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现主义得到的感悟
2019.05 老杜於德国魏玛
表现主义(法语:Expressionnisme)是20世纪初流行于法国、德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流派。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JulienAugusteHervé)为有别于印象派(Impressionnisme)而首次使用此词。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
最初,表现主义的出现是对印象派的反应: 印象派画家在画前手搏布上画出了对周围世界的“印象”,对感官的简单反映,表现主义者旨在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表达他们自己感受的“表达” 。
因此,表达主义者以气质和情感的方式使用线条和颜色,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内容。 对印象派的这种反应意味着与上一代创造的艺术的强烈决裂,并将表现主义转化为二十世纪初期现代艺术的代名词。 表现主义暗示了一种新的艺术概念,被理解为一种捕捉存在的方式,将图像转化为存在于明显现实之下的基础,反映了人类和自然的不变和永恒本质。 因此,表现主义是在抽象表现主义和非正式主义中具体化的现实嬗变过程的起点。 表现主义者用艺术作为一种方式来反映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情绪,一般倾向于忧郁,唤起,以及一种新浪漫的颓废。 因此,艺术是一种吸引人的体验,它净化了精神缺陷,即艺术家的焦虑。
虽然表现主义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一个特定的艺术风格,但是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被称为“表现主义”的运动。
这个词一般用来描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反对学术传统的绘画和制图风格。尼采通过对古风艺术的批评在表现主义形成的过程中起了一个疏导和关键的作用。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将古代艺术分为两类,阿波罗式的艺术是理智、秩序、规则和文雅的艺术慧祥;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是恶毒、混乱和疯狂的艺术。阿波罗式的艺术代表着理智的理想,而狄俄尼索斯式的艺术则来自于人的潜意识。这两种艺术形式与代表它们的神一样:两者都是神的儿子,互不相容,又无法区分。 尼采认为任何艺术作品都包含这两种形式 。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狄俄尼索斯式的:鲜艳的颜色、扭曲的形式、绘画技巧上漫不经心、平面、缺乏透视、基于薯键感觉,而不基于理智。
艺术的本质就是艺术家意识上面的外在体现,理性和感性的通体,所以我觉得无法将这两方面完全分离,于是很多时候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就是各种碰撞和矛盾的缠绕,只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状态下不同的艺术家会有各自的侧重点。
广义地说表现主义是指任何表现内心感情的艺术。当然所有的艺术品都表现艺术家的感情,但是有些作品尤其强调和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感情。尤其在社会动乱的时期这样的作品尤其常见,而在欧洲历史上从15世纪开始这样的动乱时常重复:宗教改革、德国农民战争、百年战争等等,所有这些动乱和压迫均在印刷作品中留下了其痕迹。虽然这些作品一般从艺术角度不引人注目,但是它们通过它们所描述的恐怖始终能够在其观众中引起强烈的感情。
比如蓝骑士组织(德语:Der Blaue Reiter)和桥社是比较著名的表现主义画家结社。20世纪里表现主义也对许多其他艺术家起了重要的影响,包括所谓的抽象表现主义。事实上并没有任何自称为表现主义派的艺术家或艺术家团体,蓝色骑士主要集中在慕尼黑,而桥社则主要集中在德累斯顿(不过后来一些艺术家迁往柏林)。桥社的活动时间比较长,而蓝色骑士实际上只活动于1912年。许多艺术风格都对表现主义赋予过了影响作用,包括爱德华·蒙克、凡·高和非洲艺术。野兽派和表现主义在使用颜色上都非常大胆,但是他们使用颜色的目的不同。 野兽派意在唯美,而表现主义则意在使用这些颜色来表现感情。 颜色的作用在于其表达能力,而不在于使用它来表达一个物件或者作品,表现主义使用颜色和狂乱的线条来表达自我。
蓝色骑士的主导人物康定斯基将这个做法继续发展。他认为仅用颜色和形状就可以传达艺术家的感觉和情绪,由此他跃入了抽象主义的范畴,改变了20世纪的艺术世界。
20世纪初留学法国的中国画家当中有不少受到立体主义等的现代艺术潮流影响,代表人物包括浙江美术学院执教的林风眠、方干民、吴大羽,以及他们的学生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
对比之下,突然发现中国"文人画"和表现主义有一定的相似度,对于具象表模的提炼,对于精神世界的表达,以及一些技法上面的宣泄度量,都有通性。不过对于传统文人画是一个比较宏大和争议性一直存在的,甚至包括之前到如今的“新文人画”现象。所以我这里只是略微有点小感悟而已,把中国绘画置于何地何时,那都是一个发展和继承的范畴,你们各自评判吧。
就我个人而言,表现主义给我的启迪就是, 作品真诚的反应内心世界,表达真实感受。
西方现代美术的野兽主义
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开始形成,最初的前卫美术运动充证器是“野兽主义”。“野兽”一词在这里是用来形容他们的绘画作品中那令人惊课买掌采龙赵虽愕的颜色,扭曲的形态,明显地与自然界的形状全然相悖。 在法国1905年的秋季沙龙展览会展出了以马蒂斯为首的九名青年画家的作施乎读换里来翻航到史积品,由于画风令人惊愕力目县,以致舆论哗然。评论家路易·沃克赛勒看到在一片色360问答彩狂野的绘画作品中间有一件马尔古所作的模仿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雕塑家多那泰罗风格的作品,便随口说了一句:“多那泰罗置身于一群身穿困我难跑们野兽的包围之中。”从此,这个画家群体就被称为“野兽主义者”。
