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蒙克是哪一国的艺术家啊 有没有他的简介
爱德华·蒙克编辑爱德华·蒙克(爱德华·蒙克,1863年12月12日 – 1944年1月23日)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伟大的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爱德华·蒙克是具有世界声誉的挪威艺术家,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目 录
1简介
2作品风格
3思想
4作品
- 4.1 生命饰带
- 4.2 春情
- 4.3 呐喊
5作品评价
6生平
7评价
1简介爱德华·蒙克EdvardMunch,挪威画家。父亲是位医生,笃信基督教。幼年丧母,姐姐被肺病夺去生命,妹妹患精神病。童年时代的不幸对其一生的创作有深刻的影响。蒙克于1880年进奥斯陆工艺美术学校随C克罗格习画,受印象主义画风的影响。1889年改用传统的画法创作《病孩》变体画《春》,从而获得奖学金去法国留学,从师L.博纳。在法国,他在研究印象主义画法的基础上,转而对后印象主义和纳比派发生兴趣。他发现线条和色彩有强烈的表现力,试图用它们画出活生生的人们,他们的呼吸、感觉、受苦受难并彼型州此的相爱。在当时哲学和美学思潮影响下,他努力发掘人类心灵中的各种状况,表现疾病、死亡、绝望、情爱等主题。因此,他的创作有“心灵的现实主义”的称号。1892年,在德国拍林美术家协会举办展览,由于受到保守势力的攻击,很快被封卜纯蔽闭,但对德国青年画家以很大的刺激,推动了表现主义运动的产生。蒙克的早期油画《病孩》(1886)、《在灵床旁》(1895)、《母亲之死》(1899),多是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1890年的油画《圣克卢之夜》和1892年的油画《卡尔.约翰街的夜晚》标志着他风格的转折,显示出他表现主义画家的特质。90 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春情》(1894)和《呐喊》(1893),前者描绘人对幽闭的恐惧,后者刻画人对孤独与死亡的恐怖感。他于1894年开始从事版画创作,在木刻、石版、铜版画方面,都有独特的创造。他的版画题材多取自于油画,其中以《生命》组画最为出色,被他自己称为生命、爱和死的诗歌。2作品风格蒙克多以生命、死亡、恋爱、恐怖和寂寞等为题材,用对比强烈的线条、色块、简洁概括夸张的造型,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他的画风是德国和中欧的表现主义形成的前奏。在蒙克的画家生涯中,他多次曾改变艺术风格。在1880年代,蒙克是自然派(比如《汉斯·耶格的肖像》)和半印象派(见《拉法耶特大街》)。1892年,蒙克树立了具个人特色的综合派原始画风(比如《忧郁》),在此色彩成为一种象征,亦是种具有承载功能的元素(比方说《呐喊》)。1890年代,蒙克倾向选择景深较浅的作画空间,他经常把画中的人物安置在前台。蒙克一直想表现人物的内心的心理状态,出现在他画中的人物呈现了最能表现这种状态的姿势(见《灰烬》),这种安排让蒙克的画带来一种好像人物、空气、记忆、动作和时间在一霎刹那间凝固的感觉,那也许正是人物内心活动达到顶峰的一瞬间。蒙克所画的人物,犹如舞台剧的各个角色(就像《病室里的死亡》),很可能每种特定的姿势就代表一种特定情绪,类似于某种身体语言。由于蒙克所画的人物都承担着表现一种特定心理状态的使命(以《呐喊》为最有名),所以他创造的男人和女人不是现实的。蒙克坚称,印象派并不适合于自己的艺术。他对描写现实的任意一个断面也不感兴趣,他要描写的是那种充满了情绪内涵的,且具有巨大的传神力的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蒙克殚精竭虑地构思,他的作品创造了紧张气氛。3思想蒙克通过这些主题来表现他切身经历的对生存和死亡的感受,比如《病中的孩子》(1886年,蒙克去世的姐姐苏菲的肖像画)、《病室里的死亡》(1893年)裤闷、《绝望》(1893-94年)、《吸血鬼》(1893-94年)、《焦躁》(1894年)、《灰烬》(1894年)、《生命之舞》(1900年),每一幅画都无与伦比地强烈地传达着画家的感觉和情绪,被描绘的具体对象的细节被简化,而情绪则被夸张,对象本身成为一种所要表现的情绪的载体,虽然它们依然还是具象的。这些画具有永恒的震慑心灵的力量。在这一切的背後,我们还可以看见那个“世纪末”的景象,那种迷途的欲望深渊和无法逃脱的死亡阴影的怪圈,生命的焦躁和无奈交织在一起。蒙克作品的惊人表现力量来自于对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不加掩饰的忠实表达,蒙克的画是用整个心灵来创作的。早在1889年,26岁的蒙克写道:“我们将不再画那些在室内读报的男人和织毛线的女人。我们应该画那些活着的人,他们呼吸、有感觉、遭受痛苦、并且相爱。”4作品生命饰带1893年1893年12月,蒙克在柏林著名的菩提树下大街开画展。和其它作品一起,蒙克出展了题为“爱的研究系列”,由六幅画所组成。这是他此後命名为“生命的饰带 — 生命、爱情和死亡的诗”组画的起点。它包括深深地沉浸于大气的主题:《风暴》、《月光》和《星夜》。其它主题有揭示爱的阴暗面的,比如《玫瑰与阿美莉》和《吸血鬼》。《病室里的死亡》则以死亡为主题,基于蒙克对姐姐苏菲之死的回忆。在这幅画中,蒙克的全家都在到,画面的焦点聚集在蒙克的背影上。1894年,“生命的饰带”加进了《焦躁》、《灰烬》、《圣母》(Madonna)和《女人三阶段》作品集。在世纪之交之际,蒙克完成了他的“生命的饰带”组画系列。蒙克的作品有不少,其中一部分反映了当时新艺术(art nouveau)的美学思潮。1898年,蒙克专为他的大型绘画《新陈代谢》(最初名为《亚当和夏娃》)做了一个带有浮雕装饰的精致的木制框架,这显露了蒙克对“人类的堕落”神话的偏爱和他在恋爱方面的悲观哲学。《空的十字架》和《受难之地》(Golgota)都作于1900年,既反映了当时的形而上学的倾向,又是蒙克幼年时代的虔诚心的反照。“生命的饰带”的第一次完整展出是在1902年柏林分离派画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