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艺术思潮的多样性
欧洲曾以光辉灿烂的古代绘画闻名于世,而从19世纪以来,又以色彩缤纷的现代派绘画惊骇环球。特别是西欧,从马奈、莫奈、修拉、塞尚、高更、梵高等为代表的印象派出现后,流派日益360问答纷繁,尤其令人瞩目。法国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是大家公认的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最早流云头推间片胜众酒派,跟它同时出现的有德国以凯尔希纳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稍晚一点,毕加索为代表的主体主义、意大利卡拉•博乔尼等为代表的未来主义,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主义,在瑞士首先出现的达达主义以及阿尔普、克利等人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等缩女秋社因等七几云翻,流派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艺术运动的高潮一资波接着一波,形成了万态纷呈的局面。这些流派虽出现于1945年此校灯班副议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婷决压要,却仍然绵绵不绝。首先,这些流派的创始者或骨干画家,在当代仍然活跃,并有佳作问世。如马蒂斯、毕加索等人,在50年代,还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算校保粮。
毕加索的和平鸽及油画《朝鲜权轴字金素哥道阿的屠杀》、《战争》、《和平》等作品的反对
侵略战争、歌颂和平的内容,牛问渐触在他的创作中具有最特殊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还涌现了一批新的绘画流派,如发端于美国、波及全欧的抽象表
现主义、在奥地利形成的幻想现实主义、萌发于英国的波普艺术、产生于法
国的塔希主义、偶发艺术、观念艺术、奥普艺术、人体艺术思潮、地景艺术、
新表现主义等等。总之,现代主义绘画出现了新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绘画更是高潮迭起,传统的现实主义绘画也仍有一席之地,出现了多元的新局面。
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达达主义内部分化出来的一个艺术流
派,它吸收了达达主义反传统的永排待毫势边乐今政自动性创作的观念,但扬弃了达达主义那否定一切的偏颇之处,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画皮占怀响下,强调偶然的结合,无意识的发现,梦境的真实再现,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揉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超现实的情境,其手法是独岩既手盐务求球接写实、象征和抽象等,20世纪30年代后,超现实主义在经过一段冷寂的时期后,50年代又在欧洲再度兴旺起来。这时的代表人物,在法国有福特里埃、杜桑等。杜桑是达达主义的鼓吹者,曾作《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以表示对众人崇拜的名画的蔑视而闻名,这时也成了超现求城才实主义的积极支持者。在意大利乡状紧名创有卡腊和基里科。在德国有厄尔莱等人,他们都创作了较好的作品。超现实主义绘述增汉为论吸你联子伤扬画在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期福尔时降等强调优先考虑造型而忽视绘画内容之风盛行的时候,刻意揭示作品内涵以及复兴奇特的异国情调风格等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超现实主义有两个支系,一支是绝对超现实主义,以不受意识控制的无意识行动为主,其作品虽有某种程度的形象化,但却接近抽象派的特征,创作强调偶然机遇或自动行动。代表有西班牙的米罗,他的绘画除具有幻想的幽默外,那空想的世界相当生动。他笔下的植物、动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
都充满一种勃勃生机,似乎比在生活周围的真实对象更加真实。其它艺术家还有马宋、马塔等人。另一个支系是叫做超级现实主义。这派表现的大多是可以认识的场面或物体,注重细致地描绘事物的细部。但从整体而言,却又脱开物体的自然结构,以幻想的方式以描绘对象变形,并结合成梦境中的东西,以创造不受理性控制的潜意识的形象。代表人物有西班牙的达利和比利时的马格里特、德沃尔等人。达利的作品往往表现凶残的梦幻或奇特的宁静气氛,爱用双重的或隐藏的形象。马格里特的绘画世界,充满了日常琐事的各种幻境,善于夸大突如其来的精神感觉,创造幻觉想象。
抽象主义绘画
抽象主义绘画在欧洲十分盛行。抽象主义或称抽象艺术,并不是一个有宣言、纲领的社团,而是一种反对模拟自然形态,主张抽象表现的艺术思潮和流派。它的特征是不描绘具体物象,而通过线条、色彩、块面、形体、构图等手段来表现各种情绪,激起观众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抽象艺术有两类:一是将自然的外形加以简化、变形,形成极为简单的、概括的形象。
