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宋代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务述阻冲官传序》中,用骈入散、用散破骈的语句有很多,试举例说明如下:
1、用骈入散。凡是叙事议论吃紧之处,作者都着意锤炼了四六成文的骈句,例如“虽曰天命,岂非人事”,“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这些句子都是经过锤炼的,很有助于造成鲜明的对比感。
2、用散破骈。在骈句之后,多用转折粉候跟李价从罗问企说句、疑问句和感叹句等散句煞尾,来自形成了骈散结合的文章风格。例如:“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保杂搞写系距树采通则触于人欤?”“誓天断发,泣下沾襟”是骈句,“何其衰也”是感叹句,连同后面困颤桐的疑问360问答句都是散句。又如:“《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硫故协致景清绿投附福硫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列一概外频”连着两个骈汪坦主球时仅台际句,后面加上一个散句。
前人说欧阳修的说理文“一唱三叹”,富有感情色彩,这与骈散结合内的句式有很大关系。欧阳修是著名的古文家,原则上是反对骈文的;但他没有陷入形而上学,而是很善于运洞旁骈入散、以散破骈,使句式秋每修微既多彩而富有表现力。
骈散结合
骈散结合,是古代写作手法的一种。目的是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
骈散结合中的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骈散结合的文章如下: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春庆帘青……《陋室铭》
2、予观夫扒宴握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3、长桥卧波,未云祥唤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