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作家作
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李金发李金发(1900–1976) ,原名李权兴,笔名李淑良、李金发,广东梅县人。现代作家、诗人、美术家。生平简介 李金发早年就读于香港圣否第计社式犯庆汽着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松学火另市督旧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特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燃他热创让优包人。1920至1923年间,他在柏林作《微雨》。1925年初,他应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邀请,回国执教,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并为《小说月报》、《新女性》撰稿。1926年,在文学研究会出版诗集《为幸福而歌》。1927年秋,任中央大学秘书,出版《食客与凶年》。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系主任,创办《美育》杂志,后赴广州塑像,并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1936年任该校校长。20世纪40年代后期,几次出任外交官员,远在江县积帮儿见书吸界国外,后移居美国纽约,直好极结球的完打旧至去世。 诗作内容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开山诗人李金始终像一个令人无法猜透的谜一样,长期被人冷落、误解。其实,李金发是一个转折点上的人物,他的出现是对胡适的"明白清比以鲜妈楚主义”和郭沫若的坦白奔放的诗歌创作主张的反拨和校正,具有纠偏补弊之功。中国新诗自它诞生之始,就有很丰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作,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诸诗人是其最好的代表。而李金发的贡献却在于他为中国新诗引进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新质,从艺术之都法国的巴黎带来了“异域熏香混仅司束液期”,给我们以震惊,丰富了中国新诗的内涵。他用新的艺术形式将诗歌从属于时代任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向对个人化的深层次的内在情感的传达,表现的是人的隐秘哥者奏可的微妙的情绪,这类诗歌与“五四”初期的白话诗是完章清整官愿位婷称秋全不同风格的两类作品。我们如感贵镇愿果按传统的方式就无法进入他的诗歌世界,但他的作品完全有足够的理由进入文学史家的视野,有些作品如《弃妇》等甚至堪称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象征主义作为一个曾经风靡欧美的文学流派,对中国现代诗歌有着巨大的作用与影响。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诗歌意境的亲合性,开拓并丰富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视野与艺术表现形式。象征主义在中国的被引入、影响及嬗变,绝不是偶然的,是纷繁多样而又错综复杂的中西文学思潮相互碰撞与整合的结果。 本文由绪论、象征主义及其诗学主张、象征主义在中国的接受、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创作、在象征主义影响下需影移革南的中国现代诗人个案研律财究、结语六部分构成备物胡防思。 绪论评述了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论题的由来,界定了研究对象;介绍了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歌的研究现状与意义衡短元显阻,清理了国内外关涉本论题的研究情况,评述了相关粉因维冷念厚论著,明确了本文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象征主义及其诗学主张一章研究了象征主义的定义,象征主义文学运动,象征主义的诗学体系及对原有诗歌观念的影青儿省温孙乙力大响,象征主义诗歌发两消书希染侵活重领啊松展的线索和文学批评界关于象征主义研究所作的综述和评论。 象征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一流专否王思断穿事诗无一章研究了在中国现代诗歌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象征主义的传播线索。
请举例说明现代派与新月派和象征派的关系
我国新诗人中像郭沫若、鲁迅、周作人、宗白华、田汉等在五四初期写的一些诗都不同程度上受过象征主义的影响,在采用象征主义手法方面都作过一些尝试,这一切,都为20年代中期中国象征诗派的正式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新诗中象征派的形成,大约在20年代后期,以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为标志。具有代表性的诗人,还有穆木天、冯乃超、戴望舒、王独清、梁宗岱、冯至、卞之琳等,他们大都师承法国象征派波德来尔、魏尔伦、马拉美等。象征派诗歌创作在30年代上半叶,一直盛行,1936——1937年达到高峰,人们把它当作现代派诗歌的代表。
在三十年代,以艾略特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进一步冲击中国新诗坛,一些优秀诗作融化了艾略特及其长诗《荒原》的创作意识与审美追求。戴望舒的《深的闭园子》就表现了“荒原意识”,何其芳的《古城》突出了“荒原”意象。卞之琳在《〈雕虫纪历〉序》中说,他在1933~1935年的诗作与艾略特的写法“不无关系”,《古镇的梦》《古城的心》可以为证。这些诗人被称为“现代派诗人群系”。
现代派是由新月派和象征派演变而成的新诗流派。它是一股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在三十年代中期达到高潮期。从诗歌本身内部的发展角度讲,它首先是对“象征派”诗歌的扬弃。事实上,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中国式的现代派诗歌中,象征主义诗歌,在新诗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它与这里所说的三十年代的 “现代诗歌的崛起”,四十年代的“九叶”诗人,新时期的“朦胧诗潮”,都有内在的联系。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戴望舒与象征主义之间就有密切联系。开始写诗时是在1922年到1924年间,内心里反对当时通行的“自我表现”的说法,1925年到1926年,他因为学习法文而直接读了象征派魏尔伦的作品,从其中找到了对抗当时主流诗歌(如郭沫若的创作)“坦白直说倾向”的出路。同时兴起的李金发等人的诗歌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影响。但他又不满于李诗的神秘和看不懂、不满意他的险怪和过分浓郁的异域情调。他的目标是再现与移植法国象征派的优秀特征,有鉴于李诗得失,他写诗力求克服过分险怪与神秘性,所以读他的诗比读李诗要好懂,境界要具体一些。
现代派诗的兴起同时也有新月派的影响。新月派在它从前期到后期的十年发展中,以浪漫主义为主,但也渗透了不少现代主义的因素,犹其是后期新月派诗人的作品中,现代主义色彩更醒目,在他们的诗中,常通过暗示和象征构建一种隐晦的艺术境扒纳早界。闻一多先生的《奇迹》,整首充满隐喻和象征的意义。朱湘、邵洵美、陈梦家等诗人的作品中,现代主义特色更明显。同时,现代人的错综意识,大都市的繁杂病态,诸如现代人的疏离感,茄液冷漠的世界,孤立无援的处境,生活中的崩坏丑恶,都在新月诗人的作品中大量涌现。新月诗人曾大力倡导新诗格律,也带来形式上的危机,在探索过程中,他们认识到“诗感”才是诗歌心脏的跳动,只有把握诗感,才可能避免落于形式主义的窠臼,所以注重现代情绪中的韵律,表现富于质感的意境,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显示出向现代主义归附的趋势。致力于“纯诗”实践的现代派诗人,一方面挣脱了新月派春雀所倡导的“格律”的束缚,创作自由体裁,以意象表现为主;一方面继承和发展新月诗人的现代主义特色,催生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