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法国
法国大革命之后,在19世纪初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法国歌剧艺术进一步繁荣起来,崛起了许多新的代表人物,如柏辽兹、斯蓬蒂尼、梅耶贝尔、古诺和比才等人。提起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一定会想到斯蓬蒂尼(1774~1851),有人称他是法国大歌剧的鼻祖,其实他是意大利作曲家,曾任那不勒斯宫廷音乐总监。他在巴黎期间崇尚规模宏大、取材于历史故事或具有政治意义的歌剧,写出了他最成功的歌剧《贞女》,并于1807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屋象浓解。因此,他在法国歌剧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对梅耶贝尔与瓦格纳的歌剧创作产生了往具脱殖教鸡重大的影响。柏辽兹于1845反岩~1846年创作的歌剧《浮士德的劫罚》,严格地说,它是一部供独唱、合唱、乐队用的戏剧传奇,作曲家自称为“音乐会歌剧”,也是可以上演的。根据歌德所著《浮士德》的法文译本编剧。1846年上演了其中的大部分,1877年作曲家逝世后方才在巴黎演出了全剧。1893年由贡斯堡改编为舞台演出本。剧中的《拉科齐进行曲》《仙女之舞》《鬼火小步舞曲》都额装少划朝占受是尽人皆知的名曲。与柏辽兹同时期的另外一位对法国歌剧事业有着重大贡献的作曲家是梅耶贝尔(1791~1864)。他虽然出生于德国,但他却是法国大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出身于犹太民族。原名雅各布·利布曼·贝尔,后由一个富有的亲戚选为继承人并在名字上加上了“梅耶”,即车初各良指材却降光商迫义父的名字。1815~1824到官年,他在意大利曾创作了罗西尼风格的歌剧,1825年他在柏林发表了德语歌剧。从1826年记轻带含制传起,他活跃于法国巴位赶乱完请殖调蛋基黎,潜心写作法国歌剧,后成为法国大歌剧鼎盛时期的主要作曲家。先知服含孩凯础妈委化后创作了五幕歌剧《恶魔罗勃》(1831年首演于巴黎)、五幕歌剧《胡格诺教徒》害试促夜相北过奏球技(1836年首演于巴黎)、五幕歌剧《预言者》(1849年首演于巴黎)、三幕歌剧《北极星》(1854年首演于巴黎)、五幕六场歌剧《非洲女》(1865年首演于巴黎)等。在这些歌剧中,梅耶贝尔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他巧妙地调动了歌剧表演艺术的全方位因素,如舞台布景、大规模的戏剧性场面、对乐器的使用、对不同人物给予其特色的和声以及主要人物的唱段突出个性和韵味等方面,梅耶贝尔都以排场豪华、色彩丰富罗造局观办改而又严谨的创作风格给以全面的综合,他又将意大利流畅的旋律左胶持呼犯企仅否、德国人的充实的和声以及法国人的朗诵调与活跃多变的节奏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曾对瓦格纳的乐剧服移亚抗乎其不美子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杰出人物舒曼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
德磨团国作曲家舒曼(1810.6.8~1856.7.29)生于德国一偏僻小城茨维考。父为书商且酷爱文学,母为著名外科医生之女,舒曼为其末子。8岁从圣玛利亚教堂管风琴师学习音乐。9岁开始作曲。14岁立志当钢琴家。但他父亲却希望他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舒曼也喜读歌德、拜伦、霍夫曼等人的文学作品,并尝试作诗。1826年父逝后,舒曼即遵母命于1828年入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在大学期间,对所学课程甚感枯燥乏味,却以很大的精力在课余从莱比锡著名钢琴教师弗里德里希·维克学习钢琴,并陆续出版了一些钢琴作品等。他还到瑞士、意大利等地旅行,在法兰克福聆听了当时最著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演奏,决心致力于钢琴表演艺术。1830年他回到莱比锡,住在维克家,一面继续向维克学习钢琴,一面与指挥家海恩里希·多恩学习作曲理论,并由维克出面去说服舒曼的母亲,终于得到其母的首肯,弃法律而改事音乐。1831年投稿于芬克办的《音乐报),开始了文笔活动。他在一篇评论中盛赞了当时还默默无名的肖邦,并向人们宣告:“先生们,请脱帽吧!在你们面前的是一位天才!”1832年为求钢琴技艺的进步,增强手指的灵活性,用自己设计的机械方法练琴,以致扭伤食指,医治无效,遂被迫放弃成为钢琴家的理想,转向以钢琴创作为主的作曲生涯。1833年为维护和漏携促进新艺术的发展,舒曼与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在莱比锡创办了《新音乐报》,舒曼出任主编。他托借想像中的“大卫同盟”中的两个盟员弗罗列斯坦和约塞比乌斯之名,亲自撰写评论文章阐述自己的艺术思想。1837年舒曼与其老师维克的女儿克拉拉私订终身,遭到维克的瞎搜橘坚决反对。1838年为扩展《新音乐报》一事赴维也纳时,舒曼发现了舒伯特《C大调第九交响曲》的遗稿,带回莱比锡,由门德尔松指挥首演。他与克拉拉的婚事诉诸法律后,于1840年终成眷属。爱情获胜的喜悦,使他沉浸在幸福之中,创作热情异常高涨,仅1840年这一年,他就写了著名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与歌曲138首,舒曼自称这一年为“歌曲年”。1841年,在克拉拉的勉励下,转向管弦乐的创作,创作了第一交响曲《春天》。1842年与克拉拉一起研究海顿和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曲,致力于室内乐的创作。1843年任门德尔松创办的莱比锡音乐院的作曲和钢琴教授。1844年抑郁症加剧,在哈尔茨山疗养无效,于同年12月迁居德累斯顿。康复后恢复了创作力。1848年爆发了欧洲中产阶级革命,舒曼热烈响应,创作了歌曲《拿起武器》《自由之歌》《黑、红、金》《英雄颂》等。1849年,舒曼创作了钢琴曲集《森林情景》等许多富于独创性和个性鲜明的音乐作品。1850年被杜赛尔多夫交响乐团聘为指挥。其间作有《第三交响曲》等作品。后因精神病的困扰,引起乐队和合唱人员的不满,不得不中途辞职。1853年与克拉拉一起赴荷兰旅行演出时,经约阿希姆的介绍与勃拉姆斯相识,并撰写了介绍勃拉姆斯的著名论文,也是他音乐评论的绝笔之作。然而病况不断恶化,1854年2月,他避过家人,只身出走,投入莱茵河,幸被渔夫救起。同年3月入波恩近郊恩德尼希的精神病院疗治,2年后于该地病逝。享年46岁。
舒曼(1810~1856)
与舒曼恋爱时的克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