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巴洛克时期前的欧洲音乐
欧洲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时代,在这史前世界,人们认为音乐能创造奇迹,我们可以想起《旧约全书》里大卫用竖琴为保罗治疯病以及用小号来摧毁城墙的故事。
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也很严肃地谈起音乐的教育功用,如柏拉图在《共和国》中提到了教育中音乐与体育对教育人起到的平衡作用。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谈到音程产生的数比问题,如弦长为2:1时为八度,3:2时产生五度,4:3产生四度,9:8产生全音等来说明音乐与数理的关系。
进入中世纪(大约500-1450),人们相信音乐、建筑及其他艺术都是宇宙秩序和人文秩序的桥梁,这时候的音乐如格里哥利圣咏,用拉丁文演唱的无伴奏的单旋律歌曲,具有非个性、超凡脱俗的素质。在这里,感官的美和情感的吸引力相比较宗教内容,显得太次要了。
文艺复兴(1450-1600),这个词借鉴自十五世纪到十六世帆扰乱纪的绘画、雕塑和建筑风格,并扩展到这两百年的其他如音乐等文化现象上,但这时期的音乐在音乐史上完全不能和其他同期的艺术形式相比,没有留下很深刻的印记。
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开始于1600年,1750年巴赫之死可以看作是这一时期的结束。这是音乐史上的第一个伟大时期。
巴洛克一词本义是指一种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但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伟大艺术风格之一。
这时期的音乐家,如早期的蒙特威尔第、吕利、普赛尔、拉摩和维瓦尔第等大师已快被许多人遗忘,但晚期的音乐大师,巴赫、亨德尔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代最伟大的作曲家,则得到大家的重视,毫无疑问,他们的音乐是人类音乐的永恒经典。
“巴洛克”原指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时期在西欧艺术中盛行的一种倾向于豪华、浮夸、追求新奇的非理性的艺术风格,并因其最显著的特征为普通使用“数字低音(或称通奏低音)”,故又称“数字低音时代”。巴洛时期的音乐以作曲家蒙特维尔第、维瓦尔弟、亨德尔和巴赫为代表,使声乐艺术逐渐形成了大型声乐李兄体裁康塔态档塔、清唱剧、受难曲以及德国的艺术歌曲等。
巴洛克时期声乐、器乐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讲究清晰、统一和协调。但至十六世纪末期,艺术中感情的因素日益增加,明净清澈和完美的形式被表达感情的需要所压倒。在美术中可以从卡拉瓦乔(1573-1610)的色彩浓烈的、戏剧性的绘画中看到。在音乐上我们也早已从马伦齐奥、来自杰苏阿尔多的牧歌以及道伦德的古歌曲中看出端倪,而他们的下一代入妒成位岩解督矛常处则更往前发展了。要制造出这些强烈的效果,必须发展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一般地说,文艺复兴时期平稳的复调音乐已不适合新时期所需要的特色。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创造就是“对比”的概念。文艺复兴时期诗的音乐
进行流畅,各个声部(通常为四至五个声部)相互交织,同步进行。1600年以后这种织体日渐少用,只有在教会音乐中才能见到,这是因为教会音乐受传统及固定的礼拜礼式所束缚,因此是最为保守的。
