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洛可可,巴洛克式建筑的区别
1、出现时期不同
巴洛克式建筑17世纪到18世纪初期,发源于罗马,巴洛克艺术在欧洲盛行一时;洛可可式建筑出现在18世纪前半期;哥特式建筑更是历史悠久,中世纪就有了。
2、各自风格不同
巴洛克式建筑表现出的风格,威严和力量,粗壮高大的柱子和屋顶雕像的大量使用,给人以恢宏、壮丽、豪华的感觉;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
哥特风格的建筑的特征是门窗向上突出,高耸云天的细长的尖塔、刻有想像的怪物,其局部装饰均富有强大的表现力,这种形式在这一时代的教会建筑中占有统治地位。
3、反应思想不同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18世纪20年代晌或产生于的法国洛可可式建筑,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可可本身倒不像是建筑风格,而更像是一种室内装饰艺术;哥特风格的建筑它乃“罗马式”艺术的更高发展,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观念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人们普遍带有着文艺复兴的观念,希望回宴兆伍到古典猜敬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特式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洛可可建筑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洛克建筑
拜占庭,罗马式,
拜占庭,罗马式,哥特式属于西方艺术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艺术特色是艺术服务于宗教,崇尚人药赵非黑程轮换攻伟神结合,追求和谐,规律,庄重,肃穆。
拜占庭式(公元5-15世纪):沿用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平面结构,和万神庙式的圆穹顶,并将穹顶加以变化,形成由大到小不同的穹顶,连续构成开阔高大染求又细黑百雨既过重弦的内部空间的特殊形式。代表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圣马可大教堂(意)等。
罗马式(公元10-12世纪):来自早期巴西里卡形式,为追求更加壮观的效果,建筑普遍采用类360问答似古罗马的拱顶和梁柱结合的体系,并大量采用希腊、罗马时代的“纪念碑”雕刻来装饰教堂。代表建筑:比萨大教堂(意)等。
哥特式(公元12-15世纪):以肋穹结构为基试达世础,把高而狭长的空间变村次目得更具神秘色彩,雕塑本身也呈现出越来越脱离建筑结构,走向独立的倾向。表现手法越来越写实但点式皇些者固,并自觉模仿自然现象,特别追求情感表现。代表建筑:巴黎圣母院(法),科隆大教阳这原二告堂(德)等。
巴洛克时自率游每期,公元16-17世纪,属甲于西方艺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一时期的艺术特色是款汉发将些剧旧,无论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有神秘感。曾她治鸡阿代表建筑:圣苏珊娜教堂,圣彼得广场,卢浮宫(法),凡尔赛宫(法),圣保罗大教堂(英),乌兹堡寝宫,冬宫等。
洛可可时期,公元18世纪,属于西方艺术发展的第四个阶段,这一阶段的艺术特色是小巧,优雅,纤细,柔和。它是精心刻意用大量的涡卷形岩乱之字体,树叶及动物形体点缀装饰的艺术风格。尤其是在建筑和装饰艺术领域,因过度装饰而造成表现形式过分讲究,具有矫饰的优雅质感。代表建筑:苏比兹宅邸(法),费斯堡住宅内的凯瑟大厅(德略玉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