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分析怎么写?

首先,分析作者的时代背景
第二,从画派或者绘画手法来分析作者的技法
第三,分析画作内容所表达的时代含义与文化信息
最后,总结画作的总体意义

想要分析好一幅美术作品的,首先要了解一点美术知识(不同于美术基础知识)。在美术作品分析中我们主要解决六个大块:一美术的含义;二美术的主要特征和类型;三十么是美术作品分析;四美术作品分析的方法和程序;五关于美术作品分析中的构图问题;六美术作品分析的注意问题。这六块是分析好一幅美术作品的基础知识也是重要点。

那誉物伏么我们首先来解答第一个问题:十么是美术:美术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是采用造型手段塑造景物形象的众多艺术类型的总称,一般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工业设计,以及书法、篆刻等。有时也把同样具有造型和景物特点的建筑、园林,以及摄影艺术等纳入其中。美术使用的材料及其广泛,包括从颜料到金属、石料、竹木、陶土、纤维、织物、皮革、塑料等几乎一切能构成直观形象的、天然的和人工的材料。

二:美术的主要特征和类型:1:美术上午主要特征:美术是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感知方式上是属于视觉艺术,在存在方式上属于空间艺术,但却是静止的,因此,美术一般具有造型性和静止性两中特征。其一,造型性。不能认为美术只能反映生活的外在现象,它对于内在的本质、精心理等依旧有所反映。美术可以通过艺术形象的外部性表现其内在情感、精神、思想和意义等;其二,静止性,美术是静止的,不同于某些艺术种类所创造的可视的活动图象。

2:美术的主要类型:(1)绘画: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意味的平面景物的艺术样式。绘画依据使用的物质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为许多种类,其中主要有油画、水墨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壁画、素描等。那我们简单的说说这几种画它特有的艺术表现。油画,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创造了辉煌成果,对世界绘画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油画色彩丰富,能体现色调层次、光线、质感和空间感,能真实生动的描绘一切有形景物;水墨画,主要使用墨质和水质,中国画是其代表,因此中国画也经常成为水墨画的同义词。水墨画主要用线条勾画形象,并十分注意笔墨技法,多采用散点透视的观察与表现方式进行形象的创造和画面的构图。水墨画因侧重点不同,又形成工笔画和写意画;版画,通过制版来印制作品的一种绘画样式,有木刻、铜板、石板、麻胶板、丝网板等;壁画,指绘制在内外墙壁和天顶上的作品,它的制作手段多种多样,除了一般性蚂禅描绘之外,还有镶嵌、拼贴、雕刻、陶瓷工艺,以及综合手段等。

(2)雕塑:是最有实体感的造型艺术类型。雕塑只适合于通过表现形态来展现事物,从表现题材看,雕塑主要是表现人,特别是人体,有时也可以以动物为题材。雕塑形象且具有单纯性。雕塑因表现形式实际深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圆雕和浮雕类型。

(3)工艺美术:传统的工艺美术有陶瓷工艺,金属工艺,竹木工艺、纺织工艺、印染工艺、玻璃工艺、服饰工艺,以及石雕、玉雕、骨雕等。

(4)现代工艺设计:现代工艺设计一方面满足人们对于新的物质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使缺乏美感的机械化生产的产品通过工业技术和美术设计结合起来,生产出在市场上更受欢迎的产品,以同时达到满足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

下面几个问题是很重要的,从十么是美术作品分析到美术作品分析的方法和程序到美术作品分析中的构图问题再到美术作品分析时我们应注意的问题。关注所有美术作品分析的基础知识是重要的,但这更是分析好美术作品的关键所在。

