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表现主义的成就及影响

任何有西方艺术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德国在现代艺术的贡献:德国是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国家,德国表现主义。达达主义,波伊斯,以及包豪斯和后表现主义等对于现代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中,随着希特勒法西斯纳粹在1933年获得政权之后,德国现代艺术的发展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希特勒把现代艺术称为“颓废艺术”,下令严禁现代艺术地的公开展览;更有甚者,一些现代艺术家受到迫害和镇压。纳粹之所以对现代主义恨之入骨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的以表现主义为代表的德国现代主义艺术家的明显的政治色彩。这种政治色彩由于精力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不断被强化,而战争中出现的德国的达达主义和战后出现的表现主义特别是新客观现实派,更把矛头直指德国资产阶级的丑恶的阴暗面;这就使得德国纳粹政府绝对不允许现代主义在德国境内存在。
1933年希特勒纳粹法西斯政权强行通过并发布了新政府的对于艺术家的法规—据说参加制定该法规的有希特勒本人,格林大元帅,宣传部长格培尔等。1933年11月,成立了《德国视觉艺术会》的组织。德国政府再次依据法规,规定所有在德国境内的艺术家和颤以及和艺术有关的职业人士镫等,都限期登记入会。所有会员都必须效忠德国政府,推动德国文化艺术“ 健康发展”。截至到1938年,该艺术会拥有大约3200名雕塑家和15000多名画家,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艺术团体。这且不说,由政府直接控制的钙该艺术会德的中心领导机构,决定正式审核登记的会员的资格,并制定会规,审查合格唤拦败的授予会员资格,不合格者不允许金星进行艺术活动;更有甚者,还有一些艺术家杯被认为是“异己分子和颓废派”等,被放逐和逮捕入狱。在第一批被批评的,和被攻击迫害的艺术家中有贝克曼,迪克斯。葛罗兹,克其那,马克,诺尔德等人—他们大多为德国表现主义流派艺术家;此外不是德国人地的毕加索,马蒂斯,梅金杰,;鲁阿特等也被列入其中。
值得称赞的是德国现代派艺术家从来没有放弃过艺术创作。早在1920年,他们就举办了德国的达达主义画展,约翰 赫尔弗尔德创作的拼贴划画《格林;第三帝国的行政管理 》直接把矛头指向法西斯纳粹的头子格林。为了打击德国的现代派艺术,同时鼓吹纳粹的新艺术政策,1930年,由格林亲自出马举办了《 德国艺术之家》大型艺术展,在开幕式上希特勒发表了吆要绞杀德国现代派艺术地的疯狂叫嚣。但这丝毫没有吓掉正直的德国艺术家。1937年,他们在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了《当代德国艺术展 》,德国艺术家的勇敢也赢得德国人民的支持,竟然有200多万人前来参观;而同时举办的由德国官方支持的《伟大德国艺术展》,只有不到60万人来参观;而且占大多数的是纳粹党组织的观众。
当时比较活跃的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家有麦克斯 贝克曼(Max Becjmann)884-1950),早在战前,他已经出名了。在20世纪30年代中,他是德国的“新客观主义”(New Objectivity )的积极份子。在希特勒法西斯纳粹政权当政时,他不畏权势,暴力,恶势力等,以一位真正的艺术及家的良心,批评,抨击德国的反动的社会现象。他时常以德国的古典神话史实,民间传说等为题材,原始素材,在透过象征衡耐隐喻的手法,将形象压迫容纳在一个画面的空间之内,达到挤触观众的情绪几乎到屏息闷气的窒息程度。但他的画作世是具有相当的时代,民族和政治批评的价值,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地的德国艺术家之一。
欧托 迪克斯(Otto Dix)也是德国“新客观主义”流派画家。他没有贝克曼等人的直截大胆的抨击和火辣。他的风格近乎古典;但他以自己的洞察入微,锯细不遗地态度,冷眼旁观社会的百态;然后以意思一丝不苟的认真,把它们以描绘在画面上,他终于西欧的具像传统,技巧甚至援引德国,荷兰古典大师们的法本。

欧洲当代表现主义

著名的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还有乔治 葛罗兹(George Grosz),厄恩斯特 路德维格 克其那(Ernst-Ludwig Kirchner),佛朗兹 马克(Franz Mark) 埃米尔 诺尔德(Emil Nolde )等。
约瑟夫 波伊斯:伟大的艺术家
在现代—当代艺术是史中,有不少杰出的,真正的艺术伟人;他们不但具有伟大的艺术创作天才;二而更重要的他们的伟大人文主义精神。毕加索,齐白石,张大千等就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联合国称他们是文化伟人,巨匠。德国的艺术家约瑟夫 波伊斯是被公认可以同毕加索并驾齐驱的大师。
约瑟夫 波伊斯(Joseph Beuys 1921-1986)出生于1921年,早年学习生物,自然科学,昆虫学,动物学等,热爱自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征集入伍,成为一名德国空军驾驶员;1943年,他驾驶飞机执行任务时,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空被炮火击中,坠机落地摔成重伤;幸亏当地土著—游牧波西米亚人解救,得以绝处逢生。战后他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雕塑。他参加了多种的流派,包括行为,装置等艺术创作。
