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象征型文学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一)哲理性
这是至境意象的本质特征。文学象征意象作为“表意之象”,所表之“意”便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事物的哲理性观念、意念或者说是一种哲理的思考。诗人瓦莱里说:“诗人有他的抽象性思维,也可以说他的哲学,就在他作为诗人的活动中,他的抽象思维在起作用”④哲学已经普遍而深刻地渗透文学,下面以波德莱尔的《天鹅》为例。
“一只从笼中逃出的天鹅,把嘴向一条干涸的小溪伸去。它心里怀念着故乡的美丽的湖泊,说道:“水啊,你何时才流?雷啊,你何时才响?这不幸的怪物几次伸长抽搐的脖子,望着无情的天空,向上帝吐出它的诅咒”
诗人写的是天鹅,但令我们想到的是人类的处境,天鹅逃出牢笼,依然陷入困境,记忆中美丽的家园不复存在。天地之下,没有它的容身之地,它只能无助向着冥冥中不知何处的上帝发出它的诅咒。这岂不是现代人心灵感受的象征?人类自产生以来,为获得生存的自由与自然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但是,随着人类一步步地战胜和控制自然,人类也同时一步步地走向生存的绝境,是应该诅咒上帝呢,还是应该诅咒人类本身呢?这确实是个难解的哲学问题。波德莱尔对人类命运的诗意沉思浓缩到了天鹅这一形象上,使之成为表意之象。
(二)象征性

象征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基本表现手段。一般说来,意象的哲理性并不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形象的象征或暗示来达到的。象征的“形象“实际是含有某种意义的载体。比如卡夫卡笔下的大甲虫,大甲虫的形象与形成过程和“人变成非人”的哲银雹理意义相对应,这个形象引导我们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它,而不是局限于形象本身。结合里尔克的《豹》来体会文学意象的象征性。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缠得这般疲惫,什么都不能收留,它好像只有千条的孙让铁栏杆,铁栏杆后边没有宇宙,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围绕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表面看来,这首诗描写了关在笼子中豹子的客观形象,牢固的铁笼,慵懒的脚步,困顿的眼神,这笼中的困兽没有课昔日强悍的英姿。我们感受到某种焦灼的情绪和某种绝望而不甘的心情。豹这一形象引起我们的共鸣,穿梭于现代社会社会中的人们,被自身不断膨胀的物欲和日益庞大的机制组织所控制,像困兽一般,只能无耐地望着那封锁自由的铁笼。诗人通过豹子这一形象隐喻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说“诗写出来就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想,这就是暗示,即梦幻,这就是这种神秘性的完美的应用,象征就是由这种神秘性构成的,一点一点地吧对象暗示出来,用以表现一种心灵状态,反之也是一样,先选定某一对象,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探索,从而把某种心理状态展示出来。”
(三)荒诞性
这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荒诞性本义指违反常性常理,显得荒谬可笑。现代派文学创作理论和创作风格千奇百怪,但大都采用荒诞变形的方式显现出非理性和反传统特征。如卡夫卡笔下的大甲虫。此外,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描写两个流浪汉在无望着等待戈多,从表面上来看,剧情是违反常理的,现实生活中等人、接人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一个明确的结果,但人们领略到,在其荒诞的面貌下,正是西方荒诞世界的反映。剧中的一句“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揭示出等待的虚妄和希望的渺茫。总之,形象上怪诞,生活逻辑上的不可理喻是古今意象的一般特征。
(四)求解性
这是文学象征的审美特征。由于象征意象的目的是为了表达真理和观念,那么对象征意象的审美过程变成了不断追问的审美鉴赏过程。通过思索和求解,读者可以慢慢领悟意象所负载的某些观念和哲理。如北岛的诗歌《迷途》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挡住天空,小路上,一颗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则搏局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读这首诗,我们感到一种迷离和恍惚。“我”究竟在寻找什么,很难下定论。“哨音”似乎带着某种美好的呼唤,心中某种信念和敬仰,然而“森林”挡住了追寻的道路,这森林是什么呢?是权威,是传统,是内在的怯懦,我们不知道。我恍惚的迷途却有蒲公英的相伴,这蒲公英是什么呢?是理想,还是某种邪恶的力量?那深不可测的眼睛为什么存在于美丽却虚幻的倒影中?读者在欣赏中会不懈地求解过程中找到答案。最终的结局诚如叔本华描述的那样:“保持纯粹的观念状态,忘我于这个关照之中,从而完全忘了自己。”

