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问什么叫浪漫时期
更新1:
浪漫时期是不是有分音乐的浪漫时期和别的浪漫时期?
浪漫时期绝对唔关爱情事,是战争,革命的….唔关2月14事嫁~~ 浪漫主义 Romantici ***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 浪漫主义Romantici *** 为强烈的诉求个人在美感、奇特、情绪上的艺术作品,不满现实而又热情,更对异国的 *** 世界响往。 欧洲艺术发展到了十八世纪中叶,出现了一股向往回归自然、迷恋中世纪的风气,浪漫主义Romantici *** 的倾向于是露出了端倪,并且继续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初,终于汹涌澎湃成为席卷欧美的艺术风潮。 浪漫主义主张创作自由、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个性、重视想像和感情,在许多方面,与新古典主义 Neoclassici *** 艺术形成了鲜明对照。新古典主义艺术家不强调清晰的个人风格,而是寻求表现永恒的有效真理;浪漫主义则追求将自身的情感、信念、希望和恐惧,以各种形式表现。浪漫主义画家不强调素描和严谨的外形而是强调激越的情感和极端个性化的表现。 浪漫主义排除单一风格的发展,它并不反对前期的风格,所以在浪漫主义盛行之时,新古典主义的理念仍旧可以发展。西方艺术史上所谓的「浪漫主义时期」,应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Reali *** 以及自然主义全部包括在内。因为它们的精神是一直贯穿、绵延不断的。所以在一些写实主义或自然主义作品里,可见浪漫主义的气质。 浪漫主义的重要艺术家有法国的杰利柯Theodore Gericault、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英国的布雷克William Blake,和西班牙的哥雅Francisco de Goya,德国的腓特烈Car David Friderich及美国的宾汉Gee Caleb Bingham。 抽象表现主义 在欧洲的说法是"无形式艺术"(Art Informel)。 这名词早在1920年就出现了,1946年,美国的媒体正式使用这名词描述当代的绘画。1940年代,当大部分的欧洲陷入二次大战的烽火中,而美国承担了继续发展艺术的大任。"抽象表现主义"即是第一个在美国本土发展出来的艺术流派。当时美国优秀的艺术家们聚集在东海岸,特别是纽约,正好与来美躲避战火的欧州艺术家们互相学习,观摩。这些欧州艺术家其中包括了:麦克斯.恩斯特(Max Ernst),皮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等人,他们影响了美国当时的坦知艺术风格,所以"抽象表现主义如和"可以说是一个"欧裔美系"的艺术潮流。 细分"抽象表现主义",我们可以类分为: "爆发表现派" "书法表派" "记号表现派" "几何表现派" "单色表现派" "音乐表现派" 所以,"抽象表现主义"所表现的并不是一种特定的绘画风格,而是一种对于艺术的态度。此派的画家的作品主题常常带有沈重的悲剧性与道德感,这与当时社会与生活的现况恰成对比。此间的画家多具有叛逆的精神与自由的信念,他们重视个性的表达与即兴的创作,传统的主题与风格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创作欲,风格已不是他们注重的课题。 抽象表现主义所受到现代艺术各流派的影响包让橡消括了:梵谷的表现主义,康丁斯基的抽象,马谛斯对明亮饱满的色彩运用,米罗的有机造型,一直到超现实主义的潜意识的心理幻象。 目前"抽象表现主义"(AE or Ex)这名词在美国已是家喻户晓,它影响了战后的艺术创作,包括了摄影,雕塑,陶艺,与设计,而"行动绘画"(Action Painting)与"美国风格 "(American-style)也成为了"抽象表现主义"的代名词。 二十世纪最初的新绘画运动,如将理论推到极端将变成抽象绘画。抽象绘画发展循着两个形态进行的:古典和浪漫;冷和热抽象;几何形与表现抽象。二次世界大战后,抽象绘画在美国与超现实主义结合,产生了「抽象的表现主义」。抽象绘画主要观念:艺术作品是形与色这两个单纯因素的构成。 抽象绘画形成的三部分 一.抽象绘画的前身 印象派忽略主题,专心描写光和色。 二.广义的抽象绘画 立体派解体形象,注重平面的造形结构。 奥菲斯派破坏形象注重画面律动。 末来派破坏形象强调主题的运动感觉 三.狭义的抽象绘画 结构主义关心几何形体的组织。
参考: /fineart6
浪漫时期?是不是音乐的浪漫时期? 西方音乐发展粗略来说始于中世纪的宗教音乐,那时音乐是修士的鬼玩意。然后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不断发展,进入了「巴洛克」时期以及百花齐放的「古典时期」,后来的两个世纪里,钢琴键数被定为八十八个,管弦乐团的编制成形,管弦乐法及交响诗等出现;交响曲、协奏会、奏鸣曲等断渐趋成熟,而歌剧的发展亦一发不可收拾。就是这个辉煌的年代,人们称它为「浪漫时期」。 在此之前,音乐是宗教的一部分,是哥颂上帝的途径,可以说是以神为主,但是在浪漫时期出现了转变,音乐以人为主,人们懂得以音乐歌颂大自然,歌颂生命。「浪漫主义」一词颇为多意,在音乐上我们把它定义为狂想、创造、想像力、传奇故事等。在文学或绘画上亦属同意。「浪漫时期」的狂想,、创新与「古典时期」的平衡,对称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在十八与十九世纪之交,浪漫时代接替古典时代,也就是说「浪漫时期」是在两者的比较下而被突出的,而「古典时期」亦突显了它在某种意义上的价值。 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之间最显著的分别在于表现与形式。「古典时期」强调形式规则与方法,「浪漫时期」则以表现和内容先入为主。