1961年,波伊斯成为了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地的教授,他认为教育是实现自己的艺术理念的最好地方;他以极其天真的严肃,把自己的民主思想和社会雕塑的理念投入到教育之中;他把教师教室变成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并使得学生能全面塑造自己的殿堂。他说 教育应该是兑对人的全面塑。1967年,也就是在中国正在进行文化大革命时,波伊斯宣布成立了德国大学生党,后来转变成德国民主党,目前依然活动。在法国学生运动高涨时,波伊斯领到德国学生造反,占领了学校办公室,后来他被警察抓走,学校接触解除他的教职,长达六年,而不久波伊斯意境已经成为红遍西欧的艺术大师。从1962到1967年,波伊斯多次举办激浪派的艺术展。1964年,他在亚圳工业大学,他在舞台上,向一家架钢琴中添加洗衣粉和垃圾,让钢琴发出刺耳的沉闷声;一个学生不解何意,上台殴打波伊斯;他仍不还手,鼻子流出血;只见他丛怀中拿出一个基督像,用左手高举头顶上,右手示意大家安静;全长场顿时肃然了。这个形象后来成为他的标准像—体现出他的艺术具有精神治疗作用的艺术观。波伊斯世是一位积极的,甚至于有些狂热的理想主义者;他声称 我没有兴趣去掩盖疾病和弊端;我把唤醒和教育更多的人看作是我的民主义务。他所关注的是艺术所具有的人类学意义,以及艺术对于社会的影像影响,教化作用。他坚决反对美国的商业文化和艺术,不止一次地公开批评。
他还是一位环境保护运动积极分子;1980年他参加欧洲议会选举大会时,带头组织清扫大街和森林;1982年,在第7届卡塞尔文献展上,他拿出一个题为《700 棵橡树 》的行为展,号召艺术家和观众共同植树;就在这时他亲自动手种下第一颗橡树;虽然,由于他的死亡,他未能看到700克树苗种植的局面;但他终于唤醒了人们保护自然的良知:在1987年终于完成了计划;来参加指书植树的不仅是艺术家们,还有欧洲各国的元首,联合国的官员,孩子,老头,军人和医生们。现在,当人们观看这一片茂盛的橡树林世时,没有人不怀念,波伊斯这个最具有人性的,伟大的艺术家。
新表现主义;
安理说,德国新表现主义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到了70年代末期,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一个新流派。大多数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战争之间。这一代人,已经抛弃了世纪初七期,那些前卫艺术家所具有的革命精神,而标变得要现实的剁多。他们不在乎什么惊奇的艺术手法和孤高的理想;他们更加自由,放纵,从当代社会的五颜十色的现实中吸取创作的素材和源流:商业咨询广告,流行时装,硬是影视图像,广告,插图,摄影照片,杂志,什么都行;飞利浦 葛斯顿(Philip Guaston )就是这样的德国新表现主义画家;他画电灯泡,香烟,雪茄,写字鞋子,成衣,衬衣衬裤,没有鼻子和眼睛的肖像,鬼脸, 党面罩,钉着钉子的木棒;这些暗含着个人寓意的具象绘画。
此后出现的德国的新表现主义(Nouvelle Expressionism ),是以乔治 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 )和西格玛 波克(Sigmar Polke )二人为两大代表的新艺术运动。乔治 巴塞利兹(1938 – )出生在东德,在东德接受艺术教育,当时东德诶为苏联的社会主义联盟的部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影响着整个东欧;把巴塞利兹不满和反对当时东德的艺术潮流,被以政治部成熟为理由从东柏林艺术学校 开除。19岁时来到西德,马上投入到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创作之中。他致力追求真理;但他个人是悲剧的,不幸的。他独居在德国北部的一座修道院的古堡中。这里原是蒙斯特王子的府第;但经历了战争的洗礼,和战后的驻军的摧残,已经破烂不堪。在这里,巴塞利兹发展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形象是倒置的。这种倒置不仅仅是针对观众的观看,艺术家本人在创作时也是倒着画的,用巴塞利兹自己的话,这种创作方式是为了“引发出迷惑和震撼,表现出一种挑战的姿态。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他把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到画面本身,而部专注于主题,巴塞利兹地的画面中的形象是用强烈的色彩和阔大而粗狂的笔触绘制而成,看起来很粗鲁而悲怅。
西格马 波克(1942- )是另一类艺术家,他熟悉几乎所有的视觉媒介,可以任意选择创作;他自己也说,他可以用任何一种伙或几种方式进行综合性的创作,他甚至使用过一种有毒的颜料进行绘画,是一种含有砒霜成分的颜料。他以极端辛辣的态度,毫不留情地讽刺美国的商业艺术和学术霸气,他以玩笑的态度用自己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自己的理念。