三、十么是美术作品分析:是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并做出简要分析和评价的艺术研究华东。美术作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体验美术作品的内涵之美,区分出作品格调高雅低俗、辨别出美与丑,并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心境得以陶冶。美术作品分析主要有四个特点,具体是:(1)研读作品庆携、分析 形象特征:面对美术作品,首先要分清类型,是观赏性美术(绘画、雕塑),还是实用性美术;其次要识别科目,是中国画作品、油画作品,还是版面作品;其三是辨别形式,表现现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其四是了解该作品由于运用工具材料的不同而形成的艺术特点。(2)领略品位、关注思想内涵: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是对自然景物形象的着意刻画与形象展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其创意独特和精湛娴熟的艺术表现方法传达出美术家对物象深刻的体会与理解,并在作品里反映出深刻的内在思想含义,与观赏者心理产生共鸣。所以,分析美术作品时要抛开其它心理状态,真真切切地感受美、体验美,这样,才能在你的潜意识中不自觉地产生更多独特之美。(3)要广泛搜集、增加背景知识:所谓的背景知识,是指包括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艺术发展动向、各种绘画风格流派、美术家的生活、思想和所处的社会地位,因为艺术作品是美术家人生阅历及个性与真情实感的内心流露,分析美术作品应尽量准确、具体地掌握美术家创作该作品的时间、意图和所处的位置等。这就需要分析美术作品者平常注意,尤其对美术常识的记忆。(4)理解评述、展示自我价值:围绕作品主题,结合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所欣赏的美术作品,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述出其特点。

四、美术作品分析的方法和程序:1.美术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一般有目标引领、由表及里、由内及外、横向广联、纵向深入几种方法。(1)目标引领:目标引领分析法是通过归类、对比等手段,把美术作品中人物、景物等内容的材料有组织有选择地交集与某点,把握组要的事实和中心思想;由浅入深地领略简单的设计应用类、造型表现类、综合探索作品的内涵;把握所分析作品材料的主要逻辑线索、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根据作品内部诸关系与景物间诸关系的对照理解美术家的态度、观点和整体或局部之寓意;根据已知的事实推出整体或局部未表露出的意蕴。(2)由表及里:作品分析者要从作品多种形式要素中选取一种或几种形式要素分别进行分析,然后再经过思考、想象,最后去伪存真,归类总结,最终能发掘作品的内在要素和内涵。(3)由内及外:分析者先不要考虑作品有十么寓意和价值,先从美术家创造作品时特定背景条件、创作作品之意图、需要和感情心境等内在本质要素进行分析,并在众多可选择的形式要素群中去选择自己认为是最适合的形式进行组合,作出分析。

(4)横向广联:横向广联分析法既可以进行整体把握,又可以进行微观分析,而由整体把握到微观分析,分析者需要对作品的中间层次性和间距性作整体把握归纳和必要的揣摩估算,从中明白了作品内容、形式和方法的选定。(5)纵向深入:纵向分析法是面对作品静心默然观之,任思绪自由快速的驰骋,选定自己认为具有一定价值有独到见解的分析方法,用美术形式和语言文字形式图文并重地表达出来的一门深入分析活动。2.美术作品分析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1)叙述,叙述作品画面上可以直接看到东西,暂不顾其含义和价值判断。这里又有两种差别:一是对写实作品,应指明画中画了哪些东西,如人物、动物等。另一种是抽象作品,应指出主要的形状、色彩等,即作品给分析者直接感觉是十么。(2)分析:分析主要是指形象分析,即探讨一幅作品的造型关系,包括各种形状间的相互依存及作用方式、色调的处理、空间的营造、构成原理的运用等,即作品是如何使分析者产生这种感觉的。(3)解释:解释即推测作品的含义,或者说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所想表达的观念,即作品想表达十么。(4)评价:评价即在一种范围内进行比较,以分析着一作品的优劣,着总比较应尽可能在相当广的范围内进行,不能仅局限于某一流派或思潮,再就是要充分注意形式与所表达内容是否有协调性和统一感,即作品令你产生好感的原因何在。

关于美术作品分析中的构图问题是特别要强调的一点。广义的构图指全部过程,即从构思到作品完成的立意,所形成的一种含有画面组合和构成关系,其中包括了美术家的思想、感情等艺术活动在画面表现上的体现;狭义的构图指置景布势、经营位置。

美术作品的构图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线分类的构图形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和s曲线等;一种是以形分类的构图形态,如十形,L形和o形等.

