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歐洲17世紀美術特點,并指
歐洲360問答17世紀的美術樣式。發源于意大利,以其熱情奔放、運動強烈、裝飾華麗而自成一體,與16世紀盛期另找商采述文藝複興美術的莊重典雅相區别。巴洛克美術在文藝複興美術之後,一定程度上發揚了現實主義的傳統,從而克服了16世紀後期流行的樣式主義消極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術符合當時天主教會利用宣傳工具争取信衆的需要星江角亂奏據審感七被變,也适應各國宮廷雷迫貴族的愛好,因此在17世紀風靡全歐,影響到其他藝術流派,使歐洲的17世紀附談爾制舉繼完束促校輸有巴洛克時代之稱。
巴洛克建築最早可追溯于米開朗琪羅的雄強風格和怕滿但另大膽設計,如聖彼氧一藝得大教堂(梵蒂岡)的圓頂他的兩位助手G.da維尼奧拉和G.d子村ella波爾塔在15681584年間完成的羅馬耶稣教堂則被公認爲是從樣式主義轉向巴洛克的代表作這座教堂内部突出了主廳和中央圓頂,加強了中央大由字超載紀展信半門的作用,以其結構的嚴密和中心效果的強烈而顯示了新的特色,因此,耶稣教堂的内部和門面後來都成爲巴洛克教堂的模式。17世紀早期巴洛克建築的主要代表則是C.馬代爾諾建造的羅馬聖蘇珊娜教堂(1量誰盾終先語差偉教597~1603),雖大體仿效耶稣教堂,比例卻更爲高峻雄偉,門面的細部安排層層曲突化移久,愈近中央大門愈爲明顯(例會長移如由扁平的方柱變爲半圓括黑顯柱再變爲3/4圓柱)。建築的立體塑形複雜多變,動态強烈。馬玉濃孫苦磁滿岩英代爾諾還擔任了聖彼得大教堂的内應希華車頂手漢探攻部改建和門面建築設計。這座著名建築曾話土也宗熱接肉略巴談按米開朗琪羅和波爾塔的設各穿段括逐府計,建成了中央圓頂,但教會出于宗教儀式需要,決定修改原來的中心型的設計,由馬代爾諾加長了主廳前半部,使它成爲符合教會傳統的長方形十字教堂。馬代爾諾擴建的内部和門面仍充分吸取音帝了米開朗琪羅巨形柱式的基本圖案,保持了整體适英點煙紅再續翻歡的雄偉感,門面的安排還采取了類似聖蘇珊娜教堂的手法,使這種教堂具有了巴洛克的面貌。但由于主廳加長,圓頂被置于後部,從門面上已看不到圓頂的雄姿,實爲美中不足。
17世紀盛期巴洛克建築的兩位最傑出的大師,是G.L.貝尼尼和F.博羅米尼。貝尼尼以雕刻家而兼精建築,他在1624~1633年間完成的、置于聖彼得大教堂内的青銅華蓋,是一座高達29米的巨型幕棚,以4根螺旋形雕花大柱支撐蓋頂,雄偉而又華麗。貝尼尼長期擔任聖彼得大教堂内部裝修,使建築與雕刻融爲一體。最爲著名的是他爲教堂祭壇設計的聖彼得法座,衛護的聖徒、飛騰的天使和雲間透射的聖靈之光與建築結合巧妙,充分發揮了巴洛克美術熱烈奔放的特色。貝尼尼還爲聖彼得大教堂設計了門前雙臂環拱形的廣場和柱廊,使它成爲西方最美的廣場建築之一。博羅米尼的建築喜用凹凸多變的曲線和多種幾何形體的複雜交錯,從整體布局到細部安排都能獨出心裁,代表作如四泉的聖卡洛教堂、聖伊沃教堂等,被譽爲巴洛克建築的典範。在他倆影響下,羅馬出現了一大批巴洛克建築大師,著名的如彼得羅·達科爾托納、C.拉伊納爾迪、小M.倫吉、C.豐塔納等。他們在羅馬建造了許多華美的教堂、宮殿、廣場與噴泉,遂使巴洛克風格流行全歐。
除羅馬外,意大利北部也出現了兩位著名大師:威尼斯的B.隆蓋納和主要工作于都靈的G.瓜裏尼。前者的代表作是威尼斯的健康聖瑪麗亞教堂,後者則爲都靈的聖洛倫佐教堂和聖辛多内禮拜堂,皆以靈巧秀逸取勝。傳播于西歐諸國的巴洛克建築,又結合各地特點而各有所長,如法、英等國帶有較嚴謹的色彩,德國南部則華麗輝煌達于極緻,西班牙及其統治下的拉丁美洲也是巴洛克的沃土之一。西班牙最傾心于繁富與瑰麗,而在拉丁美洲又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印第安人固有的裝飾傳統,形成世界美術中的奇葩。
繪畫與雕刻 巴洛克繪畫也可溯源于米開朗琪羅和科雷喬等文藝複興大師,但主要是通過克服16世紀後期的樣式主義而發展的。而在這一過程之初,兩位影響最大的藝術家卡拉瓦喬和A.卡拉奇又分别以現實主義和古典主義爲主要特色因此巴洛克風格的形成比較複雜,它吸收了這些大師的健康的寫實傾向和一些手法特點(如光暗、色彩、透視等),并配合巴洛克建築而發展。意大利巴洛克繪畫的名家有G.雷尼、圭爾奇諾、B.斯特羅齊、S.羅薩等,尤以兼工建築的彼得羅?達科爾托納爲傑出。他的主要作品是羅馬巴爾貝裏尼宮大廳壁畫和佛羅倫薩皮蒂宮壁畫與裝飾,前者繼承了卡拉奇和圭爾奇諾以來的屋頂壁畫傳統,在建築透視背景上讓空中翺翔的神話人物穿插其間,氣勢磅礴,動感極其強烈;後者則将華麗的壁畫、雕塑與建築結爲一體,充分發揮了巴洛克的特色,在室内裝修藝術上具有劃時代意義。17世紀後期的典型巴洛克繪畫作品都是這類天頂壁畫和裝飾壁畫。其中最著名的是A.波佐創作的聖伊尼亞齊奧教堂天頂壁畫,把巴洛克透視畫法發揮得淋漓盡緻。但最偉大的巴洛克畫家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佛蘭德斯的P.P.魯本斯,他的熱情奔放、絢麗多彩的藝術對西方畫壇具有更持久的影響。另一方面,從17世紀是巴洛克時代的角度看,另幾位現實主義大師如荷蘭的倫勃朗、西班牙的D.委拉斯貴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若幹巴洛克的風格特色。
巴洛克雕刻的最大代表貝尼尼,作品技藝極精,強調激情動感,與巴洛克建築巧妙結合,其影響不僅主宰意大利雕刻界,也及于西歐各國。法國的巴洛克雕刻大師有P.皮熱、A.柯塞沃克,西班牙有J.蒙塔涅斯和A.卡諾。18世紀的德奧則随巴洛克建築的勃興而産生了一大批雕刻裝飾家,著名的有E.Q.阿薩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