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画的建筑画的意义
建筑画有时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工具,有时是建筑师和业主之间的交流工具,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建筑师自己交流的工具。这些作用自建筑画产生以来都没有变化。画家和雕塑家可以在创作的一开始就进入了形成最终作品的过程,画家和雕塑家可以不断地生产艺术作品而较少地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局限。而建筑师的创作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要和各种专业人员合作,等到建筑真正建起来后,才可以算完成一个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建筑画是阶段性的创作成果,是建筑的一个临时替代物。根据这个替代物,参加建筑设计和生产的各方人员,包括业主和建筑师可以考查、评价、选择和修改设计方案。建筑是目的,而建筑画是工具。由此我们进入了建筑画的第一层意义:建筑画不是一个本身作为终极的艺术作品,而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手段,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建筑画所传达的内容十分丰富,如结构、材料、装饰、光影等等,但建筑画与其他绘画不同之处是它表现的是空间。结构是空间中的结构,材料也是形成空间的材料,装饰是在空间中装饰,光影是空间中的光影。建筑画是三维空间的表现。 每个受过专业训练的建筑师都会画建筑画。透视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给其他人看,也是给自己看的:建筑画可以帮助建筑师对三维空间进行思考。几乎所有能够成功地塑造非凡的空间形态的建筑大师,都使用建筑画,作为思考空间设计的工具。勒·柯布西埃的建筑完全如透视图所表现,大量的室内透视草图证明在他设计中至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同样的重要。这成为他设计的特点。一个人只有在体验内空间和外空间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一个建筑。建筑设计研究的是空间,所以建筑画表现的也应是建筑的空间,包括内空间和外空间。空间是建筑画的主题,这是建筑画的第二层意义。
传达建筑设计意图的工具除了建筑画外,还有模型、照片(一般和模型结合)和电脑制图。它们都表现三维空间。许多职业建筑师认为模型才是真实的,而建筑画是骗人的,这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出现了,所以米开朗基罗用模型来研究和设计圣·彼得教堂。在包豪斯学校,学生也要求用模型采替代透视图。实际上,模型照片和电脑制图,都和建筑画一样,有各自的局限性。譬如在摸型上我们几乎很少能以看实际建筑的视点来看模型,更不可能在模型内空间中去着空间效果,也就是说模型不能给我们实际空间中的真正体验。模型照片有时比模型本身更有用,但要在一个复杂的模型空间中找一个放入像机的位置也不是容易的事。一个精制漂亮的模型和浮夸的建筑画一样可以用来欺骗业主。而且,模型制作时间长,技术材料复杂,不便于携带,不便于复制,价格昂贵。而三维建筑画,特别是草图,快速、便于携带和复制,价格便宜。 建筑画的第三个意义在于它更适用干建筑设计过程而不是设计终结的表现。这是建筑画的本质之一,这是当代建筑画的特征。建筑画快速.便宜、多视点,能表现空间与层次,夸张和省略方便,主体鲜明,重点突出,唯肆这都在建筑设计中,和建筑师与自己与他人交流中发挥作用。由于这种过程作用,建筑画也表现出未完成的状态。
建筑画是表达建筑的画,而不应是其他的画。一幅具有表现力的建筑画,应让人感到设计意图和空间的艺术。也许正因为这种原因,设计草图往往看起来更有感染力,因为它们直接表达了设计人的意图。能够表达建筑师思想的建筑画着起来更有说服力,也更有建筑画的意义。正是柯布西埃和康的草图,以及较为完美谨慎的莱特的表现图,给我们一个来自创造颤嫌性心灵的强烈印象。 绘画是个高度个人化的交流工具。我们看一个人的绘画风格,就像看到他的眼,听到他的声音一样。越是个人风格特殊的建筑师,他的画也就越吸引人,内涵就越丰富。
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对于事业前的训练有其独特的喜法与追求,这种追求往往是一种个性化的表现。建筑作为一门造型艺术,不仅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发展、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指洞轿,同时还反映出建筑师个性化的追求,这种追求不论正确与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个性与风格对建筑设计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我们在不同时期著名建筑师的建筑画作品中,可以看到风格与个性化始终贯穿于他们的建筑设计,无论是方案.草图与完整的建筑画,都反映出他们的设计思想和一种对美的追求。一张漂亮的建筑画,并不能代表就是一个好的建筑设计,缺少了思想与追求,也只能算是一个平庸的设计作品。绘画的表现形式容易学,但设计者的思想与个性是很难学到的。所以,当今我们对于建筑画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画面效果上,其设计思想的优劣,决定了建筑画的一半成败。中国古代画论中,就有“作画论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论点。用这个理论来分析当今的建筑画,就是建筑画决不能只看其画面,而应该首先看它的精神内涵与追求,如果缺少了这些,即使画得再像,也只能是一幅照片,算不上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着热闹”,但愿我们的建筑画作品不要永远是让外行来看热闹。
任何一个具有个性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其作品都有独特的风格。风格分作品的风格及艺术家和设计师风格。艺术家和设计师的风格体现在他某一作品中,也体现在他一系列作品中,他们在创作设计中驾驭体裁、处理题材、塑造形象、安排情节和运用语言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思想倾向,性格特点,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在作品中的综合体现,是艺术家和设计师对客观世界的审美认识和艺术再现的结果,作品风格与艺术家、设计师的风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同的艺术家、设计师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艺术家和设计师,由于主观因素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在不同时期,其风格也可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18世纪法国作家然封在《论风格》一文中提出“风格即人”的论点认为风格表现出人的特点和作品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作品所呈现出来的真理,是风格美的本质,而风格美的基础就是对社会生活客观事物真实的反映。
思想的形成必然影响着艺术家或设计师的主观意识,而风格与个性又决定了表现形式。我们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看到建筑大师的不同风格在设计作品中的体现。巴洛克时期,人们崇尚一种华丽的装饰美,其设计出的作品也都是追求繁琐、精雕细凿的审美意趣,装饰性成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我们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喜到一种装饰性的画面效果。现代建筑大师赖特的建筑画风格典雅、凝重,用色强烈,环境与建筑的表现体现了他一贯强调内外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西萨·佩里的建筑已在吸取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其作品给人一种深沉.厚重之感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沙里于的建筑画特别注重体现建筑物及其环境的整体效果,表现手法不落俗套。美国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师鲁道夫,将工程制图应用于表现图中,给人以严谨、准确,具有动态的感觉。他的作品和绘画技巧对当今建筑画的发展影响很大。我们在历代建筑大师的建筑画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建筑画不仅仅是一幅画,而是他设计思想过程中的一部分。建筑画风格是设计思想的载体,是人的个性与建筑风格的体现。
折中(集仿)主义建筑最著名的
D 巴黎歌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