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颓废文学?
颓废文学:
颓废主义者不满文艺对现实生活 作自然主义的摹写,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文学 艺术不应受生活目的和道德的约束,片面悉轮强调艺术的超 功利性,否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否定理性认识对文艺的 作用,
宣扬悲观、颓废的情绪,特别是从病态的或变态 的人类情感中以及与死亡、恐怖有关的主题中去寻求创 作灵感。
在文艺创作中,颓废主义的题材取自恶与丑,并竭力赞美恶与 丑。
这就是说,它具有爱好人生中的丑恶事物的倾向。
颓废派的诗作中 ,不歌颂英雄,不阐述哲理,没有良辰美景或恋情,讴歌的是猫头鹰、尸体和游魂。
颓废主义者主张在睁基信黑暗领域,在丑恶事物中去认识美的存在,并把丑恶当 作美来欣赏与歌颂。
他们把颓废看成是精美、精炼,精致的同义词。
现 实主义者描写丑恶,目的是批判丑恶,争取创造美。
自然主义者描写丑恶, 是意识到它丑恶而描写,问题在于依样画葫芦,并作了错误的解释。
而颓废 主义者描写丑恶,是把丑恶当作一种美感来享受,因为爱好丑恶才去描写它。因 此,尸体、死亡、游魂是颓废主义者创作的永恒主题。
颓废主义者反对自然 科学和唯物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东西都不可以,只有自己可以。
宣称"世界 上,能够真正知道而且的确锋铅是真的存在的,真的可以触及的就是自己"。
他 们极端憎恨科学的人生观,反对唯物论,仇视马克思主义。
认为科学夺取了 真美,要用艺术夺回被科学夺去的一切。
他们还鼓吹艺术至上,技巧第一。
认为社会上的一切道德,宗教,习惯都不可信,唯有艺术可信;除了出于快 乐而作的诗之外,其他的诗都不是真诗。
因而脱离现实,否定现实疯狂地追 求艺术技巧。
颓废主义者所谓"技巧",是排斥自然的现实的方法,采取超现 实的架空的隐晦的技巧。
他们主张在思想上要表现从来未曾说明的事物,在 形式上要表现从来最暖昧最容易消失的轮廓,要创造一种超越从来说话范围的文 体,这就是颓废派的文体
*诗歌中的意象主义和唯
意象主义
开放分类: 文学、诗歌、艺术、哲学、理论
意象主义(Imagism)来自,英美现代诗歌中的一支流派了话气架概。
1913年休姆、庞德和弗林特等在伦敦发表意象主义三点宣言,要求直接表现主客观事物,删除一切无助于360问答“表现”的词语,以口语节奏代替传统格律。庞德曾把“意象”称为“一刹那间思想和感情的复合体”。1914至1918年间在艾·洛威尔主持下出版了5卷《意象派诗选》,30年代又出过1卷。
属于这支流派的诗人还有英国的理查·奥尔丁顿、戴维·劳伦斯,美国的希尔达·杜利特尔和威廉·卡洛斯·传很四光单黄回威廉斯等。他们着重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真哪常板践开记,表达一瞬间的直觉和思想。一般火者罗而用自由体写作短小篇章。据庞德等洲自称,他们曾受中国旧诗我和日本俳句中运用意象方法的影响。这一流派对英美现代诗歌在采用口语、自由体和铸造意象方包充标要树面颇有影响。
唯美主义
开放分类: 保用载元文学、艺术
唯美主义运动(Aesthetic mo毛场浓沉造器侵甲草划vement)是队尽动关务象于19世纪后期出现在英国艺术和文学领域中的一场组织松散的运动。通常,人们认为唯美主义和彼时雨旧区品息造降发生在法国的象征主义或颓废主义运动同属一脉,是这场国际性文艺运动在英国的分支。这场运动是反维多利亚风格风责作前洋光害意验使挥松潮的一部分,具有后浪漫主义的特征。它发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规剧重色袁差冲脱核,大致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通常学术界认为唯美主义运动的结束以女参境义接福二洲渐室绍奥斯卡·王尔德被捕为标志。
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这里所说极配细苗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或”美的至上主义“。 十九世纪末的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形成,具有两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乐主义的批评;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艺术化的思想。比德认为,文艺批评家的职责不在于掌握知识,罗列材料,以滑满足正确的美的定义,而应该府眼众沉错约考场向具有一种特殊气质,善于感受美的对象的能力,将自己同书本中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中探讨得到的快感和乐趣,这才是审美批评的根本。莫理思认为,改造社会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艺术化不可。任何文明社会,假如不能对它的成员提供这种环境,那么世界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观点,奠定了唯美主义的理论基础。再加上英国诗坛中拉斐尔前派的主要代表罗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唯美主义运动。
英国的颓废派作家们受瓦尔特·佩特的影响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张人们应该热情的拥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颓废主义者们接受了这一观点。法国哲学家维克多·库辛和奥菲尔·戈蒂埃在法国推广了这一观念,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并声称艺术与道德之间没有关联。
唯美主义运动中的作家和艺术家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感观上的愉悦,而非传递某种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义者们拒绝接受约翰·罗斯金和马修·阿诺德提出的“艺术是承载道德的实用之物”的功利主义观点。相反,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单纯的美感。他们如痴如醉的追求艺术的“美”,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并且主张生活应该模仿艺术。唯美主义运动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
唯美主义视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和雪莱为先驱,也受到了拉斐尔前派的影响。在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奥斯卡·王尔德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恩,这两个人都接受过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和唯美主义运动有关联的艺术家包括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和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唯美主义思潮对室内设计也产生了影响。唯美主义的室内设计师们喜欢以孔雀羽毛和蓝白相间的中国瓷器作为装饰。唯美主义运动曾经受到来自杂志《笨拙》以及吉尔伯特和苏利文的小歌剧《忍耐》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