在古典音乐的乐曲中,我们可以听到乐曲的清晰结构,在个人的自觉意识上,我们仿佛可以预先推想到乐曲的进行与发展。任何事件触发的情感表达,都可以在乐曲的结构中找到。在「浪漫时期」的乐曲中,我们会感受到旋律中表达的情感表现,这些情会通过和声或旋律,在某个巧妙的时刻出现。感情表达的手段以各种新思想的冲击,比形式更为重要。浪漫主义艺术家更往往把形式作为一种本质上的存在而接受,并令其更加动人,在古典的传统形式内注入了出人意表的变化。 贝多芬为古典时期书上了句号,亦是浪漫时代的开拓者,在此之后,作曲家们在十九世纪中不断创造出连串的经典。舒伯特、白辽士、门德尔松、萧邦、柴可夫斯基、德伏扎克、艾尔加、李斯特、威尔第,还有更多。他们的笔下出现了不少家传户晓的乐曲小品,例如李斯的「爱之梦」,威尔第的「茶花女」,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艾尔加的「爱的颂赞」,萧邦的「夜曲」,德伏扎克的「幽默曲」……这些浪漫时期的作品都被收入了世界音乐的宝库,值得一听再听。
简述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
16、17世纪之交产生的意大利歌剧,是文艺复兴运动在音乐上的最大成果,它标志着一个新的音乐时代——巴罗克音乐时期的开始。歌剧是集音乐、戏剧、舞蹈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由于歌剧在意大利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它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意大利的音乐史,意大利歌剧在整个欧洲音乐的发展中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1、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特点意大利歌剧产生于巴罗克时期,并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辗转于意大利各大城市,期间它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影响了欧洲各国。佩里和卡契尼等作曲家使歌剧初具雏形,蒙特威尔第和A.斯卡拉蒂使歌剧趋于完善,并使它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后意大利歌剧在发展中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和真实主义时期,其中后两个时期最关键。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是19世纪前后的100多年,该时期的音乐不像巴罗克音乐那样壮观、华丽,在细节上精致修饰;也不像古典主义音乐那样具有精练、朴实的音乐语言,形式结构明晰匀称;它更多地强调个性与自我感受,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世界,体现了浪漫主义所特有的激情。浪漫主义音乐的这些特点都在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中得到了体现,它强调强烈的感情渲染、个人主义精神的展现以及强烈的个性表现,重视歌唱性和抒情性,以自由、平等、博爱为创作宗旨,反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传统形式和内容,作曲家们期望最大程度地体验各种感受。这些都是当时意大利歌剧的鲜明特点。2、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发展的背景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和成熟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的觉醒,整个19世纪意大利人民都在为民族统一和独立而斗争,所以民族主义问题成为影响当时音乐发展的主要因素。浪漫主义者强调音乐文化的民族精神,作曲家们也在关注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这使得一些民族文化复兴运动高涨的国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音乐。同时,浪漫主义思潮与现实的民族斗争结合在一起,带来了意大利文化的繁荣,使18世纪末衰退的歌剧艺术重获新生。虽然浪漫主义因素对欧洲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对意大利歌剧来说,它没有像德奥或法国音乐那样具有激进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是更多地扎根于本民族生活的原有传统,遵循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歌剧体裁的传统,所以浪漫主义因素只是逐步地渗入意大利歌剧。意大利喜歌剧和正歌剧两种体裁直到19世纪仍然并存发展,但是它们的基本任务从体现民间生活转向为发展民族文化而斗争,使歌剧艺术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而形成新的风格。