象征主

象征主义文学是起源于牛运买消官促再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那按飞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和美国诗人爱伦·坡是象征主义的先驱。尽管“象征总修个紧万各并主义”一词最早出现于1886年,但波德莱尔和爱伦·坡早在19世纪中叶的创作就最初涉及周减到了一些象征主义的理念。19世纪80年代中期在法国正式打出旗号的象征主义是对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和以左拉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反拨。在象征主义者看来,武云导防移求备实证主义只知机械的论证层赶务烈息练对实际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自然主义则侧重遗传和环境对人性形成的影响,这些厂乱路求清培弱据石善眼都无法揭露艺术的本力东洋胡额议质。象征主义者们主张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凭个人的敏感和想象力来族衡弱这企或城振创造超自然的艺术。尼采触阻、弗洛伊德和柏格森的思想可以看低低顾作是象征主义的哲学基础。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极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有质感相坐地任英牛早商陆差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文学思潮,象征主义在各个国家、地区的发展特征不尽相同,这涉及到各个国家民族气质、文化传统以及作家个人气质等等复杂因素。法国的象征主义比较精纯,而英美的团林亲胶二升治推象征主义则显得比较驳杂。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集的观改松提改直成就最高,诸多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都可被归于象征主义诗人之衡空列。此外象征主义在戏剧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象征主义戏剧象征主义的理念在19世纪90年代进入欧洲的早戏剧领域。比利时每的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被认为是第一位象征主义剧作家。1890年,旅居巴黎的梅特林克发表《闯入者》,标志着象征主义戏剧的诞生。该剧以抽象的概念“死亡”为题,没有具体的情节或环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戏剧叙事风格。1892年,梅特林克发表多幕剧《佩莱亚斯和梅丽桑德》,在欧洲剧坛引起轰动。该剧根据中世纪骑士故事改编,以大森林为背景。女主人公来历不明,一切情感的发生都是不自觉的。全剧营造了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情调、一种怅惘无告的哀戚。作者用词语的重复、人物之间的回应、休止或沉默等方式烘托人生无常、命运难测的神秘气氛。马拉美曾经在观看此剧后评论:“这个艺术形式使一切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梅特林克一生的颠峰是1908年创作的名剧《青鸟》。这是一部六幕童话剧,以穷苦人家的一对兄妹寻找青鸟的过程象征寻找幸福的过程。这部剧作使得梅特林克跻身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法语剧作家之列。德国剧作家盖尔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的创作经历了从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转变。早期的名作《日出之前》(1889)和《织工》(1893)中已经开始采用某些象征主义的元素,而发表于1896年的《沉钟》则已经是彻底的象征主义风格了。《沉钟》也是一部童话剧,是象征主义剧作中风格最崇高悲壮的一部。此外,爱尔兰诗人叶芝也从事过戏剧的创作。在他领导的艾比剧院曾经上演过他执笔的26部戏剧,基本都属于象征主义的风格。这些戏剧没有鲜明的性格塑造、尖锐的戏剧冲突,人物的动作也很少,只是不断的用诗的语言倾诉内心的情绪和憧憬。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演于1906年的《阴影下的水》。由于象征主义侧重暗示和朦胧之美,适宜于抒情,而不适宜于描写冲突和具体的人物性格,因此象征主义戏剧的成就十分有限,且并没有如诗歌一样形成一场国际性运动。

17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