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十二生肖》教案(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与”兔”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动手制作来自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得到提高。美术教案-十二生肖系列之二
2:从学生已有的配服力均生活经验和积累出发,挖掘其中的艺术要素,感受并运用表演艺术(动作、神态、语调等)的表现手法。美术教案-十二生肖系列之二
3:通过360问答儿歌、故事表演,渗透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说说、跳跳、欣赏、表演等形式了解兔子的特征及特有的生肖感第视别消层打议执红文化。尝试用多种形式表现可爱的小兔。
风天读流歌望教学难点
掌握兔子的主要特征,并能在创作中有所体现。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律动:《十二生肖》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的是谁呀?
课件出示
课题–可爱设预市活般编延末印雷的小兔
师:今天就让我正古子报部季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可爱的小兔。
二:小兔特征
1、图片展示:兔
师:看了这两只可爱的小兔,你能说说兔子有哪些行名强短营杀特征吗?
(兔子有一对长声转条何长的耳朵,一个圆圆的头,红红的眼睛,奇特的三瓣嘴,胖胖的身体,前腿短,后腿长,短短的尾巴翘翘的,兔子还很善良,从来不欺负其他小动物)
你摸过兔子吗?有什么清部一概抓程连感觉呀?你知道兔毛有什么作用吗?
兔子爱吃……走起路来……
2师示范简笔画,学生模仿。
师:和老师一起来画一画可爱的小兔好吗?(胖胖的身体、长长的耳朵、红眼睛、短尾巴)
师:老师画出了这只小兔的一些最主要的特征,省去了腿脚,把头和身体连为一体,我们通常把这种简化物体的方法称为省略法。
3、观察:玩具兔
师: 小朋友,你们奏针容九意林看看教室里的这几只玩具兔,和生立活中的兔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师:人们为什么把小兔装饰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呀?还把小兔拟人化了呀?(–用不同的颜色和拟人化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兔子的喜爱之情,充分说明了兔子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物。)
4、课件–儿歌1: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是根据小兔的外在特征来编的,我们一块来看看好吗?
小白兔–小兔子,真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蹦蹦跳跳乐开怀,爱吃萝卜爱吃菜。
师:这里还有一首犯雨紧轴儿歌,这首儿歌说的又是小兔的哪个方面呢?我们一起来瞧瞧。
小白兔过桥– 小长型进渐白兔,过小桥,走到桥上瞧话型已较细觉右机卫则一瞧,山羊公公过来了,摇摇摆摆走上桥。小白兔,往回跑,站在桥头把手招,山羊公公,您走好,山羊公公,您先过英升难院当哪钟桥。河水听了哗哗笑,小鱼听了蹦蹦跳,都夸白兔有礼貌。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导判弱染叶苏作这只小白兔吗?为宁载否几必什么?
三、《小兔跳跳》
师:让我们跟着呀语苦手怀这只既善良可爱又有礼貌的小兔一起到草地上去跳跳好吗?
课件播放–小兔跳跳
师:这鸡育频杂首歌里的小兔是只什么样的小兔呀?(勇敢的小兔、最快的小兔)你们喜欢这样的小兔吗?
四、欣赏
师:小朋友都喜欢兔子,老师也特别喜欢勇敢善良的兔子,所以收集了一些关于兔子的图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课件展示:兔儿爷–剪纸–手工–纸工–彩笔
兔儿爷
师:在欣赏兔儿爷的同时,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思考几个问题:兔儿爷的模样是什么样的?(–拟人化,画上了眉毛,穿上了衣服,手脚的变化)色彩以哪几种颜色为主?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兔儿爷的造型注重衣着的华丽和面目五官的神情,通常是二目直视,三瓣嘴紧闭,脸蛋上施淡淡的胭脂,俊秀中含威武,端庄中有稚气,看上去活泼生动惹人喜爱。)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兔儿爷吗?关于这个兔儿爷呀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闹起了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住在月宫里的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们消灾治病。玉兔变成人来到了北京城,为了能给更多的病人治病,玉兔就骑上马、鹿,或者骑上狮子、老虎,有时是男人装束,有时是女人打扮,走遍了北京城内外。后来玉兔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后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人们为了感谢玉兔,就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每到中秋节的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
剪纸
师:瞧,这两个是什么字呀?通常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这两个字?在这两个代表喜庆吉祥的字上也装饰了兔子的图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个字和小兔在剪的方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吗?(字:由线条组成–阳刻法;兔:由块面组成–阴刻法)这两个剪纸作品都采用了什么颜色?(同样表达了人们希望一年平平安安的美好愿望。)
……
师:这些兔作品尽管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抓住了兔子的特征,是哪些特征呢?小朋友,你们看出来了吗?