3、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歌剧的发展过程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从罗西尼开始,经过贝里尼、唐尼采蒂到威尔第早期,内容主要体现了爱国情感与英雄主义。到威尔第的创作后期,出现了新的音乐潮流——真实主义歌剧,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1890)、列昂卡瓦洛的《丑角》(1892)、普契尼的《艺术家的生涯》(1894)等作品是推动这股潮流向前发展的代表作。真实主义歌剧不仅保持了真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特点,而且还继承了来自法国比才《卡门》的现实主义传统。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风格的意大利歌剧代表作曲家: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剧最多产的作曲家,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早期,是古典主义歌剧与浪漫主义歌剧过渡时期的重要作曲家。他创作的近四十部歌剧为意大利歌剧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色彩,他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集意大利喜剧的精华,语言生动,形式自由,是意大利喜歌剧的代表作;《威廉·退尔》则是大歌剧的经典作品,为19世纪的歌剧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他在遵循意大利传统歌剧创作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歌剧改革,缩小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别,把歌剧中独立的分曲形式发展成“场”的结构,并在音乐高潮时创用了“罗西尼渐强”的表现方式。他复兴了意大利歌剧艺术,使它与德国歌剧、法国歌剧形成抗衡。如果把1820——1850年称为美声时期,那么罗西尼就是这个美声时期的缔造者。他为歌剧带来了神奇和欢笑,使人们重新回忆起意大利歌剧一枝独秀的魅力。唐尼采蒂(GactanoDonizetti,1797-1848)和贝里尼(V.Bellini,1801-1835)延续和发展了罗西尼的歌剧风格,前者旋律丰富多彩,炫耀声乐技巧,由于过多强调感官上的愉悦而缺乏内涵,但对意大利“美声”学派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拉美摩尔的露西亚》和《爱的甘醇》是他的倾情之作;后者重视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强调音乐的表情作用,旋律纯朴自然而富有感染力,《诺尔玛》、《清教徒》,特别是《梦游女》,以其抒情和细腻令人陶醉。他们使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逐渐成熟,通过努力确立了意大利歌剧的地位。意大利歌剧在唐尼采蒂、贝里尼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超越这两位大师的作曲家出现,直到威尔第的出现才真正使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有了起色,并将它发展到极致。威尔第(GiusppeVerdi,1813-1901)是一位革新者,他受民族独立运动思潮的影响,作品内容涉及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使意大利歌剧摆脱了思想和创作方面的危机;他把意大利的文学艺术和现实主义结合在一起,使作品既具有崇高思想,又被人们广泛接受。音乐上,他在大多数歌剧作品中依旧遵循分曲结构的写法,同时又着重研究瓦格纳歌剧的特点,并对它分场而不分曲的结构和主导动机的手法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在保持民族风格与传统习惯的同时,创作出富于戏剧力量、光彩动人的旋律。他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较著名的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唐·卡洛斯》、《阿伊达》、《奥赛罗》。威尔第创造出真正意义的现实主义歌剧,他使意大利歌剧传统在欧洲浪漫主义时代,不仅保持着民族本色,而且焕发出勃勃生机。到19世纪晚期,欧洲文学界掀起了以法国左拉(1840-1902)为代表的真实主义运动,同时意大利也兴起了真实主义文艺思潮。真实主义作家们力求真实地描写和表现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并客观地再现生活。第一部真实主义歌剧是马斯卡尼(PietroMascagni,1863—1945)创作的《乡村骑士》(CavalleriaRusticanA.,这部歌剧吸引了众多观众,开真实主义歌剧的先河,并确立了真实主义歌剧作为一种风格流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紧随其后的另一部作品《丑角》(Paliacci英文译为“Punchinello”或“Clown”)是同一时期作曲家列昂卡瓦洛(RuggieroLeoncavallo,1857—1919)的杰作,虽然《丑角》的音乐不如《乡村骑士》那么优美,但它却更获得群众的理解,更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情景。在同一时期最卓越的作曲家当属普契尼(GiacomoPuccini,1858-1924),他创作了一批具有真实主义歌剧特征的经典作品,如《绣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图兰多》等。他的歌剧结构简练,力求直接地表达剧本所提示的戏剧感染力,注重旋律与戏剧的贯穿发展,抛开咏叹调与宣叙调截然分开的传统,善于用音乐渲染气氛;擅长塑造各种柔弱的、生活苦难的妇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