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曾几简介

曾几(jī)(1084—1166),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谥号文清。南宋诗人。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的渗漏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另外,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衫喊启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内容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亦有抒写爱国抗金之作。著有《茶山集》。

曾几(1084年-1166年),字吉甫、志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人,徙居河南府,南宋诗人,谥号文清。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或如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泼流动,咏物重神似。同时,其诗风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爽轻快、形象生动,代表作有《茶山集》等。

《夜书

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南宋-360问答叶绍翁《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那洲板双歌称德体,夜深篱落一灯明。

白话译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空温站断优过亚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扩展资料

赏析

这首诗委副油孙检者较修了目述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日剧侵述改织化纪伟执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补告质单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洋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灯缩孙城还死首缺哪营回,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23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