实践创作
师:现在就请大家选择自己喜爱的表现形式和同伴合作完成一个兔的作品。
A:小组完成两种折兔子(可以个人折,也可以合作折,勾勒轮廓添加颜色)
B:小组完成两种剪兔子(可以个人剪,也可以合作剪)
C:小组合作完成一副《龟兔赛跑》[讲一个简短的故事]
D:小组表演《小兔乖乖》
师:兔子不但勇敢善良,乐于助人,而且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很强。小朋友,你们听过《小兔乖乖》这个故事吗?故事里的小兔是什么样的小兔呢?老师请这一组的小朋友来演一演。
[师:小朋友,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什么了吗?或者看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学会保护自己、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比如小朋友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评价:自述–互评–点评
五、小结
1、课件播放:律动《小兔回家》
2、师:可爱的兔宝宝玩累了,要回家了–
关于兔子这个动物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到这儿…
《十二生肖》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与十二生肖相关的艺术作品,了解我国特有的民间文化——十二生肖的人文知识。 认识十二生肖的基本特征。
2.大胆运用融合刮画、剪纸等表现方式,抓住十二生肖的特征,表现十二生肖中的一个动物。
3.在欣赏生肖动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二、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民间艺术文化,激发创新意识,采用剪纸与刮画结合的方法表现生肖动物。
难点:生肖作品的新颖、创新、构思巧妙。
三、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十二生肖图片,剪刀、刻刀、刮画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平台。
四、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 链接感知
1. 问候的游戏。
师:今天我请来了只小动物,你看到它了吗?它就在我手上,同学好!它是谁呀?
教师做手势:两手平举、掌心相对、十指张开、交叉抱拳、拇指上翘。
(如图-1)
生:这是兔子的形象。
师:哪里看出来?
生:两只耳朵。
师:哦……体现了兔子长耳朵的特征,这就是我的属相,你属什么呀?
(学生创意表演,并说出设计的理由)
2. 揭示课题。
师:兔、蛇都是十二生肖里的动物,你还知道十二生肖里的哪些动物?
生:鼠、牛、虎……
师: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间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七课《十二生肖》。
(二)探究建型 情趣表达
1. 小组探究,观察感知动物外形特征。
师:课前请同学们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小组讨论,说说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
师:就像太阳照着地面出现的影子,你们组的生肖影子哪些外形特征能让我们一眼就认出来?
(学生分12组,每组结合收集的图片讨论一种动物。)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能很好的抓住生肖动物的主要外形特征。这些外形特征就是他们的名片。
2.猜生肖的游戏。
师:下面我想请大家来玩一个猜生肖的游戏,比比看谁的反应最快,注意黑色部分的变化。(多媒体演示剪影变化的过程。)
师:你怎么认出来的?
小结:只要把动物最有特征的外形轮廓表现出来,就算只有黑色的剪影,非常概括,大家也能一眼就认出来。
3. 剪影作品欣赏
出示生肖剪影。
师:我们再来看更多的剪影,别人是怎样抓外形特征的。
师示范:我也来试一试剪影,看我抓的特征准不准。我们在剪的时候要把纸撑得满满的,越大越好。首先它有尖尖的嘴,头上像朵小花,长长的翘翘的尾巴,细长的脚,它是谁?
生:鸡。
师:而且它在做什么?
