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的美国视觉艺术,其中杰出代表有哪些?最好加上他们发展的过程。

法国| 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大卫(新古典主义两位大师)《贺拉斯兄弟的宣誓》安格尔(新古典主义两位大师)《泉》 籍里柯《梅杜萨之筏》 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 西班牙| 戈雅《1808年5月3日午夜的枪杀》库尔培《石工》《奥尔南的葬礼》 米勒《拾穗》《晚钟》 杜米埃《三等车厢》 俄罗斯| 克拉姆斯柯依 “巡回展览协会”-打破了当时美术展览只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展览的格局,不断到外省展出,因而被称为“巡回展览画派” 主张是坚持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的艺术思想,反对俄罗斯艺术上的西欧化,强调民族特点。以反映本国人民的生活与苦难为己任,坚持民主主义的现实主义精神。 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苏里柯夫《近卫兵行刑的早晨》 希施金(巡回画派创始人之一) 列维坦 U5 印象主义与新印余扒象主义美术马内《浴》《奥林匹亚》 雷诺阿 德加《歌舞团芭蕾舞学校的舞蹈课》 莫奈《印象日出》《池塘睡莲》 美国| 惠斯勒《艺术家母亲的肖像》
修拉《大杰特岛的星期天下午》3. 现代美术的基本特征:后印象派(post impressionism)即是印象派之后背离了印象派风格的艺术流派,一般指塞尚、高更、梵高、劳特累克和雷东等人的绘画。
塞尚、梵高、高更 纳比派(nabi) 波纳尔、维亚尔
U2 现代美术中的现代主义美术
一战前
1. 野兽派(Fauvism):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第一个现代主义画派。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的一群在象征派大师莫罗画室中学习的青年,送作品参加巴黎的“秋季沙龙”展出。这些作品大多色彩旷野、笔触飞扬、形象怪异,使观众们大吃一惊,顿时轰动了巴黎。当时有位评论家比喻这批作品像一群野兽正在吞食那些温文尔雅学院派美术,从此“野兽派”之名传播开来。这些画家认为绘画最重要的是色彩,强调色彩的对比,大胆使用纯色,敢于突破形体的拘束,追求强烈情感的表达和个性的解放成为他们的共识和行动宗旨。其实他们既无明确纲领吵毁祥,也无严密组织,只是在野兽派这个名称下的一个多派系的松散组织。野兽派绘画运动在1905年至1906年形成高潮,顶峰期很短,但对后来的现代派艺术,尤其是德国的表现主义影响极大。之后他们各自的作品不再出现相同的面貌,野兽派也就自行解体。代表画家有马蒂斯、德兰、杜飞、弗拉芒克、凡东根、鲁奥、雅弗林斯基等。
马蒂斯、弗拉芒克、德兰、
2.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蒙克、克里姆特、凯尔希纳
3. 立体主义:毕加索《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
勃拉克
4. 未来主义(futurism):巴拉、波丘尼
5. 达达主义(dadaism):
杜尚《下楼梯的裸女》《LHOOQ》
两次大战之间
1. 超现实主义(super realism)
达利《记忆的持续性》
恩斯特、马格丽特、米罗
2. 抽象主义
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克利
4.包豪斯:格罗皮乌斯、米斯凡德罗
二战之后
1.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50年代第一个出现于美国的重要现代主义绘画流派和艺术思潮。继承了从凡高到超现实主义追求艺术的抽象化,直接性,自动性和表现潜意识的自我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它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其中已经孕育着以创作者的行为作为艺术传播媒介的因素。抽象表现主义思潮适应了二战后美国人的心理状态和审美要求。
戈尔基、波洛克、德库宁、纽曼、路易斯
2. 极少主义(minimalism):发端于抽象主义,又反叛于抽象表现主义
3. 波普艺术(pop art):波普一词(pop)含通俗、大众、流行之意,这是由英国艺术评论家阿劳威提出的,他在给利用大众影像为内容的美术命名时所作的一个统称,后来被评论界所接受而广泛采用。
劳申柏、沃霍尔
4. 照相写实主义: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大量抽象作品使人感到厌倦,于是一部分从事波普艺术的画家转向残酷似而逼真的对现实的复制,这显然是朝保守回流。
克洛斯、汉森、
5. 欧普艺术(op art):欧普艺术为光效艺术之简称,是60年代同波普艺术一同发展起来的,但较晚才获得社会的注意。它植根于抽象主义艺术,是由抽象主义发展起来的新图式。一般通过静态色彩图案,使观众产生错觉、旋动、发光等视觉效果。是抽象美术在升搏幻觉上的新发展。
瓦萨莱利
6. 概念艺术(Conceptual art):科苏恩
8. 大地艺术:克里斯托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取消
.ngnr | 2009-03-08 15:08:42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19C-20C
新古典主义美术特征:重古代 重理性 重道德 重格律 重宫廷
法国|
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
大卫(新古典主义两位大师)《贺拉斯兄弟的宣誓》
安格尔(新古典主义两位大师)《泉》
U4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
1. 浪漫主义(romanticism)美术:作为一种美学思想,浪漫主义强调主观、个性、感情和非理性。作为艺术发展历史的概念,它是对古典主义所持的常理和冷漠的说教,是对严谨、规范、自觉的否定和破坏。
基本特征:重中古 重自然 重感情 重形式 重对比
法国|
籍里柯《梅杜萨之筏》
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
