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纪后期,绘画体现出什么?
在中世纪后期,绘画体现出,宗教与神话交互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美第奇家族的主要人物都出现在画中,画面中央抱着圣婴的脚的东方博士是科西莫·美第奇,此外,皮耶罗·美第奇、科西莫的儿子乔凡尼·美第奇、科西莫的孙子洛伦佐和朱利亚诺也都在其中。虽然在波提切利创作这幅画时,四位年长的美第奇家族成员已经去世,但是洛伦佐仍在统治着佛罗伦萨,这幅画实际上宣传了美第奇家族的至高权力。画中右侧人群中白发蓝袍的老者是这幅画的委托人斯帕雷,他用手指指向观众。
最右侧身披金黄色绒袍的人物是波提切利的自画像,他将面部转向外侧,显示出独立的精神世界。这幅《博士来拜》为波提切利在整个欧洲赢得了声誉,1481年,他和几位画家被教皇西斯图斯四世召集到罗马,为西斯廷教堂绘制壁画。
这组壁画的主题是基督的生平和摩西的生活,两组平行的壁画被作为《旧约》和《新约》之间连续性的标志。波提切利在众多助手的帮助下画了三个场景,包括《基督的诱惑》《青年摩西》和《叛军的处罚》。这些信息丰富的图像是为了宣扬罗马教会的权威,以应对罗马教皇的权力在当时不断被质疑的声音。
虽然宗教题材限制了艺术上的表现力,但波提切利也凭借想象力加入了一些个性化的细节,在《基督的诱惑》中,一个被基督治好的麻风病人向大祭司展示自己,人群中,一个女人带来了献祭的家禽,还有一个女人带来了雪松木。手拿雪松木的女人处于一种移动中的优雅姿态,衣裙被风鼓起,这个造型令人联想到《春》中的女神。
西斯廷教堂的壁画完成后,波提切利回到佛罗伦萨。在罗马弊卖的工作使他获得了更高的赞誉,也得到了更多的订单。整个15世纪80年代是波提切利的艺术黄金期,他处于一个高产的阶段,这个时期最受瞩目的是神话主题的作品,如1482年的《春》和1485年的《维纳斯的诞生》。这两件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的著名作品是西方艺术史上最早直接取材于古代神话的大型画作,也是文艺复兴时期自由精神的象征。
15世纪中后期,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在意大利又重新受到推崇,在贵族和知识分子的圈子内传播,波提切利利用自己为美第奇家族作画的机缘结交了许多诗人和学者,在知识层面和精神层面受到人文主义者的诗歌和哲学的启发,进而影响了艺术上的表达,他开始关注古代文学和古代神话,而不再热衷于早期的宗教题材。《春》和《维纳斯的诞生》中的人物都出自古希腊罗马神话。
《春》在情节和形象塑造上是根据美第奇宫廷的御用诗人波利齐阿诺的寓言诗《一个早春的清晨》:"维纳斯漫步在月光下,如皇后般庄严,如春风般和煦,她走过的路上,万物萌发,鲜花盛开。"波提切利在这些神话题材的作品中用一个架空的、充满田园气息的虚幻空间展现出美丽性感的女性形象。
这是他对于逝去的古代文化和远去的理想世界的赞歌。这些画作都有着和谐唯美的构图、华丽典雅的色调和精雕细琢的技巧。他还极富创意地运用各种线条进行装饰,轮廓线柔和流畅,充满跃动的节奏感,这也许可以归因于他少年时代受到的作为金匠的训练。
波提切利的神话题材的作品受到更少的约束,展现出更多的想象力,这大概是他热衷于描绘神话故事的原因。他在同一时期的宗教题材作品则显得稳重和拘谨。比如1485年的《天使报喜》,这幅画运用了15世纪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技术,在一个封闭的建筑内部,一排石柱将天使加百列和圣母分开,以透视法呈现出深度空间,色彩和装饰物都显得比较单调。
在大约1487年所作的《圣巴纳巴祭坛画》中,画面采取了传统的对称式结构,圣母、圣婴和宝座在中轴线上,上方的四个天使和下方的六位圣徒分列圣母子两侧。从富丽堂皇的内部装饰上可以看出波提切利对于建筑细节的兴趣。在人物造型上,丰富的线性元素的运尺友用与《春》一以贯之,更趋向于平面化。几位圣徒的身体比例略显夸张,面部的阴影和表情显示出强烈的情感张力,预示着波提切利晚期的忧郁风格。