分析和把握美术作品构图,要注意其中的主要形象,主要形象除在构图中占有重要位置之外,往往分量较重,色彩较为鲜明,笔触、结构较为严谨,姿势较为突出。

第六点强调美术作品分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美术作品主要包括内容分析和形式分析两部分。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1.恰当的心理准备和审美态度:分析美术作品首先需要有与之想适应的审美心理准备,恰当的心理准备和审美态度不仅可以调动分析者已有的美术认识、文化修养和审美体验,而且是分析者艺术地、审美地与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2.调动积极的审美联想和想象:一方面,美术作品分析的形象思维的特点要求分析者必须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另一方面,美术作品是美术家的联想和想象的产物,分析者必须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审美能力,领悟其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的奥妙。分析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有助于将各种视觉感受连接起来,以便完整地把握和领悟美术作品的美感和意蕴。3.融入真情实感,把握审美体验:美术作品分析是饱含情感的体验活动,分析者只有融入真实情感,才能获得审美感动和审美体验,分析者的情感一方面因作品的感染而发,另一方面也是将自己情感倾注到作品形象中,从而构成审美共鸣,达到审美体验。4.结合理性思维理解作品意蕴:美术作品分析不单是视觉感受的活动,同时也是理解作品形象与作品内涵的活动,只有结合审美感性感受的理性分析,才能对作品的内涵做深入完整的把握,才能达到深刻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意义。5.反复分析,深入体味:分析者对美术作品的分析通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反复感受、体验、体味、认识的过程,知道达到全面把握作品的形式和内容,获得高层次的分析感受,这样才能突出独特繁荣分析能力。

总之在分析美术作品时既要注意从视觉感受方面的把握作品的形式和形象,又要体味和理解美术家赋予作品形象的内涵和意义;既要注重自己的欣赏感受,又要调动自己的联想、想象进行理性分析,以获得独有的审美认识。