西班牙|
戈雅《1808年5月3日午夜的枪杀》
2. 现实主义(realism)美术特征:重现实 重科学 重客观 重批判
法国|
库尔培《石工》《奥尔南的葬礼》
米勒《拾穗》《晚钟》
杜米埃《三等车厢》
俄罗斯|
克拉姆斯柯依 “巡回展览协会”-打破了当时美术展览只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展览的格局,不断到外省展出,因而被称为“巡回展览画派” 主张是坚持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的艺术思想,反对俄罗斯艺术上的西欧化,强调民族特点。以反映本国人民的生活与苦难为己任,坚持民主主义的现实主义精神。
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苏里柯夫《近卫兵行刑的早晨》
希施金(巡回画派创始人之一)
列维坦
U5 印象主义与新印象主义美术
1. 印象主义美术(impressionism):印象主义在1860th-1870th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锋芒直指反对古典画派和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名字的由来是源于1874年莫奈的展品《印象日出》被一位保守的记者借用嘲讽,称这次画展是“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注重绘画中对光的研究表现。摒弃了从16th以来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印象主义美术特征:重外光 重瞬间 重视觉 重气氛
法国|
马内《浴》《奥林匹亚》
雷诺阿
德加《歌舞团芭蕾舞学校的舞蹈课》
莫奈《印象日出》《池塘睡莲》
美国|
惠斯勒《艺术家母亲的肖像》
2. 新印象主义美术(new impressionism):这个名称,表示是最近的而且是改造和革新过的印象主义
特征:重科学 重和谐 重理性
修拉《大杰特岛的星期天下午》
现代美术(公元20世纪)
U1 现代美术的前奏
3. 现代美术的基本特征:后印象派(post impressionism)即是印象派之后背离了印象派风格的艺术流派,一般指塞尚、高更、梵高、劳特累克和雷东等人的绘画。
塞尚、梵高、高更
纳比派(nabi)
波纳尔、维亚尔
U2 现代美术中的现代主义美术
一战前
1. 野兽派(Fauvism):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第一个现代主义画派。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的一群在象征派大师莫罗画室中学习的青年,送作品参加巴黎的“秋季沙龙”展出。这些作品大多色彩旷野、笔触飞扬、形象怪异,使观众们大吃一惊,顿时轰动了巴黎。当时有位评论家比喻这批作品像一群野兽正在吞食那些温文尔雅学院派美术,从此“野兽派”之名传播开来。这些画家认为绘画最重要的是色彩,强调色彩的对比,大胆使用纯色,敢于突破形体的拘束,追求强烈情感的表达和个性的解放成为他们的共识和行动宗旨。其实他们既无明确纲领,也无严密组织,只是在野兽派这个名称下的一个多派系的松散组织。野兽派绘画运动在1905年至1906年形成高潮,顶峰期很短,但对后来的现代派艺术,尤其是德国的表现主义影响极大。之后他们各自的作品不再出现相同的面貌,野兽派也就自行解体。代表画家有马蒂斯、德兰、杜飞、弗拉芒克、凡东根、鲁奥、雅弗林斯基等。
马蒂斯、弗拉芒克、德兰、
2.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蒙克、克里姆特、凯尔希纳
3. 立体主义:毕加索《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
勃拉克
4. 未来主义(futurism):巴拉、波丘尼
5. 达达主义(dadaism):
杜尚《下楼梯的裸女》《LHOOQ》
两次大战之间
1. 超现实主义(super realism)
达利《记忆的持续性》
恩斯特、马格丽特、米罗
2. 抽象主义
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克利
4.包豪斯:格罗皮乌斯、米斯凡德罗
二战之后
1.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50年代第一个出现于美国的重要现代主义绘画流派和艺术思潮。继承了从凡高到超现实主义追求艺术的抽象化,直接性,自动性和表现潜意识的自我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它强调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把创作行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其中已经孕育着以创作者的行为作为艺术传播媒介的因素。抽象表现主义思潮适应了二战后美国人的心理状态和审美要求。
戈尔基、波洛克、德库宁、纽曼、路易斯
2. 极少主义(minimalism):发端于抽象主义,又反叛于抽象表现主义
3. 波普艺术(pop art):波普一词(pop)含通俗、大众、流行之意,这是由英国艺术评论家阿劳威提出的,他在给利用大众影像为内容的美术命名时所作的一个统称,后来被评论界所接受而广泛采用。
劳申柏、沃霍尔
4. 照相写实主义: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大量抽象作品使人感到厌倦,于是一部分从事波普艺术的画家转向残酷似而逼真的对现实的复制,这显然是朝保守回流。
克洛斯、汉森、
5. 欧普艺术(op art):欧普艺术为光效艺术之简称,是60年代同波普艺术一同发展起来的,但较晚才获得社会的注意。它植根于抽象主义艺术,是由抽象主义发展起来的新图式。一般通过静态色彩图案,使观众产生错觉、旋动、发光等视觉效果。是抽象美术在幻觉上的新发展。
瓦萨莱利
6. 概念艺术(Conceptual art):科苏恩
8. 大地艺术:克里斯托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取消
.JUNOXUAN | 2009-03-08 16:29:54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一。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