天使报喜(The Annunciation)波租困逗提切利 约1485—1492年 19.1cm×31.4cm 木板蛋彩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15世纪90年代之后,波提切利没有再画过更多的大型宗教画作,他在这个阶段最受欢迎的作品是圣母子画像。圣母子像在15世纪的意大利非常流行,各种尺寸和格式的画像经常被挂在公共建筑、商店和工作场所中。佛罗伦萨的赞助人有时还会定制一些卧室中的圆形画,以便于进行近距离的私人接触,据说那有祝福和灵修的功能。
波提切利是最早使用圆形格式描绘圣母子的画家之一。波提切利从职业生涯的早期直至15世纪90年代以后绘制了相当数量的圣母子像,这类画像是他稳定的收入来源。他笔下的圣母美丽圣洁,与神话人物一样富有理想色彩,并且经常身穿流行风格的服饰,与佛罗伦萨的其他画家有所不同。
在一幅15世纪70年代的《圣母子与天使》中,母与子的温柔拥抱减少了宗教的冷漠与疏离,似乎只是普通市民生活的一个瞬间,这是典型的波提切利式的抒情主义表达方式。在1483年的《圣母颂歌》中,众多人物巧妙地被置放在一个较小的圆形画面中,两位天使为圣母加冕,圣母右手书写着颂歌的开头,左手拿着石榴,远处是佛罗伦萨的乡村风景。
这幅画应该是为美第奇家族绘制的,圣母的形象来自皮耶罗·美第奇的妻子卢克雷齐娅,两个拿着书本的天使是她的两个儿子洛伦佐和朱利亚诺,他们的服饰装扮与佛罗伦萨的时髦青年并无区别。在15世纪90年代的《圣母子与两个天使》中,波提切利似乎又回到了中世纪的风格,早期绘画中的温馨格调被一种忧伤的情绪所笼罩,显示了他晚期风格的变化。
在15世纪90年代后期,波提切利神话题材的作品不太多,但一些绘画也体现出了宗教与神话两种主题的交互影响,比如《朱迪斯与赫罗弗尼斯的头》。这位《圣经·旧约》中的人物具有维纳斯的理想美和《圣经》中所表达的英雄主义气概。佛罗伦萨的另一位画家皮耶罗·迪·科西莫也受到了波提切利寓言式风格的影响,而科西莫的艺术甚至比他更加直白和异想天开。
朱迪斯与赫罗弗尼斯的头(Judith withthe Head of Holofernes)波提切利 约1497—1500年 油画、淡彩画36.5cm×20cm 荷兰国立博物馆说明:绘画主题出自《圣经·旧约》中朱迪斯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700年至前600年之间,古代亚述帝国侵占了耶路撒冷。面对男人的软弱无能,犹太寡妇朱迪斯决定要杀掉侵略者的将军赫罗弗尼斯,她设计骗取了赫罗弗尼斯的信任。
在一次赫罗弗尼斯醉酒后,朱迪斯在他的军营帐篷中砍下了他的头颅,吓退了侵略者,朱迪斯因此被奉为犹太民族的英雄。虽然是宗教题材,但是画中却有着唯美的神话故事色彩,朱迪斯的形象类似于《春》中的维纳斯,脖颈、躯体的比例都被拉长了,而一手拿着恐怖的头颅,一手拿着剑,则为朱迪斯优美的姿态增添了一份英气,使人对其肃然起敬。画面以暖色调为主,鲜艳的服饰和红色的幔帐都渲染着这个英雄主义的时刻。
西斯廷礼拜堂的内部景观
编井宗依万找西斯廷礼拜堂因集中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精华而闻名于世,包括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波提切利等著名艺术大师的作品。堂内祭坛两侧墙壁各有6幅壁画,由平图里乔、佩鲁吉诺、波提切利、科西莫·罗赛利、西尼奥利等名家创作。南墙上的摩西组画从西往东分别为《摩西前往埃及》、《摩西与叶忒罗的女儿》、《以色列人与法老军队在红海》、《摩西给以来自色列人带来“十诫”律父也广斗极点告怀调法》、《惩罚可拉党360问答》、《摩西之死》。