生:捉虫。
小结:抓住外形特征,再加上动态之后,动物就更生动有趣了。
4.学生“剪空”。
师:请同学注视大屏幕,深呼吸,让你的心情平静下来,想一想你们组的生肖动物是什么?它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拿起“剪刀”(用手替代),剪出它最有特点的轮廓线,然后,慢慢往下剪,慢慢剪,它的轮廓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清楚……
(多媒体显示黑色纸一张,学生在引导下“剪空”。)
5.学生尝试剪动物外形。
师:接下去,想请同学们直接用剪刀来试剪出你们小组生肖动物的外形。我把自己剪的小秘决告诉你们。
课件出示:(1)我能做到顶天立地,构图饱满;
(2)我能抓住动物外形特征,概括夸张;
(3)我能表现出动物的动态。
(学生动手作业,教师个别指导。)
6.欣赏点评作业。
师:请同学们对照三条秘诀来说说看你们的作品。
(学生自评、互评,提出改进方案。)
生:我的作品能做到顶天立地,但在抓动物特征时,还不够夸张。
师:你觉得还可以在哪个方面进行改进,会让你的生肖作品更有意思。
(三)欣赏拓维 元素联结
师:在第一个动手的环节中,同学们表现出了了不起的创造力。但我们现在手中的作品,只是一个生肖动物的剪影,还不够生动,因此我们需要在一些细节上进行再创造,让它变得更有趣。
1.剪纸纹样的融合。
师:我们可以从我们学过的民间剪纸上得到灵感。
出示剪纸作品。
(1)月牙纹。
(2)锯齿纹。
(3)漩涡纹。
2. 欣赏学生作品,感受装饰内容的延伸。
(1)体现动物特征的装饰图案。
(2)寓意美好愿景的吉祥图案。
(3)赋予特殊意义的文字。
(四)个性表达 情意关联
1.听学生说一说,怎样完善自己的作品。
师:你打算怎样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作品呢?
2.师示范刮画。
师:我先来试试看,我先刮鸡的眼睛,刀大的头,一笔就能完成了。然后脖子上的纹样用锯齿纹,我刮的时候有什么变化?(换小的头)细节用小头加工,再是身体,我刮了什么纹?(漩涡纹),还有尾巴的装饰。
2.学生动手创作,教师个别辅导。
师:我将自己刮画的秘诀给你们,你们肯定能做出更好的作品。
课件出示:(1)我能很好的表现动物的主要特征;
(2)我能融入自己的美好愿望。
(3)我能做到与众不同。
(五)评析悟美 快乐体验
1. 学生作业展示。
(将学生作业在展示平台按顺序进行展出。)
2. 师生点评。
师:说说看你自己的作品有趣在哪里?
师:你在生肖动物身上赋予了怎样的愿望?
(六)欣赏拓展 延伸滋情
师:今天我们将剪纸与刮画融合在一起,创作了有趣的生肖动物。在欣赏同学们创作的生肖动物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大家的聪明才智,只要大家经常做个有心人就能够创造出更多充满心意的作品。在生活中,十二生肖的形象运用广泛,如民间绣品、生肖鞋、民间剪纸、生肖邮票、生肖玩具上都可以看到。它们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我们的生活。(如图6-9)
艾青诗选“向太阳”原文及赏析读后感
艾青诗选“向太阳”原文及赏析读后感大全
《向太阳》这首诗又能给人以史诗的感觉,它不是理念的历史,是有血有泪的颤动着的历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艾青诗选“向太阳”原文及赏析读后感,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艾青诗选“向太阳”原文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引自旧作《太阳》
一 我起来
我起来—
像一只困倦的野兽
受过伤的野兽
从狼藉着败叶的林薮
从冰泠的岩石上
挣扎了好久
支撑着上身
睁开眼睛
向天边寻觅……
我——
是一个
从遥远的山地
从未经开垦的山地
到这几千万人
用他们的手劳作着
用他们的嘴呼嚷着
用他们的脚走着的城市来的
旅客,
我的身上
酸痛的身上
深刻地留着
风雨的昨夜的
长途奔走的疲劳
但
我终于起来了
我打开窗
用囚犯第一次看见光明的眼
看见了黎明
——这真实的黎明啊
(远方
似乎传来了群众的歌声)
于是 我想到街上去
二 街上
早安呵
你站在十字街头
车辆过去时
举着白袖子的手的警察
早安呵
你来自城外的
挑着满箩绿色的菜贩
早安呵
你打扫着马路的
穿着红色背心的清道夫
早安呵
你提了篮子,第一个到菜场去的
棕色皮手念肤的年轻的主妇
我相信
昨夜
你们决不像我一样
被不停的风雨所追踪
被无止的恶梦所纠缠
你们都比我睡得好啊!
