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 象征主义诗歌 代表作家作品

20年代象征主义扰散诗歌的代表人物:李金发李金发(1900——1976) ,原名李权兴,笔名李淑良、李金发,广东梅县人。现代作家、诗人、美术家。生平简介 李金发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昌肆洋中学留法预备班。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特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1920至1923年间,他在柏林作《微雨》。1925年初,他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邀请,回国执教,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并为《小说月报》、《新女性》撰稿。1926年,在文学研究会出版诗集《为幸福而歌》。1927年秋,任中央大学秘书,出版《食客与凶年》。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主任,创办《美育》杂志,后赴广州塑像,并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1936年任该校校长。20世纪40年代后期,几次出任外交官员,远在国外,后移居美国纽约,直至去世。 诗作内容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开山诗人李金始终像一个令人无法猜透的谜一样,长期被人冷落、误解。其实,李金发是一个转折点上的人物,他的出现是对胡适的"明白清楚主义”和郭沫若的坦白奔放的诗歌创作主张的反拨和校正,具有纠偏补弊之功。中国新诗自它诞生之始,就有很丰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作,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诸诗人是其最好的代表。而李金发的贡献却在于他为中国新诗引进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新质,从艺术之都法国的巴黎带来了“异域熏香”,给我们以震惊,丰富了中国新诗的内涵。他用新的艺术形式将诗歌从属于时代任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向对个人化的深层次的内在情感的传达,表现的是人的隐秘的微妙的情绪,这类诗歌与“五四”初期的白话诗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两类作品。我们如果按传统的方式就无法进入他的诗歌世界,但他的作品完全有足够的理由进入文学史家的视野,有些作品如《弃妇》等甚至堪称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曾经风靡欧美的文学流派,对中国现代诗歌有着巨大的作用与影响。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诗歌意境的亲合性,开拓并丰富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视野与艺术表现形式。象征主义在中国的被引入、影响及嬗变,绝不是偶然的,是纷繁多样而又错综复杂的中西文学思潮相互碰撞与整合的结果。 本文由绪论、象征主义及其诗学主张、象征主义在中国的接受、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创作、在象征主义影响下的中国现代诗人个案研究、结语六部分构成。 绪论评述了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论题的由来,界定了研究对象;介绍了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的研究现状与意义,清理了国内外关涉本论题的研究情况,评述了相关论著,明确了本文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象征主义及其诗学主张一章研究了象征主义的定义,象征主义文学运动,象征主义的诗学体系及缓迅氏对原有诗歌观念的影响,象征主义诗歌发展的线索和文学批评界关于象征主义研究所作的综述和评论。 象征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一章研究了在中国现代诗歌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象征主义的传播线索。

何其芳在延安时期创作的

是何其芳的成名作,作于1931年秋天的北京大学,是诗集《预言》集开宗明义的王第一篇。诗作通过象征性的形象描写,塑造了一个敢于坚定地向黑暗险恶的旧世界勇敢冲刺、积极进取的勇士形并终良凯克板训一象——“年轻的神”,与怯懦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形成鲜明的对照,并感染着抒情主人也要追随他而前行,从而揭示了诗人面对黑暗现实和追求人生目标的内心矛盾,抒发了对旧世界的强烈诅咒,对不惧险恶黑暗的勇敢进取的精神衷心的赞美。诗中的“预衣言中年轻的神”和抒情主人公“我”,实际上乃是诗人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诗作采用客观化的手法作了深刻感人的剖示。
这首诗的艺术造诣是轻厚主甲使雨汉兰极高的: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矛盾心态,赋予相依相对的“人物形象”中而给予课晚降斤火怀及讲反目鲜明感人的勾勒,不仅揭示了诗人两种思想境界的对立斗争,显示了其占主导的感情倾向,还生动地勾染术杆画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及其情感变化,并以第二人称深情倾诉的方式表现出来,显死示出细针密织、天衣无缝的严谨的结构和流畅的旋律,配合着丰富的采得行引长天力想象、多彩的比附、浓郁的象征和精致的描绘,和谐流畅如行云流水般的音韵节奏的渲染,使真切的内心矛令信业军段盾和委婉含蓄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给人以多么深切的感动、启发和鼓舞!无论在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完美结合上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还是它构思的精巧、感情的丰富复杂、矛盾交织及其诗情的跳跃、旋律的优美,都使它成为中国新诗史上最优美动人的诗篇之一,成为新诗创作中的一首千古绝唱。
这首诗在诗歌艺术上所达到的圆熟的境界,配合着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蕴,在中国新诗史上少哪剂小呀有诗作可与匹敌的。令夜复信世说它脍炙人口、赏心悦目、扣人心弦,是一点不夸张的。
武汉大学的章子仲教授把何其花木草粉烧当厂需阻养芳的《预言》解释为降另营起支日良便诗人的爱情追求的迷惘和失落,这显然是肤浅的,不正确的,抹煞了作品的批判意义和积极精神,也极大地降低了作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中国新诗史上第一本象征主义诗集是哪一首诗

诗集以这首《预言》为集名,显示了“开宗明义”的深刻含义:《预言》得也烟局类所响起的勇敢突破个人小天地的前进的足音,生动地概括了整部诗集的精神,奠定了整部王策流诗集积极向前的基调。诗人后来奔向延安的居事实,说明它确实是诗人走向革命理想的一个“陆受预言”。

24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