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古典主义美术与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风格特点

1、古典主义绘画就是利用古燃态迹代的艺术精神,以古希腊继文艺复兴之后的雕塑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绘画为典范,塑造一种类型化的艺术形象,表达某种哲理和现实,宣传一种理想化的崇高境界,被人们称为古典主义绘画。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微妙的明暗色调。
2、新古典主义,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流行于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欧诸国。它的主要特征是,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古典美术的传统,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和古罗马的历史故事,在艺术形式上,注重造型和对称、和谐的构图,追求单纯、庄重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重大事件皮并), 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视素 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达维德到 安格尔, 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到高峰。
从美学上说,文艺复兴是对于古典价值的第一次发现与肯定,那么,新古典主义时期,则是对于古典的再次利用,并且伴随着曲解。文艺复兴关注的是被中世纪历史和宗教迷信所淹没的活生生的人,新古典时期关注的是被历史和新生活所忽略的秩序。秩序被当作是古典的真正价值所在。这个时代的旗帜是高扬理性。理性的外化便是秩序。这时候条闭察理、系统、类型、规定等等概念被思维从头脑中拔出来,进入历史的永恒的行列,进而弥散为自然的本性。

库尔贝绘画的美学思想是什么?(主要谈法国写实主义绘画的特点

“写实主义”一词早在十九世纪初的哲学领域即已出现,但直至一八三六年新闻记者蒲朗许使用这个名词,才确立了写实主义的美术基础,一八四O至五O年代成为主张明确的“主义”。写实主义要求正确、完全、忠权营液束须药多盟径述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譬如库尔贝等画家利用来自写实的技法,描绘当时不太被重视的农民和劳动者,所代表的理念恰巧与学院理念反其道而行,成为具有革命性的360问答开创之举。

尔贝1819年6月生于法国南部小镇奥南,是19世激亲此于垂纪法国现实主义的伟大艺术家,被称作“写实之父”。他主张短渐布市掌势序艺术应“为生活,为民众”。在西方艺术史中,也许再也找不到一个像他那样大喊大间树低叫,到处“招惹是非”的艺术家了。库尔贝的画是真诚的,他说:“我希望精计检望祖志永远用我的艺术维持我的生计,一丝一毫也不偏离我的原则,一时一刻也不违背我的良心,一分一寸也不画仅仅为了取悦于人、易于出售的东西。”他借油画布将亲身所经历的各种经验,以朴素踏实的手法公诸于世,他画作中所传达讯息的公信力,远胜于一般单凭文字描述乡村习俗的画面资料。

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美学特征

1855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在艺术史上具有相当特殊的意义。博览会的艺术展汇聚了当时法国几乎所有的艺术精英,其中一名叫库尔贝的人认为他“最重要的”几幅画被拒绝了。心有不甘的他就在官方展场的对面另搭了一间棚子,展示年五拉想绍仅开食各体静自己的50余件作每量评品,并冠以“现实主义画展”之名。这次展览虽算许不上成功,但把“现实主义”正式带入艺术史。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参观沙龙的美术展览,面对库尔贝于1853年画的一幅《浴女》,感觉到一种"粗俗",便向随从的手中拿来马鞭,评划狠狠地抽打了这幅画。这一粗鲁的举动引起了社左效决斤渐皇层红会的很大反响,当然,也对库尔贝的油画带来了新闻传播式的反应。法国沙龙崇尚象安格尔的那种典雅的裸体,扭捏作态的贵妇人肖像,对于库尔贝所画的那种体型粗壮、具有劳动纪迫析船掉味女站基象者结实的肉体的村妇,怎能产生美感?库尔贝的现一陈联实主义,不仅拿破仑三世不能接受,连一些著名评论家或者同时代的好友也不时发出挖苦与讥讽声。莱蒙尼埃说他是"彻头彻尾讨好穷小子的笨蛋";诗人波特莱尔称他"宗派主义者"和"天才的杀害者";梅里美把他的裸体形象(即指那一幅《浴女》)与新西兰的吃人肉的野人作即两保提谈风比拟,更有甚者,当时有一部分人山灯微略假急,竟集合起来绕库尔贝的画展游行,高喊"打倒库尔贝"的细喜跳虽志门杆随药口号。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848年的"宪制那紧绿命着念异决破共和国运动",在巴黎的画坛上,不是满足官方学院派的趣味,风格上陈陈相因,就是对现实不再寄予期望,把艺术沉浸在各自幻想我果仍述销殖的世界里,象库尔贝这样对现实具有批判态度的绘画,如他的《库尔贝先生,您好!》(1855年)、《碎石工》(1849年)、《筛麦的妇女》(1854年)等,是不可能适应沙龙公众的趣味的。揭示生活,并向观者提出生活的本来意义,这种新思想,在法国以前还不曾在艺术上表现过。