三 昨天
昨
我在世界上
用可怜的期望
喂养我的日子
像那些未亡人
披着麻缕
用可怜的回忆
喂养她们的日子一样
昨天
我把自己的国土
当做病院
——而我是患了难于医治的病的
没有哪一天
我不是用迟滞的眼睛
看着这国土的
没有边际的凄惨的生命……
没有哪一天
我不是用呆钝的耳朵
听着这国土的
没有止息的痛苦的呻吟
昨天
我把自己关在
精神的牢房里
四面是灰色的高墙
没有声音
我沿着高墙
走着又走着
我的灵魂
不论白日和黑夜
永远的唱着
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昨天
我曾狂奔在
阴暗而低沉的天幕下的
没有太阳的原野缴结凵先シ乖谧仙难沂Ï
流着温热的眼泪
哭泣我们的世纪
现在好了
一切都过去了
四 日出
太阳出来了……
当它来时……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引自毕雀困旧作《太阳》
太阳
从远处的高层建筑
——那些水门汀与钢铁所砌成的山
和那成百的烟突
成千的电线杆子
成万的屋顶
所构成的
密丛的森林里
出来了……
在太平洋
在印度洋
在红海
在地中海
在我最初对世界怀着热望
而航行于无边蓝色的海水上的少年时代
我都曾看着美丽的日出
但此刻
在我所呼吸的城市
喷发着煤油的气息
柏油的气息
混杂的气息的城市
敞开着金属的胴体
矿石的胴体
电火的胴体的城市
宽阔地
承受黎明的爱抚的城市
我看见日出
比所有的日出更美丽
五 太阳之歌
是的
太阳比一切都美丽
比处女
比含露的花朵
比白雪
比蓝的海水
太阳是金红色的圆体欠⒐獾脑蔡迨窃诶┐笞诺脑蔡å
惠特曼
从太阳得到启示
用海洋一样开阔的胸襟
写出海洋一样开阔的诗篇
凡谷
从太阳得到启示
用燃烧的笔
蘸着燃烧的颜色
画着农夫耕犁大地
画着向日葵
邓肯
从太阳得到启示
用崇高的姿态
披示给我们以自然的旋律
太阳
它更高了
它更亮了
它红得像血
太阳
它使我想起 法兰西 美利坚的革命
想起 博爱 平等 自由
想起 德谟克拉西
想起 《马赛曲》《国际歌》
想起 华盛顿 列宁 孙逸仙
和一切把人类从苦难里拯救出来的
人物的名字
是的
太阳是美的
且是永生的
六 太阳照在
初升的太阳
照在我们的头上
照在我们的久久地低垂着
不曾抬起过的头上
太阳岁局照着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照着我们的久久地住着
屈服在不正的权力下的城市和村庄
太阳照着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照着我们的从很久以来
到处都蠕动着痛苦的灵魂的
田野,河流和山峦……
今天
太阳的炫目的光芒
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
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也从那隐蔽着无边忧郁的烟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我们仰起了沉重的头颅
从濡湿的地面
一致地
向高空呼嚷
“看我们
我们
笑得像太阳!”
七 在太阳下
“看我们
我们
笑得像太阳!”