19世纪以来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术流派: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现代主义美术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社会背景: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与资产阶级革命有关。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动荡不安,伴随着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到来,资产阶级反对旧制度下的陈腐艺术风格,他们需要艺术成为宣传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艺术培植人们的斗争勇气,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他们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新古典主义美术应运而生。
它的基本特点是:采用古典形式,体现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选取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和神话题材,人物充满着为自由和共和而战的英雄气概;画风古朴、庄严、典雅,注重素描,强调线条的清晰和准确,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该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和《拿破仑加冕式》,安格尔《泉》。

二,浪漫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浪漫主义美术产生于大革命失败以后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识分子感到苦闷,他们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模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美术。
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国的德拉克洛瓦是最伟大的浪漫主义画家之一,西奥岛的屠杀》描绘了希土战争中希腊人民遭受土耳其军队虐杀的情景,画家表现了对希腊人民极大的同情。《自由引导人民》描绘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的场面。浪漫主义绘画另一位杰出代表是西班牙画家哥雅,他的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现代性和实际的历史性感觉。”他最有代表性的绘画是《枪杀马德里市民》,画家描绘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来反对拿破仑入侵的史实,他以无法抑制的热情歌颂了爱国的人民。

现实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基本特点

现实主义美术产生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因此他们要求真实的表现现实,并且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于农民,擅长用农民的眼睛看这个农民的世界,他的艺术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法国19世纪40~60年代农村的面貌。他既歌颂农民的善良、淳朴、热爱劳动的本质,也表现他们的保守、虔诚、逆来顺受的弱点。代表作品《播种者》和《拾穗者》都反映了这样的特点。列宾是俄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之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他的成名之作。列宾曾去伏尔加河写生,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画中列宾画了十一个饱经风霜的劳动者,他们在炎热的河畔沙滩上艰难地拉着纤绳,纤夫们有着不同的经历和个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这是一支在苦难中练成坚韧不拔,互相依存的队伍。

四。“印象画派”

印象画派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教材通过《日出·印象》、《樱桃和桃子》两幅作品表现了印象画派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风格。

