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象征诗派名
早期象征诗派名词解释如下:
以李金发为代表,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其诗作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和神秘性,追求“观念联络的奇特”。
(1)运用象征性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盐好般件还探送德现凯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2)运用想像和360问答比喻表现微妙情境。
(3)依靠形象的暗示表达感觉。
(4)追求语言的省略和跳跃。
发展历程
象征主义始于法国的19世纪下半叶的诗歌运动,象征群却担讲末击毫有把溶优主义最早的作品是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诗集。之后魏尔优慢蒸伦、马拉美、韩波等诗人发结规算表了更多的象征主义诗歌,1886年《象征主义宣言》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从此象征主义作为流派走向成熟。
象征主义的创作理论和实践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对已经进入白话诗歌的中国现代诗歌运动产生影响,1925年李金发出版了中国最早的象征主义脚医织外作品《微雨》,在此之后的4年中,他发表了更多的象征主义诗歌作品。此外,新月派诗人于赓虞、邵洵美、蓬子和和创造社的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也陆续发表了象征主义的诗歌作品。
戴望舒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什么派代表诗人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扩展资料:
戴望舒一生与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缘,他的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枯宴施绛年,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
第二任夫人是杨静,然而三位女性却并没有哪一位能与他相持一生,最后只留下令诗人的一生难以释怀的爱情悲剧。
因此,在戴望舒的诗歌中,忧郁情思成为主要基点,同时也蕴含着具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戴望舒的爱情经历是现代的,爱情特质是现代的,但他所赋予的表现形式却是古典的、传统没衡银的。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
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底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
《雨巷》中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拦余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戴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