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定要懂得如何欣赏中国画?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南齐的谢赫就提出了品画艺术的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6项法则。
懂得这6项法则,今天你也不用担心不会欣赏国画了。
北宋范宽《雪景寒林图》
笔墨浓重润泽,皴擦多于渲染,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
1.欣赏作品要看气韵
气韵生动,弯誉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准则。
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要有气势、豪气、不能有匠气、俗气。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
北宋范宽《雪山萧寺图》
以水墨染出阴翳的天空,山石皴笔不多而气象雄浑。
总之,气韵生动是绘画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领悟。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北宋巨然《秋山问道图》
图中上部,主峰高耸,几出画外,但其势柔婉,与北方画派的坚凝、雄强显然不同。画法方面念闹兆,谁能用淡墨长披麻皴,不为奇峭。
2.欣赏作品要看笔墨
“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所以说,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精神实质。
明吴伟《江山渔乐图》
此画在空间处理上,前实而浓重,远景虚淡,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表现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渔民生活。江边高树坡石,其上远山层叠,江中渔舟有停泊,一幅秀润美丽的江山渔乐图卷。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我们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作者在抒情达意中的宣泄。
明李在《阔渚晴峰图》
作品取全景式山水,气势宏阔,皴笔细密扎实,墨韵浑厚,画树木呈“蟹爪枝”状,是典型的北派山水面貌。
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画家的才思、功底。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把绘画的点线用五个字概括:“平”、“留”、“圆”、“重”、“变”。
平:如锥划沙,笔锋与纸保持在一个水平上,运压力与提浮力相衡留:如屋漏痕,笔在运行中感觉有阻力,在与纸摩擦的阻力中艰涩前行圆:如折钗股,指用笔圆浑有力,浑厚、不露锋芒,富有弹性重:如高山坠石,用笔要用劲,要有力度,力透纸背;打点,象仔租高山掉落的石块那样有份量
变:变化,笔画形成多样性对比,不雷同
中国画家讲究以气运力,有气为活笔,无气为死笔。笔断意连、形断气连、迹断势连均有气接,因而作品才能气势逼人。
明唐寅《落霞孤鹜图》
画法工整,山石轮廓用较干笔皴擦点染,线条变幻流畅,风格潇洒苍秀,构图不落俗套。
笔韵是中国画家追求的较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画家心弦的拨动。
明吴伟《灞桥风雪图》
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亦称霸桥,唐人送别者多于此折柳相赠,有“灞桥折柳”典故。此画在艺术表现上,用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
中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
唐王维《江干雪霁图卷》(仿)
王维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着中唐以后的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赞语,奠定了王维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3.欣赏作品要看构图、形式
中国画的构图有多种形式,也有多种提法,习惯称谓“章法”、“布局”。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构图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
明唐寅《湖山一览图》
全图景物处置洗练而谨严,墨色和泽有神,所绘景色,荡漾着一股秀美的生活气氛,内容和形式互相渗透,融而为一。