(1)印象画派产生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19世纪后半期,一些青年画家对统治欧洲艺术的种种清规戒律表示不满;在科学证明“颜色是物体反射出来的光线”的启发下,主张户外写生,他们从画室里走出来发现了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在描绘自然景色时,他们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他们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光的强弱变化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他们大多用原色作画,因此色彩特别清新、明亮。他们努力去观察自然,要达到的目的是“对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2)印象画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莫奈和马奈。莫奈曾同其他青年画家组成了一个“无名画家协会”,在巴黎举行画展,引起了很大轰动。其中,莫奈的画《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瞩目。这幅画表现了在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的早晨,透过晨雾观看太阳初升的瞬间印象。一位评论家在看了画展后,写了一篇文章,对这幅画大加嘲讽,说莫奈等画家是一群“印象主义者”,不料,“印象派”这个名称从此在画坛上确立,《日出·印象》成了这一画派的标志。马奈的画注重光色关系,色彩艳丽,光线清澈明快。他的代表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画家想表现外光下的人体和色块的对比,这幅画在当时曾引起激烈的争论。

(3)后期印象画派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了后期印象画派,他们反对印象画派对客观世界的描绘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主张艺术应区别于照相,要揭示主观世界,重要的不在于写形而在于写意,重视自我的表现,强调变形和夸张。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表现出追求光明、热情、热爱生命的主题。《向日葵》写意重于写形,表达了主观的热情。法国的塞尚特别注重物体的结构,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概括为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他对几何形体的探索和变形启迪了后来的立体派,他被推崇为“现代艺术之父”。法国画家高更的艺术风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单纯,平涂色彩,缺乏立体感,没有明暗,却有着浓郁的装饰味道。其代表作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五。“现代主义美术”

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原因、艺术特点、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通过《舞蹈》《格尔尼卡》《那不勒斯来的男人》《紫红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展示了现代主义美术的艺术特点。

(1)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出现的原因和基本特点

20世纪以来出现的许多与传统美术流派不同的美术流派统称为现代主义美术。它出现的原因是: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工业化带来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使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被称为野兽派的法国画家马蒂斯是现代主义美术代表之一。其代表作《舞蹈》。
现代主义美术最有影响的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他作为立体主义的创始人,以《亚威农的少女》一画完全颠覆了过去具象写实的传统手法,
。《格尔尼卡》壁画,
此画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痛苦、受难和兽性