那边
一个伤兵
支撑着木制的拐杖
沿着长长的墙壁
跨着宽阔的步伐
太阳照在他的脸上
照在他纯朴地笑着的脸上
他一步一步地走着
他不知道我在远处看着他
当他的披着绣有红十字的灰色衣服的
高大的身体
走近我的时候
这太阳下的真实的姿态
我觉得
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
太阳照在
城市的上空
街上的人
他们并不曾向我打招呼
但我向他们走去
我看着每一个从我身边走过的人
对他们
我不再感到陌生
太阳照着他们的脸
照着他们的
光洁的,年轻的脸
发皱的,年老的脸
红润的,少女的脸
善良的,老妇的脸
和那一切的
昨天还在惨愁着但今天却笑着的脸
他们都匆忙地
摆动着四肢
在太阳光下
来来去去地走着
——好像他们被同一的意欲所驱使似的
他们含着微笑的脸
也好像在一致地说着
“我们爱这日子
不是因为我们
看不见自己的苦难
不是因为我们
看不见饥饿与死亡
我们爱这日子
是因为这日子给我们
带来了灿烂的明天的
最可信的音讯。”
太阳光
闪烁在古旧的石桥上……
几个少女——
那些幸福的象征啊
背着募捐袋
在石桥上
在太阳下
唱着清新的歌
“我们是天使
健康而纯洁
我们的爱人
年轻而勇敢
有的骑战马
驰骋在旷野
有的驾飞机
飞翔在天空……”
(歌声中断了,她们在向行人募捐)
现在
她们又唱了
“他们上战场
奋勇杀敌人
我们在后方
慰劳与宣传
一天胜利了
欢聚在一堂……”
她们的歌声
是如此悠扬
太阳照着她们的
骄傲地突起的胸脯
和袒露着的两臂
和发出尊严的光辉的前额
她们的歌
飘到桥的那边去了……
太阳的光
泛滥在街上
浴在太阳光里的
街的那边
一群穿着被煤烟弄脏了的衣服的工人
扛抬着一架机器
——金属的棱角闪着白光
太阳照在橇骱沟牧成系彼敲恳徊角敖±
他们发出缓慢而沉洪的呼声
“杭——唷
杭——唷
我们是工人
工人最可怜
贫穷中诞生
劳动里成长
一年忙到头
为了吃与穿
吃又吃不饱
穿又穿不暖
杭——唷
杭——唷
自从八一三
敌人来进攻
工厂被炸掉
东西被抢光
几千万工友
饥饿与流亡
我们在后方
要加紧劳动
为国家生产
为抗战流汗
一天胜利了
生活才饱暖
杭——唷
杭——唷……”
他们带着不止的杭唷声
转弯了……
太阳光
泛滥在旷场上
旷场上
成千的穿草黄色制服的士兵
在操演
他们头上的钢盔
和枪上的刺刀
闪着白光
他们以严肃的静默
等待着
那及时的号令
现在
他们开步了
从那整齐的步伐声里
我听见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我们是从田野来的
我们是从山村来的
我们生活在茅屋
我们呼吸在畜棚
我们耕犁着田地锏厥俏颐堑纳裉ì
敌人来到我们的家乡
我们的茅屋被烧掉
我们的牲口被吃光
我们的父母被杀死
我们的妻女被强奸
我们没有了镰刀与锄头
只有背上了子弹与枪炮
我们要用闪光的刺刀
抢回我们的田地
回到我们的家乡
消灭我们的敌人
敌人的脚踏到哪里
敌人的血流到哪里……
…………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
这真是何等的奇遇啊……
八 今天
今天
奔走在太阳的路上
我不再垂着头
把手插在裤袋里了
嘴也不再吹那寂寞的口哨
不看天边的流云
不彷徨在人行道
今天
在太阳照着的人群当中
我决不专心寻觅
那些像我自己一样惨愁的脸孔了
今天
太阳吻着我昨夜流过泪的脸颊
吻着我被人世间的丑恶厌倦了的眼睛
吻着我为正义喊哑了声音的嘴唇
吻着我这未老先衰的
啊!快要佝偻了的背脊
今天
我听见
太阳对我说
“向我来
从今天
你应该快乐些呵……”
于是
被这新生的日子所蛊惑
我欢喜清晨郊外的军号的悠远的声音
我欢喜拥挤在忙乱的人丛里
我欢喜从街头敲打过去的锣鼓的声音
我欢喜马戏班的演技
当我看见了那些原始的,粗暴的,健康的运动
我会深深地爱着它们
——像我深深地爱着太阳一样
今天
我感谢太阳
太阳召回了我的童年了
九 我向太阳
我奔驰
依旧乘着热情的轮子
太阳在我的头上
用不能再比这更强烈的光芒
燃灼着我的肉体
由于它的热力的鼓舞
我用嘶哑的声音
歌唱了: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的河畔……”
这时候
我对我所看见 所听见
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
我甚至想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
1938年4月 武昌
艾青诗选“向太阳”赏析
群星已经隐退,而你依然站在那里,期待着太阳上升——题记
细读《艾青诗选》,你不难发现书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便是“中国﹑青年﹑希望﹑奋斗……”还有那就是“太阳”。
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给我们带来温暖,伴着我们成长!给大地万物带来生机,却往往被我们忽略掉!在《山海经》中,夸父曾经执着追逐着太阳,他被那明亮的光球吸引着,想将它带到人们心中,似飞蛾扑火,毫不犹豫向太阳飞奔而去。艾青也一直热爱着太阳,也可以说达到如痴如醉的境界。他看到“死亡﹑战争﹑压迫……”封锁着中国,他知光明之路必将充满泥泞和崎岖,但他却不放弃,如夸父逐日那般执着。同时,他也意识到新中国不能只建立与国土之上,而是要把信念建立在人们心中。他像夸父一样他想把太阳的温暖带给人们于是并有了《向太阳》:
“初升的太阳,照在我们的头上,久久垂着,不曾抬起的头上,我们仰起那沉重的头颅一致地,向高空呼喊:“看,我们笑得像太阳!”