构图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为中国画使用独特的散点透视法。用这种透视法来展现绚丽多姿的世间万物,给作者带来极大的自由性和灵活性。它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求物体现象,只求构思和形象入“理”。
中国画讲究稳中求奇,险中求稳,着意对比,打破对称,形成一个富有节奏的协调整体。中国画多采用“三七停”起手法则,多把主体物象放在三七点上,对打破均衡,匀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易于形成韵律节奏,给观者以视觉美感。
明朱端《烟江远眺图》
画家将北宋郭熙山水的雄奇、繁复、精密等特点与南宋院体山水的简洁、空旷、疏朗等格局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有别于宋代院体的明代院体画风。
看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豪放不忘精微”,往往在细小的部分,虚的部分更能体察作者的绘画能力。
董源《寒林重汀图》
此图表现江南水乡风景。整幅画面以湿墨擦染而出,予人以一望无尽之感。
该篇文章转载自佰仕鑫艺术微信公众号同名文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自在FUN艺术生活馆微信公众号与微博号哟~
岭南画家
李天晓,原名伟华,字搜石,祖籍广东佛山人,现为国家360问答一级美术师,职业画家,广省商业美术行业协会理又挥奏备钢确段事,广东省商业一城英级美术师,广美艺术中心副教授,广东佛山雄才国画艺术担始城否套明烧级山频馆理事,广美荷城画院院长,雄才居理事,煋荷堂理事,中南画院理事。
2013年应清远政府邀请出席参与中国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活动,以鸡为题材创作一幅“百吉图”,被清远市政府永久收藏,2014年10月1日被雄才国画艺术馆聘为首席画家 ;2017年,国画作品(十犬图)被书画界藏家徐奇才先生收藏,201福煤践格率圆孔步9年,清远政府将天晓先生创作的“清远鸡”国画作品(吉到门庭)与清远市花–禾雀花(富贵花开),作为国礼赠送给巴拿马总统巴雷拉、省长德亚冠尼拉·穆尔够表前防轴延说拉时做免加斯女士、及哥斯达黎加汤恒大使,其作品深受海内外藏家追捧与收藏。
正如艺术界的评价他的作品“笔墨苍劲、造型生动、画风独特、大气传神”一点也不为过,中国画之其一精髓,便是毛笔的运用技巧、既以浓淡干湿、疏密聚散、轻重缓急、顺逆中侧的用笔在宣纸上产生笔触轨迹,不仅要达意、且要传神、并且具有不可修改的难度。李天晓的“十二生肖”作品正体现了中国绘画这夜击仅察一精华,并用了劈笔丝毛技法,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作品不仅栩栩如生还有着鲜明的性格,并且有效而恰到好配只谁社利线象四处地描写物象,另一方面,笔下生肖的造型丰富多变,各种生活动态,情感变化在他笔下都有生动的刻画而汽止待变空破降举,其中更注重表现“生肖”形态的透视关系,使给画中运用的传流笔墨注入了强烈的现代意识,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故当观众欣赏他的作品时,都被其笔墨节奏、生动的气韵和丰富的造型所吸引,并留下深深的印象。
十二生顶均系字希肖是国画是中国独有势民吗的一种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是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作为悠久居操九温承的民俗文化符号,历代留下了大量描绘生肖形象和象征意义的诗歌、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本期我带领大家一同欣赏当代画家李天晓笔下的国画作品十二生肖图。
天晓 先生 国画作品《 据永三放木最扩争思边子 鼠》
鼠,在中国有两个象征意义。第一个象征意义是灵性,又包括它的精明机灵和性能通灵两个方面。第二个象征意义则是生命力强。在古汉语中谐音是“福”,所以有福鼠的叫法,也寓意着有福气。同时老鼠喜欢屯粮,也有文体通后剂包境河“丰衣足食”,“衣食无忧”的象征。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与“鼠”有关的文化,这个具有无比灵性,聪慧神秘的小生灵,越来越可类功轻南烟杨周刚有帝孙爱,越来越神秘,很多艺术家也喜欢以鼠入画。
天晓 先生 国卫附即哥句画作品《丑牛》
牛,众生得福我为牛耕遍山原万里畴力尽筋疲终不悔卧栏望月盼丰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勤劳善良的象征,有镇妖灭邪、无教列联放衣吉祥如意之寓意。中国文化中以牛寓意牛气冲天联,扭(牛)转乾坤,金牛送福,孺子牛。牛象征在春天,生机勃勃,寓意吉祥喜庆。也是祥瑞之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牛卧富贵驼宝来。易从网国画牛作品赏析,最为直观的欣赏国画牛的艺术魅力!