完美的掌握上面的分析美术作品的基础知识,一篇完美的和一幅本质有价值的画的作品就会出世。(参赵西盈 豆学蕊编著《影视编导专业考前辅导教程》) 这是给你贴的

谈谈为什么要

这是一篇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美育课开设的360问答意义及设置方向
—–浅论加强审美感知与想象力培养
怀化学院美术系 胡林讲师
美育及艺术教育是我国教据女刑细院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团氢张顾不影无、面向未来、全面发展不可缺误新胜帝劳样少的组成元素,它对德、智、体、劳等教育有交融和推动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美育及艺术教育是我国从单一的应式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良希怕江款路村粉好开端,但因我国高校该课程开设较晚,与先进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一些师范性院校的美育课只结合技能训练一点告袁其运伯交球书法和‘简笔画’黑督长报们见班普就了事,缺少生动活泼的艺术鉴赏课和民间美术欣赏内容,更缺乏形式多样,富有情趣的艺术欣赏讲座及电脑多媒体综合教学。大多数课程只是学一些十分机械的临摹方法。如:中文系、历史系学生临摹书法,外语系、体育系学生画供革批所议德约画‘简笔画’,化学系、物理南财局补系学生学一点图表制作。这些美育课的副产品希号他,却成了美育课的唯一目标和方向。所有这些现象说明,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特殊意义,还没有被更多的学术界人士充分还月子验掉诗富认识。在此就美育及其设置方向与大家共同进行探讨。
一镇计职危、 美育的独特功能:陶冶情感开发右脑提高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1、中西方学者对美育的饭候村依按林六间味认知
在十八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美育理论,主要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想用审美教育把自私自利的、腐化了的人变成有理性和正义行事创期的人,进而利于把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变成合理的社会制度,达到改良社会的目的。因为在他看来,人只有轻苦费殖牛曾流通过审美教育才能使感情和理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断剂陆载统一。于是“人就会兼有最丰满的存在和高度的风持许信定被精独立自由”。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是培养人们道比粮量盟杂胞端铁少德情感的手段,他说:“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美育。”
为什么美的对象能陶养人的感情呢?他从康德美学的深刻影响中看到了美的两种特性:“一是普遍;二是超脱。”所谓美的普遍性,即指审美不存在私人占有关系,美的形象人人都可以鉴赏,只要 你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你就能获得审美愉快;所谓美的“超脱”性,是指:审美能够脱离现象界的利害纠纷,生死计较,而进入绝对自由的观念世界。
在蔡先生看来,一个健康发展的人不能缺少高尚情感的培养,否则不仅生活缺少情趣,而且也使自己在专业上难有大的建树,因为他缺乏创造的冲动。
艺术与科学的直接对话和结合,在世界上正逐渐成为人们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著名的诺贝尔奖获的者科学家李政道先生认为“艺术和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不可分割。艺术与科学虽然研究的角度不一样,但是都是在追求真理。西方历史上,早在文艺复兴之前,艺术与科学并没有分家,意大利著名的画家达.芬奇雕塑家米开朗奇罗,同时也是建筑学家及科学家。科学的创造发明,离不开艺术的情感和艺术的思维,更离不开人文主义的关怀精神。
2审美感觉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① 审美感觉力的培养:所谓审美感觉力,就视觉而论,突出地表现为能带着新鲜活泼的情趣观赏对象,在常见的事物中发现某种象征意义,观赏者似乎可以与对象对话,他的意识在感官的引导下,通过外部特征深入到对象的内部,看到内部的神韵,并由此洞察到世界的秘密,生活的底蕴,并通过对象映照到自身的心灵生活与生命运动。具有审美感觉力的人,对形式美有特殊的敏感。善于在整体关系的制约中去敏锐地把握点,线、面、光影,色彩、肌理、结构张力的微妙变化,对象所具有的特殊节奏、韵律、秩序产生深切的感受。这种敏锐精微的感觉,有自身天赋素质的原因,也依赖后天的生活实践,特别是在艺术欣赏与创造的实践中学习与培养。一个人只要长期与各种优秀艺术和其它审美对象发生相互作用,审美对象那感性丰富的营养不仅能充实他的记忆仓库,而且完全可能优化他的感官和大脑机能。最后以生物电的形式由神经通道传入大脑特定部位,形成特定感觉。这就从生理上,促使我们的感知愈益敏锐。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审美感觉力的培养显得越变越重要。因为当今人类的物质生产生活日趋审美化。在日用品及工业品中不仅讲究实用功能,而且也越来越讲究形式美感。要想在市场上拥有竞争力,产品就必须有完美的包装及新颖美观的造型设计。同时还必须有新创意的‘广告语’及影视广告片。
从人的智能发展角度看,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外部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变得条理化和显示得更为确定。但它也容易禁锢人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概念思维容易把生动的感受模式化,从而削弱了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在心灵世界丰富微妙变化的把握,也罢削弱了迅速直接做出反应的应变能力。所以培养人的审美感觉力,正是提高素质教育强化本质力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② 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审美想象——有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和联想,它是人在外界和内部刺激作用下,以情感为推动力,激活自己生活经验中的感知印象记忆痕迹,按照特定的情感逻辑,经过意识和潜在意识的综合改造造成某种情感幻象。这种情感幻象最终显现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觉。它又是与审美感觉力直接相连的,不仅因为审美感觉中包涵须要想象力的作用,同时也因为审美想象的展开,有赖于审美感觉的经验。
审美想象力是人们创造力最直接的体现者。这种创造性又深刻地根源于人的潜意识的“感情冲动”正是思维暂时离开了通常的轨道,在无意中并无直接联系,但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和可比性的事物——–情与境,靠了情感逻辑把它们凝缩、融合在一起,造成令人新奇的形象。
