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是谁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枣六岁就写诗枣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九岁时,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散场后,他更关心的好象是他的衣领,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对母亲说:“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领,妈妈。”
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世租从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1837年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的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足见他拳拳爱国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从1846年起,肖邦的创作开始出现衰退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另一方面同文学家乔治·桑的爱情破裂以及蠢歼身体衰弱,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热情,身体健康每况愈下。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他临终时嘱咐亲人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枣波兰。
肖邦的创作生涯,以183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华沙时期与巴黎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他完成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后半生的巴黎时期,他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第一叙事诗》、《降A大调波兰舞曲》,有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英雄性作品《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有哀痛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降b小调奏鸣曲》,还有不少的幻想曲与小夜曲。
当他1831年9月初赴巴黎时得知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强烈震动。《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1831)、《d小调前奏曲》(1831),即是这时完成的。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巴黎时期是肖邦思想艺术高度成熟、创作全盛的时期。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音乐风格,使其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肖邦在全部生涯中只开了三十次音乐会就建立了一种传奇式的荣誉,这在钢琴演奏史上别无他例。肖邦尊重并继承古典音乐传统,但他的琴艺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别是在他的玛祖卡和波罗奈兹舞曲中,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民间调式、和声和特性节奏,显示出一个道地的“玛祖尔人”对民族性格、风格、情趣及对艺术语言的熟悉和理解。
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他那些诗意浓郁、充满着震憾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着“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同时,他的创作又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和情感内容,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方面以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著称,另一方面以欧洲十九世纪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载入史册。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正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肖邦(F.F.C.Chopin,1810——1849)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生于教师家庭。1816年开始学习钢琴,1820年开始作曲。1828年起先后赴柏林、维也纳、慕尼黑、巴黎等地举行演奏会。自1830年离开波兰后,流亡国外,直至病逝巴黎。
肖邦的主要作品有带返冲:两首钢琴协奏曲(e小调、f小调);三首钢琴奏鸣曲(c小调、降b小调、b小调);二十四首钢琴练习曲(包括著名的《革命练习曲》等);五十一首玛祖卡舞曲;二十四首前奏曲;四首谐谑曲;四首叙事曲;十余首波兰舞曲以及圆舞曲、即兴曲、夜曲、幻想曲等。
肖邦对以波兰民族音乐体裁作为重要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其结构既严谨洗练、又大大发展和扩充了传统的曲式规则;旋律起伏跌宕、深挚动人;和声丰富、清晰。
肖邦钢琴作品中,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完美的技巧相结合,使钢琴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素描:李焙戈
姓名:
肖邦
生平介绍:
肖邦(FryderykFranciszok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从小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b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在国外经常为向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
趣闻轶事:
猫和狗的圆舞曲
肖邦养着一头猫,有一次在钢琴键盘上跳来跳去,奏出了一个跳跃的音程和许多轻快的碎音来。据说肖邦所作《F大调圆舞曲》(作品34之3)后半部分的旋律,是由此得到启发的。这个曲子也就得到了“猫的圆舞曲”的别号。
又有一次,肖邦看见乔治·桑的狗在地上旋转不息,追逐着自己的尾巴;肖邦由此获得灵感,创作了《bD大调圆舞曲》(作品64之1),开头一段旋律翻来复去重复着四个音,好象转圈子一样。因此,这个曲子被称为“狗的圆舞曲”。但据俄国钢琴家帕赫曼(1848——1933)说,“狗的圆舞曲”也是指上述的《F大调圆舞曲》,其中也有一段象转圈子一般的旋律。
代表作品:
钢琴曲《bA大调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第一叙事曲》
浪漫主义时期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古典主义三杰,维也纳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从十八世纪中叶开始,以他们为灯代表的古典主义音乐开始盛行.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艺术已不再仅仅是贵族所欣赏的高雅艺术,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也成了剧场和音乐厅的观众。因此,来自民间的喜歌剧和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大量涌现.
