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先秦两汉诗体的发展概况
第一编 先秦文学(54)学时
第一章 先秦社会和文学发展概况(2学时)
先秦,指秦统一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大一统集权制厂调度流封建政权建立前的封建社会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初期阶段。
一、原始社会
(一)周口店发掘材料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二)这一时期文学只有口头创作:上古歌谣,上古神话
二状罪、奴隶社会及奴隶制瓦解时期
(三)史料甚少,《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当是夏代末流究药传下来的歌谣。
(四)商:殷商甲骨卜辞、来自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辞和保存在《尚书》中的文告360问答,都可以说是古代散文的害题李好的伤界程萌芽和早期散文。
(五)周(西周、东周—春秋):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主要辑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页大约500龙于年间的诗歌300余首;编年体历史散文——《春秋》;语录体散文——《论语》;《尚书·周书》中半染终抗最的部分文告。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伴随着社会大深前分活变革,百家争鸣的学术长生局面得以形成和发展,表现在文学上则是散文的勃兴。
诸子散文,历史散文的兴盛。在诗歌创作方面,出现了我国第一个伟化胶大的诗人屈原,新兴诗体—楚辞。
第二章 上古歌谣与神话(2学时)
一、上古歌谣
系宁织案够航坏房子上古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他们是在原始人的生产劳谓赵收该顺波参动过程中产生的集体口头创作。诗屋女圆培扬却、乐、舞往往结合在一起。《弹歌》(《吴越真春秋》)、《伊耄氏蜡辞》(《札记·郊特性》)。
二、上古神话
(一)神话产生的社会基础
1、神话的性质
2、神话的发展演变
3、神话的记载:《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后羿射日》
说明和要求
1、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是作品少,因而不确定重点讲解篇目态极花排以,教师可以灵活掌握。
2、讲授上古歌谣和神话的特点、性质等问题,宜结合具体的作重呢品进行。
一、 《诗经》(12学时)
一、关于《诗经》的一般常识
(一)《诗经》的名称
(二)作品产生的地域和时代
(三)《诗经》的编集和注本
十烈领及妈太爱二、《诗经》的分类及其思想内容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
四、《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讲解篇目:《七月》、《邙》、《黍离》、《蒹葭》、《关雎》、《采薇》、《东山》、《伐檀》。说明和要连转委能甚里八仅愿求
1、有关《诗经》的指示,应重点讲解风、雅、颂、赋、比、兴及《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为以后的诗歌学习打好基础。
2、要求背诵的篇目可由教师确定,注重重点篇目、章节。
第四章 历史散文(12学时题须顶但胡)
一、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的原因这一时期是我国散文诗上第一个黄金时期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大变革促进散文的发展
2、“私学”的出现和士阶层的发展为散文的勃兴创造了有利席永吸条件
3、思想解放,百家争鸣学术长生局面的形成推动了散文的发展
4、史官制度的新法渣,总结历史经验的需要,促进了散文的发展。
5、文学的发展,书写工具的改进为散文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历史散文
主要由各诸侯国史官整理,编纂成书,即在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失禁,统治者的活动,策士的言论。以叙事为主。语言由简趋繁。
历史散文主要著作:《左传》、《国语》、《战国策》
(一)《左传》 1、《左传》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2、《左传》的主要内容,文学价值
选讲篇目:《郑伯克段于鄢》、《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崤之战》
阅读篇目:《子鱼论战》、《宫之奇谏假道》
(二)《国语》
1、《国语》是怎样的一部书
2、《国语》的作者、成书年代
3、《国语》的主要内容,文学价值
选讲篇目:《邵公谏厉王弥谤》
阅读篇目:《勾践灭吴》
(三)《战国策》 1、《战国策》的编集 2、《战国策》的主要内容、文学价值
选讲篇目:《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邹忌讽齐王纳谏》
说明和要求
除选讲篇目外,为加强学生古文基础,可布置学生自学篇目。要求熟读,文章的精彩片断和格言警句要能背诵。
第五章 诸子百家(14学时)
先秦诸子百家散文及其代表著作
(一)《论语》
1、孔子生平、思想简介
2、《论语》的内容、文学价值
3、《论语》的注本
选讲篇目:《季氏将伐颛臾》、《楚狂接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池座》
(二)《墨子》
1、墨子的生平、思想
2、《墨子》的主要内容
选讲篇目:《公输》
(三)《孟子》
1、孟子的生平、思想
2、《孟子》的主要内容、注本
3、孟子的散文特色
选讲篇目:《齐桓晋文之事》、《齐人有一妻一妾》
阅读篇目:《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
(四)《庄子》
1、庄子的生平、思想
2、《庄子》的主要内容、注本
3、庄子的散文特色
选讲篇目:《逍遥游》
阅读篇目:《秋水》
(五)《荀子》
1、荀子的生平、思想
2、《荀子》的主要内容、注本
3、荀子的散文特色
选讲篇目:《劝学》
(六)《韩非子》
1、韩非子的生平、思想
2、《韩非子》的主要内容、注本
3、韩非子的散文特色
选讲篇目:《五蠹》
(七)《吕氏春秋》
1、吕不韦的生平及其与《吕氏春秋》的关系
2、《吕氏春秋》的主要内容、散文特色、注本
选讲篇目:《察今》
阅读篇目:《贵生》
(八)李斯
李斯的生平及《谏逐客书》
二、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代文学的影响
说明和要求
1、节选篇目,克介绍学参看原文
2、重点篇章、精彩片断、格言、警句映要求熟读背诵
第六章 屈原和楚辞(12学时)
一、时代、生平、思想
二、屈原的作品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楚辞的名称和涵义
四、他楚辞作家,《楚辞》的主要译本
选讲篇目:《离骚》、《国殇》、《山鬼》、《橘颂》
第二编 两汉文学(24学时)
一、概述
1、汉赋的类别、代表作、主要特点。
2、汉乐府的创作精神和叙事性。
3、《史记》的体例、思想内容和叙事、写人方面的特点。
二、汉代乐府与文人五言诗
(1)汉代乐府的概念及其思想内容
