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文学代表作家有哪些

象征主义者们强调发掘隐匿在自然界背后的理念世界,凭个人的敏感与想象力来创造超自然的艺术。尼采、弗洛伊德以及柏格森的思想是象征主义的给眼哲学基础。

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注重描写个人幻影与内心感受,很少涉及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与生硬的说教,主张用有质感的形象与暗示、烘托、对比以及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晶特别重视音乐性与韵律感。

象征主义文学在诗歌领域内的成就是最高的。美国诗人爱伦·坡的理论与创作对法国象征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原理》主张反自然、反说教的诗学观点,还强调形式美、暗示性以及音乐性,是象征主义的理论开端。法国诗人夏尔·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就是第一部具有象征主义特质阳担独助北老航的诗作。

象征主义的代表观点

19世纪70、80年代蜚声法国诗坛的保尔·魏尔伦在《诗的艺术》中提倡:诗歌应该首先要有音乐性,那是流动的、来自朦胧的、清灵的;选词上要求模糊与精确相结合;要色晕而不要色彩;不要格言警句、360问答插科打诨类的东西。他的代表作品还有《三年以后》、《白色的月》和《狱中》等等。

阿尔图尔·兰波是法国象征主义诗复温定核毫训值黑人中较激进的一位,他为法国象征主义文学带来了超现实主义的因素,其诗作以照北先其瑰丽的色彩而著验迫目克老管果掌听训称。他的代表作是《醉舟》、《母音》和《地狱一季》。1912年,兰波成为超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

斯蒂凡·马拉美,被誉为“象征主义之象征”,是象征主义发展移灯耐盟粉历程中的关键人物。他都草够是第一个将象征主义理论系统化必很检的诗人。马拉美的《天鹅》、《海洛狄亚德》和《歌波河凯广牧神的午后》是他的代表作品。保尔·瓦雷里的作品有《年轻的司命女神》、《脚步》、《石榴》、《风灵》以及歌督导川素临触由《海滨墓园》。奥地利的莱纳·玛利亚·里尔克是象征主义在德语文学中的代表。他的作品有《豹》、《致奥尔弗斯十四行诗》和《杜伊诺哀歌》,也正是这些作品奠定了里尔克在现代诗坛上大师的地位。他的风格晦涩难懂,其中有很兵般底加粉喜多存在主义的观点、象征主义诗歌系统化以及抽象化的特点。象征主义的代表科人物主要威廉·巴特勒·叶芝以及T·S·艾略特。叶芝的作品有《奥辛之浪迹》、《驶向拜占庭》、《丽达与天鹅》以及《在学童中间》等等,还有理论著作《灵视》。艾略特是英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荒原跳育异望》和《四个四重奏》。

象征主义是个啥

“象征主义”应该算得上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文学批评的流派了,从小时候做阅读理解到背诵分析古诗,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使用象征分析。

那么究竟在文学批评史上的象征主义是什么呢?它是从哪些理论来的呢?

象征主义的兴起其实和浪漫主义文学弊和滚创作与直觉主义的哲学流派盛行是分不开的。19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文学应该再现作者的内心世界、不需要修饰和理性的压抑,所以浪漫主义文学一般想象力丰富、语言奔放激烈。而没有任何一种体裁能比诗歌更能体现人内心的怪诞、无序、热烈追求美的感受了,所以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一般都是诗人,比如:雪莱、柯勒律治、骚塞等等。

假如说现实主义追求“模仿”,那么浪漫主义力求的就是“表现”。而当一个文学作品要以表现作者内心为目的时,它往往就会与“直觉”密不可分。

什么叫做直觉呢?克罗齐认为,直觉是一种直接的形象而理性主义所推崇的逻辑则是一种概念。人人都拥有直觉,只是有些人灵敏就会拥有更多的直觉,有些人迟钝就只能拥有少量的直觉。

而所谓的艺术家,就是将现实转化为自己内心的某种印象后,内化为表现再以直觉的形式传达出来。所以这就表示,直觉的艺术并不是片面和个人的,它拥有一定的普遍性。

而直觉的艺术,比如诗,它在向人们传达它的直觉时不可避免的必须用到“象征”(即意象的使用)。

意象可以引起某种人类共有的直租余觉的回忆,从而引发共鸣。而这种“共有回忆”与我们上次讲的“原型”有一定关系。

意象的作用还不止于此。

瓦莱里认为,象征的意象具有超越现实局限的能力,也就是说意象有着更旺盛的生命力,在一定程度上它不仅仅可以创造表达艺术,还可以创造读者、引发潜在的读者记忆。同时,为了巩固他的学说,他提出了“音乐化诗论”:当一首诗的语言使用意象且具有一定韵律时,它就会与读者(包括潜在的读者)内心产生共鸣,从而引发读者的情感。更有甚者,可能会将读者的思想引导至一个诗情世界,使读者的内心世界与诗情世界和谐地契合。

英国另一大诗人叶芝延续了这种观点。叶芝认为,所谓的“意象”不过是要连接现实与人的直觉,所以“意象”作为一种连接符号可以分为“玄想符号”与“隐喻符号”。“隐喻”既是一种保留能指但异化于约定俗成所指的同时又切合直觉的语言符号棚毁的新所指,叶芝觉得这是“意象符号”的基本作用。而所谓“玄想符号”则要更上一层楼:隐喻符号可以是单一的,但玄想符号必须是完整的。

另外叶芝重新定义了“音乐化语言”的功能,不同于瓦莱里与心灵合拍的理论,叶芝认为音韵的目的在于延长思考和感受的时间、提高人们想象力的敏感度。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直觉主义还是象征主义,几乎所有的文论家都要求直觉的“理性化和精确化”,这与一般认为的直觉和想象是无标准、大范围、天马行空的固有观念不同。

瓦莱里要求作家在创作时虽然要回溯记忆、提高精神、扩大想象,但是从纯粹观审状态中出来之后要对自己刚刚得到的感受(即直觉)进行沉思和辩证。叶芝又提出创作诗歌要结合理性和感性得到“微妙联想”,只有“微妙联想”才能引起感悟。

实际上,象征主义和直觉主义,以及后来发展的“意象论诗派”都是想要从意象和直觉上得到人类共有的一些本质,在各个诗人不同的感受和表达中找到普遍规律。

2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