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问题

【尼德兰】彼得·勃鲁盖尔
从后来的岳父库克·凡·阿尔斯特那里,勃鲁盖尔接受到了良好的绘画启蒙教育,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基础,而从出版商兼画家伊罗尼姆斯·考克那里,他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绘画技巧和思考。但要成为一个继往开来的艺术大师,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
作为安特卫普画家行会的画师,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公费作修业旅行。1551年,勃鲁盖尔动身出发了。先是取道法国去意大利。第二年,他又经意大利南部,海游西西里岛,最后到达到巴勒莫。1553年,他与著名的细密画家G.克洛维奥在罗马的相识成为影响他一生的一次经历。勃鲁盖尔向他虚心请教与细密画的创作方法,两人好友共同创造了多幅细密画作品。只可惜,这两位艺术猛友大师携手打造的作品至今全部遗失。在意大利北部乡野和阿尔卑斯山的漫游,让他把那段时间创作的精力全部放在了对自然风景的写生上,风景写生成为旅途当中最赖以充实的一项工作。
1554年春,勃鲁盖尔长达四年的修业旅行顺利完成。归来之后,他成为安特卫普为科克的画店风景版画的主要创作者。此时,勃鲁盖尔的艺术只是纯粹的艺术,除了作者本事,作品中所渗透的人的因素极少,甚至没有。1556年,勃鲁盖尔的画风和素材出现了重大转变——从单纯的风景绘画向教育性和讽刺性兼有的人物构图转变。幻想是艺术的翅膀,但是如果缺乏写实的形象,也许就不可能到达艺术的最高境界。勃鲁盖尔开始关心尼德兰的社会问题,无论是时政还是是民生,他都会费劲脑神进行严肃的思考。正是在这一转变和思考的过程中,民间传说和谚语成为勃鲁盖尔绘画素材的重要来源,如何能在风趣的故事中融进一些严肃的主题,是他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从他铜版画1557年的《大鱼吃小鱼》(维也纳,阿尔贝蒂纳藏品)、1559的《谢肉祭和四旬斋的斗争》(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等作品中,似乎都能看出他摸索、探寻新的艺术价值的影子,世故人心和生于殖民地的悲惨是他向世界发出的具有讽刺和反抗意义的绝唱。
农村是勃鲁盖尔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环境,也是他和同道朋友艺术动力的来源。他提供版画派知岩稿给科克的画店,赚取稿酬,然后长时期的住进农村进行观察和研究。他常常帮助农民做农活,收工之后又和农民们一起参加质朴的甚至是保留了上百年的娱乐活动。点点滴滴的感染远远胜过身处圈外的冷眼旁观,勃鲁盖尔的质朴心灵博得尘御了下层百姓们的尊敬和爱戴。否则,也不会亲切地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
这样的勃鲁盖尔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位精神守护者和利益维护着,但对于殖民统治者来说,只是一位叛逆者,尤其是后期作品中强烈的批判色彩,让他们十分反感。尼德兰的众多博物馆大都不敢收藏勃鲁盖尔的大作,以至于传世作品数量40幅左右,而且大部分都在其他国家。维也纳美术馆是收藏勃鲁盖尔作品最多的一家,《雪中猎人》便是其中一幅,此外还有《巴比伦塔》、《农民的婚礼》等。
《雪中猎人》创作于1565年,相传是安特卫普一位收藏家订做的。属典型的木板油彩画,长为162厘米,宽为117厘米。这幅表面看起来只是作者对比利时风光做了深情的描绘,但历代研究者始终坚信,作者全部的心思、智慧与才华一定还隐藏着耐人寻味的涵义。
纷繁复杂的冬日一瞥,在作者精确严谨的秩序中成为完美的一体。恰当的远近透视处理,使布局和构图具有深远的空间感和流动的气氛。山坡和地平线的交叉组合,浓重的树木和白雪覆盖的大地,于林间奔跑的猎人和敏捷的猎狗,共同形成了十分巧妙的动静结合。而冰河上的身影和空中飞旋的小鸟,让人们在肃穆宁静感受到冬日里也有勃勃生机。整体来说,作者基本上是运用黑白灰色调的交错对比来控制画中人物和自然的造型的,这种冷静而透明的审视态度,其实在勃鲁盖尔本人的心目中也是难能可贵的。也许在这幅描绘尼德兰地形风貌和美丽容姿的巨作中,还隐藏着作者对这种场面的留恋,因为他不知道多难的尼德兰何时才能从西班牙的奴役中走出来。
正是在同一年,作者用画笔为世人留下了他有趣的模样。在自画像中,他神情凝重地握着画笔,丝毫不理会站在身后的那位戴眼镜的绅士,坚硬的胡须和蓬乱的头发充分地表现着他的桀骜不驯。事实证明,勃鲁盖尔的性格一生都是这样,孤僻、倔强,当然,除了对待自己的农民朋友。1569年,还未过完中年的勃鲁盖尔因病去世于布鲁塞尔。尽管他只活了44岁,但短暂的“晚年”成为他艺术生涯的黄金时代,最具成就的作品几乎都是40岁之后所作。勃鲁盖尔应该欣慰的是,两个儿子虽然早年丧父,但他们都继承了父亲的职业,成为杰出的画家。历史上为了区别他们三父子,常常以“老勃鲁盖尔”来称呼这位尼德兰民族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创始人。而老勃鲁盖尔作品的精神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气质,印在了整个尼德兰民族的身上。