(2)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3)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诗歌
《论贵粟疏》(晁错):重农贵粟方能强国;逻辑严密,偶句、对句和对照、映衬的运用。
《项羽本记》(节选)(《史记》):项羽的悲剧性格;叙事生动,人物性格鲜明。
《报任安书》(司马迁):司马迁忍辱完成《史记》的精神;用典故表情达意。
《苏武传》(《汉书·李广苏建传》):苏武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的运用。
《孙膑减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利用敌人的成见而误导之,以智取胜;故事完整,叙述简明。
《韩信拜将》(《史记·淮阴侯列传》):重视人才,珍爱人才;生动的细节描写。
《毛遂自荐》(《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敢于任事不畏权贵;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30学时)
一、概述(2学时)
1、建安诗歌的代表作家和主要特点。正始诗歌的代表作家和主要特点。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南北朝诗歌的代表作家。
2、骈文的一般特点和代表作家。
3、小说的发展和《世说新语》的特点。
二、建安文学
(1)建安文学
(2) 曹操、曹丕
(3) 建安七子
(4) 曹植
三、正始文学与西晋文学
(1) 正始文学 (2) 西晋文学
四、陶渊明
(1) 陶渊明的生平、思想。
(2)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
五、南北朝的诗文
(1) 山水诗的兴起与谢灵运
(2) 鲍照
(3) 谢眺与新体诗
(4) 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
六、 南北朝民歌
(1) 南朝民歌
(2) 北朝民歌
(3) 南北朝民歌的影响
七、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与文学批评
(1) 小说
(2) 文学批评
说明和要求
魏晋南北朝社会和文学概述2学时
诗文16学时
词赋与骈文4学时
散文4学时
小说2学时
文学理论2学时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54学时)
(一)概述
� 1、隋代文学在六朝至唐的文学发展中所起的过渡作用。
� 2、唐代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初唐前期,尚承齐梁余风的“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初唐后期的“四杰”、“沈、宋”、陈子昂对唐诗发展的贡献。盛唐是唐诗的鼎盛期。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中唐是唐诗衰而复兴的时期,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元结、顾况。后期是唐诗发展史上的又一高潮。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晚唐是唐诗发展的夕阳返照时期。杜牧和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
� 3、唐代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唐代古代运动。初唐至中唐前期是古文运动的准备时期,中唐贞元、元和、长庆年间是古文运动兴起并取得胜利的时期。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及创作成就。晚唐是古文运动趋向衰落的时期。师承韩愈的李翱、皇甫氵是、孙樵。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
� 4、唐代传奇小说的兴起。
� 5、唐、五代词的产生与流行。温庭筠、韦庄的“花间词”,冯延已和李煜。
第一章 隋及初唐的诗歌
(1) 隋代文学
(2) 上官体和沈、宋
(3) 王绩和四杰
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派
(1) 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2) 孟浩然、王维
第三章 边塞诗派
(1) 边塞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2) 高适、岑参
第四章 李白
(1)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2) 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第五章 杜甫
(1)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2)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六章 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1) 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
(2)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的诗论
(3) 白居易诗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第七章 韩愈、柳宗元和古文运动
(1) 古文运动
(2) 韩愈、柳宗元
第八章 中唐其它诗人
(1) 中唐前期诗人
(2) 韩孟诗派 (3)柳宗元和刘禹锡 (4)李贺
第九章 晚唐诗文
(1) 杜牧、李商隐
(2) 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
(3) 晚唐的小品文
第十章 唐代传奇(8学时)
(1) 唐传奇的兴起和发展
(2) 唐传奇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浪漫主义的流派发展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雹伍或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十八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源伍非常流行了,并且在一七九八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它反映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德国是诗和音乐;英国是诗、小说和风景画;法国是绘画和雕刻。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在俄国,浪橘族漫主义的发展是较迟的。它在十九世纪初期才形成为一种流派。其中积极浪漫主义与俄国十二月党人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贵族革命中起过显著的进步作用。代表作家有早期的普希金,雷列耶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