德国年轻的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主要包括有 潘克,约尔格 伊门多夫, 安塞尔姆 基弗 等人。对于这些年轻一代人,波伊斯世是他们的精神领袖;的确波伊斯给于他们以巨大的影响。伊门多夫曾经是波伊斯的学生,他参加了波伊斯的许多艺术活动,也试图通过艺术造成社会和政治影响;但总感到势孤力单无法行事,最终选择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于德国的现状的担忧和不满。基弗是战后废墟中诞生的一代,他一心想振兴的德国的传统绘画艺术,而在他的创作中来体现出自己对于德国历史的看法和思索;他的一个重达7吨的大型装置艺术《打碎的容器 》就是一例:基弗用铅钣制成书的形状,并且在上面印上一些历史照片;排列在书架上,暑假书架前面散落着玻璃碎片。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原始犹太教义:人把上帝拥有的10种神秘五物放置在容器内,包括有爱,知识,死亡,生存,性等;但人不安分,想知道上帝的秘密;在收集过程中打碎了6个器皿,因此,美德和邪恶就同时散落出来。而基弗的作品中有9种神秘的名称被写在架子上,漏掉的一种就是知识;这样地上散落的玻璃象征的就是散落在世界上的知识;艺术家正是通过这样的医书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人类弱点的亦即以及人类当前处境的批评和反思。
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卢西-史密斯对于德国新表现主义有这样的感想:“ 德国新表现主义 的存在与发展似乎形成一个完整的轨道—由完全的抵制到世界性的全盘接受。前辈们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最新一代德国艺术家行进更为艰难。新表现主义对他们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学院艺术。”

欧洲现代

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生活节奏。美术作来自为商品走进市场,给艺术发展带来激烈的竞争。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眼睛延伸到宏观与微观世界。因此现代艺术家必然要创造和选择新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己所认识的新世界。现代哲学直接影响现代美术创造,叔本华的唯我主义的本体论思想、唯意志论观点导致认360问答识上的直觉主义,这使艺术家的天才和灵感升华为艺术创造的根本。尔后的尼采、弗洛伊德对人的精神领域又作了全样低显吧则们把染面的分析和揭示,又成为现代艺术创造之源泉。柏格森“非理性主义哲学”是对现家可业家输耐它毫代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和传统价值观的彻底否定和背叛,从此艺术不再宣已胶留继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主观世界的表现。 现代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沿着必然规律运行的,西方艺术自远古产生始就注重实用、物质性的交斤再现,经历不同时区胶引镇吃乱代的发展和完善,到欧洲所板田鲜演川过无热找文艺复兴时期已达高峰。当照相术值师速铁发明,再现的写实主义绘画已被摄影部分取代,绘画必然另择其路,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写客观物质的形态走向表现画家自我内在精神为追求。绘画自产生起振就以为别人服务为宗旨,原始社会为实用,后来为神、为人的生活、为政治斗争等服务。西方艺术家宣称他们不再为谁服务,艺术就是为完善艺术自身而独立存在。因此艺术的价值求括厂为观与传统决裂了。所有这一切都是随着只孔江卫社会发展、思潮的演变,缓慢地由量变到质变的。现代美术的发端是从印象派开始的。 印象派的出现是西方艺术划时代的里程碑。为了表现自然界丰富的瞬间即逝的光和色的变化,它忽视或否定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更是破坏或放弃了西方几千年完善起来的严谨造型,因此衍生出后来一系列的反叛画家、画派。首先起来与传统决裂的是塞尚,他要创造一种月节曲印曲木老款速弱绝对的绘画,它不再张素劳急句究曲笔并变是客观事物的模仿,而是注入画家主观解释的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根了搞真氢船迫理争在同时还有画家高更,他从强烈的单该划那夫主观出发,对客观事物获得的印象和感觉加以分析、综合互毛,创造出一种突破时空制约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绘画。而荷兰人凡·高用明亮的色调与颤动奔放的线条传达了炽烈的思想,他们共同开创了西方现代美术之先河。从他们的理论派生出尔后的众多现代流派。 一部分追随塞尚的画家们确认画面的经营构造掉叫证儿盐龙是画家的能力和权利,画家是画面的创造者,应该像上帝一样任意去安排画面,形成了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认为绘画不应该作自然对象的奴隶,也不应仅是画面的精心构造,而必须表现画家的心情意志,必须是画家内在情感的外在图像,从而诞生了法国的野兽派和德国的表现派。俄国人康定斯基纵览了这一画坛变化之后认识到,绘画已不是靠着物象的支持,而是靠色彩、线条与形状主宰整个画面,是这些绘画的元素赋予了画面生命与美,是他第一个创造了抽象绘画。上述几个流派都是对艺术作出思考后的探索表现。 