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经历了哪几次扩建?
卢浮宫(PalaisduLouvre)位于巴黎逗拦蔽市中心,塞纳河的右衡枯岸。原为国王的一个旧离宫,1190—1204年间,法国国王菲力普二世为加强防卫而建造,并存放王室档案和珍宝。1546年法兰西斯一世命建筑家P.兰斯科(PierreLescot,1510—1570)将原先的哥特式“口”字形建筑改建为文艺复兴府邸建筑的形式,平面是一个带角的楼的封闭式四合院,53.4米见方。1606年建成“大画廊”,将卢浮宫与西侧的丢勒里宫相连接,南北长267米,东西宽165米,横分为三个院落。中央院落长113米,宽89米。左右两个稍窄一点,各在中央有一个椭圆形的大会议厅。纵横两条轴线都比较明确。1663年,法国建筑师L.勒沃(LouisIeVau)设计了卢浮宫的方案,国王的权臣让——巴蒂斯特·科尔贝(JeanBaptisteColbert)将此方案提交给意大利建筑师征求意见被否决了,其中有著名的巴洛克建筑师贝尔尼尼。1665年,法国宫廷邀请贝尔尼尼来巴黎设计了巴洛克式的卢浮宫,但是由于民族心理的原因而遭到法国人的抵制。因为“修山州建卢浮宫的整个事业几乎都是具有民族意义的大事”。最后由科尔贝组成了一个委员会,让L.勒沃与C.勒布兰(Charles,IeBrun)、C.佩罗(ClaudePerrault)合作改建著名的东柱廊,东柱廊总长183米,高29米,立体面采用横三段与纵三段的手法,但两端及中央采用凯旋门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