一是不以自然的外形为基础的几何构成。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是康定斯基在1910年创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抽象艺术的代表除康定斯基外,还有荷兰的蒙德里安。像康定斯基等重视感情表现的抽象艺术叫抒情抽象或热抽象;而蒙德里安等表现理念的抽象艺术叫理念抽象或冷抽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抽象主义在欧洲不仅盛行,而且还有发展。1952年,法国美术评论家塔皮耶首先用“塔希主义”一词概括的那些作品就是抽象艺术的新样式。塔希就是斑污、斑点的意思。而塔希主义就是用偶然的彩色斑点和色块所形成的绘画。法国的阿特兰、布仁、马蒂卮、阿勒、迪比费等人,就是塔希主义抽象画派的画家。这时抽象艺术的成绩突出的艺术家英国的戴维、尼科尔森,霍克尼的《强调安静的画》、《蛇》等作品,也是抽象主义的作品。60年代后,他转向写实风格。1948年,英法美首先在西柏林举办了抽象画展,德国中青年艺术家积极开展了非传统艺术的探索,打破了法西斯上台后形成的德国艺术与欧美艺术阻隔的墙壁,使德国艺术与欧美艺术接轨,其中特别活跃的沃尔斯、哈通、温特尔等就是较为出色的抽象艺术的画家。当代欧洲的抽象绘画,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华裔法国画家赵无极(1921—),1951年他在瑞士看到克利的作品,唤起以中国古代象形文字演变为符号作为艺术构思的意念,又吸取中国画不求形似的传统,使其50年代后期的创作获得新的突破,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抒情抽象的风格。
波普艺术及与之有联系的其它艺术
波普是英语单词的缩写,意指流行艺术、通俗艺术。1952年,萌发于英国,后遍及欧美。现代主义艺术避开都市文明的压力,反对机械化、非人性的消费文化。而波普艺术家则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明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重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1956年,汉密尔顿在“这是明天”的展览会上,陈列了握着“POP”
字母的网球拍运动员的拼集作品《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往常,如此丰富多彩?》,被认为是波普艺术的第一件作品。1961年,举办的《当代青年艺展》,更表现了波普艺术强大的冲击力。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保罗齐、蒂尔森、霍克尼、史密斯、琼斯等。法国的波普艺术家代表应推雷塞。波普艺术虽以英、美两国为主,但旁支迭出,影响极广。一般认为:偶发艺术和集合艺术就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波普艺术强调艺术与生活结
合,因此便对人们周围的事物以及大众文化寄予关注。集合艺术就是把机械文明和大家消费的废弃物,收集起来,重新组合,并赋予它一种新的含义的艺术。集合艺术家的作品,常常把现成品,如易拉罐、塑料瓶、机器的废旧物等结合起来,制成平面或立体形式的、可看、可模的艺术品。将这些在室内、室外环境中布置出来,产生精神上的感受,便又是环境艺术了。将艺术和大自然结合,直接借助大自然的景观而不借助造型艺术的传统媒介,或者把大自然稍加施工或润饰,旨在使人注意大自然,使人从中获得异于平常的审美体验,便是“大地艺术”了。在欧洲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阿尔曼、谢乍,德国的史维塔斯、尔麦斯特,西班牙的塞尔拉诺、齐吉达,意大利的卡塞拉等人。他们的作品有的是绘画,有的是雕塑,但许多时候却很难按传统的方式划分类别了。
偶发艺术出现于60年代,它是以表现偶发性事件或不期而致的机遇为手段,重视人的行为过程,揭示人的本能反应的艺术,是拼贴艺术和环境艺术的继续和发展。拼贴艺术和环境艺术还借助物质材料,偶发艺术却强调活动的机遇性,艺术活动在于即兴发挥,往往变成无情节的表演,而艺术家的身体也可作表演材料,使其艺术和生活融为一体,所以也称“表演艺术”。如法国的画家马修带上盔甲进行绘画表演,并给在画布上演出起名“中世纪的战斗”。法国另一位画家克莱因,他从二楼的窗口爬出,伸展双臂,平衡身躯,冒着死伤的危险,跳向空中,就是用自己身体创作的“绘画”作品。1970年,法国还出现了“零社”的艺术组织,到处演出他们的艺术。
观念艺术是60年代从偶发艺术及环境艺术中逐渐演化出来的艺术。它排除传统艺术的造型性,认为真正的艺术品并非艺术家创造的那种物质形态的作品,而是概念或观念的组合。因为观众从物质形态作品上所获得的信息量,不会比从概念及事件的意义中获得的信息多,这样,观念艺术家便以图表、文字说明、录相以至自己的身体为媒介,以表现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变异过程,使观众通过这些而在自己头脑里形成、完成艺术品的塑造。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阿尔芒,荷兰的布朗,意大利的曼佐尼,英国的阿纳特、伯金、克拉克、希利亚德等人。最早的观念艺术以语言为媒介,后从达达主义艺术家杜桑用小便池制作的《泉》中得到启发,表现手法便日趋丰富了。如1960年阿尔芒在巴黎办个人画展,展品是两卡车垃圾;布朗展览的作品是份文字说明,上写“阿姆斯特丹所有鞋店都举行我的作品展览”。
