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诚一的艺术年表

1930年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八日)生于安徽省歙县江村环村。父汪环洲在浙西龙游经商,幼年就读于龙游县毓英小学。
1942年至1945年在安徽省绩溪农业职业学校读初中,此时即酷爱中国画,以《芥子园画谱》为范本在宣纸上作画。后转学至屯溪皖中,1948年春高中毕业。
1949年秋天,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系。
1954年 完成毕业创作素描《故障》,毕业后留校。
1955年5月,经学院推荐考入文化部举办的中央美术学院K.M.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
1956年5月,赴北大荒为毕业创作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同行的有同班同学詹建俊。
1957年秋天,油画训练班毕业。毕业创作油画《信》参加“油画训练班毕业作品展”,《信》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张画页,并收入《油画训练班油画作品集》。9月,回杭州母校(时已改名为浙江美术学院),协助黎冰鸿教授任油画系第一届毕业班创作指导教师。
1958年赴上海参观“俄罗斯美术作品展”,临摹谢洛夫油画《洗马》。10月,与青年油画家宋贤珍举行婚礼。
1959年带学生赴新安江水电站工地深入生活,并出版《新安江工地写生集》(师生作品选)。7月,儿子汪蓝出生。
1960年6月,油画《干劲冲天》收入《浙江美术全集氏扰肆》。7月,为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创作油画《毛主席在湖南作农村调查》。
1962年晋升讲师。赴山东沂蒙山区写生。油画系创办工作室,李肢协助倪贻德先生任教于第二画室。
1964年创作油画《看坝》,参加当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
1965年参加“四清”运动。
1966年“文革”开始。
1968年女儿宋红出生。
1970年赴北京“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进行历史画创作。
1974年创作油画《向阳院里尽朝晖》,参加“全国美展”。
1977年全国美术院校恢复招生。创作风景画《渤海四号》,参加“华东六省一市风景画作品巡回展”。
1978年赴上海参观“法国十九世歼轿纪农村风景画展览”,并临摹勒帕热油画《垛草》。撰文《读〈垛草〉的启示》,在上海《美术丛刊》第五期发表。与宋贤珍合作油画《飞雪迎春》,参加“华东六省一市肖像画巡回展”。完成油画《国际歌》,参加“第五届全国美展”。
1980年应甘肃师大美术系邀请与宋贤珍同赴该系授课,后去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玛曲写生,并到敦煌莫高窟考察、临摹。秋天,在兰州、杭州两地举办“藏区风貌——汪诚一、宋贤珍双人联展”,展出油画《浪山节》、《祖孙俩》、《晨牧》、《三头牦牛》等。在展览座谈会上的发言整理成文《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在《美术业务》杂志1981年第2期发表。
1982年学院油画系恢复工作室制,协助莫朴先生筹建并负责油画系第二画室教学工作。任系教研组长。撰文《创作小议》,在《新美术》杂志1982年第3期发表。赴四川美术学院参加“全国艺术院校美术创作教学座谈会”
1983年晋升副教授。
创作油画《千古奇冤》。撰文《从画〈千古奇冤〉谈革命历史画创作》,在《新美术》杂志1984年第1期发表。
1984年创作油画《春风又绿》,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作品在《新美术》杂志1985年第1期发表。
1985年油画《水巷》参加北京“首届中国油画风景画展”。
1986年专著《油画基础技法》脱稿,由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创作油画《渔火》、《童年》、《黑衣女子》,参加学院“油画系首届年展”。8月,经莫斯科、德国到巴黎考察,旅居八个月,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汪诚一油画展”,并在里尔市画廊展出。访问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著名博物馆。
1987年赴齐齐哈尔授课,并去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收集创作素材。
1988年创作油画《暖风》,参加“,88杭州——中国油画邀请展”,作品在《美术》杂志1989年第2期发表。
1989年创作油画《神洲沃土》,参加“浙江省美展”。