对库尔贝的艺术的不理解是一种历史的暂时现象。古斯塔夫·库尔贝诞生在法国东部弗朗什—孔太山区一个葡萄园主的家庭。他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他的许多自画像,如《叼烟斗的库尔贝》、《带黑狗的库尔贝》和大型寓意画《画室》中的库尔贝,都具有这样的气质。1841年,他的父亲送他到巴黎念大学,要他学习法律,但他却立志做一名画家,在皇家美术学院和贝桑松美术学院学习。在古代大师中,他最欣赏17世纪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技巧,专心地临摹过不少收藏在卢佛宫的委拉斯贵支的作品。1844年,他的自画像《带黑狗的库尔贝》被皇家美术院主办的法国艺术年展接受,那年他才25岁。据法国美术史家弗朗卡斯泰尔说:库尔贝相貌出众,天赋过人,向来我行我素,十分自信。画家年轻时既好斗,又随和。这种多棱角的性格并不矛盾。当他开怀大笑时,使人倍感亲切,可是一旦自命不凡起来,他的语调又使他最好的朋友都为之寒心。连后来成为库尔贝的庇护者的朋友卡斯塔扬,在1857年的文章中也这样讽刺他:"库尔贝嘲弄了自己,嘲弄了别人,也嘲弄了自己的艺术。作为一个风景画家,他只是从小饭馆的窗眼里观察自然界的画家。"法国绘画有悠久的现实主义传统,这种传统到19世纪中叶被发扬光大,形成潮流,而库尔贝则是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库尔贝不画宗教传说和神话故事,只画现实的社会生活。他说“我认为绘画本质上是种具体的艺术,只能描绘现实的和存在着的事物”。他在自己的作品和宣言中,确立了以生活的真实作为创作依据的原则,坚决反对因袭、虚伪的官方艺术,库尔贝成为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绘画的创始人。

他的名作有《碎石工》、《泥瓦匠》等。《碎石工》以两个贫苦的劳动者为主要描绘的对象,这在以往的西欧绘画中是罕见的。他的另外一幅巨幅名作《奥南的葬礼》,画有四十多个等身人像,这两幅描绘普通农民的作品与理想化的新古典主义或浪漫主义作品截然不同,既不粉饰生活,也不美化现实,而是大胆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1854年底,他开始创作隐喻其艺术生涯的巨幅油画《画室》,画中有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库尔贝本人正在中间作一幅风景画,背后站一裸体模特儿。他完成这幅名作仅用了6周时间。库尔贝把劳苦的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看做英雄,在画面中塑造出真实的形象,并对这种贫困而平凡的生活加以热情的歌颂。由于革命思想家普鲁东和诗人波特莱尔的影响,库尔贝在1848年就积极投身法国社会的革命运动。1872年,库尔贝又投身巴黎公社运动,巴黎公社失败后,库尔贝被捕入狱,在狱中所画的《戴贝雷帽系红领带的库尔贝》,表现了他那个时期的风貌。1873年,经友人保释,库尔贝出狱,随即流亡瑞士,1877年12月31日因贫病交迫在瑞士的洛桑逝世。库尔贝一生的主要作品还有《会议归来》、《海浪》、《暴风雨后的悬崖》、《春天的鹿》、《皮埃尔·约瑟夫·普郎东》、《普郎东夫人》等。绘画中的现实主义,早在17世纪荷兰小画派的作品中即已崭露头角。但是,就其审美特征而言,荷兰画家更注重表现生活中幽默、快乐的情趣,以投合新兴市民阶层的口味。而库尔贝的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法国评论家认为: “没有库尔贝,就没有马奈;没有马奈,便没有印象主义。”库尔贝在发现生活中平凡的美和朴实的外光技巧方面给予以后的青年画家们的重要影响,证明这一论断是确凿无疑的。

2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