艾青的诗如寒冬里的一束阳光,照在中国的大陆上,照在老百姓久经风霜的脸上,竟如此温暖!他的诗宏壮激昂,直击人心!他写的诗给了当时久经压迫的人民带来了希望;给祖国千千万万的青年带来了动力。这首诗犹如寒冬里的一把火照亮了人们,温暖了大地!对当时正处于迷茫的青年来说,这是一首鼓舞人心的乐曲,是世界上最温暖的诗。同时太阳之光像一把闪耀万丈光芒的尖刀,刺破了统治社会的黑暗,直击反动派和地主们的心坎。艾青的诗也是来自不屈人们的怒号!
最终,胜利的太阳在东方冉冉升起,始终温暖地照耀着大地!
当我身处困境,面临抉择的时候,我会想起曾经读过的《艾青诗选》。它如太阳照亮我的内心!我相信只要向着那光芒去,黑暗就会远离我,成功也就离我不远了!不管成功的道路有多艰辛,我们也应如夸父逐日般,要为之努力,为之奋斗!
艾青诗选“向太阳”读后感
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蔓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长诗《向太阳》。由于这首诗所显示的作者对人生和艺术不断探求的精神,以及它达到的宽广的审美境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学评论家一致把它誉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优秀诗篇。因为它不仅标志着艾青的创作道路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对我国诗歌创作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向太阳》长四百余行,是三十年代艾青最长的一首诗,由九个各自独立又前后呼应的章节组成。尽管在诗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场景和人物,但并不以叙事为主,作者仍然以他那朴素坦诚富有个性的抒情方式进行创作,自始至终以第一人称的“我”(也就是作者本人)的情感作为全诗的主线和命脉。武汉当时作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重镇,正轰轰烈烈地掀起保卫大武汉的群众性活动。艾青立即全身心地投入了这个显示着民族觉醒和战斗决心的现实世界。心中鼓荡着的激情和创作欲求,与现实结合的强度显然达到了燃烧的程度。于是诗人长期郁结于心的全部感情如一粒粒火种燃爆了起来:多少年来在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上奔波的疲累,痛苦的回忆,在受难中执着不渝的追求,便都随着诗人眼睛里涌出的热泪和心中沸腾的血液,一起喷发了出来。作为《向太阳》当年的一个虔诚而年少的读者,如今重读这首哺育过我心灵的诗,仍然激动不已,仍然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当年创作这首长诗时的崇高而激越的情感。这或许就是艾略特所说的“历史意识又含有一种领悟,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几十年来,在我国的诗坛上,有许多轰动一时的诗,往往不到几年就失去了它的“现存性”,这种短命的诗,多半是属于缺乏艺术真诚和功利性强的制作。最近十多年也出现了不少这类短期效应的诗作。《向太阳》所以能成为一首经得住历史严格删汰的诗,正是由于它能使当今的读者领悟到历史的现存性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诗人摘引了旧作《太阳》的六行诗当作这首长诗的序曲,常常为读者和文学评论者所忽略,但我以为它有着不容忽视的深远的含意。正是这首1937年春的《太阳》,作者预示了不久即将出现日出的魅人的景象:“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广场上高声说话……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向太阳》正是赞美人类从苦难中再生的欢欣的,也可以说,艾青写的是他心中预言的太阳在中国冉冉升起时的感触。