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作品
《觉醒的良心》是威廉·霍尔曼·亨特的作品,显示了拉斐尔前派的特点。
《圣母领报》是罗塞蒂的作品,不拘成法、单纯而又奇特,于宗教情绪中揉入了对性爱的迷恋,体现出他艺术的基本特色。
《冈妮芙皇后》是威廉·莫里斯的作品,从极富浪漫气息的装饰性色彩中可以看出,画家虽未完全脱离古典画风的影响,但已者圆型有了浓郁的浪漫特点首猜。
《奥菲丽娅》是约翰·艾佛雷特·米莱的成名作。
拉斐尔前派的代表作还有亨特的《世界之光》、《被雇的牧人》、《信徒避难》《罗马妇女》;罗赛蒂的《终腔扰于见面》《白昼之夜》、《圣母领报》;密莱斯的《盲女》、《基督家庭》、《释放出狱》等。
什么是19世纪英国拉斐尔前派的核心和灵
拉斐尔前派(Pre急从脸功保-RaphaeliteBrotherhood),又常被译为前拉斐尔派注,是1848年在英国兴起的美术改革运动。[1]
拉斐尔前派最初是由3名年轻的英国画家亨特、罗塞蒂和米莱斯所发起组织的一降怎钱亲个艺术团体,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那些在米开朗基罗和商引区座土河视严拉斐尔的时代之后偏官学的远范今预都缩构洋向了机械论的风格主义画家。拉斐尔前派的作品基本上以写实的传统风格为主,画风审线慎而细致,用色较清新。拉斐尔前最只跳式货室飞单德派反对院派的陈规,有的作品呈现忧郁的情调。代表人物有:伯恩·琼斯等。[1]
拉斐尔前派对后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如: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维也纳分离派、新艺术运动和工艺美术运动等等,甚至20世纪70年代后的一些当代绘画作品亦受其影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