人体艺术是以艺术家本人的身体或别人的身体作为媒介进行创作的艺
术。它是由波普艺术的分支偶发艺术发展而来的。这种艺术不叙述事件,也不表现艺术家的感情,只是那没有个性的身躯活动的现场记录而已。观众通过观看表演过程,去体会艺术家的作品。1961年,法国艺术家克莱因让两个女模特,浑身涂满油彩,在画布上互相拖拽滚打以制作绘画作品,这是欧洲人体艺术的序幕。此后,人体艺术在欧洲便风行起来,而且越到后来就越离奇,引起人们的非议。
波普艺术及与之相联系的集合艺术、偶发艺术、环境艺术、大地艺术、
表演艺术、观念艺术、人体艺术都属后现代主义范畴,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很难界定,因为它们本身便是互相掺杂的,只是由于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或是侧重点有点差异,便往往出现不同的名称。这些艺术,目前还在发展。
新表现主义等艺术
这是20世纪80年代从欧洲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1980年,它首先在德国出现,并在欧、美艺术界引起较大的震动。新表现主义是在过去表现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一些手法,如色场绘画的色场层次组织、最少数派艺术的直接表现法及波普艺术的形象等,运用绘画语言传达强烈感情的艺术。其特点是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表现强烈的率直、天真的情绪。实际上,它是对缺乏个性,缺乏感情的某些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弱点的反拨,是现实主义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巴泽利茨,他的作品联想自由,想象奔放,色彩鲜明,甚至塑造人头朝下的人物形象,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彭克的作品以自由幻想的形式,表现强烈的内心活动见长,整个画面具有稚拙的情趣。波尔克运用波普手法,使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伊门多夫的作品,在整体上给人的感受是虚幻的,但在细部又注意写实。新表现主义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都能反映艺术家的个性。
写实主义绘画
欧洲有着写实主义的传统,19世纪30至7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掀起过强大的现实主义绘画思潮,代表人物就是法国的库尔贝。20世纪以来,尽管现代派绘画日渐成为主潮,但现实主义仍绵延不绝,放出自己的异彩。在英国,代表现实主义或社会现实主义的有布拉特比,史密斯等人。霍克尼起先热衷于抽象主义,60年代后,他也转向写实手法。他常常把光源和光线作为描绘对象,真实而生动地刻划人物和道具。法国的富热隆是社会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远在1936年起,他便不断有表现工农、市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问世,如油画《1943年的巴黎街头》,揭露纳粹占领期间的悲惨生活。
50年代,他在诺尔省煤矿居住一段时间,创作了组画12幅的《矿乡》,以深沉严峻的笔触,表现出恶劣环境下工人的痛苦,拼搏和期待。他继承了库尔贝等写实主义画家的传统手法,也吸收了现代派的一些技巧,使其作品具有独特风格。直到70、80年代,他仍有大量作品展示在观众的面前,如《地铁——工作——睡觉》(1978)等。著名画家热莱原是抽象主义的巨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创作了写实的作品。德国在战后初期,曾出现过描绘战争灾难、痛恨法西斯罪恶的现实作品,但很快转向现代派的绘画。60年代后,现实主义又掀起了复兴的热潮,代表人物有施特克尔、伊门多夫、基费尔等人。格罗斯在战后的作品中,相当的一部分是以漫画的形式,揭露专制政权、腐败道德及战争的残暴、恐怖的内容。迪克斯作品中的现实内容也是明显的。
当代欧洲的现实主义画家中,成就突出的还有意大利的古图索(1912—1987),他在1943—1945年间,就发表素描和速写集,揭露法西斯纳粹占领期间的罪行。1946年与卡西纳里、科尔波拉等11位艺术家签署宣言,共同发起新艺术阵线,表明其坚持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态度。他的作品总是围绕人们关心的现实问题取材,表达一种深刻的思想。如《占领西西里荒地》、《讨论会》(1960)、《陶里亚蒂的葬礼》等。
西欧的绘画流派很庞杂,除上述列举的外,还有抽象表现主义、新达达主义,新抽象派等等,可以说,当代西方有什么绘画流派,欧洲便有什么流派,很难一一介绍。不过,上述所举的内容,也足以概括欧洲当代绘画的基本面貌了。
(2)东欧的绘画
前苏联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在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
