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作优秀的新闻摄影图片

整理了一下这篇文章
它可以反映一下优秀的新闻摄影应具备哪些条件:

1.何谓新闻摄影?
我国从80年代之后进行了探讨,如今普遍采用的定义是: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辅,对正在发生的具有价值的新闻事实,通过现场选择抓拍的方式,提取特定的瞬间形象,并结合必要的文字因素来进行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

2.简审粒真实生动、形象主观、现场感强、冲击力大、一目了然
这些是图片新闻的优势所在。
一幅好的新闻照片,能把事物的主题内涵通过生动的瞬间形象揭示出来,让读者产生心360问答理共鸣和丰富的联想。与文字新闻和口语广播相比,新闻摄影更具视觉直观性。摄影图片将事物的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看照片的效果是一目了然,不像语言和文字都是抽象的。

3. 高素质的摄影精神
新闻摄影需要高素质的摄影记者。
所谓新闻记者就是以摄影手段进行新闻报道的专业人员。他首先需要掌握熟练的摄影技术,要做到对手中的设备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现代科学的技术的日新月异,电脑软件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每一种相关新技术的出现都在为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进步作着积极的贡献,摄影记者要积极主动地掌握自己动作相关的新技术,只有这样才不会落后画蒸须划强集充额。
当今数码横行,对于新闻摄影带来了便捷,但任何先进技术的发明与应用都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摄影记者不能只为了个人作品的出名而弄虚作假。
4.尊重真理
尊重真理及公众获得真实的权利,是新闻工作者首要任务。”
《洛杉矶时报》派驻见武临伊拉克前线的摄影记者布赖恩斯基存染开销钟有,他于2003年3月30日传给报社一幅新闻照片,《洛杉矶时报》将其发表在头版,后一雇员将其放大到六倍时,发现这是一张有两幅画面合成的照片委夜必岩争。这位有着25年从业经历,获得“加州该耐事红掌布伯红酸严居新闻摄影协会2001年度摄影师 ”等多奖项的著名记者解雇了。这就是弄虚作假的代价,这位名记者正是因为这样永远失去了硫副修混六住本育乱写在新闻界工作的机会。“尊重真理及公众获得真实的权利,是新闻工作者首要任务。”(周鸿存板线书著:《新闻伦理学论纲》,第2女58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年9月第一版)。
5.震撼心灵.
“摄影最重要的是发自谓劳短异父种同内心——不是满足自己内云权百粉紧伯罗心的愉悦,而是从故出积巴帮识略心灵深处献出你的爱。”(大卫•贝斯特语)
在新闻摄影作品中,那震撼人们心灵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那就是新闻摄影者在新闻摄影实践活动中,审美实践所把握布新亲治毫图状呢转的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类生命活动的影像。新闻摄影作为人类在追求美好未来的活动,所产生的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其产生的新闻图片作品,也是人类对追求美好未来发展史的一种审美描述成果新闻摄影产生于人类对美好未来追求中,它自茶属做身不断的发挥着功能,希史较或夫干景传播着“美好事物”的信息。因此摄影记者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人在审视新闻图片时,自由和自觉的用审美意识朝总零台环流希先愿有去衡量新闻图片的美的存在,以获得视觉和信息的满足。一幅好的新闻摄影图片,不但能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应带教独现永载,同时又具备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但是作为新闻图片面对的是普通大众,因此不可能一味的讲究艺术效果而脱离大众,否则也不算是成功的新闻图片。在彩色图片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还依然看到黑白图片的存在。黑白照片有其自身魅力,单纯、朴实、含蓄而有想象空间。有些题材更适合黑白照片表现,战争、灾难以及煤矿生活等等。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许多摄影师拍摄战争与灾难题材之所以至今不肯割舍黑白影像,是因为他们认识黑色的情感特性,只有黑白才能有助于表达自己战争的心理感受,传达给读者。
“摄影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不是满足自己内心的愉悦,而是从心灵深处献出你的爱。”
(大卫•贝斯特语)新闻摄影记者只有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出发,拍摄出来的新闻照片才既真实又感人。如果单单为了满足猎奇心理、完成工作任务或仅仅为了抓拍独家新闻而背离人文关怀的情感去拍摄生活,其新闻照片不仅将大打折扣,而且还必将受到良心的谴责和受众的批评。
6.与新闻事件紧密接触
“你并不是去‘拍摄’战争和饥饿,你是在接触活生生的人和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你和他们不能保持距离,而必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美国联系图片社总裁普雷基语)
一个摄影记者拍摄好的新闻、精彩的镜头的时候,必须心存道义,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去尊重被采访者的生命、情感和权利,否则一旦背上感情负债,内心将严重失衡,矛盾、愧疚和痛苦必挥之不去,萦绕心间。在当今很强竞争力下,只有立足人文关怀的精神,新闻摄影的形象性才能鲜明、生动、形象和感人,新闻摄影的作品才具有亲合力和感染力。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那就是新闻摄影记者的成功。
新闻摄影记者们,用他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抓取的一个个瞬间,编织成一部壮丽的社会发展形象史。
世界上有许多新闻摄影杰作,都是一个个绝妙的瞬间。这些用三只眼观察世界的摄影记者们,头脑之灵敏,动作之娴淑,令人叫绝。瞬间的抓取,是摄影记者知识库的爆发之时。表面看来,相机只是按一下快门,只是短暂的一瞬。殊不知,记者对世界的看法、分析事物的能力、形象的构思、知识水平的显露……都表现在那一刹那。按快门是决定性的,被世界摄影师布勒松称为“伟大的瞬间”,而“按快门之前”,同样是决定性的。“功夫在诗外”,照片之外的功夫越深,素质越高,瞬间就会抓得越准。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是典型瞬间的凝结。

参考文献:

1)《新闻摄影纵横谈》许必华著 新华出版社 1997年6月第一版

2)《新闻摄影教程》盛希贵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二版

3)《记者素质与成名》姚文华著 新华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一版

4)《中国记者》2006年5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我们与大师之间相差十万八千里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是 通俗 而有品位的摄影艺术著作。从独特的角度切入摄影史和摄影家生平,以厅握夹叙夹议、小故事、跳跃性的方式记述和论述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位摄影家及其作品。作者的书写达到了既简洁又丰富的境界。

由于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摄影就成为时代和社会最重要的影像记录手段,而优秀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摄影家,就成为“人性的见证者”。他们的作品广泛地表现了社会生活现实,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亏伏败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

本书作者阮义忠,参考数十本国外摄影名家专集,以亲切活泼的笔调介绍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生动的妙喻和精辟的引文穿插其间,倍增可读性销颤。图版之编选,采画册欣赏页形式,印刷方面力求忠于原作在色调层次与质感的要求,以利读者欣赏。

认识的一个朋友有一天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说实话,我挺欣赏那些连对焦都还拿不准,却坚持每天拍照的朋友。技术不难,摸相机时间久了就会慢慢懂了,难的是每天都在坚持拍照,坚持记录,拍出一百张出一张片也是收获。’

摄影器材也越来越便宜,摄影技术也迅速普及,和绘画舞蹈相比,学摄影慢慢变成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了,而且只要运气好,即使是在没有经过思考或者练习之外,每个人也可能拍出让人惊艳的照片来。不过只有你走入摄影的历史,看到那些大师们拍摄的照片时,你就会明白,我们的照相,还有影楼里拍出来的人物,和摄影艺术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