引自《太阳》的六行诗,使这首长诗的时空感和整个情节推向了一个深远的境界。作者当时不到而立之年,敢于触及这个空灵而永恒、有关人类命运的巨大主题,充分说明他在创作上的自信。而这种自信,缘于作者的强大的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力。不论人生的体验,还是艺术的修养,当时,在作者生命内部都已孕育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创造的潜力。创作这类涉及人类永恒命运的诗,常常容易流于空泛和玄虚。或者采取另一种简便的途径,用论证性的逻辑语言构制成为一个眩目的理念的光圈。而《向太阳》作者的心态不是对现实肤浅的迎合,而是内心感情的延续和流露。从第一章《他起来》,作者就摒弃了陈旧的章法,使诗的情境直接地贴近和切入了读者的感觉世界,让读者与作者的感情得到交流,热忱的诗句有如饱含友情的声音向读者吐诉着:
“我起来——/……/挣扎了好久/支撑着上身/睁开眼睛/向天边寻觅/……/我的身上/酸痛的身上/深刻地留着/风雨的昨夜的/长途奔走的疲劳/……/我打开窗/用囚犯第一次看见光明的眼/看见了黎明/——这真实的黎明啊”。
这些发自胸腔的声音,既朴素又带有象征色彩的语言,没有任何渲染和夸张,痛苦已成为过去,平平实实的自白,更能使读者能从诗的冷凝的情境中感触到历史的沉重和浓浓的抒情气韵。生命内部残留的酸痛,只说明必须挣扎好久才能站立起来。这些谁都能真切理解的生理和心理的感觉都切切实实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和思考,因而使平实的诗句有了很大的张力和重力。事实上,这种交织着昨夜的伤痛和迎接黎明的生命甦醒时带泪的欢欣,绝不能认为只属于曾经是囚徒的诗人自己对人生的回顾。应当看作是一个为了拯救民族的危难和命运与千千万万祖国的儿女们奔走抗争的赤子的心声。我是如此感受这一节诗的。
第二章《街上》,诗人听到了远方群众的歌声,来到街上。他的面前出现了充满朝气的生活场景。但这一章基调明朗的诗并没有使前面一节诗的沉重感全部消失。昨夜的恶梦还不可能忘却。这不能不让人想到,灾难重重的人生对诗人的心灵的摧残是何等的深重啊!他即使已经走出个人的恶梦,来到了黎明的街上,但仍感到昨夜的创伤在身上隐隐作痛。在日出之前,他的心情还不可能顿然变得完全明朗起来。因此在第三章里,诗人又一次回顾了他的艰难的人生历程和自己祖国的悲惨的历史。诗人的心情是诚实的。他的沉郁的回忆正说明了一个被帝国主义宰割、遭受了多年屈辱的民族的觉醒和奋起战斗绝非是轻易的事情。艰难绝非只是回忆中的艰难,也是现实的精神负担。在第二、三章里,诗人这些真诚的为了忘却的自剖,曾被一些论者加以指摘,认为是个人的消极和忧郁。其实诗人所以痛苦的回顾过去,是为了心灵得到解脱,以便能大跨步地狂奔起来。第三章《昨天》今天读来,仍然能感悟到它的真实的份量。历史的创痛常常使几代人都感到了它的沉重的存在。我以为《向太阳》这类扛鼎之作,不是能以某种理论来界定它的内涵和得失的,恰恰相反,这类诗倒常常能检验一些理论的真实性以及它的价值。诗人有很长时间曾把自己的国土当作病院:
“没有哪一天/我不是用迟滞的眼睛/看着这国土的/没有边际的凄惨的生命……/没有哪一天/我不是用呆钝的耳朵/听着国土的/没有止息的痛苦的呻吟”。
在日出之前,他又一次地剖解自己的灵魂。为了真正能超越自己的过去,为了跨向一个新的创作高度,诗人首先得战胜自己。
“昨天/我把自己关在/精神的牢房里/四面是灰色的高墙/没有声音/……”