绘画兴起于西欧时,苏俄出现过构成主义的绘画。抽象派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就是俄国画家。但是十月革命后,苏联批判了形式主义、构成主义等绘画流派,规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从此,在漫长的岁月里,现实主义绘画便成为苏联绘画的主流,其它绘画流派,特别是现代主义绘画几乎在苏联绝迹了。
在当代,前苏联绘画主要是现实主义的绘画,以60年代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后时期的绘画有不完全相同的特点。
1941年,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苏联进入全民性的卫国战争时期,艺术家也毫不例外地投身保卫祖国的斗争,创作了大量的宣传画。
内容大多是反对战争、保卫祖国、歌颂英雄、宣传团结对敌等,充满了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顽强的战斗力。战后一段时期,这种主题的宣传画仍占有显著的地位。其代表人物是伊万诺夫、普罗科夫等。
伊万诺夫创作了100多幅宣传画,普罗科夫的《争取和平》(1950)等作品,曾风靡一时。此外,反映苏联人民高昂的革命热情的油画,特别是军事题材的油画,其成就也很突出。代表人物有莫伊谢延科、克里沃诺戈夫、涅普林采夫等等。历史画、风俗画,以谢罗夫的《农民代表访问列宁》(1950)、
普拉斯托夫的《割草季节》(1945)、女画家亚布隆斯卡娅的《粮食》(1949)
等作品就有代表性。
1960年以后,前苏联绘画仍以现实主义为主,但在风格、样式方面出现了新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出现了严格现实主义绘画流派和严肃风格绘画。严格现实主义绘画流派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表现普通群众的生活习俗、精神风貌。代表人物为科尔热夫、特卡乔夫兄弟等人。严肃风格绘画的代表人物有波普科夫等。在5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经济的繁荣及民主空气的淡化,苏联画坛上出现了一种曲意美化,粉饰太平,甚至阿谀谄媚的不良风气,其作品华丽、浮泛、空洞。这时,“60年代一代人”的画家涌现画坛,力矫时弊。因此,他们提倡的严格现实主义、严格风格都是针对上述不良风气而发的,具有一种明显的战斗性。
70年代,一批艺术家从欧洲文艺复兴和俄罗斯民间艺术中汲取经验,塑造现实和理想结合的形象,形成了新古典主义的绘画热潮。如亚布隆斯卡娅的《傍晚,古老的佛罗伦萨》(1973)、《亚麻》(1977),就带有理想化和浪漫色彩,这正是她对古典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养料,追求古典式尝试的结晶。
80年代,前苏联社会进一步开放,西方现代派绘画如潮水般涌入,苏联艺术家也大批出国访问、交流,现代派的艺术便在苏联画坛上日益增加,打破了长期以来现实主义绘画一统江山的局面。
前苏联绘画长期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具有主题鲜明、内容深刻的特点,同时样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油画、水粉画、版画、镶嵌画、政治宣传画、肖象画、风景画、漫画、插图画等等,各个画种都有举世瞩目的名家和名作。莫伊谢延科的油画很出名,作品有《胜利》(1972)、《歌》(1980);基布里克、什马里诺夫、普罗科夫等都是著名版画家,他们的作品《啊,这就是美国》(1949)、《国际新闻》(1968)等,就闻名于世界。杰伊涅卡的镶嵌画也很出色,克里姆林宫会议大厅的画就是他的代表作。萨里扬以热衷为知识分子作肖象画而出名。梅利尼科夫艺术兴趣广泛,他除了以肖象画擅长外,其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大壁画都很有特色,主要作品有《在
和平的田野上》(1950),《告别》(1975)等等,苏联许多画家都是插图画的高手,如法沃尔斯基、格拉西莫夫、基布里克,什马里诺夫在50年代,
为高尔基的《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及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所作的
插图,曾轰动画坛,被认为是杰作。
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当代绘画也是以现实主义为主
导,波兰的科瓦尔斯基的《无产者》(1948)、匈牙利多马诺夫斯基的《出钢前》(1954),都是表现工人题材的作品。库列塞维奇曾创作了大量组画,如《华沙,1945》、《革命与和平战士》(1952)。他是波兰世界知名的版画家。保加利亚的季米特洛夫—马伊斯托拉,长期深入农村,以农村题材的作品见长,作品有《保加利亚姑娘》(1952)等。保加利亚的版画也很有特色。60至80年代,重视形式上的变化和探索,具有当代造型风格。罗马尼亚的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为巴巴•雷尼等人。60年代后,民族特色日益浓烈。捷克的绘画,在1948年,官方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后,曾经活跃的现代主义作品便大量减少。艺术家或揭露纳粹的罪行,或表现新的生活,作品的思想倾向日趋强烈。70到80年代,新现实主义绘画风靡起来,代表人物为依洛德克、费夏雷克等等。这些国家也象前苏联一样,在80年代的末期,绘画艺术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