这个360问答时期被历史学家和美术学家推崇为“古典”,在音乐领域,古典的风格表现在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这一时期堪称欧洲音乐史上辉煌成就。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各国音乐的发展.。
而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资产阶级民族和民主革命时期,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病者名载装叫的艺术歌曲和德国作曲运各员亲定剂气宣烈化家威伯的歌剧为标志开始形成浪漫主义形式,一直延续到19世纪20年代。
而以萧邦、舒曼、李斯特、瓦格纳、柴科夫斯基等为代表的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主观性,素值合验各铁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岁选扬盾物宪种犯心理的刻画,感情热烈而奔放型较件解,形式上不受拘泥,各民族音乐家的作品充满了鲜明的民族风格。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语南呀木的时空的界限并不明显,他们曾经共存过一段时间。而坚责密养肉盟证十减想要找到一个可以明确划分两者的定义也不是很容易的,这些定义常常因为过于简单化而忽视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因素。事实上古典主义像线条一样棱角鲜明,而浪漫主义却偏重于色彩和情感,并含有许多主观空扩音笑和空想的元素。这是音乐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而我想,两种音乐间的区别更多的体现在非音背香钱河宗去哪友乐的元素上。到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在社会上的地位已有改变,他们不再是一个城市,宫廷或教堂的雇员,古典主义时期的贝多芬也只是赢得了某种程度上的独立,因为不管那些富人们多么慷采牛意坏接热慨的让他自行其是,他的大多数获直收入仍维系于贵族的庇护。而现在解,理论上讲作曲家完全是自及措油改逐谈己的主人,实际上也就是大众的仆人,所以他们可以毫无顾及的做出大众想听到的音乐会问渐进面采标。
古典主义像木刻一样,理智,清字负晰,充满了逻辑思维的感觉,而浪漫主后困义的音乐就像水彩和五颜六色的油画一样,充满了人的各种感情,喜欢古典主义的恢弘和大气,更喜欢浪漫主义的细腻与贴心。听莫扎特的《女人心》感受“笑声与眼泪的结合”,也喜欢听舒波特的《小夜曲》,那种精致和小巧让人惊叹不已。我喜欢音乐,喜欢各种类型的音乐,他们让我感受到生活中感受不到的激情和感动,音乐让我充实,让我学着感动,音乐是有情感的,他让人哭泣,让人欢笑,让渐渐走向非我的人重新走向自我。无论是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都无法脱离的基础。
古典主义音乐指的是173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古典主义音乐承继著巴洛克音乐的发展,是欧洲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出现了多乐章的交响曲、独奏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多乐章奏鸣曲等等体裁。而奏鸣曲式和轮旋曲式成为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最常见的曲式,影响之深远直至二十世纪。乐团编制比巴洛克时期增大,乐团由指挥带领逐渐变成一种常规。现代钢琴在古典时期出现,逐渐取代了大键琴的地位。
随着法国大革命对社会造成的冲击,作曲家的生计也受到影响,由最初依赖宫廷、教会供养转变为独立的经营者。
浪漫主义音乐是古典主义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延续和发展,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种音乐风格或者一个时代。
浪漫主义音乐比起之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相对来说看轻形式和结构方面的考虑。浪漫主义音乐往往富于想象力,相当多的浪漫主义音乐受到非现实的文学作品的影响,而有着相当大的标题音乐成分。浪漫主义的因素,则包含在从古至今的音乐创作当中,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时代,因为音乐创作本身,就是想象力的一种表现,而浪漫主义恰恰是想象力的最佳体现。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行人,浪漫主义音乐抛弃了古典音乐的以旋律为主的统一性,强调多样性,发展和声的作用,对人物性格的特殊品质进行刻画,更多地运用转调手法和半音。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是韦伯,音乐的代表是舒伯特。
浪漫主义音乐体现了影响广泛和民族分化的倾向,在法国出现了柏辽兹,意大利的罗西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和俄罗斯的柴科夫斯基。浪漫主义音乐在瓦格纳和布拉姆斯时代逐渐走入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