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的艺术特点

徐渭的艺术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和强烈个性化的特点。透露着在逆境中卓然傲立的艺术气质。

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销烂空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

徐渭的画笔,既有墨汁淋漓的大泼墨(多用于花卉画),又有惜墨如金的减笔法(多用于人物画),只要能生动地倾泻自己“开拓万古之心胸”的激情,无论笔墨轻重繁简,干湿浓淡,他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徐渭充分利用“生纸”渗水晕墨的特点,有意识地以生纸作为他书画创作的主要媒介。

徐渭被称为“中国式梵高”,他内心有着强大的悲剧意识,又有着超强的抗击打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学会了自己找乐,“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人生好比做衣服,命运这个谁也看不见的裁缝师,赠与人的快乐,从来都是那样吝啬,都是些剪下来的零碎的边角余料,正因快乐太琐屑,所以要珍惜。这就是苦命人徐渭的快乐哲学。

更大的不幸与压力,则来自于科举,徐渭十七岁第一次考试,就铩羽而归,一直到四十一岁,乡试考了八场,都以败北收场。

徐渭表现主义

按徐渭自己的说法,九岁时他已开始学习应举的八股文,但此后十多年都心有旁骛,他博览群书,写文章,练书法,学琴,练剑,画画,所有这些,都与八股文不沾边,一耽误就是十多年,等醒悟时,已经迟了。

而民间传说,是徐渭应试时写文章不合套路,他对八股文极为不满,在考试时,故意将文章写得很长很长,纸写满了,就在桌子上写,桌子上写满了,又在凳子上写,因而得名“文长”,而后,他就以徐文长之名行世。

徐渭的人生苦旅也有得意时。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宪是徐渭的恩人,也是他命中逃不掉的劫数,给他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灾难。胡宗宪喜宾客,重人才,听说了徐渭的文名后,力邀徐渭入幕,奉他为上宾。徐渭报国有门,在抗倭战术上,给胡宗宪出了不少奇计,深受胡宗宪赏识。

胡宗宪得到一只雌性白鹿,为讨皇帝的欢心,他将白鹿送上,让徐渭写《献白鹿表》呈给皇帝。第二年,胡宗宪手下又获一只雄性白鹿,再次送给嘉靖,一同呈上的还有徐渭的《再进白鹿表》。嘉靖皇帝果然龙颜大悦,重赏了胡宗宪,将他升为一品官。

按徐渭特立独行的个性,本来不屑于写什么表去拍马屁,哪怕你是皇帝又如何?他学富五车,但一生坎坷,坐牢六年,被誉为“中国式梵高”。然而,徐渭是胡宗宪的慕僚,说白了,就是一个临时秘书,但是,胡宗宪不把徐渭当慕僚,而是把他当朋友,对他相当优待,徐渭想什么时候来上班,就什么时候来上班,有时徐渭材料没写完,就喝酒去了,胡宗宪也不计较。从三十八岁到四十三岁,短短五年,是徐渭一生最为得意的辉煌时期,是他艺术人生苦旅中仅有的一笔暖色。

公元1556年,胡宗宪修建镇海楼,徐渭写了一篇不到七百字的《镇海楼记》亏瞎,胡宗宪一高兴,赏给他二百二十两白银。这可是高稿费,每个字相当于现在人民币两三历卖百元。那时候房价低,徐渭拿这笔钱,在绍兴东南郊买了一套二手别墅。

这套别墅取名“酬字堂”,足足占地二十亩,有房二十二间,还有池塘两个,用来养鱼种荷,还有一个大院子,院子外是竹林,里面种果树,客人来了,徐渭亲手撒网捕鱼,烧了竹笋,就着水果喝酒,喝醉了,就在院子里放声歌唱。

在他人的传记中,徐渭为了逃避灾祸,故意装疯,除了用钉子刺耳朵之外,还用斧头砍自己的头,以锤子锤击肾囊,常常血流满面,却不得死。

徐渭硬,多次自杀不得,且情绪高亢,不能自控,常常“狂走无时休”,陶望龄在《徐文长传》说徐渭是个身材高大皮肤很白的胖子,声音明亮如同仙鹤鸣叫,他经常半夜凄凉地呼啸,引来群鹤哀哀共鸣。他是太压抑了。渐渐的,在人们眼里,他疯了。这时候的徐渭四十五岁,与西方著名画家 梵高何其相似。

徐渭是个重义之人,特别喜欢吃螃蟹,有人送来螃蟹,他就画一幅螃蟹图送给人家;有人送来一条鱼,甚至一捆青菜,他都要礼尚往来回赠字画。但对于那些权贵,他不愿搭理,那些人找到门前,他也会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徐渭不在!”

晚年时,徐渭患上多种疾病,耳聋、手足麻痹、下身水肿,他再也挥不动画笔了,就不再接受任何人的接济,开始变卖家中的物品,他在《卖貂》《卖磬》《卖画》《卖书》这些诗文中记下了不得已变卖心爱之物的情景。

徐渭曾画过不少墨葡萄,其中有一幅题句云: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笑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画上题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明珠”是真的艺术明珠,几百年之后徐渭的艺术还在熠熠闪光,就是最好的例证。然而世道就是如此,满世界人的眼睛都把明珠当做弃物时,却又让人无可奈何。

扩展资料:

纵观徐渭一生,我们发现,其苦难与狂狷迸发的巨大能量,就像袁宏道所说,是“一段不可磨灭之气”,“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泣,羁人之寒起”,这苦难又如苦咸的海水,在才华之蚌上冲刷磨砺出闪光的珍珠,灿烂于人类文化恒远的星空,让人仰望怀想,久久不能释然。

笔底明珠无处卖。刚出牢狱,就逢除夕,徐渭已经无母无妻,无家可回,所以只得在朋友家里过除夕。一方面是为生计所迫,一方面是杀妻之后被取消秀才资格,彻底断绝了科举梦想的徐渭开始大量作画。可是这些画作价格极为低廉,五十六岁时,他费心临摹了一幅《千岩竞秀图》,报酬只有区区三百文铜钱,相当于现在人民币三百元左右。

徐渭的文艺创作所涉及的领域很广,但它们共同的特征是:艺术上绝不依傍他人,喜好独创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风格豪迈而放逸,而且常常表现出对民间文学的爱好。

徐渭的散文,以《自为墓志铭》一篇最为出色。此外,许多尺牍也很有特色,泼辣机智,幽默多趣,文风远启金圣叹一流。但总的来说,徐渭散文方面的成就不及诗歌。

参考资料:

徐渭-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戏曲家、军事家

48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