“对比”可以表现为各360问答个不同的方面:音的高与低;速度的快与慢(快与慢的段落对比或快慢声部间的对比);力度引进克慢委其的强与弱;音色的不鸡察衡端注率措同;独奏(唱)与全奏(合唱)等等。所有这些都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结构中存在,各有它们的地位。许多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使用协奏曲或复协奏曲形式(此词本身意味着明显的对比因素),这种形式的基本特点是织体的变换,有时用一个声部
(独奏)或几个声部,有时用助来拉较大的群体合奏。
最明显而强烈的对比是当时出现的一个新的体裁叫做“单声部歌曲”(monody),它是一种独唱歌曲,大致是在上面有一个流畅的人声声部,配以琉特琴或羽管键琴的伴奏,伴奏的进行较为缓慢,这一体裁的代表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创造者续夫集处)是作曲家兼歌手卡奇尼(Caccini,约15列英息丝司件最球45-1618)在他划时代的作品《新音乐》(Le
nuove musiche)歌集中,人声的旋律依循歌词的意义,变化极大,在节奏和织体上可以从很简养朴到非常富有装饰性;而且又与几乎固定不变音型的伴奏声部形成对照。
卡奇尼属于佛罗伦萨的“卡梅拉塔会社”(一个由音乐家、诗人、贵族组成的团体)成员,他在十仅新阳章视画先品触六世纪七十至八十总致底采何年代接触到将古希腊音乐中表现感情的观点加以再创造的概念,这个团体遵循这个概念采用了“单声部歌曲”的形式。
上述“伴奏”这个词,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中几乎不用考虑,作为一个观念,它属于巴洛克时期,它意味着乐器声部之间的地位不同。事实上巴洛克音乐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同河攻全重互伴奏部分即通奏低音。通奏低音演奏者在羽管建琴或管风琴(或拨弦增某破乐器琉特琴或吉它)上奏出低音声部,上面标出数字指示
他应演奏的填充和弦。亮门员散通奏低音经常由两个人演奏,一人用大提琴(或维奥尔琴或大管)一类可延长
音响的乐器演奏低音声部,另一人演奏填充和弦。这种使用通奏低音的织体是:上面一个人声或乐器的旋律声部,底部是一个低音乐器,中间填以和声,这是典型的巴洛克音乐的风貌。上面的声部也常有用两个的,有时是为两个歌手写的,办随有时是两把小提琴办短系翻(此时即称三重奏鸣曲),此种还个重齐者结构在巴洛克音乐中也很典型,特别是通奏低音不能或缺,段兴律语爱迅材考划具说明由低音产生和声的概念对于巴洛克音乐是如何重要,是它的中心。这个概念的出现并不突然,在十六世纪中已有将低音声部区别于复调音乐中
上面其他几个声部线条的,但只是到了巴洛克时期这种风格才清楚地兰酒确定下来。
与上述的变化一起,而且是有关的,是放弃复调(更精确地说,复调音乐成为一种老式的方法,几乎只用于教会的某一类音乐中)。重视和声必然导致在一首乐曲中出现和声进行的若干终止点,这些终止点称终止或收束,是由于某一种标准的一系列和声进行而形成的。与此相关的是节奏的进行,在声乐中,旋律要表达歌词的情感,必须按照(甚至夸张)语言的自然节奏;在器乐中(包括一些声乐,特别是合唱曲)有用舞蹈节奏的。由于低音用了舞蹈音乐的节奏型,加速了调性感觉的发展以及
向某一个特定的音进行的趋向性。与此同时,新乐器种类的出现加速了这个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乐器为小提琴族系。当时维奥尔琴的发音适合复调音乐的清晰但却缺乏节奏的动力感,而小提琴洁净明快的运弓以及其演奏辉煌技巧乐曲的能力适合演奏舞蹈节奏的音乐,与单声部歌曲相比更有发挥技巧的能力。声乐风格与器乐风格的交替进行是典型的巴洛克的手法,巴洛克音乐中有这样两种不同风格的交替进行是为了新奇和效果。
巴洛克早期重要的音乐形式是单声部歌曲(相对于前一个时期复调音乐而言)以及与此相联系的
体载歌剧与清唱剧,强调语音与音乐的紧密结合,在歌剧中还有布景的效果。单旋律音乐中不使用对位,其形式是由旋律与低音相结合发展起来的,如分段歌形式,回族曲结构,在反复出现的低音声部上的变奏。在乐器方面也有相应的发展,如适合于演奏通奏低音组合的乐器,以及替代维奥尔琴族系的小提琴等,小提琴族系乐器更灵活而且能演奏较高的类似人声的音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