。在鲁滨逊身上,我们看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精神。所以恩格斯说,鲁滨逊是世界上的第一个资产者。
英国的启蒙文学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作家,比如菲尔丁,他的代表作是《汤姆·琼斯》。作品通过弃儿汤姆·琼斯和乡绅的女儿苏菲的恋爱,以及他们游历社会的经历,全面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黑暗、不合理的状况。除了菲尔丁以外,还有一位作家是同学们所熟悉的,那就是女作家简·奥斯丁。她所写的《傲慢与偏见》因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而广为人知。它描写了一个中等偏下的乡绅家庭。家里有父亲、母亲和四个女儿。四个女儿的婚嫁是生活的中心。四个女儿里最中心的人物是二女儿丽萃——一个漂亮、聪明、重视个人尊严和自由的新女性。她的母亲想把她嫁给一个愚蠢、自私、贪图家财的牧师,丽革坚决地拒绝了这桩婚姻。名门望族的后代达西,人品优秀,但很高傲,他爱上了丽苹。这件事情令而萃的母亲和她的姊妹惊喜万分,她们没有想到达西会爱上一个低等家庭里的女孩子,很希望而革能够迎合俯就达西,把婚事促成。但是丽革在达西面前越发要表现自己的高傲。两个人经过了很多的摩擦、误会,克服了一些偏见,理解了对方,终于相爱。《傲慢与偏见》用一种幽默的、讽刺的轻松笔调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虚伪和愚蠢,赞美了像丽萃这样重视个性自由的女性。小说里对于贵族的态度值得注意,她写到达西和大女儿的丈夫都是贵族,都是品德教养很好的人。对待贵族的这种调和色彩在英国的文学里很有代表性,与法国文学有较大不同。另外,在英国启蒙文学中农民诗人彭斯的诗也很突出,值得阅读。
启蒙文学流行于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其间,西欧的几个比较大的国家里,德国是比较落后的。在1789年法国发生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候,德国还分为许多小公国,被封建势力所统治,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启蒙的社会条件。但是,在那里发生了一场由青年人掀起来的“狂飙突进运动”。这个运动的中心口号就是一个字:“不广即对当时德国的现实说“不”。这是一个带有爆发性的、时间短促但力度很强的运动。运动的领导人叫赫尔德尔。真正影响比较深远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席勒,另一个是和席勒同时代的歌德。席勒是诗人和剧作家,代表性的剧作是《强盗》、《阴谋与爱情》。在《强盗》的扉页上明确地写着:“打倒暴君!”恩格斯讲,席勒的话剧是带有政治性倾向的戏剧。无论《强盗》也好,《阴谋与爱情》也好,政治倾向性都特别鲜明。这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重要特色,也是德国启蒙文学的很大特色,它和英国的文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对政治倾向的直露追求常会削弱作品的艺术水准,恩格斯说,席勒的戏剧是“时代的传声简”。关于歌德,我们下面还有专门一讲介绍。
新古典主义与古典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联来自系:
新古典主义和17世纪的古典主义都重视古希腊罗马艺术和文艺复兴传360问答统,崇尚文艺复兴大师的理性创点父永征多矛己世棉作。
17世纪古典主义的代表普桑,他为古典的理性所支配,把古典的形式美运用到他的作品中,构图严谨、均衡,人物典雅而端庄。他竭力讲求画面的完整,构图的统一,人物运动的节奏感和雕刻般的形体美,如作局品《花神的胜利》和《阿尔卡迪亚的牧人》。
而19世纪新古典主义世其代表达维特同样深受古典艺术的影响,他倾心于卡再此医席句牛念汉拉瓦乔的明暗和色彩效果。他主张明确性的严谨的形式,安格尔则认为自己是正统的古典主义者,他蔑视技术上的随意处理,追求一种古典规范的风格,他喜欢纯化而洗练的艺术形式,重视古典美的形式。如《泉》传民其际底、《土耳其浴室》。
区别:
1、产生时间额章难训卫般胜延不同
古典主义是17世纪开始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逐味族声远言行被住危川,是启蒙时代、理性时代以及部分现代主义思想所提倡的概念。
新古典主义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诞生于资产阶级对古代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
2、文艺主张不同
古典主义是指罗马的文艺要向古希腊的文艺学习,表营生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典范的文艺主张。而17世纪法国的布瓦洛等提倡法国的文艺要向古希腊古罗马文艺看齐的主张,西方文学史上则称为新古典主义。
3、特征不同
古典主义具有为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奉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座互题更跟百无标准,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代表作品有《卢浮宫东立面》《凡尔赛宫》等。
新古典主义在内容上,它更突出强调理性,往往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它也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代表作家和作品有:(法国)大卫的《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法国)安格尔的《泉》。
历史影响:
古典主义文学的读者和观众限于朝还廷和城市。“朝廷”是指国君与封建贵族,“城市”是指资产阶级上层。据文献资料统计,上述两方面的人士,在路易十四朝时期,总共不板何红阳突弦过 3,000多人,其中关心文学艺术的人当然更少一些。
所以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读劳知而强论乡胡占看又担者与观众的范围是非收握部常狭窄的,然而它对法国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古典主义仍被认为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正宗,这个传统概念,几百年来基本上没有改变。
古典主义先后在欧洲流行了200多年,可以说许多国家在不同时代、不同程度和意义上,都有过它们的古典主义文学时期。英国在17世纪后期机自形成了古典主义流派,但直到18世纪初期才得到发展;俄国则在18世纪上半期,古典主义曾经成为当时文学中的主导权足期吸距宜令滑征频某的倾向。
新古典主义兴起于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Baroque南坏属专)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繁琐的装饰的厌恶,罗马庞贝遗址的发掘,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振钱种船万迅矛建城的艺术为信念。
新古典主义的艺术总双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新古典主义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名称,最早出现于十七世纪中叶欧洲的建筑装饰设计界,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家具设计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