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浪漫主义有何认知?

浪漫主义一词具有多种多样的含义,可以指一种艺术手法,也可以指历史上特定的一个文学流派。

浪漫主义一词源自romance,原指用罗曼语写成的中世纪英雄故事或诗歌,但如今浪漫主义一词同它原来的含义已经相去甚远。浪漫主义在文学艺术李丛诸领域中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个满怀热情、追求理想的世界,一个耽于幻想、勇于创造的世界。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本身虽然充满矛盾,但它依然取得重大的成果,推动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运顷人们习惯于把雨果的《<克伦威尔>序》称为浪漫主义的纲领,文学史上常把雨果发表这篇序言的1827年和随后因雨果的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上演成功而达到浪漫主义发展高潮的1830年旁扰陆,作为古典主义同浪漫主义在时间上的分界。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地位

关于浪漫主义,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倒是意见一致的,那就是浪漫主义感情的激流冲垮了古典主义的理性王国。如果把古典时期的理性比作冰层,而古典主义作品中情绪的激流只能在这冰层下边翻滚,那么,浪漫主义却已经是从热情的火山爆发出的熊熊烈火了。

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古今中外的文艺创作自始就有这种特色。如中国屈原、李白的诗歌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人的作品中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为文艺思潮,浪漫主义产生并风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其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在政治上反抗封建主义的统治,在文学艺术上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为适应这样的需要,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论浪漫主义时期的

音乐的浪漫主义大约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直到十九世纪末,是浪漫主义迅猛发展,席卷整个欧洲的时代齐圆到似切技核,二十世纪初,浪漫主义开始衰落,但仍然有少数音乐家坚持浪漫主义风格。贝多芬是完钢增吗费组别欧洲音乐从古典向浪漫时期转变中承上启下的作曲家。整体上他遵循古典形式,但已经在突破。更重要的是他已经着力于在音乐中表现他的个性,片粉落系少逐死努力在人格、精神上争得独立似商根明收虽州家分和自由。直到贝多芬为止,音乐家们都是在贵族的“保护”下生存的,这使他们处于依附他人的社会地位。莫扎特、贝多芬都为争取独立的社会地位付出了巨大痛苦的代价,直到浪漫主义时代,音乐家才成为自由、独立的艺术家。但精神上的自由却不等于物质上的幸福,这使他们常常氧香早渐龙粮止处于“痛苦的自由”的矛盾之中。浪漫主义音乐最显著的特征,是重视个人主曾围强愿观情感的抒发。他们的济失若凯扩除降创作灵感,来自他们的情感世界,来自对大自然的微妙观感、触情生情,来自诗歌、戏剧、绘画等姊妹艺术的启迪,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文水阿那哪书判艺端几学引发的幻想、想象。于是,标题音乐盛行起来。他们也应审组验衡渐用用古典传统的形式或曲体名称,但往往以全新的、自由的方式处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形式。例如“性格小品”就李血即用很有代表性,这是一种随兴之所至,表现某种情趣、心境、感触的小曲。费用棉调乎良当然,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不等于完全不注意形式。他们抒发的情感也不都局限于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优秀的浪漫主义音乐,都有与他们的音乐内容相适应的完美的形式。而他们的音乐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围,具有广泛社会性、普遍性的道德伦理的意义。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专门以演奏为职业的钢琴家。在这以前,作曲家与演奏家是合而为一的。就是说,钢琴曲大都是由写作乐曲的作曲家自己演奏木阿洋增。职业钢琴家的出现,意味着作曲与演奏的分工。分工的结果,是演奏技巧的空前提高。那种令人耳晕目眩的超级技巧,找坚过干丰奏令伯创是音乐会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适应这种需要,这时期出现许多含有高超演奏技巧的钢琴威爱药息从耐块顺级曲,与此同时,大量目的只是为练习技术的钢琴练习曲也在这个时期出现矿它沿此红投课于移了。那位“折磨”了几代钢琴家的贝多芬的学生半没民、李斯特的老师,车尔尼(1791—1858)的没完没了的练习曲,就写于这时期。除他外,克列门蒂(1752—1857、克拉玛(1771—1858)、莫什科夫斯基(1854—1925)等人,也都写下了有价值的技术练习曲。总之,浪漫派时期,钢琴艺术得到全面、高度的发展。假如我们乐于平均起来计算一下,在今天的音乐厅里听到的钢琴曲目中,浪漫派钢琴曲仍然占有最大的比例。我们的漫游,也将尽可能多停留一些地工负百方。欧洲音乐进入浪漫主义时代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是威伯(1786—帝八孙坚游素范1826)。他是德国民族歌剧的先驱人物。他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创作了四首钢琴奏鸣曲,许多舞曲。他的广为人知的钢琴曲是《华丽回旋曲》和《邀舞》,都写于1819年。两首作品的性质也相近,都华丽、明快,在优美、轻松之中透露出浪漫主义的气息。《华丽回旋曲》的主题是:与这首作品相比,他的《邀舞》流传的要更广些。邀,就是邀请,乐曲描写的是邀请跳舞的情景。威伯本人对乐曲给予了生动的解释,大意是:开始是一个男的很有礼貌的邀请一个女的跳舞:这条低音区的上行旋律表达着这个男人诚恳的态度。但女的有点不好意思,也很有礼貌,不过谢绝了:但男的又一次邀请,低音旋律又重复一次。这次,引出了两人的交谈,很自然的共进舞池。后来就是华美的多段圆舞曲了,是一听就清楚的优雅的舞蹈场面。当舞蹈音乐停止后,类似开头的音乐再次出现,这回是男的向女的表达谢意,两人友好地互相告别。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标题音乐。标题带有情节性音乐也沿着情节的线索发展。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派又一位代表人物。他有着与莫扎特相似的天才,却经受了比莫扎特更多的困苦。他31岁早逝,仅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是艺术歌曲的伟大作曲家,也创作了著名的交响音乐作品。他在钢琴音乐上也有建树。他一生写了十六首钢琴奏鸣曲,还有许许多多“即兴曲”、“音乐的瞬间”(这是舒伯特首创的名称)、“进行曲”等等小品。这些作品被称为性格式小品,每曲都表现一种特定的、语言无法形容的微妙的情绪和感受,展示出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他的一些小品我们都早已耳熟了,比如第二首《音乐的瞬间》,在许多场合都会听到:这就是舒伯特在瞬息间产生的音乐灵感谱成的美丽可爱的小曲。对于这类小曲,不必费心去想“表现的是什么”,它表现的就是你听到和感到的。他的《即兴曲》也是这样。比如《E大调即兴曲》,让你的情绪、你的想象跟随着那串蜿蜒起伏迅速流动的音流飞翔就是了,肯定把你带到美妙迷人的地方

31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