以集太教术良最条马蒂斯为首的这群青年画家不满足于象征主义的神秘色彩,主张色彩的彻底纯化,以便更加清晰地表现画家的感情。表现以提空祖算命各曲感情是野兽主义画家的宗旨。野兽主义画家弗里茨给野兽主义下的定义是:“通过颜色步式的交响技巧,达到日光的同样效果。狂热的移写(出发点是受到大自然的感动)在火热的追求中建立起真理的理论。”
野兽主义的主要原则是通过颜色起到光的作用达到空间经营的效果,全部采用既无造型,也无幻觉明暗的平涂,诉击始策混得手段要净化和简化,运用构图,在表达根与装饰之间,即动人的暗示与内部秩序之间,达到绝对的一致。马蒂斯说过:“构图,就是以装饰方法对画家用以表达自己感情重仅的界的各种不同素材进行安排状军临验皇的艺术。”野兽主义画家们广泛利用粗犷的题材,强烈的设色宗到造玉,来颂扬气质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结构上的原则,不顾体积、对象和明暗,用纯单色来代替透视。马蒂斯的老师莫罗曾对他说使名汽功亚交及味今红力过:“你必须使绘画单纯化。”所以作为野兽主义始终的代表马蒂斯顽强地使色彩恢复它本来具备的力量,单纯和表现的意义。
野兽主义自1905攻又加千年发端到1908年已趋消沉,尔后由立体主义所取代。 马蒂斯 (1869-1954们远与针汉希移苦年)
亨利·马蒂斯出生在法国北部小镇卡托,逝于尼斯的西米亚兹。他是20世纪初最前卫的美术流派——野兽主义的领袖。
马蒂斯早年从事法律事务,23岁改学绘画,曾片入朱利安美术学院师从布格罗火,尔后进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画室。莫罗对色彩的主观见解对马蒂斯影响很大,莫罗认为“美的色调不可能从抄袭自然中获得,绘画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像和梦幻才能获得”。在他离开学校后又受西涅克的点彩派影响,同时吸收凡·高和高更所长,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装饰艺术,表现出对传统艺术的彻底决裂。作品中体现了野兽派的美学观念:即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画面简洁、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艺术形象。
1908年马蒂斯公开表明了自己的艺术观念,他说:奴隶式的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来解释自然,并使它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色彩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的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他还说过: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们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里获得宁静。他称这种艺术为安乐椅式的艺术。
在野兽派销声匿迹以后,马蒂斯仍继续他的艺术探索。他为了研究人体借助于雕塑,他一生创作了大约70件雕塑作品。在20年代之前曾采用各种自由手法创造一种新的绘画空间,还经历了短暂的立体主义时期,但他从未出现支离破碎的物象,他通过研究如何将物体几何化、简化。他在不改变观点的前提下,将大块的鲜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达到既富有装饰性又具有空间深度的效果。
晚年的马蒂斯通过彩色剪纸来试验色彩关系。他的艺术达到极其简练,带有平面装饰性。然而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超越狭小的装饰天地,从而创造了“大装饰艺术”的概念。
《舞(第2号)》
马蒂斯的艺术风格是单纯、简洁、清晰,以线和色块构成艺术形象。
在这幅画中仅用三种色彩,即红色人体、绿色地面和蓝色天空。整个画面便是由这三种在量感和分布上平衡、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物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浑成一体,从而生发出动人的艺术魅力。
马蒂斯的色彩和线条既各自独立又彼此和谐、同时并进,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尽管马蒂斯声称他作画并不关心形象的含义,只关注色彩、线条和构图的美学意义,但在这幅舞蹈中通过对人体动势的描绘,仍然表达出对人生欢乐的赞颂。
《金鱼》
这幅画作于1912年,在画面结构和色彩的运用上明显地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他致力于追求富有力度的线条与鲜明色彩的协调。
画面以俯视角度布满构图,物象的配置、安排,线条的变化,色块的分布既强烈对比又和谐统一。画家不是在抄袭自然而是在表现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仍然可见他对自然的细节观察和表现入微。他画出了鱼缸中红色金鱼漂游的感觉,透明的玻璃鱼缸由于光线的折射,从水面观察时与透过玻璃缸所见到的鱼画法是迥然不同的。
《国王的悲伤》
画题与作品本身对马蒂斯来说并无什么联系,它只是一种符号而已,人们不必去顾名思义,应着意于画面色彩与线条的配置所显示的审美意义。
画面上有三个不同色块构成的抽象的类似人的形象,中间黑色块是个怀抱提琴的人物,是否是圣经中的大卫王在弹琴呢?不得而知。可见画家的目的是通过黑、白、绿、黄和红、蓝色块及线条的并置与对比,表达出自己愉快欢乐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