新表现主义绘画
问题一: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绘画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这是不同时期的两个不同流派,前者是法国十九世纪中期诞生的流派,代表人物是法国画家库尔贝。后者是欧美二十世纪的绘画流派,又分为抽象表现主义,德国表现主义,德国新表现主义等,抽表诞生于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波洛克,德表诞生于德国,代表人物是吕佩尔茨、巴塞利兹等。
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都是跨文学和绘画领域的艺术运动,他们的绘画从题材到表现手法,从技法到风格都毫无相似之处。
现实主义绘画属于传统绘画领域,造型写实,主要题材多为现实生活题材,主要是揭露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带有一定的政治斗争色彩。
表现主义绘画主要是强调艺术家个人情感的表达,既不写实,也不关注现实社会题材,没有政治和社会批判的观念,他们是用色彩和笔触来强调艺术家个人的情绪,并以此去对抗失去了人性的现代城市,而不是用艺术家的思想去与之进行观念的对抗。
从绘画技法角度来说,现实主义绘画属于传统写实油画,沿用的是古典油画的多层多次间接画法;表现主义属于现代油画,多用一次性直接画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问题二:谁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新表现绘画?谢谢 2006年3月18日5月11日《沉寂的力量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展》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举行,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乔治?巴塞利兹、约尔格?伊门多夫、马库斯.吕佩尔茨、A.R.彭克的作品将首次在上海与观众见面。
一.观念风潮中凸现的异类
我们不得不承认,放在20世纪末后现代观念艺术涌动的背景之下,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出现,具有某些另类视觉力量。经过偶发艺术,事件艺术,观念艺术以及激浪派艺术所进行的努力,以观念,行为,表演,照片,文字以及实物作为艺术媒介的潮流在战后的艺术界得型誉到确立。而抽象主义的绘画俨然已经成为架上绘画的主流风潮,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实数异类。为什么会存在这样游离于时代风潮的艺术可能性?艺术史叙事的沉积常常反射出一些意外的线索。
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伊门多夫的老师正是二战后艺术界的精神领袖波依斯,他所推崇的“扩展的艺术概念”和“社会雕塑厅租渣”影响深远。1965年博伊斯表演名作了《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这对伊门多夫有强烈的催化作用,这使他强烈感受到社会生活和艺术边缘的模糊和消解。面对美国抽象主义的疯狂侵袭,他试图找到一种有效的艺术方法,用以 *** 来自资本主义消费物质生活无限膨胀的社会形态。作为一个典型的日尔曼人,他表现得比观念先锋博伊斯还激进。“别再画画了”的话被涂抹在床板上,床腿上扣着博伊斯签过字的帽子,使用政治话题,利用偶发事件和 *** 活动来引人注意,还在绘画上标上口号来加强效果。在经历了这一些艺术形式的左右游移之后,1971年他开始坚定地从事架上绘画,直至今天。
在伊门多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前世,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模糊的艺术图志。大师们在受到“老”达达和“新”达达们的引诱之后,他们产生的诱果是却对绘画创作主题的质疑;具有冷漠质感的抽象绘画,带有某些精英思想的痕迹,德国新表现主义的反诘却是始终保留形象的对抗气息。
在那个时代,德国新表现主义有着后现代主义的头脑,却长着现代主义的身躯,它或许是个美妙的怪胎。
二.对政治话语的敏锐感知
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吕佩尔茨常常将纳粹时期的各类符号引入绘画中,纳粹军帽,纳粹徽章,利用这些陈述他需要的画面语言。直视二战留下的伤痕,是他在后现代主义中过滤出的思考角度;并非直意的挪用,是在变化中调和出他需要的视觉力度,吕佩尔茨也说:“我的画里充塞了对于未来的秘密符号,我自己不懂,观众也不明白。”他的画面中没有历史的陈述,却有形式的的探索,利用纳粹图志探究的可能性,直击抽象艺术的形象滞空。
