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克利的個人簡介
克利早年緻力于音樂和視覺藝術。1900年他考入慕尼黑美術學院,從師弗蘭茲·馮斯塔克學習繪畫。1912年克利認識了俄國印象派畫家瓦西裏·康定斯基之後,克利參加了在慕尼黑舉行的先鋒派“藍色騎士”畫展。1920年到1931年期間,克利在包豪斯設計學校教授繪畫,後來在杜塞爾多夫學院任教。
1933年希特勒出任國家元首之後,克利受到納粹的無端攻擊。他們把克利當作堕落的外國人來對待,他離開了德國,前往意大利,後來到了法國,最後在瑞士定居。
保羅·克利出身于瑞士伯爾尼郊區一位音樂教師家庭。克利自幼愛好文藝,中學時就寫過小說作過詩,還是業餘小提琴手。19歲時入慕尼黑庫列爾的畫室學習繪畫,21歲考入慕尼黑美術學院,在丘特維克的畫室與康定斯基同學。20世紀初年克利廣遊意大利考察文藝複興藝術,因此他對古典藝術了解甚深。1905年來到巴黎對印象派推崇備至,次年遷居慕尼黑于1912年參加“青騎士”團體。大戰爆發後應征入伍,直到大戰結束開始作畫。爾後應聘包豪斯學院任教,希特勒執政後被驅逐出境又回到故鄉,逝于洛迦諾。
克利的藝術是一個複雜的文化現象,他那變化多端的藝術語言令人眼花缭亂,捉摸不定。這是因爲鏈正他的思想總是在現實與幻想、聽覺與視覺、具象與抽象之間自由往來,因此人們視他爲超現實主義畫家。在他的筆下,形體、線條和色塊的組合,時而從某種觀念的符号,時而從童稚的天真想像,時而從客觀形态本身的節奏,時而從化着樂曲的聲音世界裏跳躍出來,克利總是敏銳地把握着奇妙的圖畫。不管怎麽看克利所使用的藝術語言,或具象形象或抽象符号,都是來自他對客觀事物的感受,是從客觀形态的認識中棚鍵悔提煉加工而成的。在創作過程中,畫家自身各種素質起了作用,他企亮昌圖運用創造的語言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