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简答一下鲁迅的文艺观
鲁迅创作又是“文的觉醒”的杰出代表。如果说大部分五四新文学作家的作品都比较幼稚浅露,那么,鲁迅作品艺术上却是圆熟独到的。他比一般作家高出一大截,几乎形成“鹤立鸡群”之势。无论小说、散文、散文诗或杂文,鲁迅的许多作品都包含了对生活的独特发现,熔铸着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艺术表现上又是那么简洁凝练,圆熟老到,质朴遒劲,余味无穷,因而具有沉甸甸的分量。尤其在塑造人物方面,鲁迅有一种近乎神奇的本领,往往寥寥几笔,就能使人物栩栩如生,形神毕肖。他的小说不多,却能创造出闰土、阿Q、祥林嫂、孔乙己、魏连殳等一系列出色的典型,连不多兄燃配几笔写成的杨二嫂也那么令人难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辉煌的成功。散文里的长妈妈、龙师父、范爱农、藤野先生羡指,也都是一些很有艺术光彩的生动形象。不识字的长妈妈,本不知《山海经》为何物,但听说少年鲁迅喜爱此书,就花钱买了回来,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范爱农连死后,尸体也是直立着。细节的选择和描画何等传神有力!这些都和作者“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用最省俭的笔墨去刻画人物最独特的地方――“画眼睛”的方法有关;更和作者着意于“穿掘灵魂的深处”――“写灵魂”这一艺术主张密切相联。
鲁迅作品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固然由于他超群的创作才能,更得力于他广纳百川,贯通古今,吸收融会了西方近代和中国古代丰富的文学营养。他历来主张“博采众家,取其所长”,《鲁迅书信集?462致董永舒》。借鉴一切有用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他曾以自己的经验告诫青年文艺家:“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书信段行集?1186致颜黎民》。鲁迅小说的结构、形式取自西方,然而叙述描写都很简洁,极少琐细的环境描写,“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这又得力于“白描”,得力于中国文学丰富的抒情传统。就创作方法而言,鲁迅作品既有属于主体地位的写实主义,又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它们相互错综,相互渗透,形成多元的斑斓的色调。单纯与丰富,质朴与奇警,冷峻与热烈,浅白与深刻,诗情与哲理,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在鲁迅作品中统一得那么和谐,那么出色,达到了极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