20世纪世界重要的绘画艺术流派及代表作品
20世纪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 A 第一个阶段——20世纪初——1945年二战结束——现代主义占主流地位
B 第二个阶段——1945年——今天。出现一种与现代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艺术思潮和流派,称之为“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主要包括:1 野兽派 代表人马:蒂斯 代表作品:《红色的和谐》
2 立体主义 代表人:毕加索 代表作品:《亚维农少女》《弹曼陀铃的少女》
3 表现主义 代表人:蒙克 代表作品: 《春情》(1894)和《呐喊》(1893),《太阳》
4 达达主义 代表人:杜尚 代表作品: 《下楼的裸女》,《泉》,《L。H。O。O。Q。》、《大玻璃》、《给予:1、瀑布2、燃烧的气体》等
后现代主义:
继现代主义之
后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又称后现代派。后现代主义的
概念最早出现在建筑领域,后来逐渐扩展到美术的其他
部门。它的含义没有明确的界定,艺术评论家对是否存
在着后现代主义也有不同的认识。某些评论家推出这一
名称,意在表示50年代以来西方后工业化社会文艺的发
展有别于以前的现代主义。美国美术史论家L.史密斯在
其著作《1945年以来的视觉艺术》中,把战后西方美术
的发展趋向概括为:“从极端的自我性转向相对的客观
性;作品从几乎是徒手制作转变成大量生产;从对于工
业科技的敌视转变为对它产生兴趣并探讨它的各种可能
性。”这三个特点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现代主义
美术比较而言的,一般也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美术的特
征。
现代主义的艺术中心在巴黎,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中
心转移到纽约。抽象表现主义(又称行动绘画或纽约画
派) 把超现实主义倡导的表现潜意识的创作理论加以发
挥,并赋予它新的因素——画家主体的行动,实际上开
辟了后现代主义的先河。美国现代艺术的理论家H.罗森
堡解释说,行动绘画已经不是为了美、趣味、纯粹等艺
术目的;行动绘画的作品已经不是某种物体的画像,而是
物体本身;它们已不是自然的再现,而本身就是自然。从
行动绘画始,画家的创作过程才被视作真正的现实。行
动绘画标志着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主观化达到了顶峰,艺
术开始从主观,从自我表现走向客体性。抽象表现主义
绘画之后出现的色面绘画、硬边抽象和后色彩性抽象的
共同特征在于都强调色彩作为独立艺术语言的美学价值,
在绘画中排斥一切非画面的因素。
发展状况 严格地说,真正的后现代主义始于波普
艺术。波普艺术出现在50年代。这派的理论家罗森堡认
为,当代艺术已经超越了形色的框架,超越了纯美学的
范畴,与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化的未来学融为
一体。他主张用“行动”来恢复创造的生命力。行动的
结果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画作,而是偶发事件。偶发事件
的过程被视作真正的现实,并通过行动记录下来。罗森
堡主张在美术与非美术、反美术之间划等号;力倡艺术
回到群众中。他以为,波普艺术是真正的群众艺术。它
有不同形式的表现,集合艺术是其一种。它把象征消费
文明和机械文明的废物、影像加以堆砌和集合,作为艺
术品来创造,以表示现代城市文明的种种性格、特征和
内涵。法国的新具象艺术也是一种,它与达达主义和超
现实主义的传统保持着更密切的联系。他们通过一定的
媒介和行为,一方面对当代不断发生的现实提出批评和
反省,另一方面也有自我反省的成分在内。新达达又是
一种。它源于达达,但是它把达达对传统文明的挑战和
戏弄的行为,改变成为这些行为的赞美。正如M.杜尚在
1962年给朋友H.里希特的信中说:“我把瓶架和小便池
丢在人们的面前,作为向传统艺术的挑战,谁料到现在
他们却赞叹它的美了。”波普艺术在创作中广泛运用与
大众文化密切相关的当代现成品,这些物品是机械的,大
量生产的,广为流行的,低成本的,是借助于大众传播
工具(电视、报纸和其他印刷物)作为素材和题材的。在
运用它们作为手段时,为了吸引人,必须新奇、活泼,有
性感,以刺激大众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消费感。
波普艺术,劳申伯格:《床:构成》
波普艺术一方面沿着与科技结合的方向发展,一方
面又向实际生活渗透。向实际的生活环境渗透的结果,
便产生出综合艺术。最早制作综合艺术的是美国新达达
主义人物R.劳申伯格和J.琼斯。综合绘画的观念受到美
国前卫派作家J.凯奇“非焦注”或“无焦注”观念的影
响。与此同时,在使艺术品具有综合感受方面,出现了
一种被称作最少派艺术的派别。最少派艺术的作品像工
厂的产品一样,注意标准化、规格化,毫无个性,艺术
家只作设计,制作的任务则由工厂完成;最少派的雕塑
与传统雕刻不同,不放在台座上,避免作品孤立于周围
的环境,而主张抛弃台座,使艺术品在无台座的情况下
安置在一定的空间;最少派还排斥艺术的一切再现的特
征,而以单一的几何形态或几个单一形体的连续来形成
作品。最少派和波普以来的其他流派推出一种新的美学
观念,这种观念重视事物的共性、共相,轻视事物的个
性、殊相,认为越是共性大的作品被观众认知和理解的
可能性越大,反之个性和殊相强的作品只能被少数有修
养的人认知和欣赏。
艺术品不仅要作用于视觉,而且应该作用于听觉、
触觉,甚至嗅觉的美学主张,导致了环境艺术的出现,在
6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环境艺术,旨在制造空间、支配空
间,把整个环境作为作品,它消灭了观众与作者之间的
距离,消灭了平面与立体的差异,使可观与触摸、视觉
与听觉的界限消失。
环境艺术,考尔德:《螺旋形直立活动雕塑》
与环境艺术几乎同时产生的偶发艺术是类似戏剧的
一种表演艺术。在此以后,又出现了适当处理大自然的
大地艺术(或称地景艺术)。这些派别的共同特征是对
客观事物采取冷漠的态度,它们几乎不表现作者的个性,
更多地是制造客观世界的整体情景这种否定感情的特征,
在利用“机械眼”的照相写实主义中也鲜明地反映了出
来。
大地艺术,史密斯:《螺旋形防波堤》
特征 概括地说,在50年代以后出现的后现代主义
有下述特点:①企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
界限;②从传统艺术、现代派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
法论,用艺术来表达多种思维方式;③从强调主观感情
到转向客观世界;④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⑤漠
视作品的独特性,忽视原作的价值,注重作品的复数性
和大量生产;⑥从对工业、机械社会的反感到与工业机
械的结合;⑦主张艺术平民化,大量运用大众传播媒介。
后现代主义,从表面上看,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前的思潮和流派的否定。但细加考察,它的理论又是和
前期的思潮、流派相通的。它提出来的课题,实际上在
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中已经提了出来。所以有人提出,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人们所熟知的
观念重新加以选择和估价,使其一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重新发展。不同的是从无所顾忌地表达个性变成冷酷
的无个性,而且把原型大大地改变和夸张了,以至抛弃
了原先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
义某些方面的极端发展。
当代美术思潮和运动产生的这些变化,有复杂的社
会原因,也有现代哲学的影响。现象学、存在主义、法
兰克福学派、结构主义的关于科学技术决定一切的论述
等,对后现代主义的美术思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代
西方重要的哲学流派在艺术中互相渗透,形成当代西方
复杂的、自相矛盾的美学理论。这些理论包括:标榜自
然科学为典范,把它看作是向哲学和各门人文科学提供
外在的科学形式向文艺提供新的美感的源泉;强调现象
和本质的直观;宣扬美学判断是个人审美力的表达方式;
宣扬美从全面的、总体的社会革命中产生,美的创造来
源于摧毁资本主义文明;否定一切意识形态和一切美学
理论等。
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理论与实践提出的许多新课题,
是值得重视的,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思考。例如,如何界定
艺术?艺术的概念和范畴在新的科技革命的冲击下是否
有了新的变化?艺术如何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如何渗透
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这些问题严肃和认真的探讨,也
会对我们社会主义美术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辩证唯物