艺术想象力这种心理品质,是人的创造才能中最可贵的品质,固然科学与艺术的想象仍有分别,但艺术想象那种心灵的自由性,同样有助于从事科学技术的人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敏锐性。它会帮助人在解决问题时,脑子里涌现出许多“点子”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不过科学的想象情感因素相对较弱,更需理智进行严格的检验而已。想象力会增强人思想的新颖性,打破思维定向,永葆创造的活力。这种能力本来人皆有之,只是比较微弱。人经过长期的审美欣赏与创造的锻炼,会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儿童时期那种自由想象的潜能,并激发出创造的热情。
审美与艺术创造,是一种精神高度自由的活动。其中充满了游戏色彩,有很强的娱乐性。它对调节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增添了生活乐趣。
总之,美育的特殊功能突出地表现在人的感性能力的培养上,它发展着人们整体的综合映象及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中,最关键的品质之一。这种能力从生理基础上来讲,又与人脑右半球的优势中心相关,所以概略的来说,美育可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创造力,
二、高校美育关键是提高美的鉴赏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1、高校美育的特殊性:
高校美育课目的在于培养一个正常发展的人必须具备的审美素质。我国目前中小学生艺术及美育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过去缺乏系统的艺术及美育学习,在学校中长期与概念、公式、逻辑打交道,而对于审美的领域,除了文学、电影、电视接触稍多一点外,其它门类艺术比较陌生,他们的情感世界还不丰富,对感性秩序还缺乏敏感,右脑还急待开发。在他们进入青春时期以后,由于生理发育的成熟,生命力最为旺盛,不断追求新的刺激。在高中阶段由于功课多,升学的压力大,使天赋的审美欲望受到限制。升入大学后,重新获得了这种机会,自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种青春期的渴求,加上知识修养所带来的较高理解能力,并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有第二课堂及选修课的时间安排,使高校美育课具备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由于学生过去在这方面缺乏训练,直觉能力还不发达,概念思维的习惯往往使他们面对审美对象时容易引向抽象分析的歧途,而难于进入特定的情感体验状态。因为它把完整的印象分解了,所以在实际活动中又较少得到审美愉快,加上美育课时间必竟非常有限,而审美的领域极其广泛,这又给高校美育课增加了难度。怎样从实际出发,紧扣美育特殊功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使高校美育更有成效,这是改变高校美育课现状的关键。
2、“精”而“广”的鉴赏课
鉴赏课是高校美育课的主体内容,它应占总课时量的60%左右.要培养大学生高水准的审美能力,最要紧的是让学生接触高水准的审美对象及艺术作品。
审美领域极其广泛,审美对象又复杂多样,而教学时间又极其有限,要解决好这个矛盾,我们对鉴赏内容应采取“精”而“广”的方针。
所谓“精”就是对每一门类的艺术,中外历史上产生的不同风格、流派、只有精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鉴赏对象,而且应该抓住重点,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深入,精细的比较,感受、启发学生领悟其中的奥妙。这种艺术鉴赏活动,可以艺术发展简史为线索,也可从不同的艺术风格专题进行。但必须从具体作品出发,把领悟具体作品审美特性为首要任务,而不是为着讲发展史附带地提及作品,在这种艺术作鉴赏活动中,应充分的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所谓“广”,要从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综合影视艺术中全面地接触代表作品。而且还要从设计艺术中领会日用品及工业产品中的设计美学问题,如:室内住宅美学、服装美学、景观美学、家具、及陈设艺术品美学等。选择典型实例进行比较、感受、分析、评论、使审美鉴赏活动扩展开去,让它贯穿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觉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非常有利。
3、形式多样的创造课
学生审美想象力与形象表达力,只有通过一定的创造实践的锻炼,才能切实的发展,并最终在他们的作品中得以体现。所以,动手创造的活动应当予以充分重视,课时应占美育课总量的30%左右。
不过这种创造课应与艺术专业学生的创造课有很大的区别,对于技巧上的要求不能太高,难度不宜太大。重要的是传达出意图,把自己的审美感觉和审美想象物化为作品。所以创造形式应当不拘一格,即可以练习绘画和书法,也可到‘陶吧’进行简单的陶器创作,用以传达自己的审美想象,玩味自己的审美感觉。还可以用电脑photoshop5、CoreIDRAW9等软件,进行电脑平面设计及图片组合。这些活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由易到难,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富有情趣,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
4、概念清晰,生动活泼的理论课
在高校美育课中,必要的美育理论知识是不可缺少的,比如,艺术欣赏与创造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等。但这些理论问题的讲解一定要在学生有大量感性印象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欣赏与创造实践中的问题,有计划地穿插进行,理论课应在实例分析中总结基本规律,力戒不切实际的玄谈。至于系统的美学和各门艺术史,则利用大学生理解能力强,课外时间充裕的特点,让有兴趣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研讨,课堂上的理论课不宜过多,占美育课的10%就足够了。
综上所述高校开设美育课是非常必要的和及时的,美育课中把审美感知与想象训练应放在首位,鉴赏课、创造课、理论课进行合理安排。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欣赏能力,同时也是培养我国全面发展的21世纪合格人才的正确之路。
参考文献
[蔡元培美学文选] 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艺美学从书编辑委员会 编著
[审美教育问题] 知识出版社 尼。阿。得米特里耶娃 著 冯湘一 译
《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尹少淳 著