这是什么画啊,求背景资料一类的

作品介绍
作者:彼得·勃鲁盖尔(画于形位体销片材38岁时)
彼得·勃鲁盖尔《巴别塔》
作品背景:
156错叶厂信李首染3年,勃鲁盖尔移居布鲁塞尔,同年,他便创作了这一幅以圣经为题寓意深刻的杰作《巴别塔》。正如我们前面所述,这种题材属于来自他的第二类作品。这类作品往往选用恰当的圣经故事以影射现实世界的纷争。
作品赏析基训边都获灯弦刚论云能:画家以宏大的构图来描绘通天塔,以云雾拦断显示通天塔之高,以风俗画360问答手法描绘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画家以细密神宣套死突步画的技巧功力,描绘了众多有情节性的人物活动,借以揭示人战胜大自然的力量。
画家在这一幅圣经寓意画中表现了“天意”与人在改造世界时的不可调和性,人与自然的斗争具有英画作火刚使洲蛋权回五局雄气魄,同时也充满悲剧性。
为了表现通天高度的巴别塔,勃鲁盖尔以宏大的构图来处理这个富有幻想意味的场面。他不仅精心描绘了众多的人物,还在塔顶处用云彩拦腰截去一稳群类剂门架林个顶部,并在云层上画了一个隐约可见的塔顶,以示塔已建到的可怕高度。塔身坐落在海边,右角临海联整果周料打评青硫面滩处还有停靠的船只。远处是密集的房屋,它展现出一片胡黑散豪阔畅心的平原风光。示拿人的建塔总监带领了一班卫士正前来督查停建的真相:吵个不休的工匠们都已散去,仅少数几个留守等候着总监的光临,其中一个向总监跪下,在说明哥满浓真事故的复杂性,但海士赶常看来他的话也使总监和卫兵候独片很究古洋孔常史们无法听懂。在塔身的正三劳降南持流输前方,有一处“塌方”,局面显然是不堪收拾的。
画家凭细密画的技巧,在塔身每一层上都画着密与州击耐绍触首频占迅心集细小的建筑工人尔现超素精模双会再发与车辆形象。这座塔的每一层款破粮本限内部都是一个整体,彼此又挤得很紧。为了追求这种巨大与繁乱的绘画效果,勃鲁盖尔有意拉开了时法真变煤皇矛人物形象与塔身、大自然等的比例距离,从而显示出“工程”的伟大与艰巨,也更显示出人类的创造性力量。在揭示人战胜大自然的压力方面,画家强调的是狂想性色彩。这一幅圣经寓意画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它巧妙地突出了“天意”与人在改造世界时的不可调和性,许短逐井文哥发实质上乃是旧瓶新酒,歌颂人类的新生活的代价,但它面临的是充满着悲剧的代价。这是这位画家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又一表现。此画为11尽积呼通甲职4×155厘米大,现藏于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

32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