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一幅油画

毕加索曾说过∶“画家描绘的是心灵的真实而非眼睛的真实。”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下认为这是托词。想看懂一幅油画,最好先了解它的“门派”。比如说印象派,它注重的是光与影的交织,是让人看了心情愉悦的,并不一定写实;而达达主义,本身就是追求离经叛道、标新立异。再次,最好了解作者。众所周知,印象派被保守人士排斥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摒弃了透明画法而使用不透明的颜料堆砌。但雷诺阿作为印象派画家却仍使用透明画法,这就使他的作品有别于别的印象派画家的更加细腻。还有,最好了解创作背景,画家在不同时期的风格都是不同的。在这点上最恐怖的就是毕加索了。什么蓝色时期,玫瑰时期……有很多了。

最好再了解一些绘画的技法,这样就能像内行人一样品评了。
不过这样说还是有些抽象。建议花飘雨飞:
1 去买一些艺术作品鉴赏光盘看看(可以对经典作品有很好的了解)
2 去博物馆、美术馆租一台讲解器边看作品边听讲解(代价稍大了一些,但是对最近的作品会有深入的了解)
3 去路边画廊看,老板一般会很欢迎的,但不要轻信他们的话去买行画。(建议有一点眼光的人去看,可以比较与名家的作品的区别)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是出自何人之笔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出自宋代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原诗句如下:

《蝶恋花·春景》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段答大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扩展资料

1、《蝶恋花·春景》译文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怛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2、诗词赏析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是一条道路,行人从路中经过,只听见墙里有荡秋千的声音,一阵阵悦耳的笑声不时从里面传出,原来是名女子在荡秋千。

这一场景顿扫上阕之萧索,充满了青春的欢快旋律,使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赏和聆听着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欢声笑语。

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最忌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握竖里”、“墙外”分别重复,竟占去一半。

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

不过,在这无语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冷落寂寞。“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许是行人伫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行人已渐渐走远。

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得静悄悄。

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墙院里女子的笑声渐渐地消失了,而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后却心绪难平。他听到女子甜美的笑声,却一直无法看到女子的模样;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墙外有个男子正为她苦恼。

男子多情,女子无情。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举洞,真可以说是“无情”。

作者发出如此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让人回味、想象。

3、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