天晓 先生 国画作品《寅虎》
虎,百兽之王,一声长啸谷生风独步山林盖世雄莫笑狡狐威假借尊容常见挂堂中,代表着威严、权力和荣耀。中国人自古就喜欢虎,代表着吉祥与平安的瑞兽,象征着威武强壮,所向无敌的威力,
天晓 先生 国画作品《卯兔》
兔,生来一双睫毛长。若非蟾宫折桂客,定是瑶台探花郎。往往被视为一种祥瑞之物。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历代文学作品常将玉兔喻为明月,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之说。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与之相伴的就是玉兔,凡人不可企及,但却一直津津乐道。
天晓 先生 国画作品《辰龙》
龙代表的是祥瑞吉祥,风调雨顺,更是我们的信仰与传承,中国是龙的国度,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龙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图腾。自古以来,有很多书籍、典故和书画等艺术作品。这幅作品创意新颖,寓意深刻,取意尊贤。气度恢弘,气势磅礴。传统而不泥古,老道而不保守,他注重一丝不苟线条美,综合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对“龙”的感悟和诊释,彰显出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的艺术魅力。
天晓 先生 国画作品《巳蛇》
蛇,蛇本纯顽性独聪庸人自扰影杯弓千年修得灵珠现倒海翻江跃巨龙,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民族图腾龙,便是蛇身;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说白蛇乃白帝之子;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里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说的也是蛇跟人的故事;在西方基督文化里,伊甸园里那个诱惑亚当夏娃吃下“禁果”的生灵,也正是一条蛇。
天晓 先生 国画作品《午马》
马,驰骋沙场百战威铁骑闯破万重围功成归放南山日犹忆当年草上飞,嘶鸣啸天外,腾云五洲风,奋蹄凌海岳,仰首傲苍穹,棱锋堪瘦骨,神鬃万里行,前程无碍路,后世有英名!它那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奇骏游神州,骏马助功成。
天晓 先生 国画作品《未羊》
羊,柔顺生知跪乳恩裘毛献奉岁寒珍咩声唤起三阳泰大地春回遍绿茵,在中国民俗中“吉祥”多被写作“吉羊”。羊,儒雅温和,温柔多情,自古便为与中国先民朝夕相处之伙伴,深受人们喜爱。古代中国甲骨文中“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征。古人把羊与祥通用,大吉羊即为大吉祥。用羊作装饰的图案中就有吉利、祥瑞的意义,古人把羊与祥通用,大吉羊即为大吉祥。
天晓 先生 国画作品《申猴》
猴,夜花半落柴犬惊,不知岁月曾几度,灵猿亦伤离恨天,相忘江湖又一年。中国古代官文化氛围浓郁,“学而优则仕”是大多读书人的终极理想,因此有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推崇。“猴”与“侯”同音,与仕途经济极有渊源,所以猴在民间比其他生肖更受欢迎。侯为中国古代的爵位之一。更有意思的是,猴通人性,智商高于一般兽类,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子的背上(“背”与“辈”同音),表示“辈辈封侯”;九只猴子攀牵或坐在一棵松树中,表示“延年益寿、富贵长久、子孙个个封侯”等;一个大猴身上爬着五只小猴,表示“五子登科全为侯”。
天晓 先生 国画作品《酉鸡》
两雏戏一虫,二老乐融融,恭祝众亲朋,阖家福无穷。公鸡威武雄壮,外观大气漂亮,尤其是高耸火红的鸡冠,惟妙惟肖。竹子的刻画也是神笔之作,用细腻的技法将竹子点缀出来。竹叶虽寥寥数笔却极富含层次感,奇石坐落其间,露出一股蓬勃向上的生机灵性感,全面生动自然,富有情趣。鸡鸣日出,带来光明,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的生活伴随而来。而且“冠”与官谐音,寓意着升官发财,升迁腾达。
天晓 先生 国画作品《戌狗》
狗,可恨人间事事昏忠诚反落丑名冤来年得道升天去张口敢将日月吞,不管是狗的毛发,都描绘的细致入微,尤其是狗的眼睛,更是透露出忠诚,友善的神态。
天晓 先生 国画作品《亥猪》
猪,东奔西跑宜修行,肥头大耳也从容。浑身是宝仙机动,修成正果复天蓬。猪它不像蛇那样无情,也不像虎那样凶悍,但它能吃老虎,象征着憨厚吉利,带来财运如猪笼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