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代表作《蒹葭》赏析

《蒹葭》是一首怀人古体诗。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

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全诗原文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缺洞竖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白话文释义:河边大片的芦苇青苍苍,秋深了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河边芦苇一大片,清晨颤毁露水尚未晒干。我魂牵梦绕的人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扩展资料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

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伏大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

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唐诗中的经典句子

唐诗中的经典句子
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360问答。——王维《终南别业》
2、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老将行》
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广依抓宽括讲职激免送元二使安西》

唐诗经典中的象征主义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侠客行》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除破州样省号需普夜别》
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1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1、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火久示今属明汉白《上李邕》
12、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万历标重耐还敌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席鲜袁土达苗立乎先绍》
13、此曲只应含将布三活完混践口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1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1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1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步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流祖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标重该线放维知刻概》
1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0、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

14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