而伊门多夫不断思考着社会现实的变化带来的艺术可能性。在七十年代,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怎样做一个政治风景中的画家似乎成了他在20世纪后期的一个问题。他一直关心着艺术家应该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的问题,是社会的边缘,还是文化的延续者?他的赫赫宣言是艺术家应该是文化的舌头。“视觉寓意扮悄”是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们对塑造可视化物资形态上的突围,伊门多夫常用的猴面人身的形式语言代表着他政治启发性的姿态,而他酷爱选择的题目《无题》之作透视着内心自身的政治思考。他的绘画融合了一种贯彻始终的自我怀疑精神,对自身身份的焦虑感,政治良知和享乐主义的态度。他试图在政治激进主义的态度和根植于心中的感性绘画世界之间找到一种协调方式。同时,他与未来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美术成为政治及宣传的工具不同,他的绘画可以说是是现实的时间与空间混合的,东,西方的象征体系而传达的,并涵盖个人的愿望与哲学的符合性象征体系。
无论是中古以来的古典绘画中的宗教题材,还是印象派的关注真实……>>
问题三:什么是表现主义艺术?表现主义绘画大师有哪些? 的确,表现主义似乎就是艺术家~画家~~他们凭自己的创造天赋用自己的双手表达内心对客观世界的憨实而遮掩的看法~~~~
问题四:表现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品 表现主义涉及文艺各个领域的思潮和派别,作为社团,他的主要活动基地在德国。 1,兴起:19世纪末德国一些哲学家和美学家的理论对表现主义起了推动作用。直接对德国表现主义产生影响的是挪威画家蒙克,他的作品中出现强烈的表现主义因素。他的画展推动了德国表现主义兴起。蒙克代表作《呐喊》。 2,桥社时期:1905年德累斯顿成立了表现主义第一个社团桥社。代表人物:基希纳,黑克尔,配希施泰因等。基希纳代表作《柏林街景》、《市场与红塔》 3,青骑士社:1911年慕尼黑成立了第二个社团青骑士社,代表人物:康定斯基、马儿克、马可等。康定斯基代表论著:《论艺术的精神》等。康定斯基代表作组画《秋》、《冬》、《乐曲》、《即兴曲》、《构图2号》等。 4,新客观社:德国表现主义后期社团,出现于1923年,代表人物:格罗斯、迪克斯、贝克曼,格罗斯代表作:《夜》,《壕沟战》,《启程》。
问题五:波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的区别有什么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抽象派这个字第一次运用在美国艺术上,是在1946年由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寇特兹Robert Coates所提出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词用以定义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
问题六:后现代主义绘画 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色、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
发展状况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P.毕加索、G.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中。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都从非洲雕塑中吸收了养料,它们的艺术语言与传统法则相去甚远,标志着现代主义已进入自我确立的阶段。与此同时,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如果说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那么在意大利兴起的未来主义则在现代工业科技的 *** 下,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他们还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并且试图用线来描绘光和声音。蒙克:《圣母》上述思潮和运动,特别是未来主义,在雕塑领域内均有所反映。未来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U.博乔尼于1912年4月签署关于雕塑艺术的宣言,并把未来主义的原则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代表作为《在空间连续的形》(1913)。相应的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在20世纪初的俄国也相当活跃。除了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产生的一些社团外,俄国的构成主义对现代艺术探讨如何表现工业美方面有独特的贡献。抽象主义的美术作品最早于1910年前后产生。首先从事抽象主义艺术创造的是参与德国青骑士社活动的俄国画家W.康定斯基。他用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参照音乐的表现语言,用绘画来传达观念和情绪。他的著作《论艺术中的精神》(1912)、《点、线、面》(1923)等奠定了抽象主义的理论基础。作为实践家,他主要从事抒情抽象绘画的创造,但同时也在几何抽象方面有所探索。俄国的画家K.C.马列维奇于1913年左右创建的至上主义,属于几何抽象的范畴。至上主义在平面构成上的努力,在探讨艺术的虚、空、无方面的尝试,应该说是有意义的。真正奠定几何抽象主义理论基础和在艺术实践上有突出贡献的是荷兰画家P.