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先鋒派電影美學特征
法國印象派主張電影根據人們最初印象去反映真實的生活,反對形式主義,注重從民族文學吸取養料,對三十年代法國電影派産生深遠影響。但是印象派忽視思想概括和典型化的重要作用,把理性分析與感性印象對立起來。德呂克是電影理論家,又是有成就的劇作家和導演,他的電影理論成爲印象派的美學基礎。他提出“上鏡論”強調生活中有一類事物較适于用電影來表現,并非形式主義。他很重視演員表演,提出“面具論”,要求演員刻畫出人物的獨特性格和内心活動。德呂克的影片還具有 ‘平民主義”風格,反映的正是“平民社會”。他的這種風格還表現在非常注意電影的普及工作。
印象派重要人物除了德呂克,還有杜拉克和甘斯。前者在德呂克死後轉向先鋒派。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流派手隐特點是以主觀唯心主義爲哲學基礎,把藝術看作“自我表現”的工具,用藝術抒發個人情感或表現自己的觀點。非常重視探求“表現”形式和手法,挖掘電影特性,在攝影、照明、布景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畢滲廳
在藝術表現方面,重視寫意,強調藝術假定性,這一派受繪畫影響很深,其中一些電影藝術家如朗格等,都在繪畫方面有較深造詣。表現主義藝術家多有濃重的悲觀主義色彩和宿命論觀點,表現人生的喊察不行與殘酷。
先鋒派基本屬于詩電影,愛普斯坦說:"電影是最有力,詩的手段”。從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基礎出發,把電影詩作爲抒發主觀的随意幻想的手,與現實主義詩學一切原則對立起來。反對塑造統一的人物,熱衷表現物,表現内心的變态活動,表現那些作爲内心活動“物化”的奇異怪誕的景色和人物。
杜拉克的《貝殼與僧侶》,布努艾爾《一條安達魯狗》都是先鋒派的超現實主義的影片。
法國超現實主義電
通常認爲,杜拉克的《貝殼與僧侶》是第一部超現實主義影片,但更受到重視的則是路易斯.來自布努艾爾的《一條安達魯狗》和《黃金時代》,前者是一個精神困頓的流浪漢的一連串夢境,後者則是對性欲和愛情的一次弗洛伊德主義的分析。西方的電影研360問答究家們一緻認爲,超現實主義的影響在布努埃爾轉而拍攝故事片後仍不時在他的作品中隐現·在實驗電升食多令節規站周影和地下電影中,超現實主義傾向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瑪耶-德連和肯尼斯-安格爾·在故事片領域裏,西方電影研究家傾向于把對變态心理、潛在的性沖動、無理性行爲等的描寫歸結爲超現實主義在故事片中的表現。因此,象希區柯克的一系列影片:《愛德華大夫》(1945)、《眩暈》 f1958)、《西北偏北》(1959)、《精神變态者》(1962)和《群鳥》 f1963)蒸,馬克斯三兄弟的狂亂喜劇片,以及塞缪爾-富勒、約瑟夫-馮.斯登堡等人的一些影片,都成了闡明超現實主義在故事片中的影響的典型例證。
網頁鏈接
一條安達魯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