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各诗人的代表作啊
想找谁的你告诉我 我也不知道你想知道谁 我只能介绍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里程碑…
李白( 701 — 762 )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先世于隋时因罪徙居中亚。白于武后长安元年 (701) 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托克马克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蜀中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 少年时期 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岁诵诗书,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爱好十分广泛。十五岁左右就写得一手出色的好文章。二十岁以后,在蜀中漫游,饱览了四川的壮丽景色,接触了社会生活,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祖国的思想和豪放爽朗、酷爱自由的性格,也种下了游仙出世的消极思想的根苗。
开元十四年 ( 726) ,二十六岁的李白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的大漫游,历两湖、江浙、河南、山西等地区,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描写自然山水和漫游生活,作品有《丁都护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越中览古》《春夜洛城闻笛》等,风格已经成熟。
天宝元年 (742) ,四十二岁的李白由友人推荐,应诏赴京,供奉翰林。被召之初,李白异常兴奋,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这样的诗句,以为将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当时的唐玄宗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不理朝政,诗人“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志愿无法实现,结果反被排挤,怀着失望与悲愤的心情离开了长安,结束了这前后不满两年的帝京生活。这一时期虽不长,但诗人接触到宫廷生活的内幕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写下了不少抨击现实的诗歌,如《古风》的一部分,《行路难》《梁甫吟》等,这些诗,鞭挞了权贵,表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品德和反晌旅旁抗精神。
天宝三年 (744) 春,李白离开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以梁园镇皮(开封)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历时十一年,“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但对国事仍然非常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任用。天宝三年秋,在洛阳和汴州分别遇见了杜甫和高适,三人便结伴同行,畅游了梁园和济南等地,李杜从此便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同寻范十隐居》)。这一时期,是诗人创作最丰富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北风行》《梁园吟》等等。深刻地揭露现实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是这个时期作品的显著特色。
天宝十四载 (755) ,安史乱起,李白怀着消除叛乱、恢复国家统一和安定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队伍,不料永王和肃宗争夺帝位,肃宗消灭了李璘的队伍,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一带宴橡),诗人含不白之冤,发出无声的垂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江夏别宋之悌》)。幸好,中途遇大赦,得以放还。《朝发白帝城》一诗就记述了当时的心情。
上元二年 (761) ,已六十一岁的李白,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追击史朝义,决定投军,但行到金陵因病折回,“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翼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宝应元年 (762) 十一月 ,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中,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在政治上虽未能实现理想,但在诗歌创作中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继承并发扬了自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把浪漫主义精神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常以奔放的激情表达搏击风云,翼申所能的抱负和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诗人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傲岸不驯的态度,抨击社会,鞭笞权贵。李白虽然不像杜甫那样和人民有广泛的接触,但他对劳动人民也是寄予同情的。在《丁都护歌》中写出了船工的血泪。在《秋浦歌》中写了渔民、冶工的艰辛。在《妾薄命》《长干行》《北风行》等诗中,写出了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安史乱后,他发出了“白骨成(一作“蔽”)丘山,苍生竟何罪”(《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慨叹,表达了自己“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奔亡道中》)“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赠江夏韦太守良宰》)的爱国忧民的悲愤心情。
他用大量的诗篇,歌咏祖国山河的壮美,寄托他爱国的深情。在诗人的笔下,险峻的蜀道,奇伟的群峰,奔腾的江河,飞泻的瀑布,都显得壮美动人。
无庸置疑,李白诗歌中也确有描写求仙访道、炼丹服药以及宣扬人生如梦和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须加以鉴别。
李白的诗纵放自如,想落天外,上天入地,真幻参杂。奇特的夸张,瑰丽的色彩,神话故事,轶闻传说,熔铸于诗篇中。然而他的诗句又如出水芙蓉,不假雕饰。构成其飘逸豪放、雄奇洒脱的艺术风格。他最擅长七言歌行和绝句。他的绝句被后人奉为唐人绝句的典范。杜甫对李白极为倾服,对他的诗歌曾给予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十二白二十韵》)。
