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山地荷兰画家


敢于“愚弄”德国占领军的荷兰艺术家,其实是一位“赝品大师”吗?

二战结束不久的1947年,荷兰一家报纸做了个民意调查——我们的国家,你最喜欢谁?结果如下:新任的荷兰首相排第一,王储殿下排第三;而二者之间,却违和的插入了一个刚刚刑满释放的“骗子”——汉·范·米格伦((Han van Meegeren)。庭审中的汉·范·米格伦要讲清楚为什么一个先被扣上了“叛国罪”,后又以“伪造罪”被起诉的艺术骗子,能在国民中坐拥如此高的人气,还得从米格伦的传奇人生开始说起。米格伦1889年出生于荷兰小城迪文特,父辈们都是“建筑艺术”领域的从业人员(说白了,就是搞装修装潢的)。在家族“艺术气氛”的耳濡目染下,作为一个有志向的“小镇青年”,米格伦去了代尔夫特理工学习建筑艺术。只是,学了“建筑艺术”的米格伦,显然更青睐“艺术”,所以,他毕业后并没有回到小城接手家族产业,而是选择“漂”在欧洲的各大城市,去追求“艺术”。米格伦从助理画师做起,渐渐的有了些名气,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虽然开局不错,但时间一长,米格伦的绘画生涯还是陷入了瓶颈。几个业内大佬对他的评价像紧箍咒一样如影随形,米格伦被深深的打上了“二流画家”的标签,无论怎么努力提高技艺和创新题材,就是得不到专家们的肯定。更要命的是,这段时期,米格伦正逢离婚又再婚,要定期给前妻和孩子支付赡养费,现任妻子又是个小明星,喜好各国到处逛,买买买。米格伦的经济压力非常大。因为实在太缺钱,同时出于想给那些曾经不愿“认可”他的专家“回以报复”的心理,米格伦走上了制造赝品的道路。米格伦发现,此时的欧洲,特别崇尚17世纪文艺复兴后期的画作。于是,他找准了自己的仿造对象,与伦勃朗、鲁本斯齐名的荷兰油画大师,约翰内斯·维米尔。维米尔的传世名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除了在技法上效仿,米格伦还摸索出来了一套“做旧”的手艺——把酚醛树脂混入油彩里,完成油画后将其放在110℃烤箱中加热使它硬化,待冷却后,把作品表面朝外卷。此时,画作干漆表层会出现极细的龟裂细纹,再刻意让细尘夹在裂纹中,这样一通操作,画的表面就蒙上了一层灰,颇具沧桑感。等充分干透后,用画框一包装,就以假乱真去了。在绘画内容上,米格伦主要参考维米尔的“原创”,然后在类似题材上进行“发挥”,从不“跑题”。而当年对于古画的鉴定,也就是从绘画技法、作品年代感和创作题材三方面入手。就这样,米格伦借助赝品冒充真迹,不但获得了巨额财富和名望,还享受着愚弄业内大佬的快感,成功骗过了大众,骗过了评论家,甚至骗过了纳粹和希特勒。左为17世纪维米尔的原版,右边是米格伦的发挥好了,咱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说德国那边的情况。


下列作品中,出自荷兰画家伦勃朗之手的是(

B


2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