美学是什么?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美学与哲学
在与美学相关的学科中,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美学本身就是一门哲学性质的学科。这是因为: 美学的基本问题就是一个哲学思辨性质的问题。任何理论的形成及其性质取决于它的提问以及提问方式。美学产生于柏拉图之问:“美是什么?”这里所问的美,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这种把人的注意力从杂然纷陈的感性现象引向统摄一切的抽象的本质,从变动不居的美的事物引向恒久不变的美本身,显然是遵循了古希腊形而上的哲学传统。同时,美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也深受当时哲学的影响,其学科框架、理论范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带有同时代的哲学印记。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历史上的大美学家几乎都是大哲学家,而较少是文学家或艺术家。最后,西方现代美学与哲学的复杂关系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美学与哲学难以分割的关系。表面看西方现代美学拒斥哲学,但它所拒斥的其实只是西方传统哲学,它所依附的仍是西方现代哲学。
美学与伦理学
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是由美与善的关系所决定的。真善美是人生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其中缺一不可。 从历史上看,凡是美的对象在伦理学意义上亦是善的,这尤其表现在社会美领域里。社会美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以美的形式来表现善。 美与善尽管联系密切,但并非可以等同,美并不就是善。譬如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美的事物更侧重于人精神的愉悦,因而具有超功利性,而善的对象与人的功利目的往往直接相联。
美学与心理学
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英国诗人济慈说:“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 美国美学家桑塔耶纳说:“美是在快感的客观化中形成的,美是客观化了的快感”; 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情感、愉悦、想象等。李白的诗:“寒山一带伤心碧”,其中“寒”、“伤心”,就不是纯客观的摹写,而是心情的表达。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美的发生离不开人心理因素的参与。因而美学与心理学密切相关。 19世纪以来西方美学对审美体验和心理功能的强调,各心理学流派对美学研究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美学研究对心理学的依赖。
美学与文艺学
美学与文艺学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文学艺术。因此,它们研究的问题常常会有某些交错,譬如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的一般规律等既是美学又是文艺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但美学相对与文艺学而言,更带有一般性,它探讨文学艺术的本源,为后者提供理论范式和思维方式。而文艺学则更多的关注具体的文学艺术经验和现象,它可以为美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经验材料。

43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