北墙上的耶稣组画从西往东分别是:正必永《耶稣受洗》、《耶稣受试探》、《耶稣招收门徒》、《耶稣登山宝训》、《耶稣传给圣彼得天国的钥匙》、《最后的晚餐》。祭坛后正面墙上是米开朗基罗的名作《最后的审判》。画面展现了基督自杂镇井天而降在对天下人进行语值话茶少审判。受审的人们表情各异,性场格鲜明,有人扪心自问;有人惊魂未定;有人欣喜若狂;有人急于表述;有人则绝望至极。天使正把上天堂的人带入天堂,撒旦则把下地狱的人赶进地狱。礼拜堂房顶上是米开朗基罗创作的巨画《创世纪》,画中共有数百个人物形像。整个画面分成两部分,绘有上帝创造世界的9个场景,即《划分光暗》、《创造日月》、《划分水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逐出乐园》、《挪亚方舟》、《挪亚献祭》、《挪亚醉酒》。房顶与墙壁连接处的弧面为另一部分,分别绘有耶稣的祖先等。
《创世纪》画面宏大,人极消黄物纵横交错,使人仰视画面时有一种庄严肃穆、神圣可畏的感觉。礼拜堂侧墙上方窗户之间布有众多的教皇画像。每当在重大的礼仪性益压居云磁环守问本原场合,侧墙下部用描绘敌金件诉世继烧《圣经》故事的挂毯加以装饰。挂毯由拉斐尔设计,于1515~1519年在布鲁塞尔编织。拉斐尔所作的《西斯廷圣母》在他的大量圣母图中被公认为杰作。这居娘案幅作品,从构思到完工均显出画家严肃的深思,反映了拉斐尔的人道精神、文化素养和完美的技巧。这幅画的布局初看起来十分单写除夜谈坐造统纯,实际上,画面摆脱了矫检超参留速任委说可居揉造作与刻板公式的无懈可击的专科美拿难苦刚死帝消均衡,一点也没有使人物行动的潇洒从容受到约束。从我们的角度看来,圣母在同一个时间里既是向前走动,又是站定在一个地方。
圣母的形体飘飘然腾云驾雾,同时又具备了人体的真实重量。从圣母抱着圣子的两手的动作中,可以看得出把孩子紧紧搂住的母亲下意识的激动。在圣母略扬起的眉毛上,在张得挺大的眼睛里,显示出忐忑不安热国迅础的倾向,显示出一个人在突然了解她的所遭遇的命运时透露出来的那种感情。同时,圣母的目光不是固定在一个点上,很难捉摸,她似乎不是瞧着我们,而是遗漏了我们或是超越了我们。这仿佛是预见到她的儿子悲惨的命运,同时准备把她的儿子作为牺牲品奉献出去。丰健而优美的体探形,简朴的衣裳和赤裸的双足,明确地让人感到她是一位人间的慈母,而非天上的圣母。这种宗教题材上强烈表现出世俗的情感的艺术,在精神上与人民建立了强大的交流,呼香减候话世范银粮洞见了这个时代人民灵魂深处的震颤,从而具有了永恒的美感。1993年教堂顶部画被修复。
1993年6月场湖供车率4日罗马教廷为两台价值65万里拉的空气调节和净化计算机控制系统举行了揭幕仪式。新系统将依靠安置在教堂隐蔽处的75个电子传感器发挥作用,使教堂温度昼夜保持在稳定的25摄氏度。同时,参观教堂的人数一次将被限制在700人以内。专家认为,过去蜡烛错讲基承未右六曾液的烟熏和火炬的燃烧是壁画损坏的主要原因,而空气污染、温度和湿度的起伏,以及每年高达200万游客的呼吸则是这些艺术品的现代天敌。从理论上讲,教堂的12扇窗户将永远封闭,以使教堂内部系统免受罗马日益拥挤的交通状况产生的污染的危害。 米开朗基罗·伯纳洛提——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西斯廷教堂(Sistine Chapel)的穹顶画上——是他留下来的又一旷世杰作。
在米开朗基罗之前,西斯廷礼拜堂墙上的壁画早已画好。但是,米开朗基罗雄心万丈,他要用穹顶画向世人证明,“那些在他之前在那作画的人,注定要败在他的努力之下。”他在记事本上写道:“在1508年5月10日这天,我,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已收到教皇陛下尤利乌斯二世付给我的500杜卡特,作为教皇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工程的部分报酬。我也在这天开工。”