当艺术家面对社会和现代物质文明进行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是传统已经过时,现代是不完整不健康的,产生了破坏一切、打倒一切的达达派,他们希望在纯粹空白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文明。当艺术家面对人生时,人的意识被过多的概念装饰得已经不真实了,唯有潜意识领域才是最真实的领域,这个领域从未被表现过,画家着意于这个精神世界,创造了超现实主义绘画,这种绘画以表现反逻辑常理的物象组合展现一个鲜为人知的潜意识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美术中心由法国巴黎转向美国纽约,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探索和创造,更多地是以注重观念改变为特点。50年代兴起抽象表现主义,只重绘画行为过程而不注重画面结果的行为绘画,体现了美国人自由创造的活力。当人们不满于偶然的发泄和主观对绘画的恣意所为,转而崇尚让画面自为地发挥出它的全部潜力,于是就出现了大色域绘画、极少主义绘画、硬边派等,这些艺术多以冷静、简单的大色块布置画面,不掺任何感情的表现。60年代波普艺术登上画坛,首先风行美国,它使艺术与现代文明互相渗透,让艺术成为更为普及的交流手段,与现代人的生存息息相关。自70年代后,现代美术完全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格局,艺术家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探索艺术和艺术表现,自此以后再无风格流派可寻,可谓一个人一个派,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从此西方美术走进一个远离常识世界的无尽的大千世界。 现代艺术 第一,“现代艺术”是西方20世纪以来的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形态。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社会进入现代时期,出现了与古典艺术和近代艺术不同面貌的现代艺术,它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的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性的观念和形式语言,并且形成了许多艺术流派,一个时期以某种艺术流派为主导。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照相写实主义,等等。当然,无论何种艺术形式,其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其中的积极成果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其中的问题是因为缺乏共同的艺术标准和过分的个性化,在艺术上也就良莠不齐,有的脱离公众,走向极端。 第二,在各国的现代化过程中,都出现与自身社会发展特征相关的、具有自己文化内涵的“现代艺术”,在内容上反映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在艺术形式上体现了现代精神。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上的先行,西方“现代艺术”对全球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国的艺术就是西方的翻版。中国的艺术在20世纪的百年发展中,就有自己鲜明的文化上的“现代性”。 “当代艺术” 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现代艺术”的名词容易与已有过的“现代派艺术”混淆,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 。 后现代主义 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美术界最时髦的话题,然而 没有任何一个源于西方的学术名词像后现代主义这样被赋予了如此丰 富的多义性和歧义性。披览见诸报刊的众多有关文章以及打着这个招 牌的各类美术创作,我发现后现代主义几乎被当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 杂货铺。在许多中国年轻艺术家那里,后现代主义被演绎为泼皮无赖 式的玩世不恭、社会责任感的丧失和崇高精神的消解。体现在画面上 往往是可口可乐商标和京剧戏装人像的简单拼凑。尽管人类进入了信 息时代,但西方后现代艺术在我国仍鲜有介绍,它的本真面目国人大 都不谙其详。毫无疑问,这是造成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和诠释彼此矛 盾相互?格的原因。令人高兴的是,在世纪之交的岁末年初我们不期 获得了一个亲眼目睹西方后现代艺术的机会。由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主 办、美国子午线国际中心和美孚基金会协办的“外面的世界–美国 当代艺术展”(原名“走出边界:21世纪前夕的美国艺术”/Out ward Bound:American Art at the Brink of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于1999年10月至2000年1月先后在上海和北京长期展 出,使我们能够匡谬纠误,获得对西方后现代艺术真实面目及其意义 的正确认识。

1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