1990年晋升教授。
1994年油画《潮》特邀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展”。油画《白鸽》之一、之二参加“中国美术学院进京作品展”。撰写纪念文章《怀念我们的老师——K.M.马克西莫夫》,在《美术》杂志1994年第7期发表。
1996年油画《遗忘的村落》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油画《流过家门口的河》参加在台湾举办的“中国油画名家百人大展”。
1997年油画《水巷》参加“中国艺术大展——当代油画艺术展”。油画《信》、《渔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油画卷》。
2000年 油画《信》在“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展出。“汪诚一、谌北新、张文新三人联展”在台北晴山画廊展出。撰文《现实主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美术》杂志2000年第6期发表。
2001年油画《树》系列之一、之二参加“金秋放怀——浙江油画邀请展”。6月,赴北京为共青团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创作油画《请历史记住他们》,表现为中国两弹一星作出杰出贡献的二十三位功勋科学家的大型群体肖像画,与胡申得、郑毓敏、施绍辰合作,历时半年。
2002年参与绘制“奥运金牌榜”肖像创作。与宋贤珍同往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两人油画联展,并前往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以及梵蒂冈、比利时、荷兰、德国等地参观考察。
2003年“汪诚一、谌北新、徐君萱风景画巡回展”在武汉湖北美术馆、杭州印象画廊、上海视平线画廊展出。油画《巴黎屋顶印象》参加北京“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分区展”。
2004年9月,“油训班”学员在北京聚会,深情回忆当年情景。《新美术》杂志作了详细报道,并发表当年油训班毕业创作及马克西莫夫老师的作品。参加“在江南”中国油画家写生活动,作品在上海春季艺术沙龙和杭州印象画廊举办的“中国油画家写生作品展”展出。与宋贤珍赴湖南参加“泼彩益阳”油画写生活动。油画《谷雨》、《多云》参加在北京、上海二地举办的“白石·油纪——纪念齐白石诞辰140周年展”。
2005年油画《山茶》等参加在杭州、上海、南京三地举办的“首届中国意象油画邀请展”,在上海参加“中国意象油画学术研讨会”。油画《山茶》为南京“江苏美术馆”收藏。赴江苏常熟参加“人文江南”中国油画家写生活动。油画《夏至》、《谷雨》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浙江省油画大展”展出。
2006年赴浙江磐安、龙游,安徽歙县写生,作品在杭州“兰瑶画廊”展出。
2007年与宋贤珍合作创作大型历史题材油画《山雨欲来——周恩来与蒋介石杭州谈判》。10月,参加俄罗斯中国年“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参观彼得堡冬宫博物馆、列宾美术学院、莫斯科特列嘉柯夫画廊。油画《闲着的女孩》、《许村》参加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创作油画《阳光女孩》、《窗前百合》参加在香港举办的“百名爱心老艺术家作品展”。 冬天,赴珠海、澳门度假。
2008年4月,赴四川峨眉山游览写生。油画《山雨欲来——1937年周恩来与蒋介石杭州谈判》完稿。筹备“汪诚一艺术回顾展”,并出版《汪诚一》大型油画集。

长城(吴冠中

吴冠中的《长城》是一为设阶蛋己杀关余罪县速幅现代水墨画,在这里长城被简化成了抽象的符号,但丝毫不影响作者运用百转千回、疏密得当的线条表现出长城逶迤于山野之间的奔腾气势。黑白对比中穿插着点点红色,简单明快的色彩充满了清新的来自现代气息。 邵宇的《长城颂之六》是一幅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作者运用勾、皴、点、染的传统技法和深远360问答法的布局,表现群山环老跑绕间的长城重重叠叠、渐行渐远的巍峨气势。 李键的《长城》是写实性的油画,他真实地再现了冬日长城的苍凉、险峻之美。 詹建俊的《长虹》则是融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的现代油画。压低的地平线风云突起、变幻莫测的天空灿若红霞的山峦和长城构成了一幅球壮阔、奇伟的景象显示出一种“遗世独立与天为徒”的豪情。 这四张以长城为题材的作品由于各自的作者对长城的理解不同表现的方式、表现方法不同所以不能相互替代异金练干冲岩按劳声兰怕

3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