当诗人写下这样浸透了血泪的诗句之后,他的精神才有可能获得新生。让“一切都过去”,这是第四章最后一行诗。也只有写下这行诗,诗人才得以深深地喘口气。当我读到这一行难得的迎着日出的诗句,也感到无比的舒畅,为诗人精神得到了新生而庆幸。从黑夜到黎明到日出,在诗人的灵魂深处,也真正地经历了从黑暗到光明的全过程。这些深层的剖析心灵的诗行,在我国新诗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日出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的诞生。第四章写到了日出,这是一章处处闪着阳光的诗。日出唤起了诗人少年时代青春的旅程。他怀着最初对世界的热望,在无边的蓝色的海水上曾经看见过不少次美丽的日出。但此刻他看到的日出“比所有的日出更美丽”。因为这是他的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日出。这美丽的日出,仿佛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日出。
第五章命名为《太阳之歌》,光辉的太阳,使人类的历史和空间,出现了美丽无比的景象,诗人用浓浓的彩笔为我们画了一轮正在升起逐渐扩大光圈的有动态感的太阳,它不是一个静止的红色的圆体,它是一个蕴含着放射着无限启示的光辉的意象。太阳象征着人类最美的形象:伟大的革命和英雄人物,响亮的歌曲,如海洋一样开阔的诗篇,用燃烧的笔画的向日葵……“太阳比一切都美丽”。在这一章里,诗人的心胸,完全袒露向现实的世界和人类理想的境界,使诗的内涵,随着阳光的普照而得到了深远的拓展,为人间创造出一个以永生的太阳为理想的亲和世界。
在第六章和第七章里,诗人已完全超越了自身的一切痛苦的回忆,为我们展示出一片太阳光照之下的曾经蠕动着痛苦灵魂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歌颂了受伤战士的高大的形象,“比拿破仑的铜像更漂亮”。歌颂了为战争奔走呼号背着募捐袋的少女,还有雄浑的工人的呼声,以及在泛滥着阳光的广场上操演的士兵。这些毫无阴影的人物和他们的行进的战斗的姿态,在艾青的诗里是第一次出现,艾青的创作天地仿佛也升起了明丽的太阳。第八章和第九章之中,诗人的心灵由于日出,由于有声有色的跃动的生活场面,而向过去苦痛而寂聊的生活最后告别:
“我不再垂着头/把手插在裤袋里了/嘴也不再吹那寂寞的口哨/不看天边的流云/不彷徨在人行道”。
诗人感谢太阳召回了他的童年。在最后两行诗里,诗人情不自禁地抒发出自己的真诚的感激:
“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宽怀与热爱/我甚至想在这光明的际会中死去……”
这最后一行诗,曾受到了指摘,认为作者情绪消沉,损伤了这首诗。这一行诚挚的吐诉,并不能看作是消沉的。从当时艾青的欢欣和昂奋心态来看,他为了这企盼已久的光明的到来,是可以甘心地去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重读艾青这首宏伟的长诗《向太阳》,使我感悟很深。过去有些论者,虽然也肯定了它在艺术上具有传统意义上的完美性典雅性,肯定了章法的严整,但又认为,诗人的灵魂虽然被骚动的现实生活惊醒,但仍然没有能抛弃掉个人的哀伤和痛苦,因而不能达到纯新的境界。我以为论者指摘的弱点和问题正是这首诗的命脉之所在。诗人不是抽象的存在,他是一个与苦难的中国命运相连的现实的人,在旧中国,一个自命为革命的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他的真诚是值得怀疑的。诗人的忧伤和痛苦,正说明他与危难重重的民族血肉相连,忧伤和痛苦在诗人的心灵里一时没有消失的事实,证实诗人是真诚的,是一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是一个切切实实为理想战斗着的人。诗人意识到他必须在现实斗争中不断地突破自己,他的情感世界和创作境界得到新的拓展。《向太阳》所以能强烈而持久地感动人,是由于一个多年为民族命运奔波受难的中国诗人为了崇高的理想,心神曾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为迎接日出,他终于从伤痛中站起来,他走向街头,他投入生活的行列,他放声歌唱。身上残存的创伤和精神上的忧郁,并没有使他灰心绝望,他忍着伤痛投入了战斗,他流着热泪赞美日出。这才是真挚的浸透了历史的真实感的声音。因此,《向太阳》这首诗又能给人以史诗的感觉,它不是理念的历史,是有血有泪的颤动着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