点长啊··慢慢看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识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 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关于“物质”的经典性定义之中:“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为回边呀斤落把七感知的,它不依赖于宁画势希弱希向手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么回难,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定义的。 【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思想:其基本思想包括(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队整拉固站率3)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它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这个定义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规定物境黄给只顺哥状减模液质,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说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画系么球提断七检搞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彻底的唯著章保析修物主义观点。这一定义还表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本体论的范围内指出它们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田她龙质和意识的对立便是相对的。(此知识点2002年文科多选题第16题考查过)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二元论是错误的。第二,它坚持和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它指出攻突宁温副略同满,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即能够被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和认识。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须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坚持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火垂普审易节应第三,它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区别开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缺陷,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较始散顶划科学的物质概念既有区别,卷染停片陆乎虽理价又有联系。前者是对一切具体述种磁仍已染术刻露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的抽象概括,是共性纪如环松六,有绝对性,适合于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后者则只反映自然界具体的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是个性,有相对性,只适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后者证明和丰富前者;前者对后者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第四,它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不仅可盟夜严染叶十连茶食夫以解释自然的物质性,而且能够解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它不仅是对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缺陷的进一步克服,而且是坚持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第五,它为科学的发展和一切实际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1)物质与运动 【识记】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具有不可分性。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性表现在: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这是因为,任何物质都包含内在矛盾,矛盾必然引起运动;物质通过运动而存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这是因为,物质是一切运动的承担者。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 它们互相区别,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2000年文科多选题第17题考查过) (2)运动与静止 【领会】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其一,运动和静止是有区别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静止指事物的位置或性质未变的状态。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重要意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静止,运动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运动。其二, 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其三,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运动是无时、无所不在的,永恒的。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运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把运动和静止、变革和稳定辩证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稳定中实现变革,通过变革实现稳定。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04 01:25 (3)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识记】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和特点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性和不可逆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它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可以从长、宽、高三个方面加以度量。时间和空间具有不可分性。 【领会】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的不可分性。表现在: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物质运动总要经历久暂不同的时间,占有一定的空间或位置。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以物质运动为内容,它们的性质、计量都依赖于物质的运动,由物质运动所决定。时间和空间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无限性和有限性。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特性随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非欧几何和广义相对论揭示了时空特性随物质的形态不同而不同,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性及其相对性、绝对性。要反对否认时间、空间客观性的唯心主义时空观和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 【运用】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抓紧利用时间,充分利用空间 提问人的追问 2009-07-04 01:26 简答题: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04 01:50 内容和理论方面的意义上述稍加总结即可,物质的定义中“领会”是内容,“运用”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一句话为列出就是理论主面的意义。 现实的意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告诉人们,物质决定精神,精神是物质的反映,精神又可转化为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这就从哲学高度说明了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证明建设的正确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把精神文明的成果转化为经济建设的成就,同时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就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24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