有 《李太白全集》 传世,存诗 九百九十余 首。清人王琦的《李太白全集注》和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王运熙的《李白研究》、王瑶的《李白》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的《李白诗选》可以参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杜诗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
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
的地方。
如何理解一张估价亿元的“空白油
“艺术这件事越来越说不清楚。艺术判断的标来自准、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和市场价格随时都在调整。所以一张几乎空白的画,才会变得无从判断。”
美术馆保安载入艺术史
苏富比拍卖行将于2014年1360问答1月11日在纽约拍卖罗伯特·雷曼的《无题》。这是幅124cm×124cm的油画,厚做映厚的白色颜料涂满正方形画布,白色的表面依稀可见绿色和蓝色的痕迹,拍卖行估价1500万-2000万美元(约9000万-1.2亿元人民币)。
近众哥车毛全酸远旧固乎空白的油画估出高价,舆论哗然,有网友以此调侃北京的天气:“看了几张北京雾霾的照片,瞬间看懂了罗伯特·雷曼画作的1.2亿价值。”
创作了天价《无题》的罗伯特·雷曼其实有颇为励志的艺术生涯。雷曼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担任保安,干了七年。这期间,他此助创作了一系列《无题》作品印井阶呼海委。这幅估价过亿的白色《无题》完成于1961年,那时,31岁的罗够点直审失毫升孔火愿矛伯特·雷曼刚结束保安工作。
纽约MoMA收藏了28幅雷曼的商今了作品,1993年吃格还举办了罗伯特·雷曼回顾展。《纽约时报》撰文评价:“罗伯特·雷曼一直专注探索白色的多样性——不同种类、不同色调的白色颜料,涂抹在不同的白色表面。”“罗伯特·雷曼陈项子天苦真剂的艺术提醒我们,对于所有绘画而言,最重要的是颜料、尺寸和颜色。”
罗伯特·雷曼作品此前的拍卖最高价,是8年前的另一幅白色绘画,960万美元。此次上拍的《无题》,是掌率藏家1988年在苏富比拍得,当时成交价为55万美元。苏富比认为雷曼的作吗非年附吸等区海品价值被低估,他们对再破纪录拉价呀承有信心。
回顾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独占鳌头的恰恰是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纽约佳士得2012年5月8日的当代主题拍卖会上,马克·罗斯科描绘日落景色的油画《橙、红、黄》氢弦景日虽否玉以8688万美元(约5.47亿人民币)成交,创下当代艺术品的最高拍卖价格纪录。
特样地短苏富比10月17日在伦敦举行的封丝指静意大利艺术拍卖会上共有9件白色的作品,估价总计超过1500万英镑。艺术家卢齐欧·丰塔纳是极少主义艺术的开创者,他的《Concetto spaziale attese》(空父具妒东间概念,等待)是一块用刀划破的白色画布,估价150万-200万英镑。丰塔纳在本次拍卖会上还有两件画布上分别划了两刀和十一刀的作品,两刀估价55万-去需手所与聚75万英镑,十一刀估价220万-280万英镑。
相比公众面对《无题》的惊诧,艺术圈要理性平静得多。艺术家徐冰说:“我很育种围孔右夫喜欢上个世纪中叶的抽象绘画作品,笔触的处理很有质感,很好看。现在来看,这些作品和传统的联系日益显现,也更有价值。”
艺术家张恩利表示:“一件艺术品一旦超过一定价格,就会成为一个事件。拍卖是买卖双方的事,价格有人接受就没问题,如果没成交就只是一个标价而已。克里姆特的画曾经创过拍卖纪录,但真的值那么多钱吗?艺术品的价值和标价并没有关系。”
摄影评论家顾铮指出了艺术品拍卖背后的复杂性:“市场拍卖时的竞争氛围、艺术家存世作品数量的多寡等复杂的因素决定了艺术品的价格,正常的价值是另外一回事。”
策展人、艺术评论家陆蓉之则说:“罗伯特·雷曼的《无题》是西方艺术史划下符号的经典作品,(只要是经典)即使它是个尿壶或大便也是如此。”
“恐怕我们必须接受”
比空白画布更“离谱”的创作被收藏和卖出高价的并不少见。1961年,意大利艺术家皮耶罗·曼佐尼制作了90个密封罐头,标签写着“艺术家之屎”,声称里面装有艺术家的粪便,并根据当时的黄金牌价按重量标价。艺术家强调打开罐头会破坏其艺术价值,很长一段时间里,罐头装的到底是什么,一直不为人知。2007年,18号罐头拍卖出12.4万欧元,之后曼佐尼的合作者在报纸上透露,罐头里装的都是石膏。
最为著名的是马塞尔·杜尚。杜尚善于将工业化的制造物只做轻微的改动,或者干脆原封不动就拿去展览。1917年,杜尚交了6美元进场费,将他在商店买的男厕小便器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参展。他将陶瓷小便器倒置桌上,在底侧写上“R·穆特”——一家洁具设计公司,并将作品命名为《泉》。这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独立艺术家协会会长当时对支持杜尚参展的收藏家沃尔特·阿伦斯伯格抱怨:“如果一个人把马粪粘到画布上,我们也必须接受?”阿伦斯伯格回答:“恐怕我们必须得接受。”
2006年,500名英国艺术界权威的艺术家、艺术品交易商、艺术批评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工作人员组成庞大的评审团,评选英国艺术界20世纪5件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杜尚的《泉》获得64%的评委选票,超过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和《格尔尼卡》,排在首位。
“艺术这个事越来越说不清楚,当代艺术不断突破现有的概念和规则,给予的是已有知识范畴无法判断的东西。艺术判断的标准、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和市场价格随时都在调整。所以一张几乎空白的画,才会变得无从判断。”徐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011年11月8日,艺术家安德烈斯·古斯基创作于1999年的作品《莱茵河Ⅱ》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得430万美元,刷新了摄影作品拍卖纪录,成为史上最贵的照片。
《莱茵河Ⅱ》将合成图像放大到巨型尺寸(238×387cm),照片里的工业建筑被作者用数码手段移除,留下的是沉静、忧郁的抽象画面——道路、草地、灰色的河流和灰色的天空。古斯基表示,他关注的是莱茵河可能存在的当代景观,在评论家眼中,古斯基试图解释人类生存状态中那些谜一样的互动元素。而公众疑惑的是:一件“PS”过的数码照片为什么能拍出天价?
顾铮解释:“投资当代艺术和投资当代摄影是不同的。古斯基的《莱茵河Ⅱ》是在当代艺术范畴里用摄影为手段、按照当代艺术的观念完成创作,和按下快门的传统摄影很不一样。《莱茵河Ⅱ》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先要沿着莱茵河一段段拍摄,然后在电脑上将多张照片拼接,就像绘画一样,但不是用画笔,而是用光标在电脑上建构形态,对透视变形进行矫正。这是数码时代的明室操作,如果放在胶片时代的暗房里是无法完成的。”
顾铮将古斯基独特的创作称为“摄影壁画”。这样的作品和波洛克等人的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在外部形制上是一个类型,和当代艺术也有趋同倾向,譬如都趋向于大画幅。“即使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作品,即使是看上去是几乎空无一物的作品,体现的也是艺术家一生的创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