蒙德里安创建的风格派(或称新造型主义)。在整个20世纪,抽象主义基本上遵循着抒情的抽象和几何的抽象两个方面发展,只是在各个阶段有所变化而已。康定斯基:《第一抽象水彩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达达主义社团,影响波及欧美各国。在法国、德国都有达达美术社团。达达主义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和反对传统,同时也反对艺术,反对一切,作为社团它必然要走到自我否定的境地。达达的虚无主义和反传统的精神,贯穿在整个西方现代文艺的进程之中。在平面的绘画中采用拼贴手法,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是达达对现代美术的贡献。超现实主义的社团是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
问题七:现代主义的美术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不做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较为明显的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是在法国野兽主义画家们的作品中出现的。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画家,在1905年的巴黎秋季沙龙中,展出了一批风格狂野、艺术语言夸张、变形而颇有表现力的作品,被人们称作“野兽群”,由此“野兽主义”得名。1908年,另一群年轻画家以毕加索、G・布拉克为代表,在法国推出立体主义绘画。立体主义的原则最初出现在毕加索的油画《亚威农少女》中。这幅画被认为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立体主义用块面的结构关系来分析物体,表现体面的重叠、交错的美感,是立体主义追求的目标。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都从非洲雕塑中吸收了养料,它们的艺术语言与传统法则相去甚远,标志着现代主义已进入自我确立的阶段。与此同时,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如果说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那么在意大利兴起的未来主义则在现代工业科技的 *** 下,用分解物体的方法来表现运动的场面和动的感觉。他们还热衷于用线和色彩描绘一系列重叠的形和连续的层次交错与组合,并且试图用线来描绘光和声音。上述思潮和运动,特别是未来主义,在雕塑领域内均有所反映。未来主义的画家和雕塑家U・博乔尼于1912年4月签署关于雕塑艺术的宣言,并把未来主义的原则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代表作为《在空间连续的形》(1913)。相应的现代主义美术思潮在20世纪初的俄国也相当活跃。除了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产生的一些社团外,俄国的构成主义对现代艺术探讨如何表现工业美方面有独特的贡献。 如果说现代主义是与传统(古典主义)艺术的决断,追求艺术的纯粹性,探究艺术之为艺术而不是非艺术,那么,后现代主义则是与现代主义艺术的“决断”,后现代艺术消解了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达达主义社团,影响波及欧美各国。在法国、德国都有达达美术社团。达达主义反对战争,反对权威和反对传统,同时也反对艺术,反对一切,作为社团它必然要走到自我否定的境地。达达的虚无主义和反传统的精神,贯穿在整个西方现代文艺的进程之中。在平面的绘画中采用拼贴手法,把偶然性、机遇性运用在美术创作中,是达达对现代美术的贡献。严格来说,达达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超现实主义的社团是从达达内部分化出来的。它用建设性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以取代达达主义的破坏和挑战。它直接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中汲取思想养料, 并以弗洛伊德的理论作为这一艺术运动的指导思想。超现实主义的美术家们从儿童、精神病患者、梦境中汲取灵感,致力于探讨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试图突破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和超现实的境界。超现实主义者常常采用出其不意的偶然结合、无意识的发现、现成物的拼集等手法。写实与抽象的语言在他们的作品兼而有之。从1924年以后到30年代末,是超现实主义美术的活跃期。30年代以后,作为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逐渐冷寂,但许多重要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仍然活跃于欧洲和美国画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曾在美国产生的抽象表现主义(又称行动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