西斯廷礼拜堂顶上这片面积达到1080平米的穹顶,等待米开朗基罗在上面创作“湿壁画”。湿壁画的意大利文fresco,本意是“未干的”,顾名思义就是要求画家在半湿的灰泥上作画。这种画法需要非常完善的事前准备和精准的时间把握。作画前用镘刀在墙壁上涂抹一层一厘米多厚的灰泥,抹平打光,等到灰泥半干半湿,方才在上面作画,这样,潮湿的灰泥可以迅速吸收颜料的色彩,灰泥干透,颜料也就固结到灰泥下面的砖石里。而自称“雕刻家”的米开朗基罗,显然并不擅长这种画法,事实上,他从一开始就遇到了数不胜数的困难。这年冬天,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寒冷北风横扫亚平宁半岛,罗马城雨雪交加。米开朗基罗每天都要站在脚手架上将头后仰,在低温里绘制湿壁画。圣诞节刚过,已经画好的《大洪水》突然起霜,画面脱落,人物漫漶,“就像一幅扔在羊圈里的垃圾”——时至今日,《大洪水》右上角脱落的部分依然清晰可见。硝酸盐返潮带来的霉变,让米开朗基罗非常沮丧,他心疼整个秋天的心血,进而情绪失控,找到教皇大吵大闹,把画笔扔在教皇面前:“老实说,陛下,这不是我的专长。”牢骚归牢骚,赌气归赌气,米开朗基罗在艰苦的环境里继续湿壁画的进度,并且逐渐摸索出一套解决传统画法弊端的科学方法,大大提高了绘制速度。
1512年10月31日日落时分,尤利乌斯二世带领17名枢机大主教到西斯廷礼拜堂做晚祷。一行人从梵蒂冈的国王厅出来,穿过短短的庭院,进入西斯廷教堂,扑面而来的是色彩艳丽、雄伟恢宏的巨型湿壁画,《圣经》里神灵活现的先知们高高在上的俯视着梵蒂冈,这些枢机主教全部惊呆了,无一例外。教皇的头似乎一直那么仰视天顶,甚至忘记主持晚祷。
米开朗基罗的湿壁画使用了大量来自中国的朱砂和佛罗伦萨山区的矿物颜料,色彩的最大特点是鲜亮光滑。但是经过500年蜡烛和油灯的烟熏火燎,湿壁画表面积留了太多的油垢,后世教皇为了保护它,涂上数层亚麻籽油和清漆,使整个画面一团糟,到20世纪,穹顶已经被称为“幽暗与死亡的苍穹”。如今看到的色彩绚丽,是1980年经过科技清洗后的“原色”,基于这个缘故,参观者被严格禁止在教堂里面吸烟和拍照,事实上,一旦进入礼拜堂,游客不约而同的抬头仰视这块面积巨大的天顶,全神贯注欣赏米开朗基罗的杰作。 西斯廷教堂内部西丝汀教堂(Cappella Sistina)又称「西丝汀礼拜堂」近邻圣彼得大教堂,以米开朗基罗所绘《创世纪》穹顶画,及壁画《最後的审判》而闻名。也是教宗的选出仪式的举行处。
由教宗西斯都四世(Sixtus IV)发起创建,教堂名「西丝汀」即来源于教宗之名「西斯都」。教堂始建于1445年。1481年完工後,波提切利等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以耶稣基督为题目创作了一批壁画。1483年,在此举行过西克斯图斯四世的圣体告别。起初穹顶绘有天空的图案。教堂长40.25米,宽13.41米,高20.73米。依照列王纪第6章所描述的索罗门王神殿比例(60:20:30)所建。
西丝汀教堂作为一个宗教仪式举行地,常年受蜡烛等熏染,穹顶画和壁画受到了很严重的损坏,修复工作使得穹顶画和壁画重现了绘制当时的鲜艳色彩,一部分的遮羞布也被除去,还原了当时的本来面目。 西斯廷礼拜堂电影《2012》取景地:每天清晨七点,身穿古老制服的瑞士卫队,都会准时打开梵蒂冈的铜质厚实国门,你就可以开始游览了。
电影中表现的壁画位于西斯廷礼拜堂(Sistine Chapel),其实是梵蒂冈博物馆的一部分,因天花板和墙壁上保存有米开朗基罗花费4年时间绘制的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而久负盛名。电影中裂开的画面是《创世纪》“创造亚当”的场景,画的右上方描绘的是上帝在天使们的簇拥下飞向亚当,亚当全身裸露,倚躺在一座绿色的小丘上,他似乎刚从睡梦中醒来,目光中流露出渴望得到智慧和力量的神情。他的左手正在缓缓伸出,指尖就要和上帝之手触碰……这是创造人类生命最关键的一刹那,那条缝隙是米开朗基罗的神来之笔。除了西斯廷礼拜堂,梵蒂冈博物馆也值得好好看看,这里汇集了希腊、罗马的古代遗物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