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望舒受什麽派詩歌的影響很深
作者戴望舒受象征派詩歌的影響很飯深,是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沉停部。
戴望舒的代表作:《雨巷》、《來自我的記憶》。
戴望舒簡介: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360問答,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後曾用筆名夢鷗、夢鷗生、信芳、江思等。中國型沒評李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翻譯家等。
他先後在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發表過三篇小說:《債某口提占八》、《賣藝童子》和《母愛》。曾經和杜衡、張天翼和施蟄存等人成立了一個名謂“蘭社”的文學小團體,創辦了《蘭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
受法國象征派詩人魏爾倫、瓦雷裏等人的影厚養建顧杆染茶況走響,王獨清、李金發、戴望舒等人的詩歌創作帶有自覺的現代派特征:以奇崛冷僻的意象、半文半白的文字、萦回拖沓的旋律抒寫時代之一隅中個 。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戴望舒
戴望舒詩歌有哪些,你清楚了嗎?
戴望舒經典的詩歌:《雨巷》,《尋夢者》 ,《單戀者》 ,《煩憂》 ,《我的記憶》 ,《望舒草》, 《望舒詩稿》, 《災難的歲月》, 《戴望舒詩選》, 《戴望舒詩集》。
簡介:拿或
戴望舒(原名:戴夢鷗,1905年-1950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浙江杭州人,中國現代派象征主義詩人、翻譯家。
戴望舒的詩繼承和發展了後期新月派、20世紀20年代末象征詩派的詩風,開啓了現代詩派的時代,因此被視爲現代詩派“詩壇的首領”,他也因爲詩作《雨巷》一度被人稱爲“雨巷詩人”。著有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消汪伍》等。
1913年,入杭州鹾武小學讀書,開始擁有私人閱讀空間,閱讀古典說部和《水晶鞋》《木馬兵》等外國童話。1919年,考入宗文中學。
1922 年8月,首次公開發表文學作品小說《債》,載《半月》第1 卷第23期。9月,與張天翼、施蟄存、葉秋源,李伊涼及馬天騷等在杭州成立蘭社。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師從田漢,在校期間,學習陵核中外文學和革命理論,參加實際鬥争。
1925年6月,上海大學被封。秋,轉入震旦大學學習法語。1926年與施蟄存、杜衡等人創辦《璎珞》旬刊,發表詩作《凝淚出門》。1927年寫的《雨巷》。1928年發表《雨巷》,并與施蟄存、杜衡、馮雪峰創辦《文學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