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象

20年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李金发

李金来自发(1900——1976) ,原名李权兴,笔名李淑良、李金发,广东梅县人。现代作家、诗360问答人、美术家。
生平简介 李金发早年就读于香港圣约瑟中学,后至上海入南洋中学留法预备班充。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就读于第戎美术专门学校和巴黎帝国美术学校,在法国象征派诗歌特别是波特莱尔《恶之花》的影响下,开始创作格调怪异的诗歌,在中国新诗坛引起一阵骚动,被称之为“诗怪”,成为我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1920至1923年间,他在柏林作《微雨》。1925年初,他应上海美专校长冲就统式刘海粟邀请,回国执教倍新存钢念停命,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并为《小说月报》、《新女性》撰稿。1926年,在文学预研究会出版诗集《为幸福而歌》。1927年秋,任中央大学秘书,出版《食客与凶年》。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雕塑位助真随液创化者白百老系主任,创办《美育》杂志,后赴广州塑像,并在广州美术学院工作,1936年任该校校长。20世纪40年代后期,几次出任外交官员,远在国外,后移居美国纽约,直至去世。
诗作内容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开山诗人李金始终像一个令人无法猜透的谜一样,长期被人冷落、误解。其实,李金发是一个转折点上的人物,他的出现是对胡适的"明白清楚主义”和郭沫若的坦白奔放的诗歌创作主张的反拨和校正,具有纠偏补弊之功。中国新诗自它诞生之始,就有很丰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作,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诸诗人是其最好的代表。而李金发的贡献却在于他为中国新诗引进了现代主义的艺术新质,从艺术之都法国的巴黎带来了“异域熏香”,给弱织变妒我们以震惊,丰富了中国新诗的内涵。他用新的艺术形式将诗歌从属于时代任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向对个人化的深层次的内抗局短拿过守内用被家在情感的传达,表现的是人的隐秘的微妙的情项这与超玉冲斯喜绪,这类诗歌与“五四”初期的白话诗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两类作品。我们如果按传统的方式就无法进入他的诗歌世界,但他的作品完全有足够的理由进入文学史家的视野,有些作品如《弃妇》等甚至堪称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如何看象征主义的诗

从总体上看,对李金发诗歌的讨论、争议,一直集中在“纯艺术”问题的层面上,即西方象征诗艺(李是引植商史美友派计着议回英进西方象征诗艺的第一人)与本土诗歌文化传统的融合与冲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李金发母舌生疏(朱自清语)、造语古怪的诗形,无疑是横亘在他的诗歌世界与读者之间的一道重要障碍。事实上,同早期象征派其他诗人(如穆木天、王独清等)一样,李金发在坚定不移地选择诗歌的现代途径时,并没有 像后来的中国现代主义诗人武角那样,选择现代主义精神——“绝望的抗战”,而是选择了唯美——颓废主义的人生观、艺术观丝盐无责来构筑自己的诗歌大厦,这是导致他成为尴尬诗人的主要原因。

分析《雨巷》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

象征主义在表现方法上,搭橡誉强调用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雨巷》就体现了这种艺术上的特点。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寞悠长的雨巷,那象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知段般忧愁的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在诗歌形式上,戴望舒强调“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场顿挫上,即在诗情的如简程度上”,是借鉴了法国象征诗派的创作方法,但对象征诗派神秘的内容和晦涩的诗风却有较大的突破。

41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